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倒是看过那个白蛇的故事,确实非常有意思,一个读书人应报社稷为国为民才是,可惜了。”
李玥擦干净一块石头,“夫君也坐吧。”
三人坐下来一边吃着烤鸡,李玥慢条斯理地吃着一只鸡腿,“夫君讲的是一个叫红楼的故事。”
“有机会孤也想听听。”
李玥轻笑道,“等夫君讲完这个故事,便将故事写下来届时送入宫中。”
李承乾点头道,“如此甚好。”
三人吃了两条烤鱼,两只烧鸡,剩下的一只兔子分给两位婶婶。
李承乾站起身,擦去嘴边的油腻,“孤见你已经许久没有去上朝,虽说现在礼部做事各部不用查问,可也不能太过怠慢,孤知道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太子殿下过誉了。”
“孤等着在朝中一展抱负的时候。”
李承乾留下这么一句话带着人便离开。
小熊啃着一只兔腿,还要啃一啃吃剩下的骨头,好好的一头熊就快养成狗了。
张阳无奈道,“媳妇。”
李玥用河水洗着手,“嗯。”
“我突然又想搬家了。”
“嗯?”
宫中还在为李承乾的冠礼忙碌,原本清闲的李孝恭也被叫回了礼部办事。
原本李承乾的成年冠礼安排在二月。
可因为不想夺了农时,把原本二月太子的成年冠礼安排在了十月。
当今太子成年冠礼也不是一件小事。
十月份的冠礼要从六月份早早准备。
李孝恭还是老性子,能不亲力亲为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办。
许敬宗和张大象,张大安要忙着应对外臣的事情。
“百药!”李孝恭低声唤道。
正在整理卷宗的李百药站起身,“河间郡王有何吩咐?”
“老夫很欣赏你的才华。”李孝恭拍了拍他的肩膀。
“河间郡王谬赞了。”
“之前你也任过礼部侍郎一职,想必也知道太子的成年冠礼该如何主持。”
“下官确实明白。”
听他这么说了,李孝恭了然点头,“那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办了。”
李百药错愕道,“全权交给下官去办?”
李孝恭板着脸,“怎么?办不好?”
李百药连忙又是行礼,“下官没有这个意思,河间郡王放心,这件事下官一定能办好。”
李孝恭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最近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我们礼部的人手本就不够,只能委屈你。”
“那河间郡王能否为下官从中调取一些人手?”
李孝恭拿起一颗茶叶蛋,一边吃着走出礼部,“也不知道张阳那小子最近都在忙什么,老夫去看看他。”
整个礼部空荡荡,李百药独自一人站在这里,没有人手,没有调令,也没有事先准备。
这件事要怎么办?
以前的礼部也是这样的?
这么一件事落在自己一个人头上,李百药着实很无奈,看着空荡荡的府衙,咬了咬牙,自己办就是自己办。
太医署,有些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
卢照邻拿着那两份奏章来到甘露殿,面对李世民他递上两份奏章,“陛下,今日太医署有俩人辞官。”
李世民接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这两位年事已高,辞官也是自然。”
“陛下,这两位才刚刚年过五十,应当还在太医署多在任几年。”
“才年过五十确实还年轻。”
这年头大夫的就业年龄都挺晚的,一个人从医经开始学,再跟着一些有经验的医者看病学习救治的手法,一般来说三十岁有所小成,学到四十岁才能独当一面。
年纪越大的医者就说明经验越丰富。
这样的医者太医署有一个是一个。
但凡少一个对太医署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陛下有所不知,骊山脚下的公主封地,当今礼部张侍郎请孙神医坐镇,如今正在广收名医,并且许以比太医署高出数倍的好处,招揽人心,此种作为若不制止,太医署的医官怕是都会前往骊山。”
李世民狐疑道,“何以见得?”
卢照邻回话道,“不只是每月的俸钱比太医署高出三倍,在骊山治病若是任职满十年,只要你年过五十,骊山负责给人养老,也就是说就算是没有子嗣,将来骊山也会养着,让你吃穿不愁,此为养老金,并且骊山村民以及在骊山劳作的人,但凡生病,治病只需要付三成的药钱,并且问诊都是不收钱的。”
“如今不少人都在往骊山而去,不仅仅只是因为神医孙思邈坐镇,而且给如此好的条件,这么下去怕是从太医署出走的人会更多。”
“养老金?”李世民想着其中意思,似乎朝中没有这种条件,“劳作满十年,并且年过五十,就可以得到俸养到寿终正寝?”
“是这个意思。”
照理说养一个老人不是不需要银钱,养老的所有开销都要封地负担,张阳这小子是想慷慨解囊了?
李世民放下这两份奏章,“这件事朕会让中书省来商议,朕希望你尽力留住太医署的人。”
“喏。”
卢照走出甘露殿长叹一口气,以前觉得银钱不过是身外之物,与一身医术比起来,银钱算得了什么。
现在卢照邻又觉得自己在金钱的面前好无力。
很快李世民就叫来了房玄龄,将卢照邻说过的养老金一事与房玄龄说了一遍。
房玄龄神色惊疑不定,“养老?”
