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红楼之王熙凤

第 126 章

红楼之王熙凤 香溪河畔草 4589 2021-04-02 19:48

  乾元帝一直对张家舅舅很客气, 因为张家老太爷也就是贾琏的外公是当初太子的师傅, 也在御书房授课, 所有的皇子都是张老爷子的学生。张家舅舅却是御书房的伴读。

  这一次乾元帝忽然间大发脾气, 一是因为他从前一直觉得上皇压着他, 不能实施抱负, 一直幻想, 一旦她当家做主,将会治理出怎样的锦绣河山。如今上皇歇菜了,他真正乾纲独断了, 结果 ,朝堂的事情千头万绪,这个国家百废待举, 他的才能不够了, 只觉得脑袋发懵,无从着手。

  京都有忠义郡王忠顺王, 还有她亲弟弟英亲王在一旁虎视眈眈, 但是他们位高爵显, 有着上皇庇护, 他根本无法动手。

  上皇允诺, 一旦这些谋逆可诛灭, 可是,他根本没有这些兄弟谋逆的证据,即便是通政司也没有抓住证据。外面又有前朝余孽勾结漕帮与白莲教四处兴风作浪, 让他无从下手。

  乾元帝当殿辱骂大臣, 也是心里憋屈,容不得臣子逍遥。

  第二个原因,二皇子夫妻之间犹如冰炭,张瑞芬如今关着门过自己的小日子,二皇子纵情声色,她也不劝说一字半句。二皇还学着上皇,与一些和尚道士结交,整日乌烟瘴气,不知在干什么。

  乾元帝气的肝疼。

  乾元帝跟张舅舅提了好几次,让张舅舅教导二皇子,张舅舅推荐礼部尚书杜大人,一说自己年纪老迈,二说二皇子身份敏感,他不方便。

  乾元帝听出来了,张尚书瞧不上他的儿子。故而心里窝火。

  皇家人却是然人无所适从,当初张老爷子把太子当成亲生儿子,上皇把人贬谪去了边关,死在路上。

  如今张舅舅不愿意掺和,硬把人家闺女抢去做儿媳妇,生了皇孙又不待见,还要人家替他把儿子教育的文韬武略。

  凭什么呢?

  当晚,贾琏就把张舅舅跟陛下呛呛的事情告诉了凤姐。

  凤姐得知乾元帝的忧愤从何而起,给乾元帝一句评价:“风流好色,志大才疏!”

  贾琏对乾元帝还是有几分敬重,必定有知遇之恩,嗤笑道:“别胡说!”

  凤姐道:“为了打击老牌子的贪官就培养心腹贪官,这叫饮鸩止渴。这个国家这个样搞下去,必定会从根子烂掉。”

  贾琏叹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上皇的班底根深蒂固,并且这些人被前朝余孽渗透了,明面上的人还好说,私底下不知道那些人隐藏在暗处,伺机而动,陛下这是不想引起战乱,只好这般悄悄渗透,但是,一个人想要打入江南这个铁板一块的地方,不参与进去就无法被容纳接受。”又小声道:“当初林姑父就是这样,不过,林姑父把银子都给了上皇作为内库,不然,没有上皇松口,你以为林姑父能够这样脱身?只怕要在江南窝到死。”

  凤姐骇然:“林姑父?暗探?”

  贾琏颔首:“不过,林姑父也只知道谁是贪官,什么谋逆,那时一点都没迹象,若非顾家忍不住了送了个瘦马进宫,这匹瘦马还做的太成功,引起上皇警觉,顺藤摸瓜,让肃亲王追查下去,真的不知道顾家的那个死了的老太太就是前朝的带着肚子的王妃。”

  凤姐蹙眉:“这还不简单,把顾家老太太跟老太爷还有那个遗腹子抓起来不就结了,群龙无首,自然就散了?”

