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馆里只剩下董宋臣一个外国使臣了,因年龄大,又有众多的烦心事,几天下来他就身体消瘦,食不味甘,夜不能寐,忧心忡忡。
董宋臣老早就起炕,观看日出。拖雷叫人传达旨意,须在府中为董大人饯行,董宋臣心里想:我个老头回去有什么用,要是明辉和公主被他们扣留,那对宋朝廷来说损失将是巨大的。宁静,他们可以用来要挟宋帝赵昀,而明辉呢?一旦扣留,宋朝廷将无人敢与蒙古大军抗衡。这两人都身系朝廷命运、国家危亡。即使自己粉身碎骨,也要将二人带回宋国。
拖雷将亲自签发的通关文碟交到了董宋臣的手中,然后说道:“能与老师认识并且促膝深谈,本人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欣慰,马上就要和您分手了,叫人实在难以割舍,令人着实不能忘怀。”董宋臣故意惊讶地问:“就我一人回去吗?”
“当然,明辉还没有那么快回去,按照蒙、汉的风俗习惯,至亲去世怎么也要七七四十九天吧。”董宋臣连连点头道:“这是当然,几天过来,我作为旁人都十分清楚,你们孛儿只斤家族把明辉看成是一家人了,我一定得马上回去吗?”“那也不是,只要您愿意留下,蒙古帝国随时都欢迎。”董宋臣只叹息却不语。拖雷疑惑,“老师为何长叹?我们之间尽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须藏捏。”见拖雷甚急,他便心情沉重地说道:“我董宋臣忙忙碌碌了大半辈,服侍了两位宋国皇帝,为宋廷做得少,却享受得多,而为你们蒙古呢?做得多,却差丁点掉了脑袋,我不是向你抱怨什么,为了太祖的雄伟大业,我这点委屈算不了什么?”
“老师,那您的意思是……”
“这次如果一人回去,老奴不但要在宋帝面前失宠,还有性命之担忧。”拖雷不解连问:“何如?”
“王爷,您对中原文化了解甚多,一定知道汉人自己打败自己的道理吧,汉人的妒忌心极强,他看不得人家的好,只想人家的坏,我从监狱里出来,恢复了职务,还取得了皇帝的信任,许多人的眼睛都红得要暴了出来,他们恨不得要寝吾皮、食吾肉,见这般机会来也,哪还有错过的道理?他们害死了我,就难说谁会得到皇帝的宠幸了,要是主战派占据了上风,宋帝的内外政策就会对蒙古不利。汉人只要一心对外,那蒙古要撼动宋廷,就比登天还难。”听董宋臣这么一说,拖雷感觉很有道理,宋朝廷就是一个大金瓜,只要里面的瓜瓤烂了,那宋国也就是蒙古的了。“老师的意思是明辉一定要回去?我看这样很难,要改变窝阔台的决定,不是容易之事。”
“张明辉身在蒙古,心在宋廷,王爷认为他真的会像我这样实心踏地的跟随你们蒙古吗?若他不愿意,你们强行为之,甚至诛杀,可知后果如何?”
“愿闻其详,洗耳恭听。”
“古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你们将他扣留,他会替蒙古攻打宋国吗?如果不会,那还不如让他回去,这样既可保住我们这些死心为蒙的宋朝官员,又不失蒙古帝国的大国风范,这样做不是两全其美吗?”“那明辉回去,宋廷要和蒙古开战可如何是好?”董宋臣笑曰:“我们这些人是吃干饭的吗?况且宋朝历代皇帝都是胆小怕事之人,只要我们加以劝阻,量那宋帝不敢贸然举动。”拖雷听此,连连点头,“老师言之在理。”但他担心窝阔台不听言词,而一意孤行。于是,他长叹了口气说:“明天皇兄对妹夫不知如何处理?”董宋臣一听,感到事太严重,心想,如果拖雷的言语,起不了作用,那就只有公主可救明辉了。
几天来,扯扯亦坚反复劝说张明辉放弃宋廷,投靠蒙古,她用尽了各种手段,得到的答案却只有一个:生是宋廷的人,死是宋廷的鬼。
窝阔台召集蒙古心腹大臣,紧急讨论张明辉的去留问题。拖雷将董宋臣的想法在众臣面前摆了一摆,许多人都缄口默言,众人想,这是孛儿只斤家族内部事情,说的不好,万一哪天皇帝后悔,自己就死定了。惟独史天泽向窝阔台问道:“皇帝陛下,既然劝说无用,下官以为:蒙古若无打算南下攻打宋国,张明辉便可回去。否则,张明辉必当诛杀,只要宋廷有了张明辉,蒙古消灭宋国的愿望就难以实现。”窝阔台难以决断,他既不希望那些忠于蒙古的宋廷官员失宠、问责,又不希望张明辉回去为宋廷服务。这时候扯扯亦坚抱着儿子雄武来到了议事殿堂,守门官员不让,亦坚连忙通报姓名,官员不敢相拦,只能放她进去。
扯扯亦坚哭诉了起来,“母亲尸骨未寒,你们却要动手杀人,而且要杀的是当朝驸马,你们没有看见吗?张明辉哪天不是大礼跪拜母亲,哪天不是尽驸马孝道,他如果死了,我的儿子就没有了父亲,而妹妹也会觉得做人索然无味,随他而去。”兄弟、姐妹当中拖雷和亦坚最为要好,见亦坚哭得伤心落泪,拖雷也暗自哭泣悲伤。
窝阔台知道,自己的皇帝是拖雷成全,妹妹促成。再说,拖雷分析得也不无道理,对汉人的心理研究方面弟弟就是专家。想到此,他对众臣说:“蒙古帝国是大国、强国,我们绝对不能做杀害使臣,背负不义国家之罪名。”皇帝这样一说,史天泽只能长吁短叹:“蒙古帝国也是如此而已,和宋朝廷亦无区别。”
亦坚根本不知道皇兄要讨论张明辉的去留问题,当窝阔台询问明辉是否投靠蒙古?亦坚如实汇报之时。她从三哥的眼里看到了情况的不妙,原以为会多给些时间让明辉考虑,却不想三哥急于把事情搬上台面。幸好那端盘女子将纸条递给了她。
原来静宁抽空,就到驿馆找董大人。董宋臣见来人是蒙古姑娘打扮,连忙吱开,静宁轻声道出了身份。一听是静宁,董宋臣高兴地流下眼泪。他娇声娇气地说:“我的祖宗诶,你可知道我有多么担心你吗?万一有个闪失,那奴才怎么对得起皇上啊!”静宁见他急,便将自己的全部告诉了他。董宋臣一听静宁每天可以看见明辉和蒙古公主,他马上连想到了拖雷所言。于是便用纸条将情况告诉了亦坚。
静宁向亦坚撒了个谎,说是捡到的纸条,亦坚觉得事情紧急,也无细问就抱着儿子向议事殿堂跑来。
喜欢刘家庵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刘家庵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