李世民点头道,“你觉得养老之策如何?”
房玄龄来回踱步,思量半晌回道:“陛下,此养老之策确实有独道之处,可在朝中难以施行。”
“说来听听。”
“喏。”房玄龄整理了一番思绪,“陛下,骊山封地的养老之策在于人们劳作的价值,只要这个价值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超过养老付出的银钱,对施行此策之人来说是为上上之策。”
“前些日子弘文馆学士上官仪提出一种考卷的方式,也是来自骊山封地,此举可用在科举中,骊山封地用各类病历来筛选人才,朝中亦可用朝中疑难之事来考士子,可以考问政事来判断能力。”
“臣以为骊山所要之人都是在各方面有所造诣之人,而且所需之人不会太多。”
养老金确实是一个让人心动的举措。
但要施行起来朝中要拿出多少银钱,他张阳可能只需养一个村子的老人,可朕要养多少,大唐各个州府的官吏又有多少,养不起呀,朕可没这个钱。
李世民冷哼道,“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房玄龄躬身问道,“陛下,臣以为可以派人以督办官学之名前往骊山封地,查探情况。”
“倒也不能只道听途说,你派人去办。”
“喏。”
一个一心只顾搞建设,无心朝堂之争的皇家女婿,李世民打心里讨厌不起来。
可这家伙没什么上进心,偏偏又有这么点本事,又让李世民很着急。
这么好的一个小伙子,应该把心思用在社稷上才对。
第一百九十二章 从积累财富开始
大唐初立这才第十四个年头,江山和权力这才稳固,所有人都为以后的日子忙碌着。
其中最闲的就是张阳,张阳又拿着老师给的这卷心得看着,这些日子已经把这卷心得看了第九遍了。
这上面写着张公瑾以前遇到一些麻烦事情的判断和结果以及当初的想法和经验总结。
大多数时候来说他们都会按照过往的经验来判断当下的结果。
就比如说当你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情,或者朝中出了事情,他们就会从以往的经验,或者一些典籍中记录的事情截取记忆中的一段,来找出应对的方法。
张阳放下手中的这卷书闭上眼放松着自己的眼睛,一双冰凉的小手放到了太阳穴的两侧。
“这卷书夫君已经看了好几遍了。”
身后传来李玥的声音,张阳干脆把身体完全放松下来,靠在李玥的身上。
“看不懂,我觉得我就不适合做一个成天算计人心的人。”张阳闭着眼低声讲着。
“夫君本就不善于与人交往,如果整日都在谋算着人心,这样活着多累呀。”
“是啊,总想着算计别人而活着确实挺累的。”
李玥温柔地笑着,“老师也是一番好意。”
张阳深吸一口气,“老师想让我活成一个坏人。”
趴在桌案上的小熊悠悠转醒,它迈着还有些笨重的四肢爬着,一脚踏空之后,它又从桌案上摔了下来,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又晃了晃脑袋,看着四周。
好似已经忘了自己在哪里。
小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动物非常能吃也能睡,每过几天就会发现它又重了不少。
“我更相信人间有正道,人间有正气。”张阳看着院外。
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好似又要开始下雨了。
张阳带了两小坛酒水和几只咸鸭蛋走在朱雀大街上,河间郡王的府邸不难找,靠近朱雀门,朱雀大街的两侧都是一个个国公大将军的府邸。
来到河间郡王府,张阳告知这里的护卫。
护卫进去通报之后,迎接自己的是李崇义。
十六岁的李崇义眼神中还带着一些少年人的稚气。
“崇义公子。”张阳客气地行礼。
“张侍郎不用多礼,父亲去了左武卫,不在家中。”
看张阳手里还提着东西,李崇义笑道:“在下带张侍郎去见父亲吧。”
“有劳崇义公子了。”
李孝恭是一个粗人,他的儿子倒是文质彬彬。
俩人一路来到做左武卫,还没走进去就听到里面的狂笑着。
在左武卫来来往往的都是官兵,听着李崇义讲述着这里是尉迟大将军的府衙。
走在府衙的小道上,往后走去听见了打铁声。
李孝恭正盯着几个铁匠打造着军械。
见张阳来了,他脸上还带着笑容,“你小子怎么来了?”
张阳提了提手里的酒水和咸鸭蛋,“来看看河间郡王。”
“正好老夫也饿了。”
跟着李孝恭走入一间偏房。
张阳递上酒水,李崇义让外面的官兵准备饭食。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
按照李世民的意思是李孝恭这个不着调的家伙,希望自己可以给他一些正面影响。
看李孝恭喝下一口酒水,张阳开口道,“昨日陛下和太子都来找过我。”
李孝恭把酒碗放在桌案上,“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