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向皇帝提意见的几人中,最年轻的要数文天祥了。文天祥1236年6月6日出生在吉州庐陵人,字履善,号文山,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书呆子,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民族英雄为榜样。如果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他对张明辉的指挥才能十分佩服。称其为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
宝祐四年,文天祥到京城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全身冷、热无常,虚汗淋漓。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明晰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时年文天祥才二十一岁。
景定元年,文天祥被任命为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二十五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宦官当权,奸臣当道,看见张明辉、董槐、吴潜等有作为的一些官员,遭受打压,心中愤愤不平、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见和自己儿子般年岁大小的文天祥,请求“祠禄”。张明辉连忙前往建昌军仙都观劝其弃除隐归思想,将身心投入到拯救南宋,抗击蒙古的事业中去。
晚上,秉光杂谈,他们从靖康之耻,讲到了“大昌原”战役。从四川的钓渔城会战,讲到了如今的皇帝昏庸贪图享乐,朝廷宦官当权,奸臣当道。张明辉越讲越激动,“蒙古帝国,为争皇位,兄弟厮杀、内战开始,无暇顾及我大宋江山。等到内战结束,恢复了元气,必然举兵南下,而今宋朝不是抓紧时间备战,而是尽情快乐,兹意地享受。再这样下去宋廷命运和金国的下场,就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文天祥被张明辉的话语激醒,现在的朝廷就必须有更多敢于直谏,勇于担担的朝廷重臣,一味沉沦在仙都观,就会磨平了斗志,而终究是个庸碌无为的蠢材。
文天祥要求张明辉小住几日,向他传授兵法兵道,以弥补自己学业的不足,见文天祥转变了观念,张明辉十分高兴,两人找来几个下酒的小菜,一边谈论,一边喝酒助兴,喝到了半夜时分,两人便结拜成异姓兄弟。
这俩忘年交,在仙都观住了几日,便一同前往京城临安,皇帝也不计较,便很快任命他为瑞州通判,管理地方。瑞州曾遭蒙古人欺负,城垣屋宇被毁,人民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后来在文天祥的治理下,百废俱兴。
当张明辉回到京城时候,一个十分意外的消息传入耳里,丁大全恢复了一切职务,还拟任他为大理寺卿,很明显赵昀要利用丁大全来整治那些对他有意见之人。张明辉觉得皇帝有欠考虑,可他又不好上书自己的意见,主要还是无法撇清和蒙古的关系,于是他和吴潜、董槐等人连忙去找谢太后,陈述意见,晓以厉害。谢太后对丁大全虽然有点看法,但她是后宫之首,本应遵循祖宗规法,不能干预朝政,可如今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和朝廷的事情来。这样做又怎能成为万民楷模,况且杨太后对她不薄。见太后不行,大家又急忙去找荣王赵与芮,这个赵与芮见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他哪里还会得罪自己的皇兄,当时是为了赵家的江山,而现在江山都要落入自家,还去招惹什么是非呢?大家见赵与芮表面热情,内心却不是那么回事。只好回撤,去找董宋臣。
谁知道?董宋臣却表现的异常热心,他一口气就答应,要说服皇帝收回成命,众人都纳闷,如今又能怎样?只能把希望寄托与他了。
董宋臣热衷此事的最大原因便是为了董槐,虽然很早的时候就有传言:董庄主被仇家毒死,小姐投河自尽,但他始终抱有幻想,这董槐就是董庄主的后人。因为董槐就是濠州定远之人,他几次试探都被董槐否决,但是董宋臣没有放弃,他忘不了董庄主的救命恩情,他更加不会忘记和小姐那段如痴如醉,令人入迷的情感生活。
他从户部调阅了董槐的档案,里面写道:董槐字庭直,濠州定远人。小时候喜欢谈论军事,私下读过孙武、曹操的书。他相貌非常魁伟,额头宽阔两腮饱满,长着漂亮的是美髯,谈论事物慷慨激昂,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董永,对董槐很严厉,听说他自比诸葛亮和周瑜,生气地叹息说:“不努力求学,又喜欢自吹说大话,这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不合我的心愿呀。”董槐听后心中感到羞愧,于是求学于永嘉的叶师雍。
这里写得明白,就连他的样子和习惯都十分的清楚,董宋臣不好追问,只是把他当成故人的后代。
董槐一路走来,董宋臣都极为关注,皇帝派他进驻闽赣消灭蒙古间谍,董宋臣怕他有什么闪失,所以没有完成任务就回到了京城,这是因为董宋臣要福建巡察使,上书皇帝,说南剑、建洲,土匪猖獗,农民作乱。皇帝只好招他回京。要知道那时的董宋臣自己的处境都芨芨可危、朝不保夕的呀。由此可见董槐在他心中占据了多大的位置。
董宋臣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理宗去禁苑赏荷花,苦于没有凉亭遮日,董宋臣揣摩上意,一天之内就修建了一座凉亭,理宗十分高兴。冬天,理宗又去赏梅,董宋臣已事先在梅园建造一座亭子,理宗责备他劳民伤财,董宋臣说不过是把荷亭移到这里,理宗又大赞他办事得体。
由于董宋臣的年岁已大,思虑又过多,总想董家的大恩未报,贾家的仇恨未消,皇帝的龙体能否撑的住……久之,胸口疼痛、日夜不眠。当董槐去看他之时,他拽着董槐流着眼泪,不舍得撒手,同年的5月便一命呜呼,董宋臣死后,宋理宗还特转他为节度使,足见董宋臣受宠爱到何地步。
董槐用马车装着董宋臣的灵柩来到了董家祖地埋葬,他把董宋臣的“宝贝”给族长过了目之后,就放进了棺木之中。安葬好后,董槐深深地鞠躬致意,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热泪。
喜欢刘家庵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刘家庵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