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38.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看到一篇题目叫《你不帮我带孩子,凭什么要我孝顺》的微信文章,是一位署名“路卷”的二级心理咨询师所作,文尾介绍,她还是育有一儿一女的双宝妈妈。如果仅从文章的题目来,我是不敢苟同作者观点的,因为她传递的是“以牙还牙”的恶之思维和行为观念。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在文中也理性分析说:“每一个有儿子的女人,将来都会是婆婆。让我们每一个准婆婆,都学会为媳妇付出,先去做一个婆婆该做的,不让媳妇觉得叫我们一声妈妈亏的慌,冤的慌。因为到老的时候,我们所能依靠的可能只有媳妇。”这段话多多少少传递出一丝儿正能量,还对得起被刷屏的那点儿份量。本文不只是针对作者的思维和观点,更是觉得文中提出的现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不妨顺着作者的思维,说说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应该避免“以牙还牙”的恶之思维和行为观念。简单地说,我们应当追求生活的质量,进而体验到生活中的幸福,这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关系的缩影,也是中国社会关系的标本。把婆媳关系处好了的人,处理任何关系都会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正因为如此,处理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一门生活艺术和生存技能。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婆媳关系的重要,或者把婆媳关系提到生存技能这样的高度来经营,是婆媳关系难处,或者处不好的主要原因。
处理婆媳关系和处理其它关系一样,既需要关系双方中有一方主动,才能带动双方互动;也需要关系双方中,有一方具有一定的能力(这个能力可能是正能量,也可能是负能量),引导双方关系正向或负面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条件,其实在任何一对婆媳关系中都存在,不需要刻意去关注和培养,在这里提出来,只是为了后面分析需要。
把处理婆媳关系提升到生活艺术和生存技能的高度,并不是虚张声势,哗众取宠,如果觉得自己还不赞同这个观点,或者这样的提法,或者没有兴趣讨论,可以“呵呵”两声、一笑而过。
关于为什么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它的逻辑关系大概是这样的:人在长久稳定的生存和安全等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追求幸福是终极目标。而达到终极目标只有一个路径,那就是全然无私的爱。觉悟到全然无私的爱,就是幸福,就是了知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和精神是爱的两面。正如阴阳是世间万物的两面一样。多数情况下,物质财富带来的满足是短暂的,所以人们会不断的劳动和创造,用更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和愉悦自己,以期获得幸福的体验。
人们容易忽略精神层面的获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幸福感是靠物质财富获得的。而物质财富带来的满足是短暂的,我们会不停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来满足和愉悦自己,从而进入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无限循环。所以我们会很累,力不从心。究其根源,不是因为我们不知足,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觉悟。和普通人说觉悟,我们都会觉得那是当官的人才应该有的品行,黎民百姓就是要市侩一些才有人情味,才是正常人。这是其一。
另一方面,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很难获取。这个层面又可以延伸出两个路径,一是人们不太愿意用精神层面的满足来替代物质层面的满足。毕竟物质层面的满足不仅是感官的刺激,更是衣食无忧的富足和实实在在的风光,是满满的成就感,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是说不尽道不完的炫耀,是一切无以言表的玄妙。这是人们之所以死死抓住不放的深层原因。
第二就是人们不太清楚精神层面获得幸福感的方法。平常在微信文章和心灵鸡汤中获得的营养,不是琐碎的,就是片面的,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是不正确的,如“路卷”这篇网文。很难想象,一个二级心理咨询师,通过文章向受众传递了怎样的思维和行为观念?也很难责怪“路卷”之类的作者,他们自己也没有弄明白生命的意义,怎么能要求他们给出准确的答案呢,只不过象是在一群人中发发牢骚,或者象是在平静的湖面丢下一颗石子,看看热闹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精神层面获得的幸福真的能够取代物质满足带来的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物质满足是精神愉悦的基础。换句话说,只有懂得精神愉悦的人,才能获得恒久的幸福。再说白一点儿:只有在精神上有满足感的人,才能体验到幸福。这个道理在生活的体验中,就是看我们能不能跳出普通人的思维,把生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去营造正向和谐的互动有关系,而不是以牙还牙,以恶制恶,甚至以怨报德,让自己身陷于矛盾和冲突之中,全然体验不到精神上的愉悦。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或许这本身就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一种体验,只能靠个人去觉悟和领会。简单一点儿说,就是我们追求物质满足的目的是获得幸福,而精神愉悦是幸福的门槛。如果不知道把物质满足转化为精神愉悦,那就是没有找到进入幸福的门槛,再多的物质满足都是徒劳的!
费劲用上面这两页文字,试图解释“坐井观天”这样一个事实。生活中,多数人都是“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或者说,多数人根本没有考虑过“人生”这两个字。多数人对“人生”的认识,大概和“觉悟”两个字差不多是一样的,觉得那都是和“屠龙之术”一样的存在,于钱财无益,不能当饭吃;于生活无益,不能当日子过。
不妨换个姿势再重来一次。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而我们对生活态度,又决定了体验幸福的程度。如果有人愿意活在井底看天,那我无话可说。如果我们试图爬上井沿,或者跳出井底,那我要恭喜你!你进入了体验幸福的另一个层次,开启了体验幸福之门!
喜欢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