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我和胤禛成亲了,在回京入宫的第一夜,在他的养心殿。
只我与他。
银河高远,东风寄情,杨柳凝花。
虽然一至晚间,我便视线模糊,眼前物事不明,但我还是在心中想象着喜字花烛,胤禛一身红袍的模样。当他用秤杆轻轻挑开我的红盖珠帘时,我屏住呼吸,仰起脸定注向他,用心去描绘他那双叫我沉迷了一世的清眸。
悠悠回望泰山浮云,细细一凝枯荣望尽。
许是因为期盼太久,当这一天终于来临时,心中倒少了料想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无法言喻的安定和淡然。
于是,我只静静笑着,将自己送入他怀中。就这样,听着他的心跳就好。
金黄的龙帐内,当胤禛轻柔的拥住我,缓缓将他的欲望沉入时,我顿觉呼吸艰难,心跳急剧;当他在我耳边低低唤着我的名字,说他期盼这日太久太久时,沉淀多年的泪一涌而出。
睁开眼,朦朦胧胧中,眼前那铺天盖地的,不断摇晃着的耀眼灿金色,叫我几疑身在梦中。
人生一世,朝朝幕幕,短如一梦,弹指一挥。
回望曾经的过往,才发现或许当初很多事情退一步,看开些,此生许会大不相同。
但,至少,我遇上了他,爱上了他,他也恋上了我,不曾放手,只求相爱一生。
如此,再圆满不过,再幸福不过。
第二日,我见到了盼想多年的儿。
弘历比五年前长高了不少,眉目风态与他皇阿玛胤禛更加相似,举手投足间,显尽皇家高贵从容、沉敛雍雅。
可能是因为多年不见,他虽极力掩饰,可我还是能感受到他难免的疏离。
心揪得酸痛,到底是我这个娘欠了他,不过,今后还有很多年,我想,我能慢慢补偿他。
只是,当我看见他送我的凤头金步摇,被凤嘴里衔的那颗七色宝珠眩迷了眼的那瞬,心不禁一沉。
我明白弘历的暗示和盼望,他是龙子凤孙,自幼生活在荣华和权力的中心,他渴望太和殿上的那个位置,无可厚非。
可,我也清楚地知道,胤禛虽为天子,手掌天下,福有四海,他能给我他的宠爱、怜惜,尽量予我他以为最好的一切,但偏生,因我的身分,他终是不能给我他最想送给我的---名分。
走近弘历,疼爱的轻轻抚摸儿子的眉眼,欲将他的轮廓深深刻入心底,我平和笑道:“弘历,额娘怕是不会呆在宫里。这也是为了你和你皇阿玛。”
细碎的阳光下,弘历眉头微蹙凝视着我,一抹疑惑在细长的眸中一闪而过,没有说话。
才十四岁的他,已经学会了他皇阿玛的隐忍。
送走了弘历,我仔细一想,甜蜜满足瞬时荡漾心头,禁不住,弯起眼眉,轻轻一笑。
胤禛阿胤禛,你平日里做了什么,叫我们的儿子竟以为你将封我做皇后?
事实确实如我所想,胤禛当晚将我送出了宫,安置在了一处别院。
清风几许,荷叶飘香,满池滚绿,澹澹水烟。
胤禛将我纳入他隐着几许坚定,精健有力的怀中,声音沉稳,带着淡淡的内疚酸涩:“锦儿,登基前,我有所顾忌不能娶你入府,叫你……而今,说什么贵为天子,我却诸事束手,不能恣意行事,只能累你先在此处呆些时日,待得我打理妥贴后,再接你入宫。锦儿,这辈子,到底是委屈你了。”
憋住鼻腔里的一股酸气,我摇摇头,将额头抵上他的胸前,听着他那叫人心安的魔力的心跳,低声道:“胤禛,要说委屈,你比我更委屈。宫里那些事情,我虽所知不多,但大抵还是听闻了些皇太后、廉亲王他们的事儿。胤禛,我体会你的难处。”
感觉到他环在我腰间的手臂紧了紧,我双手勾住他的颈,踮起脚,亲亲他刚毅紧抿的薄唇,甜甜笑道:“胤禛,有些事儿,我越寻思越得意。”
“哦,得意什么?”胤禛的声音还是低沉淡淡,显然依然心情不展。
“因为有圣上的护佑啊,试问天底下有谁找了天子当靠山还不得意的?且说了,也只有我余锦织敢直呼当今天子的名讳,胤禛,胤禛,皇上,皇上……”感觉到胤禛的凤眸流连在我上,我忍不住微赧脸烫,却依旧厚着脸皮,耍着赖,撒着娇,不住地唤着他,只希望能搏他轻声一笑。
“小东西……”胤禛明亮的黑眸似一汪墨池,在月光下折射出难解的神采,胸口微微起伏,他温柔爱怜的用吻封住我的唇。
春风软丝,露水溅玉。
流云伴月,年年岁岁。
一切尽在不言。
之后,我给舅舅写了信,告诉他我在北京一切安好,并解释了我决定守在胤禛身边的原因。舅舅没有回信,我想他一定对我失望透顶。
