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41.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4)
完全的胜利,应该是和解,是冰释前嫌,是用全然无私的爱凝聚起家庭;婆媳两人都会感谢对方,是她提醒了我,原来我们是因为爱同一个人而嫉妒你;既然我们都是爱他的,那我们也应该基于爱而和解,而冰释前嫌。
我们是和解了,并不是分出了高下,而是互相尊重了彼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需要别人顺从自己;我们是和解了,并不是隐藏了矛盾。所谓的矛盾,只是自己的主观看法而已;我们是和解了,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自我,而是彼此都让对方更加独立和自由了;我们是和解了,并没有变得疏远,我们都选择了包容了彼此,其实我们原本就是同一生命的不同形式,是互相依存的独立个体……。
毫无疑问,每个人既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更应该成长为独立的人。个体独立,不仅仅是强调个人自由,或者是随心所欲,更应该注重的是互不侵扰,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既是自然法则,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础。道法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社会才有能序运行,每个人才不至于整天纠结于鸡毛蒜皮式的矛盾之中,以至于降底了生活的质量,拉底了心理的层次。
我们都应该独立地生长。但是当下社会,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序,比如家庭中出现的“小皇帝”、社会上出现的“巨婴”现象。这难道还不够我们深思吗?如果再出现皇后掌权,后宫主政的情况,我们的父母不光要围着“小皇帝”转,还得看媳妇脸色行事,把媳妇捧在手心,奉为有功之臣,列为上宾,那这个社会真的就只有柴米油盐、萝卜白菜了。
我们一方面要为子女为父母活着,一方面又不能做到甘心情愿、无怨无悔,活得违心而无可奈何。这就是婆媳关系难处,想处好而找不到办法,或者不想处好而摆脱不了世俗谴责的尴尬境地。
我们都是爱的天使,本就是全然无私的爱。子女基于夫妻两人的爱来到世间,因爱而生,向世人推恩爱。父母基于爱,才会含辛茹苦抚养子女。但是父母不应将子女视为私有财产,在抚养中给爱附加上赡养的义务。即便不附加赡养义务,长大后的子女,也会像养育子女那样赡养父母。反而是因为父母爱得自私,把子女当作私有财产,处处以子女独立前的生存相威胁,没有培养子女作为独立个体应有的人格,泯灭了子女独立的天性,让子女一步步沦落为依靠父母才能生活的玩偶。父母不得不自食其果,品尝爱得自私带来的痛苦。
父母不是多余的,子女也不是多余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父母要求的不多,只是一颗平常心而已。老得不能动的时候,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其他时间,她们都能够照顾好自己,甚至,还能够帮助子女。至于说生病需要照顾,每个人生病的时候都需要人照顾。如果把生病需要照顾当作要胁别人的软肋,那你真算得上是奇葩了,知道落井下石,还真捏住人的短处了。
子女也不是多余的,子女因我们的爱而拥有生命,因我们的爱而成长。子女是父母所生所养,但绝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能用个人喜欢养育子女。慈母多败儿这样的古训,在当下社会仍然数见不鲜,“巨婴”比比皆是。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趋利避害是正常的思维,也是正确的思维。我们不能只占据好处,把不利于自己的一面留给别人。而是应该在尽量减少或控制弊端的前提下,分担风险。同甘共苦是全然无私的爱的应有之义。
心中有花,处处是景;心中有爱,人人至亲。
心中有花,处处是景。这并不是自欺,而是心中有阳光。只有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照进心灵,才能驱散心中的雾霾,看什么都是美好的。
心中有爱,人人至亲。这并不多情,而是心中有世界。只有坦然面对别人,才能克服内心的恐惧,从受到伤害的人哪里获得教训。
人人都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由,对每个人都敬而远之,是当下社会的悲凉。我们有一万个理由保持戒备,却没有一个理由让自己冷若冰霜。如果非要和陌生人保持距离,那就是把欲望和爱混为一谈,把自私、邪恶、丑陋等通通都强加给了无私的爱。
我们很容易因为别人的思维和行为而情结波动,说到底,是被欲望牵制了自己,内心还不够强大,心灵还不够笃定。
欲望,是人生的希望,也是人生的美好。欲望既能激励起人奋斗的勇气,也会助长人铤而走险的胆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便是奠定了长久稳定的生活基础,人们也难以挣脱原始的冲动,依然不知疲倦的追求着物质财富,试图从中获得快乐,收获幸福。
事实上,多数人都会从成功中获得快乐,尤其是物质的富足带来的满足感、优越感,会让人获得极大的幸福。只是这种幸福还不能完全满足成功人士的心理需求,即便是吃遍山珍海味、游遍千山万水、戴遍珍珠玛瑙、睡遍帅哥美女,他还是会觉得空虚无聊,因为精神无以慰藉,灵魂无处安放。
喜欢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我们该如何学会保护自己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