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秀才到手,请各位投票恭贺一二哈!)
入夜,满天星斗,月光如钩。
陈三郎盘膝坐在床上,虽然不曾修习术法,但坐得端正,双目紧闭,呼吸均匀,倒像那么回事。
身前摆着紫檀木剑匣,盖子开着,里面一剑崭然。
剑斩尸魁,破灭邪魅,一去一回得了莫大补益,通体色泽显露,乃是一柄古铜色隐隐铭刻玄奥符文的剑器。
三次驾驭,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圆转。人与剑之间,那种血肉相连的感觉越发清晰具体。当初喂血养剑,可以说是铤而走险,但现在看来正确无比。非如此,何以养得此剑出?
嗡!
随着陈三郎的呼吸,匣中之剑竟慢慢漂浮起来,也不高,到了半尺已是极限,随即又慢慢降落匣内。
如是数次,浮浮沉沉,随心意升降。
此般意味,难以言表,让人非常欣愉而满足。
陈三郎虽然双眼不睁,可感觉得一清二楚,纤毫分明。沉浸其中,快活得几乎要大叫,乐此不疲,直到念力亏耗一空,这才沉沉睡去。
……
果不其然,公榜消息一出,众多被吓得心惊胆战畏缩在客栈不敢出门的考生们纷纷打醒精神,沐浴更衣,有的还焚香祭奠一番,这才满怀期望地奔向试院。
榜单就贴在试院大门最为显著的外墙之上。
秀才固然属于功名,但品阶不高,只是士大夫阶层最低级,所以一向没有专人临门报喜,都是采取公榜形式让考生来看。
里外数层,人头熙攘,来得迟的挤不进去。
“中了,噫,我中了!”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有些佝偻的老童生一拍手掌,倒地就晕厥过去。
当即有看护榜单的衙役过来,将人抬到一边。
有熟悉情况的童生一声叹息:“每年晕一次,可怜,可悲。”
旁人心有戚戚然:“幸好他今年中了,总算盼得云开见月明。”
那童生诧异道:“连试院都没有进,如何能考中?”
“啊,他自己不说中了吗?”
“呵呵,好几年了,其因故被剥了院试资格,考不得试。只有每次公榜的时候来看榜,然后就说自己中了,晕倒……如此而已。”
此言一出,满场皆悚,有悲戚的情绪在心头荡漾,是谓“同病相怜”。
陈三郎在后面听着,感慨更深,他记得看过一本志怪著作,上面有这么一个故事:
说一个读书人才华横溢,无奈时也命也,屡考不中,抑郁至死。但他的魂魄不散,凝聚成形,飘荡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发奋读书,再次踏入考场。这一次时来运转,连考连中,最后衣锦还乡。当回家时,众人纷纷向他的夫人祝贺,说功名就手,富贵可言。
其夫人见到丈夫,大吃一惊,哭着说道:“君死已久,何复言贵?勿做怪异吓生人!”
这个读书人进入家中,果然就见到堂上摆着自己的棺材,他惆怅一叹,扑地而灭,只剩下一副堂皇衣冠。
读一辈子书,对考试功名执念如斯,至死不散。
现在那名魔怔的老童生情况,也是相差无几。
但国情如此,现实如此,只得一声嗟叹而已,继续看榜。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笑颜有人忧,人群渐渐消散。
“道远学长,恭喜恭喜,学长考到第六名,名列前茅……”
何维扬见到陈三郎,神态复杂地恭贺说道。
此时陈三郎抬头看见了榜单上自己的名字,顿时感觉身上有某些极为沉重的东西,如枷锁,如厚壳,戈然而碎,哗然掉落,脸上不禁露出笑容:“维扬学弟,你考得如何?”
