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翰入内后径直走至老夫人面前不远处,朝老夫人问安:“母亲。这一路上可安好?不能亲自迎接母亲归来,是儿子的不是。”
“罢了,你不过是官职在身,自然不能擅离职守。”
老夫人虽不怎地喜爱苏文翰这个庶出之子,但这皇命与家事还是能分清孰轻孰重,与家事相比,自然是朝廷之事更为重要,她自然不会挑这个理儿。
老夫人身后的柴嬷嬷既有眼色的差人在二夫人身旁加了个凳子,苏文翰落座后,老夫人又问了苏文言这一年来身体以及在朝中有无困扰之事,苏文翰俱都一一回之。
自然,因着他们兄弟二人官职不同,自然他对苏文言这兄长户部之事也了解的不多,毕竟那是国库,国库中有多少银子等他显然不会知晓,那可算的上是机密。
可到底二人是兄弟,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除了那不可对人言之事外,倒也了解不少。
怎么说二人都是在朝为官这些年,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自然也耳濡目染不少,再者二人常常一同上朝下朝,苏文翰比起大夫人,更为了解朝之事,是以老夫人这才想着问苏文翰。
老夫人虽每年在京中时日不长,可却也不是不出门,这些年京中那些个宴会大大小小也参与过不少,自然也识得了一些小辈在朝中任官的老姐妹,如今瞧着苏凝瑶翻年便及卉了,她这作为祖母的,自然要了解了解朝中谁正当红,到时祈岁会才好套套交情。
苏文翰挑着能说的说了些,便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老夫人也觉着差不多了,恰好管家前来询问开席与否,众人这才移步正厅用膳。
如教导嬷嬷所言,苏家向来遵守食不言寝不语,不似在各自院中自在随意,这还是大夫人所言那身居高位者后院之中理当如此,老夫人出身小门小户自然不曾知晓此事,因此也并无反对,是以晚膳虽是齐聚一堂,却太过寂静。
只有苏宏博不老实的左顾右盼,说些讨巧的话儿让老夫人不时乐呵着夸赞几句什么志向远大。
听得苏宏博说着日后要向父亲一样科举一举夺魁,再如外祖父一般成为帝师之言,凝染低下眼睑,掩饰眼中嘲讽,虽说她前世直至临终也未曾下过山,可却并非与世隔绝,从裴夫人那儿时不时总有人给她递信而,若是与朝中局势无关之语,裴夫人便会给她瞧瞧,让她也知晓外界之事。
其中自然也有她一直想知晓的,关于大夫人,与苏凝瑶苏宏博三人之事,还有大夫人娘家太傅府......
最是她们否得到应有的报应,凝染还不曾知晓,可她弥留之际,早已在山上呆了近十年之久,只听说苏宏博再者京中是最为纨绔之人,不学无术不说,竟还留恋烟花之地,当时她看着信上所说,险些笑出泪来。
因此,再听得苏宏博说着这略带‘童言无忌’的‘豪言壮语’,真真让她险些没能掩饰住嘴角笑意,忙掩饰着嚼着口中之食。
老夫人则是被苏宏博逗得合不拢嘴,好不容易压下心中笑意,凝染稍稍一抬眼,就瞧见与她隔着几人的二弟苏宏宇也径自低头,脸都快埋进碗里,要不是凝染眼尖发现了那微微抖动的双肩,恐怕还以为苏宏宇这是觉着今日饭菜太过美味了。
许是苏宏宇也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一直吃着碗中白饭,忍住面上笑意,却不想才抬首,便瞧见凝染了然的眼神,苏宏宇顿时如做了坏事被抓包般红了脸,忙看了眼左右,见除了凝染,余则众人不是眼观鼻鼻观心吃着饭食,便是齐齐看向老夫人与苏宏博,他这才松了口气朝凝染咧嘴一笑。
凝染也忍着笑意朝苏宏宇眨了眨眼,二人心领神会,便再度错开眼,静静吃着膳食。
待用完晚膳,众人各自散去,凝染自是与夏氏一道,二人离了慈乐斋,待呆了箐音院后,夏氏屏退一干人等,待得屋内只有凝染与她二人,这才按耐不住面上凝重:“染儿,那织金锦......”
凝染自然知晓娘亲想说什么,娘亲这般欲言又止,不过是怕伤了她的心。
对此,凝染倒是淡然一笑:“娘亲,染儿不在意,以前不过是识人不清,但只要在酿成祸患前及认清,便为时未晚。”
听闻凝染这般说,夏氏倒是放心不少:“既然那竹香当真是大夫人的人,那你日后可要当心,我记着梦笙阁库房竹香也有掌管一部分,不若从这方面下手?”
之前染儿是和她说过竹香心太大,如许多下人般投靠了大夫人,她本想让人将竹香打发了离开梦笙阁,至于是发卖还是留在府中做粗使丫鬟,她倒不在意,总归别在梦笙阁中怂恿染儿做些不学无术之事便好。
奈何染儿却执意留下竹香,想把这么一个有些蠢笨的‘明棋’放置在身旁可夏氏心中到底担忧,更别说如今大夫人到了竹香的信儿,花了不少银子备了织金锦,为的便是能狠狠羞辱陷害她们。
若非染儿提提防,怕是今儿个老夫人与大夫人不会如此善了,便是她们的声誉也会有损。
虽说最终她们换了那匹要献于老夫人的织金锦,想来竹香要不了多久便会得到消息,到时便会知晓她们早已防备她,既然如此,再将竹香留下,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可若是没有任何理由,就这么将竹香逐出梦笙阁,虽说主子要惩戒丫鬟,毋须给什么交代,可到底竹香现在听令于大夫人,未房大夫人察觉什么再另行安插人,反倒得不偿失了。
是以,夏氏这才想着竹香自小在凝染身旁伺候,不论衣食住行皆是不若她人,便是凝染平日里赏赐的银钱,怕是也抵得上那一月二两月银。
夏氏忽的想起从前听汀兰说去梦笙阁给凝染送东西时,曾瞧见竹香发间带着金钗。
金钗虽说对她来说并不贵,可若是对着做丫鬟的来说,那少说也有十几两,一年的辛苦钱也将将够买一只金簪,这也是大多丫鬟顶多买买银簪,至于戴金簪的丫鬟,在苏府倒是没几个,就那还是府中资历老的嬷嬷才有那个闲钱。
喜欢笙闺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笙闺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