给之翎的信却是犹豫很久才发出的,惴惴等了几个月,之翎给我来了信,薄薄一页,措辞平静。他说赞同我的做法,并希望我能好好照顾自己。只在最末一行,用最简短的话语,说他要离开河北。至于去哪,何时回京,他只语未言。
我有预感,此生我与他再也无缘相见。
或许这样也好。
只是割舍不下,青山水尽,浮云方外,他陪伴我的日日夜夜,促膝共曲,悉心照料;犹记的,十里秦淮,一叶扁舟,我与他笑约即便天各一方,也一定要记住,曾并肩赏景;忘不了,他曾回答我,即便知道得不了心,能守在一旁,处个朝朝夕夕也好。
他说当初是自己放不下曾经,明白的晚了,于是错过,他看的开。
才下眉头,愁上心间,这辈子,胤禛欠了我,我欠了之翎,之翎孑然一身,两袖清风,倒是坦坦荡荡。
浮生似水,指尖过。
到了雍正五年,胤禛的主要政敌都被他清理干净,而他的皇额娘孝恭仁皇后也在这一年去世。
于是,水到渠成,他将我接进了宫。
我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请恕我无法用言语表达。
我与胤禛日日相守,我深深体会到了全心全意和爱人、孩子在一起,并为他们而努力生活的快乐美满。
他与我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但却分外融洽,我从未感觉到不自由,或者厌倦了这一切。
胤禛批折子的时候,我会守在一边,为他研墨、斟茶,静静候着;或为他整理奏折,按摩放松。
他闲时会拉着我的手,走过长长的甬道,向我诉说他幼时的趣事,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我却分外心安,贴着他的手臂,跟他一路走下去;来了雅兴,他也会带我泛舟,两人对月比诗,或是,两人相拥着,我靠在他肩头,静静听他向我描述着夜景,想象着月色撩人,星光璀璨。
这一刻的我们是那样贴近,他就是我的眼,引领我欣赏世间一切。
我们之间的爱是那样真诚,再也容不下其他。他对我的关怀和照顾,让我觉得能为他付出、能侍奉他,是我此生最美的乐趣和愿望之一,我就是他的“骨中骨,肉中肉”。
日升日落,春去秋来。桃花依旧,柳叶又新。
雍正八年,胤祥病重,我去了怡亲王府,帮忙照料着。
胤祥走的很平静,眉眼弯弯,说对的错的,他这辈子把该做的都做了,该保护的也保护住了。他没有什么遗憾。许就是如此,他没等到见胤禛最后一面。
后来,胤禛一病不起,等把胤禛照顾好了,我却病倒。
而且还是很不中用的,一病不起。
我央胤禛送我出了宫,寻个风景好的地方疗养着。
终归我还是不想让胤禛和弘历看着我病怏怏的样子,更不想在他们面前永远阖上眼。
胆小逃避了一辈子,不多这一次。
反正,人这辈子,谁都逃不开最后那个结局,我看得开,放得下。
只是,我曾经感受过的亲人与挚爱离去的痛苦,就不要弘历和胤禛亲身面对体会了。
到了第二年,荷花含苞,我又回到胤禛身边。
或许故事停留在这最好,人生如饮酒,过半意最酣,故事也一样,只有停在最恰当的地方,才是完满的。
可还是忍不住说一件叫我高兴自豪的事情。
我在奈何桥上等了四年,就因胤禛说怕下辈子找不到我,就因我想起我是借尸还魂,怕上了奈何桥,离开这肉身,胤禛就认不得我了。
总归是等了一辈子,我不在乎多等他些岁月。
阴间无寒暑,但我知道我等的不久。
奈何桥头,彼岸花开,转过身,桥下一人负手而立,风华卓绝,依稀是当年滴翠青竹,暮色清晖中,那带着暖暖深深笑意的模样:“锦织……瞧,我总是能一眼认出你。”
他说即便上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换了面皮,改了身,他还是能认出我。
前一句,他没骗我;后一句,就留待下辈子检验了。
至少,今生,我活到了39岁,与他相识了25年,厮守了后半辈子。
赚了,我知足。
喜欢锦织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锦织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