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红楼之王熙凤

第 148 章

红楼之王熙凤 香溪河畔草 4764 2021-04-02 19:48

  贾母颔首:“这也好, 就是你二叔每个贴心人照顾。”

  探春忙说:“老太太, 诸位老太爷, 探春情愿一辈子不嫁人, 伺候父亲百年!”

  凤姐道:“这不用, 二婶子已经答应琥珀进府, 今后就有琥珀照顾二叔。我有个提议, 今后把琥珀的月例提成十两银子吧,毕竟她也没孩子,老了总要有个银子防身, 当初琥珀成亲,也没下聘,如今既然正经伺候, 她也不想想另外嫁人, 就正经写个聘书,这样他她百年后也有香火祭祀。”

  贾母颔首:“她清纯年少, 愿意陪伴你二叔, 合该如此。”

  贾赦这时候看着探春:“你嫡母已经答应不在逼迫你, 婚事由大房替你安排, 你还想不想过继?”

  探春这时候走到贾赦面前跪定:“多谢大伯父慈爱, 探春没齿难忘, 既然太太改了,侄女儿只有姑父大伯父,今后, 探春还是会把大伯父当成亲生父亲一般孝敬, 大伯父您一定要长命百岁,让侄女儿好生孝敬您!”

  凤姐真是很佩服探春,这情商实在太高了,瞧瞧这话说的多动听啊。

  贾赦也很受用,很少有人褒奖他慈爱。

  这般时候,宝玉方才讪讪来迟,被六老太爷几个狠狠的教训了一番:“你父亲患病,你是家里的顶梁柱,脚下只有一个妹妹,怎么任凭你母亲作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光是死读书,家里的小事都管不好,将来如何牧民一方,报效国家?”

  宝玉被骂的一愣一愣却不敢回嘴。这件事情确实是他们夫妻没做好。

  他这几日也是心里不痛快。

  宝钗却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是千古以来的规矩,做儿子的不该干涉。

  他也就罢了。

  谁想到探春会闹得天翻地覆。

  宝玉跪下赔罪的时候,宝钗终于露面了。

  荣庆堂的人都用有色的眼光看着宝钗,宝钗之前给人的感觉就是聪明睿智。但是,探春向她求救,她不过哭几声也就罢了。

  自从贾母病重,宝玉带着丫头迁出了荣庆堂,宝钗在荣庆堂的眼线都是粗使,今日的事情她一无所知。倒是碰见了李纨,但是,宝钗还没成亲,就打压得李纨母子喘不过气来,李纨岂能提点她?

  李纨做出一幅苦大仇深的样子,唉声叹气:“三妹妹的命……”就没了下文。

  宝钗以为王氏决定的婚事,肯定万难更改,贾赦就是个老纨绔,惯会享受,岂能兜揽探春?

  凤姐对她这个表妹也不上心,何况探春这个没有血缘的小姑子?

  她进得房来,先给几位老太爷老太太见礼,瞧着探春跪着磕头,哭得小脸花猫一般,心中以为这事儿众人奈何不得王氏,贤德妃当下正荣耀呢。

  宝钗就上前搀扶探春:“小姑受苦了,只怪嫂嫂没本事,你放心,我一定说服太太,多给你准备嫁妆,总不会叫你光着手出门子。“

  探春有些齿寒,言道:“多谢二嫂子。”

  却是转身到了贾母身边,挨着贾母坐了:“孙女岁不给大房做女儿,却想孝顺老太太与父亲,老太太被嫌弃孙女笨,就让孙女回来住吧。”

  贾母很喜欢探春的聪明伶俐,闻听探春回来,甚至高兴:“回吧,咱们娘儿们好生亲香几年。”

  探春也十六岁了,比惜春大月份的,在家里也留不得几年,勋贵人家一年国孝过后,明年二月探春也该许人家了。

  孙女儿一个个要飞走,离开自己,贾母十分舍不得。

  要说贾母如今心情十分好,大房贾琏出息也罢了,关键是二房有爵位了,若不是贾政成了傻子,贾母夜半只怕要笑醒了。

  宝钗很明显的感觉道大家对她的疏远,又听探春如此说话,心里咯噔一下,眼睛瞄着李纨凤姐,这俩妯娌却都装聋作哑。

  这般时候几位老太爷被贾赦恭请过东院去吃酒,虽然国孝没过,但是,与他们这些老百姓不相干。贾敬也死了三年,他们也没啥忌讳。

  宝玉知道王氏的事情,这时候老太爷们走了,贾母自然叫他起身:“宝玉,你起来吧,你太太要去孝慈庵替你父亲祈福,你们去跟她告辞,然后家去好好念书,不要挂念你父亲。”