  贾琏道:“那个余孽很警惕,他自己常年待在闽浙,生下两个儿子常年泡海,而且总是父子三人分开来,不可能一次性抓捕。这个老太太是前朝太子跟前的小宝林,身份不显,太子破城之前,被送出去,太子给了她大笔的钱财,让从前的暗卫护送他出京,投奔顾家。她之所以潜入顾家,因为这个老太太是顾家的远房表亲,顾家在当地是名门。又死了原配,她就作为填方续上了。

  “前后五十年,你知道五十年能做多少准备吗?当时的四个暗卫成了顾家崛起的中流砥柱。这个前朝的余孽不堪拜见新朝君王,父子们从来没有科举入仕,入仕的都是顾家后来生的儿子,还有侧枝,这些人只是顾家的渗透进入朝堂的探子。”

  “余孽却在在闽浙勾引外敌,当初前朝就跟倭国与弗朗机人,英吉利人有来往,他们接受这一人脉,如今说在岛上建立了根基,富可敌国,余孽就是大头领,名誉上是江湖帮派,据说就是按照朝廷的规模,可说是一个小朝廷,入门的人都叫余孽父子主上,少主。弄不好那一日撕破脸,就会称孤道寡,跟朝廷分庭抗敌。前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新朝从打出旗号那一天算起,不过百年,多少遗老还念着他们。一旦登高一呼,即刻就是天下大乱,如今灾民遍地,只要吃饱肚子,必定愿意跟随,陛下怕的是这个。”

  凤姐嗤笑:“所以就让你们这些心腹死守京都?甘愿做个缩头乌龟,连冬猎盛宴选拔人才也不敢了?”

  贾琏捂住凤姐的嘴巴:“什么话都敢说,陛下圣命烛照,眼下只是身体抱恙。”

  凤姐才不会为了不相干的万人跟贾琏闹翻,夫妻失和,忙着举手:“这不是话赶话,我顺口一说,这是当着二爷,外人面前,我觉得三思而后行,绝不会这般脱口而出。”

  贾琏十分受用,颔首道:“如此甚好,有什么话都对爷,爷替你分忧解难,有求必应。”

  蓦地想起凤姐之前所言陛下才大志疏之言,心道,难道这个娘们有什么好主意?

  但是,贾琏知道凤姐是个顺毛驴,不能呛呛,搂着凤姐摸摸捏捏,哼哼唧唧:“娘子说得对,陛下却是有些志大才疏,他想扭转当前局面,却又无从下手,这才气不顺,拧着六部唾骂,似乎朝廷上的局面都是六部无能。”

  凤姐挑眉:“你也知道啊?”

  贾琏亲亲香香:“莫不是凤哥儿,你有缓解朝廷的危机的法子?”

  凤姐立马警觉,狗东西,这是使美人计,套自己的话呢?

  想起三叔想要脱离锦衣卫,去闽浙做闽浙总督逍遥几年,到时候要带家眷,王仁也可以跟着去历练历练,免得一天到黑闯祸,女人弄了一屋子,就是没有一人生养。

  王家上下都很奇怪,王仁十三岁的时候就闯祸,随便睡个丫头就有了,那时候要给嫡妻留面子,只好打掉,至今王子胜夫人都很后悔。

  如今嫡妻无子,正经的姨太太也没动静。凤姐也不是没关心,也给他灵米灵菜的滋补了,王家自己也有仙丹,可是一屋子莺莺燕燕就是不见动静。

  他那个老婆也是一样。

  凤姐听说王仁憎恨他老婆偷偷坏掉他许多的子嗣,自己却生不出来,故意不让老婆生养,就要让姨太太压倒正房。简直就是一部烂账。

  或许,王仁去了海疆,离开了老婆的辖制,能够生下一男半女,王仁不成器,凤姐也不想娘家绝后。

  凤姐决定推她三叔一把,言道:“依我的女人见识,那余孽不是在闽浙收买人心,聚敛财富吗?他是偷偷摸摸,我们何妨大方些,在闽浙开放一个中央港口,把那些利益从他们收抢夺过来,然后用这些利润豢养水军,搭着打击倭寇的口号,对余孽进行清扫,然后派遣精锐的斥候,趁机将余孽父子斩首,群龙无首,他们就是一盘散沙,沦为强盗,只要不是谋反窃国,几个毛贼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贾琏心中一动:“余孽还勾结漕帮与白莲教,总坛就在苏杭,那是顾家经营五十年的地方,他们夜半就是贼寇,白日淹没于百姓之中,根本就是百姓与匪徒不分家。”

  凤姐一戳贾琏:“榆木嘎达脑袋,平安洲是如何平息啊?老百姓只要有饭吃,谁活的不耐烦愿意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去造反,还不是逼的活不下去了,只好铤而走险嘛?”