何维扬摇头苦笑:“明年再考吧。”
陈三郎只能安慰道:“学弟年少,来日定能考中。”
今年泾县众多童生,就两人考到秀才,陈三郎为其一。不过第六名的名次,只怕无法成为廪生。廪生名额有限,每届童子试前三甲者才有资格。不是廪生,那么进学之后的诸多费用,除了学费之外,基本都得自理,耗费不菲。
怪不得一些家境清贫的学子就算能进入官学读书也不来,而是选择呆在家里苦读。
实在是读不起。
然而官学环境,以及各类资源,是窝在家里所无法比拟的。故而必须尽一切可能,都尽量要入读官学。
如此,日后考乡试,把握才更大。
“我就不信,自己无法谋生……”
看完榜单,何维扬跟着,主动说道:“道远学长,你准备何时回县里,不如咱们一起走吧。”
以前陈三郎不入流,其迫于秦羽书和家里的意见,不敢跟陈三郎走得太近。可眼下三郎顺利考过秀才,名次不低,起码也是个增生身份,摇身一变,境况大不同,自然得多多交往。
这些日子,他也看明白了,秦羽书虽然身份地位更高,但眼界也更高,无论自己如何套近乎,如何做人情,都难以进入到人家圈子去。陈三郎却不同,彼此之间同乡同窗情谊要深得多,而且两人还有过生死与共的患难之情。
何维扬虽年少,可人情世故丝毫不差。
陈三郎也不在意,笑道:“好呀,我们一起坐船回去,明早就走。”
“好,你在哪间客栈住宿?我搬过来,明早一起出城。”
问清楚陈三郎落脚的客栈,何维扬就返回所住客栈去退房,搬过来。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都抢着付账给钱。
陈三郎正愁钱袋干瘪,有人请客,也不矫情推搡。何家在泾县卖了几十年豆腐,店铺不大,胜在节俭殷实,何维扬前来考院试,家里鼎力支持,盘缠带着不少。
陈三郎心中有分寸,却不会借机大吃特吃,管饱即可。
何维扬倒热情,说道要报上次陈三郎的救命之恩,故而要请他到三鲜楼去好好吃一顿。不过陈三郎婉拒了,说营生不易,不可铺张浪费。
何维扬听着,不禁萧然起敬,心想陈三郎自从能考得试后简直像换了个人,不亢不卑,不迂不纵,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一夜无事,第二天蒙蒙亮,两人起床,洗漱完毕,到楼下吃了一斤包子做早点,然后背着书筪包袱出城。
作为府城,每天等候开城门出入的人比起泾县要多得多,颇为热闹。
排了一会儿队出到城外,呼吸着清晨清新湿润的空气,不多久就来到码头之上,去找船只。
何维扬抢在前头,掏钱给了船费——其觉得陈三郎非池中物,这时候不打点人情,更待何时?前一阵子自己刻意冷落,已失去情分,再不及时补救,等以后陈三郎真得中举了,再要交好境况就截然不同了。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不是功过对错,而是情分。
两名书生登上乌篷船,却没注意到后面晃出一人,带着一顶斗笠,斗笠下露出一对冷冷的眸子。
钟捕头。
钟捕头在码头等候多日,早等得不耐烦。不料前几天居然闹出妖魔吃人的事故,人心惶惶。南阳府衙门如临大敌,加派兵力衙差四下巡逻戒备,处处戒严。虽然那头妖孽已被高人击杀,但在外面巡视的人员还没有接到命令撤走。
现在码头上,就有两队轻甲兵丁手执长枪守着。
故而钟捕头见到陈三郎,不敢轻率动手。他会些功夫,但自问如果惊动了两队兵丁,只有束手待擒一条路。
无端袭击秀才,其罪可诛!
昨天钟捕头就通过路径获悉今届童子试的结果名单,陈三郎赫然在榜上。
钟捕头心中那个恨呀,浑如滔滔江水。但他想着,只要有机会依然要下手,让陈三郎回不到泾县。然而码头上有兵丁巡逻,而且陈三郎并非孤身一人,身边还跟着个何维扬,这如何做手脚?
码头上无法动手,只能换个地方,比如,江上。
泾江滔滔,迎头赶上,半途截击,亦为上策。
钟捕头嘴角露出冷笑:好在自己早有准备……
迈开步子,来到水边,跃身跳上一艘乌篷船——这一艘船是他花费十多贯钱提前买下来的,以备不时之需,眼下正用得着。
作为捕头,行走江湖,许多本事信手拈来,不在话下。他撑起了船,快速追逐而去。
在前面的乌篷船上,陈三郎和何维扬坐在甲板,谈笑风生。何维扬没有考过,难免有些郁郁,但他年少,经得起失败,一夜之后,也就想开了,此刻见着江水壮阔,两岸青绿,心情渐渐开朗。
至于考得秀才功名的陈三郎,更是春风得意,意气飞扬。固然两世为人,心性老成,可此时此刻,怎收得住心志情怀?当即站立,迎着江风,高声吟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破沧海!”
何维扬听着,心醉神驰。
昔日在泾县,陈三郎考不得试,但能作诗词,有才名,不想才情高如此。此诗纵横瑰丽,酣畅啸傲,乃是名篇之作。不论功名,只凭这诗,陈三郎也能崭露头角,岂会长久籍籍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