  宝玉忙着应了:“孙儿记住了,多谢老太太教诲,孙儿告辞。”

  贾母又说宝钗:“宝玉媳妇,你婆婆作兴,你是个聪明孩子,纵然劝不住,也该跟我们长辈通个气,我听说,孙家的官媒上门是你们母女们接待,难道小姑子许人家就不好好打听打听?”

  宝钗吓得再次跪下了:“回禀老太太,孙家的官媒却是孙媳妇接待,也是孙媳妇缺少见识,这才没看破他们。不过,这事儿与我母亲不相干,我哥哥发配,弟弟回家守孝,我母亲只是进府依靠孙媳度日……”

  贾母变打断她的话:“你母亲寡妇失业投靠闺女也是应该,只不过,你也要分清内外,小姑子将来是府上的助力,探春不是马虎人,宝玉他们嫡亲兄妹五个,就剩下两兄妹了,你们好好待她,她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宝钗脸上作烧,低头应了:“多谢老太太教诲,孙媳记下了。”

  贾母颔首:“去吧。”

  宝钗摸着眼泪跟上宝玉,宝玉却沉着脸往前冲。

  孝慈庵在宁府,要过两府之间的月亮门,祠堂门后面是一大丛的竹林,前面栽种梧桐,已经亭亭如盖。

  宝玉瞧见竟看的呆住了,心里顿时敞亮,怪得二姐姐成了王妃,这亭亭华盖不就应验了?原来老祖宗早就给了暗示,只是自己凡眼肉胎看不清楚罢了。

  秦可卿打开了结界放了宝玉进去,却看住了宝钗:“二叔祖母说了,除了宝二叔,别人都不见,宝二婶子不如花厅小坐,吃一盏茶,宝二叔也就过来了。”

  宝玉是个纯洁的心思,见了华盖也不会出去乱说,也不担心他有什么杂念,宝钗就说不准。

  王氏进来,可卿用了障眼法,王氏看那祠堂孤零零,冷清清,树木不成冠,竹子不成林。

  王氏若是老老实实在孝慈庵吃斋,只怕要多活几年。

  如今的荣宁二府的气候不是二房可比。

  宝玉这里来见王氏,王氏已经不敢开口说话,宝玉心思简单,她怕说错了话给宝玉招祸。这却是王氏自己觉的眼下心情,一个人关起来安静安静,好过在荣庆堂做丫头。

  她见了宝玉,只是落泪叮嘱宝玉好好读书,或许他中了进士做了官,只怕贾政的病就好了。

  贾母就是最好的例证。

  只不过,贾母先前有五岁小姑娘的记忆,贾政脑袋空空,就是个傻子。

  宝玉见凤姐命人送来的铺盖行礼都是上好物品,心里好受多了,言道:“母亲安心住在这里,只要您不再掺和三妹妹的婚事,等儿子挣了前程,那时自有话说。您为父亲祈福三年,没有功劳有苦劳,那时儿子接您出去,别人也无话可说。”

  王氏一听宝玉的回护之言,顿时哭得更厉害,只觉得自己的罪没白受。

  但是,王氏知道,凤姐不可能放她出去了,她自己也不敢出去,元春的事情若是真的,宝玉就活不成了。

  王氏笑着哄骗宝玉:“娘等着你替母亲挣诰命!”

  可卿把宝玉的话说给凤姐听了,凤姐笑道:“且看看宝玉三年能不能进士及第吧。”

  凤姐只要迎春明年三月顺利出嫁,王氏那时是死是活也不相干了。至于抱琴早就嫁人了,也不记得元春的事情。

  凤姐不过是吓唬王氏就范罢了。

  八月十五,海疆有书信回京,却是福姐儿放飞的信鸽,她言称凤姐给她们兄妹的衣衫鞋袜都收到了。

  八月初八是福姐儿十三岁的生辰,凤姐给福姐儿做了几件新袍子,派遣昭儿特特搭乘王家的商船送去海疆。

  凤姐吸取豆哥儿放飞的教训,怕福姐儿有去掺和政事,不好好学习修炼。要求福姐儿今后每月一封书信,年前的书信,必须赢英吉利语书写,若是福姐儿没有好好学习语言,凤姐将会亲自去押她回京,既然不好好学习新知识,不如回京研读四书五经。

