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遗孀

第81章 慷慨捐巨额,造福尉氏人(2)

遗孀 韩咏明 4718 2021-04-02 20:39

  寒冬腊月的太阳,似乎也怕冷似的,一跃出地平线,它便披着一团浑浑浊浊的雾气,把自己的温暖和热情也严严实实地裹在浑浊的雾气里。于是,天地之间越发阴冷了,风也越发疾厉如锋刀了。

  青霞和往日一样,与徐掌柜分别乘坐着两辆马车,从河道大街的桐茂出发,到南土大街上的居贤宅去。因为年底到了,刘家遍布全国各的商号掌柜和帐房,及田地的揽头和帐房,正陆陆续续来到开封“成贤宅”里报年例帐。

  常言说,有山靠山,无山独单。而今年,丈夫不在了,婆婆也不在了,刘青霞必须撑起丈夫和婆婆遗留给她的庞大家业。因为她是丈夫耀德遗留下的家业总掌管人,她要亲自参与并负责年底的帐目汇总。帐务汇总例报结束,她必须在丈夫在世时所签字的地方,提笔签上她刘青霞的名字,然后,这一年的帐务才能完帐封讫。

  一路上,青霞带着黑丝绒手套的左手,悄悄将车窗帘扯开一条细细的缝隙,走马观花似的观望着所经过的大街小巷。

  已经过了腊八,开封的大街小巷,开封的繁华街巷,那些京广杂货、苏绣杭纺、南北特产,和当地土著的商铺里,就像一个刚刚死而复活的人,终于以改大长一年的萧条和凄凉,微微恢复了些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生机的活气。尽管今年的腊月,因为入秋的大涝而各外的寒冷,但开封的南土大街上,因为春节的随之将至,已经开始有人提着麻袋和挎着竹篮,握着仅有的碎银和铜钱,在商铺门口东张西望,开始选购适合自己价位和的年货。

  因为大旱和大涝,这两个大灾选择在一年之中,前后光临中原大地,所以,今年的大街小巷,置办年货的人们,已没有往年春节前的热闹和拥挤。

  快到南土大街的时候,青霞悄悄放车窗帘,很疲惫地微闭着双眼,她仿佛看到来报帐的掌柜和帐房们正在劈里啪啦地拨打着算珠,翻看着帐本的忙碌场景。

  是的,年底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如果丈夫刘耀德在世的话,这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第一,他要派人与远近的鬼神们敬香献礼;第二,也就是他最繁忙最缠身的事情,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汇总帐目的列期到了。各地生意的掌柜、帐房和田地的揽头、帐房,都会陆陆续续的来到开封,等待报帐或审帐。

  但是,她与丈夫大婚的第一年,因为丈夫不忍心撇下初婚的她,便把年底汇总帐目移到了尉氏老家,所有报帐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及帐房,全部安置在西园子里。那是丈夫他第一次将年底报帐移到尉氏,也是最后一次移到尉氏。自大婚的第二年至到丈夫他离世前,每年的年底汇帐,仍以如既往地在开封进行。

  丈夫被绑架之后,卧床昏迷的那个年底,是开封的徐大掌柜负责审帐和过帐,而婆婆杨氏最终只是大略而随意抽样看了几本帐目,便在丈夫往年签字的地方,婆婆代替儿子签上了刘杨氏三个字,仅仅那三个字,帐目便可以完帐封讫。

  丈夫耀德离世的第一年,婆婆杨氏正好带着她住在开封,为了掩人耳目让她闭门不出,在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上安心养胎待娩。因为家业后继有人了,那一年,婆婆杨氏的心情稍微宽松了些,待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年迈的婆婆显得有些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似乎又恢复了年轻时的信心和坚强,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坐在升腾着炭火温暖的帐房里,与徐大掌一起忙碌汇总帐目之事。

  唉!人生如梦,此乃真言。与丈夫恩爱生活的七年,仿佛是一场豪华而瑰丽的梦境,随着黎明光亮和太阳的朝晖,而彻底的不复存在了。并且,永远的消失了。自己没嫁入尉氏刘家之前,就从周围人的传说中,知道了夫家很有钱;自嫁入刘家之后,自己所看到的,自己所吃到的,自己所穿戴的……总而言之,自己在夫家所享受到的一切,让她知道了夫家比她没嫁入之前所想像的还要有钱。但她只知道夫家有钱,可并不知道夫家到底有多少钱。