  贾琏呲牙:“可是天灾根本不是人力可抗拒啊?”

  凤姐冷笑:“难道每年的灾民都是天灾造成的?依我说人祸更大。哪一年江南江北天灾,朝廷没下拨钱粮?不过是当地官员与赈灾官员中饱私囊,银子没出京都,已经分掉一半,等粮食收上来,一半都进了皇亲国戚的铺子卖高价,到了受灾府县粮食已经变成米糠,白面变成麦麸子,甚至还有人把稻草麦秆碾碎了冒充粮食,这让人不出逃还怎么办?

  “人都走了,农田荒芜,岂不就是恶性循环,年年逃荒?”

  “知道张家舅舅为什么怼陛下?”

  贾琏还真不知道:“为何呢?”

  凤姐笑道:“我听张舅母说,张家有个远亲在一个边缘的地方做县令,什么富阳县令,去年那个地方洪灾,他住在大堤上吃糠咽菜,老百姓饿着肚子,也愿意跟着他修建大堤。朝廷分到他们手里的赈灾粮食最少,只有临县的一半,但是这个县却没有饿死一个人,没一个人出来逃荒。今年春耕没有一处抛荒。听说县令为了替老百姓购买种子,把自己在老家金陵的宅子都抵押了,才到临县买到了种子。你说这样的县令,老百姓能不拼命干?”

  “这样的官员,却因为不是天子门生,要给陛下的门生让路,被知府压低考绩,去年的考绩还是下等,那些县里百姓都跑光了的县令却是优等。张家舅舅提出京察大计要实地考察,他说张家舅舅这样会引起下面官员的不满与反弹,驳回了。如今又反头辱骂张舅舅,也勿怪张家舅舅要怼他。”

  “若是那个杜县令成了府台,我敢保证,这个省府就不会饿死人。天下肯定不止一个杜知府这样有能力,又正气凛然的官员,陛下只要任用这样的好官当政,安民富国,哪个来百姓吃多了掺和造反?那些漕帮盐帮都是吃不上饭的人才会去干的营生,家里富足了,种田当地主了,谁还去干那些刀口舔血的日子?”

  贾琏蹙眉:“你到底什么说头?”

  凤姐道:“我说什么?我说陛下两手抓,一手兵务,具体说就是闽浙总督人选要选对,既能够捞钱,又能够出奇兵将余孽祸根斩首。第二,抓农桑,富民富国。大月朝是农业大国,上位者不想着发展农业,让农民多打粮食吃饱饭,天天在上头自己掐架夺权,等江山社稷不保了,还夺个屁!”

  贾琏亲下凤姐:“前后说的蛮好,到了末了又犯粗鲁。”

  凤姐闻言一笑,回亲贾琏:“我下次一定不会忘记,在外人面前,我一定非常非常优雅的说话。”

  贾琏一笑:“孺子可教!”

  凤姐以为这家伙还会黏糊黏糊,结果人家哧溜跑了:“我出去办点事,回来说话。”

  一个时辰后,晚餐时分,贾琏的奶兄,也是荣禧堂前院的大管事赵良栋,来跟凤姐说:“二爷在书房写奏折,先去了林家,完了还要去张府,今晚不回家了,让奶奶自己先吃。”

  凤姐撇嘴,这是偷了自己的思想去跟姑父舅舅显摆去了?

  凤姐倒是希望陛下能够回过味儿,那闽浙总督上任一年毫无建树,不仅没有赋税回笼,还要向朝廷索要兵饷。

  闽浙两地卫所几万人倒是成天操练阵法,对付倭寇,没有屁用。每年都被倭寇上岸抢劫,他们跟着倭寇的屁股后面吃灰,简直就是酒囊饭袋。

  朝廷没有银子,也不敢宣战,只好年年被人抢劫,莫说赋税,还要贴银子。

  熙郡王这回大包大揽,允诺的自给自足也没办到,闽浙的百姓照样死伤惨重,财物损失殆尽,还要朝廷出银子养兵,算是面子掉完了。

  这个闽浙总督人选,也是张舅舅怼陛下的原因之一。

  这样昏聩,还妄谈什么励精图治,万世颂扬的盛世明君?

  张尚书正在书斋捶桌子,忽听小厮回禀:“荣府的二爷求见!”

   喜欢红楼之王熙凤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红楼之王熙凤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