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蓉城人家

第15章 2. 华丽转身

蓉城人家 玉海伦 2827 2021-04-02 09:09

  柳大嗓和玉头儿是一对结拜兄弟,他也是怡雅茶室的座上客。

  以前两家走得很近,以后川剧萧条不景气,演出不上座,收入少,全家回到老家柳庄。

  面对这样的局面,玉柳俩老哥合计着组建一个川戏班子,地点选在柳家宽敞埧子。

  坝子上扯个蓬,搭起简易戏台,

  用不着招兵买马,演员都是现成的,加上爷儿几个名下弟子,不愁演员阵容。

  玉头儿取名曰‘玉柳戏班’。

  只在房柱上挂个牌子,在檐角上挑个旗子就鸣锣开张。

  不演戏的时候,以家代店经营茶馆。摆上十几张方桌,再配上竹背靠椅,投资小,用处大,就成了。

  演戏的时候挂上牌子,演完了将玉柳戏班的牌拆下挑上旗子,名曰:戏友茶社。

  一举两得。

  平时淡日经营茶水,晚上客友多,都是老熟人老戏迷,只须一茶一座,还可免费听戏清唱。

  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全天营业买票看戏。价格不贵,根据茶的品牌而定。

  有茶客们支撑,有铁杆戏迷吹捧,不愁没有生意,基本上坐无虚席。

  这经营活主要靠柳大嗓夫妇,跑堂粗活靠光头阔嘴二金和门下徒弟。

  唱戏、生意、养家,这样下来,说不上发财,维持戏班成员薪水,日常开支,居家过日子还算绰绰有余。

  柳氏夫妇膝下三个儿子,都已成年,且都是唱川戏。

  父亲柳大嗓唱黑头,柳夫人唱青衣。老大柳大金唱花脸,老二光头阔嘴柳二金演武生,幺儿柳三金生得眉清目秀,单条细长唱小生。

  生、旦、净、末、丒,除了旦角差不多全家都占齐。

  收入虽然不多,日子过得清谈,但川戏这看家本领,在这片土地上比起城里来发挥的作用不可小看,川剧这条魂脉没有断。

  但是,柳大嗓并不安于这样的生存方式。常常寻思着:

  身边有高䇯耸的三个儿子,还有三兄弟各自的徒弟,他们跟随我老柳家,加起来差不多二三十个人。

  何不乘这改革开放时代搞点有经济建设,增加收入,岂不是好事情?老窝着经营茶水,那点小本生意不是我老柳的风格。

  老柳家的后院阳光充沛,青草盖地。他动员全家在那里开辟出一个场地,搭上窝蓬养起了家禽。

  养猪、养鸡、养鸭、养鹅。

  全班人马忙得不亦乐手,不到一年功夫,收获不小。

  老柳头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真还是,产生了经济效益。

  过了一段时间,他请老玉头和剧团的师兄们来参观,后院坝里猪舍、鸡蓬、鸭蓬、鹅蓬,摆了一大片,井井有条。

  家鸡放养,片地啄食。

  鸭子,鹅,赶到小河湾,任其戏游,唯有猪儿围在圈里。

  鸡犬之声,鸡飞鸭行好不热闹。

  参观完,老柳吩咐厨房生火,摆上宴席请同行们上桌。

  席上有师兄戏谑:

  “老柳头大刀阔斧,真所谓:`妻妾成群',财源广进!佩服佩服!″

  全场轰堂大笑。

  “老兄莫乱说,有夫人在文明点,是鸡鸭成群。″

  玉头儿笑说:

  “啊,是,是鸡鸭成群。你哥子打得滑,脑壳转得快,灵醒,有经济头脑。″

  柳大嗓接过话头:

  “玉兄见笑,这年头,有钱才是硬道道理。我这叫华丽转身。″

  “华丽转身?川剧这碗饭不要啦?“

  “哎呀,老兄,那是只空碗,那点基本工资还不夠塞牙缝。你说是不是?“

  “柳兄,你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从今以后,你端的是只金饭碗,向你学习!″

  “不客气,共勉,共勉,互相共勉!″

  老柳头接着又说:

  “我这点小打小闹算什么哟,地球人都知道哇,难道你们没看见吗?

  跟我们一样的同行,他们叫什么,那叫明星。

  我们叫什么?我们叫演员,有戏演可没人看的演员。

  别人前呼后拥一大群,他一个人的出场费夠养我们全团。

  这人嘛自己也不屙泡尿照照,长得嘛不咋个,反正比我还悲哀。

  暴焉子一个,皱皮啦呱,身架架就像个下苦力的,躬腰驼背。

  哈哈哈…笑死我个先人,还是明星!

  那个明星一不要鼓二不要琴,就凭一张嘴,尽演一些瞎子,瘫子,瓜娃子,粗俗恶搞,逗得全体人民哄哄大笑,屋顶掀翻了。

  哎,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游艇,骄车,洋楼,美女团团转,泡妞一大群。

  威风八面,全国通吃,通吃全国。

  我这点算个啥?

  做的是本份的事,老实人做遭苯的事,不是风吹虚过的事,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事!

  人嘛,川剧可以不看,但这张嘴离不开吃啊,身体需要,不然这日子过的没滋味啊!

  你们说,比起那个牛皮哄哄的老兄来,我又算个啥啊?“

  老柳头的一席话引起大多数同行们的共鸣:

  “柳哥这番话还真是这个理!“

  “只要能挣钱就是条好汉。“

  “有钱才是硬道理!“

  “来,酒杯举起,英雄所见略同!“

  “柳兄太谦虚,而今眼目下你端的是金饭碗呦!“

  “哪里哪里,过奖啦!“

  “柳哥,以后锅里没有米了我们跟着你。″

  “哎,我的廟门太少了,这里施展不开,不过偶尔来蹭顿饭是可以的。“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句,都是夸奖话,直听得柳大嗓眉开眼笑。

  玉头儿的大徒弟任放说:

  “前辈,这样说来,你那看家本领的川剧就此丢弃呵?″

  “川剧过失了,把过失的旧玩意拿到新时代,别人不接受啊,不合这辈人的口味啊!″

  老柳说完,抓起面前的酒瓶子一剁:

  “就像新瓶装旧酒,能行吗?″

  “前辈此话欠妥!″

  “你倒是华丽转身,但是川剧这条魂脉原本在这里保留延续得好好的,你别出新裁养家禽,岂不可惜。“

  任放说道。

  “没有啊!戏照样唱,副业照样搞,我把我家三金娃这根戏脉留下,专业从事川剧。“

  席座上师兄师弟无话,只顾吃肉喝酒。玉头儿看了看大家,立起身来,举起酒杯:

  “改革时代,不求贪大,只求平稳日子。这条发展新路老柳头大胆探索,甘当开路先锋,精神可佳。

  只要安排妥当,我看是可行的。

  来来来,为老柳头的华丽转身干杯!″

  大家站起来:

  “干杯!″

   喜欢蓉城人家请大家收藏:(321553.xyz)蓉城人家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