  另外,凤姐要求,三年后,亦即明年底福姐儿必须突破练气五层进入练气六层,不然也会押她回京,亲自监督修炼。

  豆哥儿凤姐不着急,这小子才十一,已是练气八层,可以称为天才修士了。

  凤姐倒怕他修为增长过速,心境不稳。

  福姐儿这次回信就是向凤姐保证,一定认真学习,认真修炼。同时,福姐儿告诉凤姐,他给家里的人都卖了英吉利贵妇人穿戴的灯笼裙,叫做克里诺林裙,到时候让昭儿带回京都。

  凤姐见过这种裙子,海疆的中国妇女或许可以穿戴,但是,京都估计是穿不出去,却也没有让福姐儿打消念头,毕竟也是孩子一片心意。不穿出去,在家穿穿也可以换一换心情。

  这年中秋节重阳节,皇宫都没举行庆典,必定一次死了三位上殿,皇后娘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这个风头。

  转眼到了冬月。

  元康帝恢复了冬猎盛宴,宫廷侍卫与锦衣卫,紫旗军奉圣军都减员厉害,元康帝利用冬猎盛宴,选拔可用之才。

  贾府贾兰、贾菌、贾芝、贾蓝,四个贾府最出色的小辈,因为已经领了朝廷官身,再不能参加科举。

  他们四人曾经护卫过太子,太子提议,将四人送选调进入西山奉圣军,分别进入云梯队,骁骑营,□□营做郎官。

  虽然也是正五品,却有了自己的平台,手下拥有一百人的军队,干得好,还会继续升迁。

  这次冬猎盛宴,贾蔷与贾琮参加了遴选,跟贾蓉成了同事。不过,贾蓉是御前侍卫,贾蔷与贾琮功夫不济,只混到了外班侍卫。主要职责是负责守卫皇宫的外门。

  贾蔷是神武门侍卫,贾琮是西华门侍卫。

  贾赦每次进宫上朝,看见贾琮这个不争气的就要哼哼几声。不过也没法子,贾琮十六岁,人情往来简直就是白板。

  贾琏故意让人把他放在这里,学个眉高眼低,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让他亲身感受皇亲国戚是如何跋扈嚣张。

  让他知道荣府并非无所不能,总有一日,他惹下大祸,没人能救他。

  贾琏的意思让他知道厉害了,人情练达出来了,就给他谋个六部闲职,学习贾政,混吃等死,也是个进项。

  当然,贾琮若是自己混出本事,爬上去了,那是最好了。

  随后,督抚大员进京述职,云南按察使史鼐,浙江卫所指挥使史鼎兄弟也进京述职,孰料两兄弟刚进宫门,就被水澈亲自带领的锦衣卫给拿下了。

  旋即,保龄侯,忠靖侯阖家上下都被下了大狱。

  却是前朝余孽顾家进京后,北静王与南安郡王作证,会同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寺三堂会审,结果,审讯出天大的祸事,保龄侯史鼐的长子,亦即忠顺王的侄女婿史锋,竟然是替叛军修复两门大炮的罪魁祸首。

  史鼎拒不奉命勤王,还企图阻止王子腾回京护驾。史鼎吃空饷。

  因此,他不愿意进京勤王,也不愿意给王子腾借兵。

  除此之外,史鼎还曾经给前朝余孽提供过粮草资助,周家的宝船受史鼎保护。周家余孽在海疆坐大,史鼎功不可没。

  因史家两兄弟手里握有兵权,元康帝怕贸然抓捕再次引起兵变,故而,召他们进京述职,原本准备在路上将之除掉,未料史家史家兄弟十分警惕,但凡入口的东西,一路都是儿子女婿亲手伺候。

  一路三千里竟然没有找到逮捕他们的机会,也只好让其留下亲兵,孤身入城,然后,在宫门口借口进宫不能携带兵器,然后,埋伏了二十个好受,用渔网将他兄弟绊住,这才把骁勇善战的两兄弟拿住了。

  史鼎大声喊冤,叱骂王子腾狼子野心,为了独霸海疆军政大权,陷害忠良!

   喜欢红楼之王熙凤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红楼之王熙凤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