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嘉靖:朕真的在修仙(1-159)

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34章

  “如此,宪清就先行谢过了!”

  杨一清赶忙上前扶住对方,两人随即相视一笑。

  毛澄转身离开,杨一清就叫来自己的儿子。

  “明儿,你今夜再去报国寺一探,我料定此案背后还有触手没被牵出来!”

  “是,父亲”

  脚步声变得悠远,杨一清的目光也逐渐收了回来。

  …………

  次日清晨,太阳从东方跃升,光线斜斜地穿过疏疏的榆树枝叶,在地上倾洒出一地碎金。

  柳红和张炎跪在地上,眼眶中含着热泪,毛澄赶忙上前将二人扶起。

  他看着两人熟悉的面孔,不经意间眼角就湿润了。

  “好了,好了,事情办完,你们的父母也该安息了”

  “叔父!”张炎叫了一声。

  张炎紧紧地握着毛澄的手,言道:“只是苦了叔父,为我们损伤了名誉,我心实在难安。”

  毛澄缓缓摇头,语气坚定。

  “这也是我之所愿,怎么能责怪你呢?好友含冤而死,我却无能为力,如今你们能够手刃仇人,我仅仅损伤一点名誉,又有什么值得可惜?”

  他看一下脊梁板直的张炎,眼神中满是无奈和叹惋。

  张炎和柳红原本都应该姓赵,是昔年黄河清原县县令赵芳的儿女。

  而赵芳是毛澄的好友,二人情同手足,互为知音。

  五年前,黄河突发大水,张鹤龄奉旨前往赈灾,抗击洪水。

  彼时,他为了给儿子刷一刷功绩,替张伯言谋了一个监察修建防洪堤的职务。

  奈何烂泥扶不上墙,张伯言与刘瑾的干儿子刘虎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在赈灾款中贪墨银两,原本百两银子修建的防洪堤,到达地方官手上就只变成了三十两。

  防洪堤成了豆腐渣,不出意外,洪水逼近清原县,县令赵芳带人没日没夜地抢修堤坝,最终保住了一方黎民,可附近百姓的田地却全部遭了殃。

  事后朝廷问罪,张伯言没有继承父亲的智慧,狠辣却学了个十成十,一番操作让赵芳背了黑锅,为了斩草除根,他还派人杀了赵方一家八口。

  当日是厨娘谨慎,用两个饿死乞儿的尸体,将柳红姐弟给救了出来。

  唯恐张伯言发现,姐弟二人一路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了京城。

  可当时刘瑾当权,再加上张家势大,毛澄也无可奈何,为了保护姐弟二人,只能对外谎称娶了两房“美妾”。

  刘谨树倒猢狲散之后,刘虎也跟着一起赴了黄泉。

  毛澄多年来一直在搜集线索,希望有朝一日,好友的冤情能够沉冤昭雪,但奈何时间已久,张伯言又做得太绝,案件已经成了一桩死案。

  为了能够手刃仇人,再加上一些机缘巧合,多方共同发力,最终促成了张伯言的死。

  毛澄从袖子中,拿出两份户籍文书。

  对这两人说道:“原本是想让炎儿在朝廷判决之后,用妾室的身份假死脱身,可陛下天恩浩荡,现在却是用不到了,你们就用如今的身份,好好活下去吧。”

  他看向柳红,将手中的户藉文书递了过去。

  “我已经托人消了婚契的痕迹,从此天高海阔,你也就不必再背负那么多了!”

  他又看了一眼张炎。

  “因陀罗毒的事到此为止,我会设法遮掩过去,切记,不要误入歧途!”

  “叔父!”