  而现在,她刘青霞,没有丈夫可靠,没有婆婆可依的她,要亲自过目每年一次的汇总帐务了。以前,她心中一直在想:婆婆在世的时候,吸食鸦片成瘾,丈夫在世的时候,也吸食鸦片成瘾,可家里仍然花钱如流水,丈夫仍然挥金如土,她忍不住还担心,替丈夫捏着一把汗,这样花销,就是有再大的进项,怎经得起如此的花支。可是,在她的担心之中,家里仍然很有钱,就像有摇钱树一样有钱,就像有聚宝盆一样有钱。

  而现在,她掌管了丈夫遗留给她的庞大家业,才知道:固定资产将近三个亿。每年除去固定资产折旧,除去薪奉及其它必不可少的开支,田租和生意的纯收入,折银近五百万两。这还是中原今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大涝呢,如若往年,那每年的净收入,恐怕要接近一千万两了。

  青霞和徐掌柜的马车,缓缓停在了居贤宅的胡同大门口。与青霞同坐一车的淑女,与青霞披上降紫色的锦段披风,率先跳下车,搀扶青霞下车,又扶青霞坐上人拉小车。年迈的徐掌柜,也在仆人的搀扶之下,坐上小人拉车。淑女和徐掌柜的仆人分别跟在车后边,缓缓慢慢地向“居贤宅”走去。

  开封的南土大街,是一条宽阔的南北大街,自明清以来,这条南土大街便是除河道大街之外,开封城最繁华的商业一条街了。而“居贤宅”,就在路东的刘家桐茂典和刘家钱庄的后面。

  在开封,刘耀德遗留下来的店铺和生意,大部分都集中在商业繁华的河道大街和商号林林总总南土大街之上。而河道大街上的刘家商铺和商行,是属于老营。也就是说由刘耀德从父亲那里接管下来的,再加上他接管之后的再扩展。而南土大街上的刘家商铺和商行,全是刘耀德接管家业之后,根据自己的商业判断和敏锐的预知,重新发展的。特别是南土大街,几乎整条大街上的中大型商铺和商行,都悬挂着刘氏的牌额。

  刘耀德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年底汇总帐务,都在河道大街上的桐茂店后面的刘家老楼院里,这个两层的楼院虽然豪华气派,但刘耀德接管家业以后,每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他总觉得楼院拥挤不堪,报帐之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穿梭了楼院里,影响掌柜和帐房家属的夜晚休息。于是,他便在南土大街的刘家钱庄和刘家商行后面,扩建了一处占地十多亩,筑建有三百六十间房屋的庞大宅院,他为这个庞大的宅院取名为“居贤宅”。

  这个庞大的居贤宅,在筑建的时候,里面被一劈为二分成两个同等的中型宅院,仪门上分别写有“外居贤”和“内居贤”,并用一墙从中相隔,墙上有月亮门可通过,门首上有“通贤门”三个字。因为“外居贤”紧挨大街店铺,所以,刘耀德便在“外居贤”的院落里,留有三间正房大屋供自己居住,以便接待全国商号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时所用,剩余的将近二百间房屋,全部供给刘家驻全国各地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在年底报帐,或临时有事到开封居住之用。而里面“内居贤”里的将近二百间房屋的院落,全是开封本地的掌柜、帐房及店伙计的妻妾家属所居住。

  而刘耀德本人,每在开封留住的时候,仍然住在河道大街的老楼院里。

  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院里,除刘耀德居住之外,就是统管开封刘家店铺和商号的徐大掌柜,及刘家店铺的保镖和护院仆人。

  青霞和徐掌柜乘坐的人拉车,直接进入了“外居贤”的院内。青霞和徐掌柜,缓缓下车,向刘耀德生前居住的那三间正房大厅走去。青霞越走近“居贤宅”,越近丈夫生前居住过的那三间正房大厅,就越能嗅出丈夫身体的味道,她走的很慢,很慢,倾心捕闻着丈夫的气息,感受着丈夫存在的那种感觉。青霞走到门口,仆人早已为她撩开了厚厚的棉帘,可她却没有走进去,尽管室内早已燃上了炭火,温暖如春;尽管外边寒冷如冰,可她却停住了脚步,缓缓地转过身,怔怔地环望着整个“外居贤”,禁不住泪眼婆娑。这是她年轻孤傲的丈夫一手修建的“居贤宅”,他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商人呀!

