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清圣祖治下康熙四十四年。
湖南,零陵。
云儿在一座座青峦间悠悠飘浮,夏日的风混合着芳草的清香湿润柔和的在山林间徐徐吹过,林中树生繁阴,花开似锦。高山间,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恍然奏出一曲曲清婉的乐章。
河边一位女子,头上绾一鬏,一身蓝黑色绣芙蓉无领阑干衣,腰部扎黑带,大宽角长裤外套着镶边百褶裙,颈项处戴一银项圈,耳上蝶形银耳环轻轻摇晃,在阳光下闪着浅浅的碎光。
拧干手中的衣服,放进小背篓中,她捧了些清凉的泉水,扑打在脸上。
正抹去水珠时,忽而,她的目光被河中一尾尾鲤鱼吸引,轻轻一笑,她小心翼翼的踏入粼粼水光中,敏捷的伸手一把抓住了一条鱼。
水花四溅,鱼儿摆尾,甩了她一脸的晶莹,她忙侧过脸,清澄的溪水中便倒映出她那璀璨夺目的笑脸。
双手握住那不安分的鱼儿,将它放回水中,看着鱼儿得水,摇头摆尾的渐渐离去,她忽而轻轻一叹,单薄的身影里就透出几分落寞来。
不知怎得,她就想起当年在皇宫里,十三阿哥院中,那景德蓝大缸中养着的被她取过名字的一尾鱼。
垂下眼帘,锦织踩水走出小河。
用布子擦干脚,套上放在大石边的草鞋,远处隐约还传来女子打水嬉笑的声音,她闻声而望,片刻后,才回首用手背擦去浓密睫毛上粘着的细密水珠。
背上小背篓,她吸了口清新的空气,轻轻弯了弯嘴角,望了眼天上的浮云,举步往村落走去。
今儿是乞巧节。传说在这天,天上银河的仙水会流到人间,洗后,姑娘们能心身健美。因此按壮族习俗,在七夕,姑娘们要结伴入溪河沐浴嬉戏。
只是锦织做不到光天化日下在野外洗浴,更不论还得和那么多人一起“毫无保留”的“融入”大自然。因此,平日里热闹的洗衣石边,今天就她孤零零一人。
夕阳斜照,倦鸟归巢。
踏着光溜溜的青石板路,锦织看着笼罩在融融暮色下那原始朴素的吊脚楼,色暗斑驳的木板墙,支开的竹窗上盈满了金黄色的余晖,只觉得心也空远起来,现代生活的一切已似梦一般,再也不可及。
不远处,有一家较大的吊脚楼,写着“茶”字的布幔被夕阳染红,支挂在二楼上轻轻飘摇。
刚路过这小茶馆,便有人大声叫住了她:“锦织啊!”
锦织回身,看见一位中年妇女从楼上下来,便笑道:“谢婶。”
谢婶笑呵呵道:“锦织,今儿七夕,你装‘仙水’没?”
锦织指指腰间挂着的竹筒,笑着点头道:“嗯,方才在曲河取了些。”
谢婶皱着眉头笑道:“咳,曲河的水酿‘七里香’有味儿!来我家后面的小溪取水,那酿出来的醋才地道,多久都不坏!你爹爹今儿也进山采药,晚间就在谢婶家吃食了!”
锦织笑着摇头,说只取水就好。可谢婶无论如何也要让她留下吃饭,不便拒绝,锦织也应了下来,跟着谢婶上了吊脚楼。
取完水,锦织遂在后院厨房与谢婶和她沐浴归来的女儿琳零一道说笑做菜。
一番忙碌,饭菜做好,锦织他们便端着大碗饭菜穿过一楼大厅,再下到楼外。
此时,夕阳抹尽了最后一缕艳色,青黛色的天空中银河淡淡,繁星渐亮,两边的吊脚楼里已亮起了点点灯火。
楼前已放好了三三两两旧木桌椅,一桌自是他们吃晚饭用的,另外的是供族人晚饭后闲聊吃茶时用的。有时,夜间赶路至此寻落脚之处的外地人,也会被热情的族人安排在这先用饭。
摆好碗筷后,锦织便与谢家三口沐着夜色夏风,谈天吃饭。
当谢婶听锦织说起汉族女子在七夕这天要穿针乞巧,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祭拜七姐,乞求天上的仙女赋予她们灵巧的双手,针织女红愈加娴熟,更重要是乞求能得个好姻缘时,便开始取笑着琳零和锦织。
与汉族习俗不一样,壮族的少女们在每年三月初三赶歌圩,会盛装打扮到“墩圩点”搭歌棚,款待前来对歌的男子。一般情况下,男子若看上哪位姑娘,便会主动唱起邀请歌,女子有意则会唱起爱慕之歌,两人交换情歌。对歌后,若真看中了,女子便会趁旁人不注意将绣球赠与意中人,男子回报毛巾一类,如此便算的订下终生。
今年的墩圩,锦织没去参加,琳零去了却没能与谁订下秦晋之好,皆是待字闺中,此刻,便让谢婶给笑话了。
琳零脸皮薄,羞的红了脸低了头。
锦织只是礼貌的浅浅笑着,淡淡的月色烛光下,那双眸子显得更加漆黑柔亮、清莹秀澈,却看不到半分笑意。
看了一眼一旁羞涩似花的琳零,锦织把玩了一下放在碗上的一双竹筷,有一瞬的失神,真快啊,已快双十年华。弹指一挥间,她在清朝也生活十多年了……
吃完饭,帮衬着收拾完,锦织又被琳零拉到后院的小溪边聊天。
迎着裹了草木清香的夏风,锦织静静地倾听琳零幽幽的述说着她的少女心事,目流爱慕的讲起她心中顶天立地,谁也比不上的男子汉罗峰哥哥。
四周鸣蝉一扬一顿,有节奏的响起,渐渐的,有一种被压抑已久的酸楚便从心底深处慢慢渗透出来,叫她不自觉的有些走神。
玉兔渐高,月华似水。
琳零与锦织聊完后,便携了她的手,说送她回去。锦织笑着与她下了楼,便推她上去,只说不必远送。
琳零瘪瘪嘴,愣是一挽锦织的手便要往前走。
锦织无奈摇摇头,刚转过身,一熟悉的身影入目,叫她蓦然呆立,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脑海只余一片空白。
喜欢锦织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锦织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