  姐弟二人异口同声,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到了嘴边却只剩下哽咽,再无他言。

  毛澄的妻子走了过来,一脸关切地看着柳红姐弟,做最后临别的嘱咐,毛澄则独自离开,到了院中的小亭里。

  石桌上布好了一桌酒席,奇怪的是四个方向却空无一人。

  毛澄拿起酒壶,将左右两个杯子灌满,又不停地用筷子向左边的碗里夹菜。

  最终他颓然的坐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不多时,柳红姐弟也来到了亭外,却也只是默默地看着毛澄,没有言语。

  太阳升到半空,毛澄晃了晃酒壶,却连个响都没听到。

  他嗟叹一声,将酒壶摆放在桌子一侧,举着空杯,对着前方一礼,目光悠扬仿佛回到了从前。

  第58章 兖服章纹

  “咚”

  朱厚熜从蒲团上起身,侍立在旁的麦福忙上前言语。

  “主上,登基大典的礼服,尚衣监制作好了。”

  “哦”朱厚聪将手中的金击子放在玉案上,朝一旁的麦福看去。

  “那就派人把兖服带到乾清宫,朕亲自看看。”

  “遵旨!”麦福躬身一礼,缓步退出乾清宫。

  朱厚熜想了想,左手骨节分明的手指,将头上碧绿的玉簪给拨了出来,放在了紫檀木桌上的蝉翼冠旁边。

  不多时,麦福身后跟着尚衣监太监,三个少监,手中各捧着一个黄花梨的精雕托盘。

  几人先是朝着朱厚熜,长揖一礼。

  “奴婢拜见陛下!”

  朱厚熜点点头,走到几人跟前,仔细打量着尚衣监准备的礼服。

  尚衣监大太监齐元,四五十岁的年纪,面白无须,两侧有些消瘦,正一一为朱厚熜介绍礼服。

  “陛下,此冕板由桐木制作,前圆后方,象征博大之意。涂黑漆以示庄重,前后各垂十二旒,意喻不视非,不视邪,两侧垂丝至耳边,耳边各系一块美玉,意为有所闻,有所不闻。”

  朱厚熜伸手,轻轻滑过冕下的五色玉珠旒,顺势将冕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麦福等人见状连忙下跪,口中大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熜伸手虚虚一托,众人立刻会意站了起来。

  “朕看此冕,仿照太祖皇帝登基时所造,尔等着实有心了!”

  “陛下之愿,便是奴婢之所求,必定殚精竭虑,不敢有一丝放松。”齐元心情激动,神色却越发恭敬。

  齐元是武宗时期的老人,对衣物制作颇有心得,朱厚熜并没有将他替换,他也越发感恩,此次登极礼服的制度,他更是全程参与,一丝不敢松懈。

  朱厚熜转身又去看一旁的衮服,齐元不经意地抬头,正巧看到他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纵观明朝历代皇帝,孝宗之前脸型出奇的一致,都是彪悍黝黑的团脸,不得不感慨,老朱家基因的强大,经过数代美女的基因改造,也依旧没有走型。

  齐元曾经见过孝宗皇帝,孝宗的脸相偏文气是清秀的瓜子脸,剑眉星目,肤色白皙,以至于后来的武宗皇帝,样貌惊人。

  史书上曾经记载,武宗样貌“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

  在齐元的印象里,朱厚熜的父亲,也就是兴献王朱佑杬样貌更像朱见深,肤色稍黑一些,眉眼间隐约能够看到一股酷似太宗朱棣的杀伐之气。

  可到了朱厚熜,老朱家的容貌就仿佛升华了一般,神仪气清,天人之表。

  朱厚熜看着熟悉的衮服,想起了那个威风凛凛的“朱寿”大将军。

  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堂哥更适合做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而不是被困在京城的帝王。