  在这里,青霞看不到族人的嫉恨和仇视,思念丈夫的心,突然汹涌澎湃起来。她如梦如幻地环望着“外居贤”的每一个房门和窗户,仿佛望着丈夫的眼睛一样,她觉得丈夫就在每一个房间隔窗望着自己。于是,青霞在心里轻轻呼唤着丈夫的名字说:耀德,我看到你了,你看到我了吗?现在,阳间的冬天很寒冷,你那里冷不冷呀……

  青霞最佩服丈夫做生意的才能了。此时此刻,她能从丈夫刘耀德给予刘家店铺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的待遇上,以及刘耀德对待他们的态度上,看到了丈夫刘耀德是多么把有才能之人和勤劳忠厚的下人放到了第一位,可见丈夫他是一位多么无与伦比的优秀商人呀!可见丈夫他为什么能把祖宗留下的家业推到了最鼎盛、最辉煌的顶峰。

  只是,最鼎盛、最辉煌便是衰败枯萎的信号。八国联军攻陷京城之后,刘家在京城及河北的所有店铺,也随着丈夫耀德的离世而不复存在了。青霞感觉愧疚丈夫,于是,她又一次在心里呼着丈夫的名字说:你就这样英年早逝,你就这样弃我于不顾,你就这样突然消失在你自己一手创造的最鼎盛和最辉煌的家业里。但是,耀德呀!你毕竟没有品尝到家业衰败枯萎的苦痛,而我却品尝到了,京城和河北的店铺,已随着你的离世而复存在了……。

  青霞默默与丈夫说了这一切之后,仿佛得到丈夫的原凉一样,心里宽松多了。她接过淑女递过的手帕,擦了一把潮湿的眼情,这才走进丈夫生前经常审帐的房间。

  房间里的炭火,早已把整个房间烘腾的温暖如春。青霞缓步走近丈夫生前坐过的那把华贵气派并镂刻着精美图案的红木椅子上,慢慢坐在丈夫生前坐过的锦段垫褥上。

  现在,刘耀德不在世了,婆婆不在世了,这里的一切,都由她青霞掌管上。青霞仿佛听到丈夫正附耳对她说:我的爱妻,辛苦你了……

  徐掌柜就坐在青霞一旁的桌案上,翻阅着各地掌柜和帐房呈递进来的帐薄,交与身后的随身帐房,帐房接过帐薄,噼里啦啦地拨一通铁珠算盘,然后交与青霞,青霞在女帐房的指点下,仔细阅看。

  外边,不时的传来仆人的一声声哟唱:

  “洧川的揽头和帐房到!”

  “许昌的大掌柜和帐房到!”

  “杭州的大掌柜和帐房到!”

  “徐州的大掌柜和帐房到!”

  “通许的揽头和帐房到!”

  ……

  一进腊月,青霞每天几乎都是这样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地度过的,直到祭灶过以后。

  也就是在这个腊月,祭灶过后回到尉氏的青霞,尽管她因为今年大旱大涝,免除了所有租地之人的租粮和租金,可她一回到尉氏,便做出了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她准备在尉氏修建“老年院”,让尉氏所有六十岁以上又无依无靠的孤寡残迹老人住进去,安享晚年。并捐出一千五百亩地,设立“刘氏粮庄”,将所打粮食全部用于救济“老年院”。并且,她一回到尉氏,便开仓放粮,为尉氏人每家每户放粮一斗,做为大旱大涝之年过春节所用。

  青霞的这一举动,又一次激怒了刘氏族,他们又一次找到他们的主心骨刘宪德。而精明的刘宪德,尽管心中也对青霞的这种举动恨之入骨,可贪婪自私的他,因为惦记着修建贾鲁河桥监工一职,面对族人的怒不可遏,他只得忍气吞声地安慰起刘氏族人来:“就是天大的事也要等过了春节再说,哪有不让人过春节的,再说了,她说办就办了,毕竟要等到过了春节才办‘老年院’的,等她办的时候再说不一样吗……”

  刘宪德将刘氏族人的怒火压下去之后,又急急慌慌地跑到青霞面前邀功。青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给他赠了厚重的过年礼。并在心中暗笑:面对刘宪德这种人,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

  (备注:过去的大掌柜就是现的部门负责人,过去的帐房就是现在的会计。)

   喜欢遗孀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遗孀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