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有病会是这样的死法的话,那这一定是种奇怪的病了。
如果说人是被人这样的被杀死了的话,那这个凶手就一定是一个奇怪的高人了,这样奇怪的高人你见过吗?你又听说过吗?出了一些传奇的故事中和小说里或许有这样的情况,现实中你见过有吗?你又听说过有吗?
很少会有。
可是,在这里,还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发生了这样让人感到奇怪和难以下结论的怪事。
这县令认为,既然这书生如果不是被人害死的,那病死又会是什么病会病死成这个样子呢?不用说这县令不是个郎中不知道了,就是郎中来了也不一定知道。
这县令看着眼前这个离奇的案子,心里想了许多,可就是不愿意草草结案,不弄出个水落石出,不对自己和百姓有个明确的交待,这县令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做,这是这个县令以往认真断案的做法。
因此,这个县令在这个案子面前,越感到奇怪,就越心里要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越想弄出个水落石出来,好给人一个合理让人心服的说法。
可是,眼下,他又心里确实拿不出个合理的说法来,不用说让别人信服,就是让他自己要在这种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胡乱结案,他自己也无法信服。
想到这些,这县令就在心里拿不定主意吃不准的情况下,越感到自己吃不准,就越想着找到证据要让自己吃准,可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看着眼前的这种种迹象,在心里难以吃准的情况下,就又不断的一遍一遍的再仔细观看现场,却越仔细观看现场,又越心里疑点更重,就越心里更加纳闷不解,更加感到这里面的疑点很特别,可又这些特别的疑点,又不能让人看出和想到要找到真相的蛛丝马迹,于是,一时间这县令在反复的观看之间,同时也在想着要怎样解开这些疑点的办法。
如此,这县令在把书生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最后看的实在自己心里没辙了,便道:“我现在怎么把时间拖了这么长时间,如果这书生果真是死了的话,他的脸色怎么还没有变化呢?怎么还会看上去和活着一样呢?人死了会这样吗?会老是脸色不变和活人一样吗?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啊,反复的再看看这书生死了的这个让人奇怪的样子,却就是让人不管怎么看,不管又把时间拖了多长,却还是都见这个书生的肤色如初一点不变,看他的样子到现在没有半点的象死了人的症状,那表情面色,和身上仍然发软,温呼呼的不变凉,都不象是个已经死了的人啊,看上去这书生躺在那里,整个样子还就如宛如还没有死在睡觉一般,表情也是那样的自然,就象一个人仍然在甜睡一样,没有半点受过罪的样子,若不是用手再去试试他已经确实没有了气息,谁会知道他不是在睡觉呢?谁会认为他已经死了呢?奇怪?人死了这么长时间会这样不变吗?”
这县令说着又仔细观看了好几遍,但都还是难下结论,到底这人是死了还是活着,这个问题在他的心里此时却又成了一个首先困惑着他的问题,让他难下结论,难以定性,心里百思不得其解而难吃准。
如此,连人是死了还是活着他此时都感到自己吃不准,无法下结论,就更认为自己不能草草结案了。
于是,这县官在没有法寻找到蛛丝马迹,没有了办法的了的情况下,就重新再把案子在心里从头滤了一遍,一边捋着案子,一边忍不住的又嘴上道:“这个案子真奇怪,让我看不出破绽,让我不能确定人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让我无法下手破案,若断其有凶手是被害而死,又无特征,若断其病死,会有这样病死的吗?会没有半点病死的特征吗?病死的人还会是这个样子吗?还会和活着的人一个样子吗?自然不能?这些都是疑点,可正是因为有这些疑点,又让我无法破案下结论结案?难道这是有什么高人做出来的案子吗?什么高人会做的这样天衣无缝呢?有这样的可能吗?实在令人不解。”
说着,这县令就又低下头去,再仔细的观看起这躺着不动的书生来,道:“书生,你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若你死了,好将你火化入土为安,若你还没死的话,将你火化了岂不害了你的性命?”说着,就又想在心里找出决定出个答案来,又道:“难道你真是死了吗?难道你会是有病死了吗?你既然有病死了,怎么让我一点也看不出你有受罪的样子?看你的肤色,还宛若没死,与生人一般无二,你这到底是何故呢?若说你还没有死,难道人活着会半天不喘气没有气息吗?这不可能啊?你要让我怎样对你下结论好呢?我断了这么多年的案子,象你这样的案子还是第一桩,我到底该怎么来断你呢?怎么断你才比较准确呢?”
