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笙闺

第249章 加急

笙闺 乜南 2419 2021-04-02 21:09

  得了田大江保证,凝染倒是稍稍放了心,她自然是不怕田大江有外心。

  横竖田大江早已签了卖身契,是以他的生死也掌握在她手,今日这番敲打不过是让其知晓,他与夏树荣二人皆是庄上之人,最重要的便是好生打理庄子,亦是给田大江一个期许,让他有个盼头。

  自然,凝染方才那话亦是并非空口许诺,即便田大江当真比夏树荣更为胜任这庄子管事,她手中还有那些个铺面,亦是能将其交与夏树荣。

  更何况凝染知晓夏树荣前些时日被调去看守后门,虽则不能与那些个前来府上之人打交道,也到底也不若在马棚那般坐井观天,形形色色之人见得多了,自然也多少会看人眼色,揣摩他人心思。

  至于夏满,虽只是跟着舅舅在那京城四处寻找铺面安置,然能得到舅舅赞赏,想来夏满亦是有那过人之处,再者还有孙嬷嬷能在旁帮衬夏树荣,是以凝染倒是觉着,夏树荣比之田大江更为适合做这庄子管事。

  宋家之事,田大江那番言辞,亦不过是凝染事前吩咐罢了,田大江虽在庄上好些年,可到底时常与那佃户打交道,至多不过是粮铺掌柜的。

  就如田大江所言,他目光之于夏树荣未免略有粗浅,可凝染现下所做之事,每一步皆如踩在刀尖,最是忌讳这般不考虑后果之事。

  待凝染回了府,听闻之桃说大夫人今日又罚了两个院内洒扫的小丫鬟,且大发雷霆一连摔了几个瓷瓶儿,鲜见是被气着了。

  至于为何气着,凝染笑了笑。

  若说宋府损失最为惨重,虽则一万两银子算不上什么,然宋府早前便已损失十七万两,宋府家族庞大,光是一日嚼用怕是也不少,虽算不上拮据,可也不会如商家之家那般挥金如土。

  宋家并无从商之人,反倒皆是权力至上,因此大多族中之人皆是以着科考功名为荣,那点儿铺面,也不过是外边瞧着光鲜亮丽,是以十七万两对宋府而言,亦是不少,虽不至于掏空宋家家底,可到底伤着根本。

  更何况宋家野心不小,若是如前世那般想要拥立皇子登基,定然少不得银两。

  元启帝便是与兄弟夺嫡登基,自然知晓皇子手中养兵威胁甚大,是以即便是三皇子久居边塞,立下汗马功劳,一进京,兵符便被剥夺。

  只是三皇子知晓元启帝为人,先行交出罢了。

  是以若某位皇子想要夺得地位,手中士兵却是必不可少。

  可若是私自养兵,暂且不论藏在哪儿,亦或其它,最为重要便是银两,否则若是食不果腹,还不若乱民的好。

  若说与宋家关系不菲大臣中,苏家亦是脱不了干系。

  凝染本不过是想让宋家损失点儿银两罢了,却不想大夫人也想着能屯精米倒卖的心思,虽则只是与别的府上合买一百市旦粮食,可也须得五千两银子。

  现下大夫人与老夫人共同管着中馈,大夫人之前那般决定,并未知会老夫人,可这府中早已不若之前那般,亦是有不少老夫人之人,是以即便大夫人并未知会老夫人,可老夫人也是知晓此事。

  梅嬷嬷曾私下给孙嬷嬷透露过,说是大夫人想着凭此能挣些银两私下里做体己之用,凝染只让梅嬷嬷不必理会,且劝说老夫人不予计较。

  老夫人爱财,若是赚了银两,自然要算苏府,大夫人那小心思不过为他人做嫁裳。

  可只有凝染知晓,田大江那些精米,不过都是前些时日让夏满一家去京城与附近镇上收购而来。

  大夫人想要赚取银两,她自然不会让大夫人得逞。

  大夫人才与另一位府上分得了五十市旦精米,没几日便降了价,府中亏了五千两,老夫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因而老夫人便说大夫人擅自花费府中五千两之事并未与她相商,一意孤行,要大夫人用私房银两补上,否则那另一半中馈也不必再掌管,否则这整个苏府可经不起大夫人这般大手笔。

  大夫人自出阁一来,第一回被老夫人这般毫不留情下脸面,便是那时老夫人要收走大夫人手中一半中馈,亦是说着场面话,可现下竟是毫不在意径直用那粗鲁指尖指着大夫人,说是大夫人意图败光苏家。

  这大夫人如何能忍?

  奈何大夫人明面上到底是老夫人媳妇,且那五千两亦是无法抵赖之事,即便她私下里想挣点银子花费,可亦是想为府中挣点银子,让那些个下人好生瞧瞧,她才是支撑苏府,让苏府过上好日子的当家夫人。

  然事已至此,即便她说得在真切,在老夫人眼中也不过冠冕堂皇的漂亮话罢了。

  大夫人之所以那般怒气,出去老夫人指责,便是为那五千两银子发愁,她自然是有五千两,可却并不甘心。

  都怪那幕后之人,老夫人也不知从哪儿听了消息,觉着苏府之所以亏了那五千两,是因着宋府得罪了人,这才一件接着一件事儿。

  不论大夫人如何怒气,最终也不得不打落了牙咽肚里,将那五千斤精米按着五十文一斤的算,便是五千两减去二百五十两,这般算来,大夫人从私房银子里贴了四千七百五十两,大夫人与老夫人算是彻底撕了脸面,便是连这之后请安,大夫人亦总是寻了借口推脱。

  宋府之事算得上是不少人知晓,但到底宋府觉着此事一则损了颜面,堂堂两任太子太傅,甚至府中不少能人才杰,却被几个庄家户玩弄于鼓掌,即便是禀报皇上,亦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两银子一斤精米,明明白白,未有丝毫偏颇,不过是他们贪心胡乱听信他人鼓吹罢了。

  二则便是那些个庄家户消失后,百官这才反应,他们早前竟无人想着询问那人庄子在何处,又姓甚名谁,即便要寻,也是大海捞针罢了。

  没过几日,朝堂又出了一事,让那些个官员顿时忘了宋府之事。

  还未等宋升一月反省之期结束,一日上朝之时,便听得公公匆匆闯入金銮殿内,不顾皇上面上怒意,壮着胆禀报:“禀圣上,宫外有八百里加急,是二皇子之事。”

   喜欢笙闺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笙闺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