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哭嫁
“山中岁月容易过,人间繁华一千年。哎,等等,我还没说完啊——”(一脸陶醉的苏竟被一脸青筋的某悠拖下台去。)
接下来的几天过得很快,苏妈妈一直忙着采购,虽然亲家说了什么也不用准备,但是嫁女儿还是要摆酒席的,虽然没有亲戚,但都是住了几十年的邻居,加上卫家的关系,苏家嫁女儿成了全村的大事,所以要请全村的人吃饭也不是一件小事。还好,村长带领全村的男女老少给予了苏家全力的支持,仓促是仓促,但也一样不落。
“苏竟,想不到你们家还有这样的习俗啊,真是好玩!”唐心坐在床头一边嗑瓜子,一边很没良心地笑着。
苏竟瞪了她一眼,然后无奈道,“我也没办法啊,小时候看到邻家的姐姐出嫁时,还觉得蛮好玩,现在轮到自己了只觉得很可怜。”一想到自己待会儿就要像小丑一样在人群里表演,就一个头两个大。
苏竟的家乡有哭嫁的风俗,就是在出嫁前一夜,新嫁娘的三姑六婆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一些往事,感谢亲戚邻里这么多年来的照顾和帮助,还有要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嫁出去以后就忘记了爹娘。
苏竟挠了挠头,怎么会有这样的风俗啊?那种时候、那种气氛只觉得好笑,怎么可能哭得出来呢?但是又有说法——如果新娘不哭、娘亲不哭,嫁出去的女儿就会不顺;哭得越惨烈,女儿嫁到夫家就越是顺利。
楼下闹哄哄的,不用想也知道是那些三姑六婆来了,这就表示不用多久她就会请下去‘哭’了。
果不其然,“姐,妈让你现在下去!”苏青探出头,一脸的兴奋。
苏竟下楼看到村里所有的女性全部到齐,已经围成一圈了,正中间摆着几把椅子,就等着她这个待嫁娘和奶奶,老妈入座就可以开始看戏了。
苏妈妈一脸幸福地被几个人推进来,为难地笑道,“我和我妈不太会唱,就让小竟的李奶奶唱吧?”李奶奶是邻居家的奶奶,从小对苏竟很好,为人最爱凑热闹。
众人原本不肯,但是她苏妈妈很坚持,都只好作罢。推推嚷嚷中,四个人分别入座,李奶奶、奶奶、老妈坐的是椅子,她坐的正中间的小板凳。
突然,李奶奶大叫一声,“小竟啊——”一把拍在苏竟的后背,伏在她的肩上。。。就开始哭了,“小竟啊小竟,韭菜开花九匹叶,你娘怀你十个月,十月怀胎受苦难,十月一满临盆降,你娘分身在一旁,嘴巴咬得铁钉断,双脚踩得地皮穿。醒来一看儿的身,是女非男娘伤心。娘的好处千千万,十天半月数不完。。。。。。”
说是唱,其实是嚎。一开始苏竟还觉得想笑,拼命忍住才没有笑出声,觉得这根本就是一场真人闹剧表演。到了后来,看到奶奶、老妈全都哭得泣不成声,她再也笑不出来了——她想起发烧一直守在床边不敢睡着的母亲,想起灯下织毛衣的母亲,想起大风雨那天一个人去山上抢救苹果的母亲,想起天天为自己的婚事操心的母亲,想起拉着自己的手笑得一脸寂寞的母亲,想起。。。想起很多个也许她正熟睡的夜里那为自己做鞋的母亲。。。。。。
苏竟忽然肆无忌惮地泪流不止。
不知道哭了多久,只觉得很伤心、很难过,直到后来围坐的人都上前来制止,苏妈妈的眼睛都已经哭肿,有人拉她起来,她只是摇头,已经哭得停不下来。
“小竟,快劝劝你妈!”
苏竟接过一旁递过来的纸巾,顾不上自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为她们擦着眼泪,鼻音重重地说,“妈,奶奶,你们别哭了。”
苏青和唐心见完事了,连忙上来递纸递水,然后把她们扶沙发上坐着。
苏妈妈情绪稳定下来,默不作声地起身进厨房开始煮面条,夜里十二点整,大家吃过苏竟亲手端过的面条才纷纷离去。
按照习俗,接下来应该是娘儿俩晚上睡一起,聊聊心里话。
洗完碗的苏竟走进客厅,“妈,我们早点睡吧?”
苏妈妈点点头扶着奶奶就进屋了,苏竟跟过去。
“你还不去睡,跟过来干什么?”苏妈妈一脸疑问。
“妈,我们不是要一起睡,聊聊天吗?”苏竟还未从那伤感的情绪中抽身,想抓紧时间跟妈好好说说话。
“谁要跟你一起睡?我跟你奶奶一起睡,聊聊天,明天还要早起,你快回房去睡!”本来已经进屋的苏妈妈又回头大喊一嗓子,“唐心啊,小竟爱踢人!晚上你记得跟青青一起睡啊!”
话音刚落,当着苏竟的面门就被关上。
苏竟愣在那里,百思不得其解,刚才哭得那么伤心的那个真的是老妈?不是别人,或是她的幻觉?
1814
悠悠有两个文要码,
所以一天只能一更,
但是会尽量保证不断更,
还请大家原谅并支持偶!!!
喜欢骗婚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骗婚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