  他曾见过朱厚照骑马扬鞭的样子,眼前浮现起朱厚照的昔日音容。

  “相貌英伟,如日月同辉!”朱厚熜口中喃喃,随即双手将衮服一拉,穿在了身上。

  这件衮服整体以黄色为底,主体为龙纹,一共有十二团龙,分别织于两肩和前后襟上。

  朱厚熜稍微一甩袖子,恰好阳光斜照乾清宫,两肩日月的图案,在光下熠熠生辉,映衬着两袖的华虫,仿佛活过来一般。

  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种古老而神秘的文饰,分别列于前襟团龙两侧。

  此刻朱厚熜沐浴在阳光中,通身的气势如仙神帝君一般,凛然不可侵。

  威严肃穆的宫殿,神情高远的帝王,还有那万古不变的日光,眼前的这一幕将成为乾清宫内永远定格的一个瞬间。

  十二章纹这种由西周时期,古人仰观天下,俯察万物产生的古老图案,在明代得到了继承,出现在衮服的显赫位置,古老悠久的华夏文明,由古至今一脉相承。

  朱厚熜满意地点点头,将头上的平天冠,缓缓摘了下来,放在黄花梨托盘里。

  将褪下的衮服,郑重的放在木盘里,朱厚熜心下一思。

  十二章章纹是华夏帝王之属,昭示华夏传承,浩浩古史巍然。

  他的目光一扫,看到衮服上的华虫纹样,华虫者,即锦鸡,象征文采卓着。

  朱厚熜并不擅诗文,但决心赓续华夏文脉,让这古老而辉煌的文明,永远地在世界中闪烁。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前人未行之举,后人难及之事,不光要藏富于民间,还要藏诗书于民间,文脉应该到最适合的沃土中去。

  《永乐大典》他是看过的,不得不说,这倾注了朱棣大半心血的着作,足以让有明一朝光耀千古。

  可这部书只是藏于皇宫,高居庙堂,那实在太过可惜,朱厚熜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一睹其风采。

  思及此处,他转身朝一旁的麦福问道。

  “麦大伴,朕先前下令天工院大规模印制《永乐大典》,现在如何?”

  麦福躬身一礼,略一思索,缓声道:“主上,天宫院的方大匠,已经做好相应准备,大典正本一到,即可开工。”

  朱厚熜点点头,朝紫檀木作案迈进一步,顺势提起桌案上放置的朱笔,翻开一旁湛蓝色的册子,在185这一页,画了一个三角堆叠的符号。

  尚衣监等人还停留在乾清宫,此刻都异常恭敬地站着。

  尽管朱厚熜,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但却真正具备了天子的威仪,让他们在殿内的每一刻都仿佛如履薄冰。

  “礼服做得不错,赏!”朱厚熜没有回头,一边批改着奏章,一边对着众人说道:“织工赏银百两,尚衣监赏银九百,允一月探视之期。”

  “奴婢,叩谢万岁!”

  麦福轻轻拍拍手,乾清宫的外头就走进一群小长随,手中捧着的正是光灿灿的银子。

  齐元有些慌乱地从地上站起来,一不小心还差点踩到了胸前的袖袍,他这是太激动了。

  同明朝的官员一样,宦官的俸禄也低得可怜,仅仅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想给家人寄钱,那更是如白日梦一般。

  再加上宫禁森严,明朝的宦官形成了制度,虽然有出宫的机会,但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望着红墙外的明月,孤寂一生。

  第59章 万里江山

  如今朱厚熜所给的赏赐,远远超出了齐元的心理预期。

  其余几个手捧礼服的小长随,也是目光惊异,呼吸加重,若不是刻到骨子里的礼仪约束了他们,此刻早就忍不住手舞足蹈了。

  麦福轻叹一声,轻轻挥手示意,让他们几人将礼服放下,然后离开。

  托着礼服的黄花木盘被换成了装着白银的紫檀木盘,几人在另外一个小长随的指引下,从乾清宫内鱼贯而出。

  朱厚熜将朱笔搁在一旁,用两只手托着华美的衮服,他的目光变得极其悠远,透过那黑白分明的眼睛,仿佛能够看到历史的倒影。

  从千年的西周传承至今的衮服,富含寓意的纹样展示璀璨文明的同时,也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和力量。

  而一个如此热爱美,善于创造和欣赏美的民族,本身就是美得极致。

  朱厚熜将手中的衮服轻轻放下,目光变得坚定而富有力量。

  他侧身看向墙上挂着的《千里江山图》,口中喃喃:“快了,快了!”

  又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他状若无意地朝一旁的麦福问道。

  “麦大伴,朕记得元朝疆域图,文渊阁还留了一份。”

  麦福略一思索,答到:“回禀主上,太祖爷确实留了一份疆域图,如今封存在文渊阁的东楼。”

  “替朕把它拿来。”

  麦福躬身,退出了乾清宫。

  朱厚熜用手指轻轻敲击玉案,眼神中波光流转。

  明朝伐元起家,但朱元璋承认元朝作为中国正统王朝的地位,认同这个庞大的草原王国,是华夏悠久历史的一部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