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华侯宴清都扬名天下的时候,随着京城那些乱七八糟的小故事流传,他的对敌十大上策也变得老少皆知了。
洗衣妇都知道了他的绝妙好计,更何况读书人和朝廷的官员。
聊天的时候聊几句南华侯的丰功伟绩和绝妙政策,简直能提高自己的形象,显得自己踏实能干清新脱俗,和那些只会动嘴皮子歌功颂德的妖艳贱货不一样。
科考在即,京城的书生们才子们,名士们组织了好几次诗会,中心思想就是做诗做文章做赋填词唱曲来歌颂南华侯的丰功伟绩以及独特思维!
真的是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相国寺那张写了十几篇锦绣文章的照壁上,不知道被谁什么时候又加上了一篇文章。
名字叫《安西南十策》!
这片文章非常的显眼,不仅是因为他是新写上去的,而且这片文章的字比别的文章大,还是用红墨汁写的,远远一看就是一片红的,非常刺激。
这文章就写在赵意的那篇旁边。
字是展飞写的,清雅绝伦的小楷,别说这文章搞得醒目了,就光这字,一个一个拆开来看,人家也忍不住看个老半天舍不得走。
京城还四处乱飘着纸片,全是印出来的《安西南十策》。
适逢科考在即,翰林院掌院学士周若词大人微服在街上走了走,大清早走到一个卖包子的小贩那儿买个包子,卖包子的随手用一张油纸包了给他。
包子还没吃,就见这张纸全是字。
“你这纸从哪儿来的?”周大人满头黑线。
小贩:“啊,早上一个孩子给我的,一大摞呢,说是让我包包子给客人,跟我换两个肉包子。”
周若词:“……”
他闲来无事在街上走了大半天,发现从今天早上起,到处都是在谈论这篇文章的。
见鬼了!
到了翰林院,却发现大家也都是聚在一起讨论这文章。
“什么事?”周若词皱着眉头看了看几个翰林。
翰林院一直是本朝培养官员的地方,每年的科举,朝廷都要选几个模样周正,才华横溢的年轻进士放到翰林院。
这是个好地方,不用像同科的进士那样从京外的微末小官做起,也不需要什么大背景扶持,就能在京中有这样清闲而不得罪人的好差事,时时接触权力中心。
历练个两三年就能出去做郡长官,或者被赏识留在机要部门。
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只有三个人例外。
萧凤被剥了皮,秦鸾被强暴自尽。
另一个,就是周若词,他和萧凤秦鸾是同科的进士,萧凤秦鸾为探花榜眼,他是那一科的状元。
出事之后他上书凌王求情,结果就绝了出翰林院的路。
这么些年,他一直在翰林院呆着,一直都没能升迁,天天就编书整材料。成了翰林院最老的一个翰林,今年29岁了。
众人见掌院学士来了,都慌忙收起了东西,老老实实的坐了,安静下来。
周若词比他们年长,为人方正,大家都挺喜欢他并且信服他。
就有年纪小的翰林崔灵光实在忍不住,偷偷问道:“今早天上飘下好些血书,写着《安西南十策》,落款是康平,这事儿,是真的吗?”
周若词没忍住咳了一声,抬眼却见大家都看着他。
他只好开了口:“当年沈大人查案子的时候,我曾被叫到堂上问话,听他们念过这文章,大约是这样子的。”
“啊……”年轻的翰林们一片哗然,瞪大了眼睛看着周若词:“那……这这根本就是冤案啊。”
康平的文章有理有据,虽然文采不怎么样,但是仔细一想,都是能解决问题的好点子,并且,南华侯的政策不也正是说明了,这点子都是正确的吗?
怎么这南华侯被传的诸葛在世,神仙护体,康平就成了丧家之犬人人喊打。
还跟赵意的文章扯上了关系。
这就是两篇文章好不好,除了名字一样,有什么关系!
你能说出来我不打死你!
周若词咳了一声:“是非自有公断,咱们只是翰林,做好分内的事情便好,马上就要开科举,新的翰林就要进来,诸位也能有好前程了,不要这个时候生事。”
他话音一落,院落里的大树上却掉下来两个人。
霍云山大步走了进来:“想不到周大人也会说这样的话!”
周若词是从小认得霍云山的,而且这货还骚扰过他!
他眉头微不可查的挑了挑,并没有说话。主要是不知道对霍云山能说什么,这个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孩子,能烦死你。
霍云山见他不说话,也有点脸红,身后小白就站着呢,他还是要点脸的。
于是他摸了摸鼻子:“周大人,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而今有一个众人厌恶的人摆在这里,大人是圣人的门生,怎么不查一查?”
周若词被逗笑了,只好没好气道:“是查康平还是查你?”
小白在霍云山身后听着这两人说话,感觉不大对劲哦,这两人有情况!
他摇头晃脑走到了霍云山身前,一本正经对周若词道:“自然是查康平,大人是如今翰林院掌院学士,是士林榜首,这天大的冤屈,也要大人去申诉啊。”
说着偷偷摸摸将霍云山往身边拽了拽。
周若词未及说话,他身后的翰林们已经符合了起来:“是啊大人,此案疑点太多了,必须重审,还死者一个清白。”
小白和霍云山一脸满足的看着周若词。
周若词很为难。
翰林们道:“大人,我等并不怕耽误前程,圣人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若成了此事,便好,若不成,便是舍生取义,如此才不负圣人教诲。”
周若词迟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小白千辛万苦从宴清都那儿拿出来的考卷就挂在了宫门口。
京城上下,大街小巷,酒肆茶楼,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在讨论康平的文章,认字的人都要捡来天上飘的纸片来看看。
长点脑子的都知道,康平被人冤枉了。萧凤秦鸾更是死的冤。
当年西南的局势未定,康平的这篇文章写出来,或许一般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但是萧凤作为探花出身的翰林,这点子远见还是有的,他将这文章破格录取,本是为国为民,哪知道招了大祸。
京中学子纷纷在皇城门口,刑部门口,大理寺门口请命,要求重审康平一案。否则据不参加春闱,不,春闱推迟了,是夏围。
几日后,翰林院掌院学士周若词带领翰林院众位翰林上书朝廷要求重审,并且呈上了学子们的万言书。
喜欢寡人好色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寡人好色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