县令说着,在吃不准之际,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于是,他便又道:“我吃不准,仵作也吃不准,我去让人找些郎中来,再不会吃不准吧?”于是,就连忙下令让衙役去寻找郎中来诊看下结论,趁衙役去寻找郎中之际,他为难极了,又询问起房东这书生姓名及何处人的情况来。
房东道:“只闻其姓李,而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是那里人,光听他说要进京去赶考路过此处。”县令听了见再问不出什么来,就再不问了。
但谁知待郎中来了一看,郎中也感到纳闷,郎中在看了之后道:“试其脉搏,观其气息,分明是死了。但看其肤色,脸色润泽,摸其身热,又分明是没死,此系人命关天之事,本郎中也不敢枉下结论。”
县令听了,只好没奈何的道:“唉——,看来,你这话等于没说,这些我也都知道,我就是吃不准才让你来下结论,可你下的这结论,实在就等于没下,这样的结论我也会下,可这样的结论有什么用呢?难道连你们郎中也和我的结论没有分别吗?”
郎中道:“这人命关天之大事,我实在也吃不准了,只能有这样的结论了,这样的事,我从来未遇到过,实在是不能胡乱下结论说准了,依我说,他是死了,但看样子,看他身上的这些现象,又是和活着的人没有差别的,比活人少的就是喘气了,如果有了喘气,肯定就是个活人了。”
县令道:“废话,这还用你说吗?这些你不用你说我都知道,有了喘气,我还能不知道还活着吗?”
郎中道:“那如此说,再没法了,可能活着吧?”
县令一听,又没辙了,就又让再去寻了下一个郎中来下结论,但寻来的下一个郎中来诊断之后的话,不但没有给县令解决了下结论的难题,反而让县令感到又多了一层奇怪,感到更加不解了,先会他光奇怪书生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的问题?可这会又奇怪起为什么这个郎中的话,竟然会和第一个郎中的话如同同出一辙呢?怎么还会和第一个郎中说的话一摸一样呢?还竟然一点不差,就如在一起商量过一样,在一起学着说也不能说的这样一点不差啊,竟然还是这套话。于是,县令索性就再让去寻找个郎中来,但寻来的第三个郎中来诊断后说的话,就更让他感到奇怪和不解了,第三个郎中的话,竟然和那两个郎中的话也一模一样。
这就更让人感到奇怪了,如果说那两个郎中的话是巧合的话,是巧合的一模一样,难道这第三个郎中也能与那两个郎中的话巧合的一模一样吗?这怎么说也不能让人相信,就连开始那两个郎中都跟着感到奇怪了。
因此,县令就奇怪的对第三个郎中道:“难道他们两个的话让你听到了?”
第三个郎中道:“什么话?”
县令道:“就是你刚才诊断后说的话?”
第三个郎中一脸不解道:“难道他们和我说的一样吗?这怎么可能呢?这可是我自己诊断的结果啊,怎么会一样呢?”
县令道:“不但一样,而且还一模一样,好象还一个字不差。”
第三个郎中更奇怪了的道:“那一样就一样吧,出此之外再没有法了。”说完,就再奇怪着不语了。
县令没奈何,一奇之下,就又让去寻了第四个郎中来,却第四个郎中来了更可奇,一来了诊断后,和那三个郎中的话又一样,竟连第三个郎中都奇怪的睁大了眼了。
县令见了道:“你们四个都认识吗?”
第三个郎中道:“就是认识了,也不能完全一样啊,况且还不是都认识。”
县令道:“这话说得也是,可这就更感到奇怪了。”就又索性让去又寻了两个郎中来,但寻来的那两个郎中前来观看之后,其结论还都是如出一辙。
这样县令确实再没有辙了,这人命关天之大事,又不能草草结案,又天已经不早了,就下令把书生的身子一并带回了县衙。
回到县衙后,县令的心里自然就不光奇怪这桩人命案了,而且更奇怪这些郎中的结论了。在他的心里,他纳闷不解的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找一个郎中来,一问都会是这套话吧?这样让谁看起来心里都会不解,可这事还就是又确实这样,偏偏让人不可思议的这样,这里面的蹊跷性,不用说就让人感到出这里面的不寻常来了,若非如此,这些郎中的话又怎么会不谋而合呢?自然就让人感到出蹊跷来了。于是,这县令李小二一回到县衙,就不不忙着去草草结案了,而是忙命人将书生的身子放到床上,指望着这书生或者能够再醒过来,或者在观察中还有变化,或者还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来,于是,就下令让人要不断的白天黑夜的守着观察,看看这书生的尸身到底会有什么样变化。
毕竟这书生的身体在县衙里会有怎样的变化,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血泪状元情请大家收藏:(321553.xyz)血泪状元情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