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满唐红

满唐红 第574章

满唐红 圣诞稻草人 5380 2023-10-03 22:47

  自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这些爵位出来了以后,亲王就成了皇帝的儿子们专属的爵位,其他人敢觊觎,下场会很惨。

  这其中就包括的皇帝的堂兄弟和堂侄。

  李渊在刚刚立国那会儿,虽然封了很多亲王,可这才过去了短短七年,还活着的就剩下了自请去除王位的杜伏威和偏居一隅的李艺两个人罢了。

  剩下的全被李渊以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全杀光了。

  李孝恭不认为自己被封为亲王以后,会幸免遇难,所以功不功劳的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他只想求稳。

  “懋功啊,这么做会不会太冒险了,要是颉利并没有带人去萧关,而是带人在岚州或者代州某个地方埋伏着,等着我们倾巢而出,那我们岂不是主动送上门了?”

  李孝恭皱着眉头,突然叫起了李世勣的字,语气有些飘忽。

  李世勣听到这个,立马猜到了李孝恭的心思,当即也没有强求,淡然笑道:“既然大帅觉得不妥,那我们等颉利在关中露头以后再议如何?”

  李孝恭一脸迟疑。

  如果颉利在关中露头了,并且带领着大量的兵马,那他就没有理由阻止李世勣倾巢而出了。

  因为颉利和梁师都手里的兵马是有数的,这里撒十万,带去关中十数万,甚至更多,剩下的留守的恐怕就没多少了。

  以他们手里的兵力,完全可以做到长驱直入。

  这跟白捡功劳没区别。

  即便是他不想要这功劳,他手底下的那些将士也要。

  以他的身份倒是能镇得住手底下的那些将士,可那些将士也会生怨的。

  一旦积怨过多,那就会发生营啸。

  到时候他就必须给朝廷、给将士一个交代。

  李世勣看出了李孝恭心中的顾虑,继续道:“齐王殿下给你的命令是守住石州到苇泽关一线,并没有让你主动出击。

  你这么做往好处说是审时度势,往坏处说就是私自出击。

  只要你在事后默不作声,你就会功过相抵,不会有任何封赏,也不会有任何惩罚。”

  李孝恭明显的愣了一下。

  李世勣提醒道:“你不想触及圣人的禁脔,圣人也不会让你触及他的禁脔。”

  李孝恭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不想被封为亲王,李渊也不想封他为亲王,只要他犯一些错报上去,即便是立了大功,李渊也会借此让他功过相抵,不赏也不罚。

  他会跟李渊无形中形成一种默契,各自得到各自想要的结果。

  以前他领兵的时候要是这么干的话,李渊也不会忌惮他,将他从荆州调回来雪藏吧?

  毕竟,他要是天天犯错,天天把小辫子递上去让李渊抓,他即便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李渊也有理由敲打他、训斥他,不给他任何封赏,免得他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他一点错也不知道犯,只知道立功,年纪轻轻就已经达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李渊想敲打他、训斥他,甚至扣下他的封赏都找不到理由,李渊不忌惮他忌惮谁。

  一瞬间,李孝恭整个人都通透了,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被李渊忌惮,为什么会被李渊雪藏了。

  一瞬间,李孝恭脸上充满了感慨,看向李世勣的目光也变得格外的复杂了。

  如果他早些认识李世勣,早些听到李世勣说这些话的话,他也不至于被调回长安,更不至于在长安坐冷板凳坐了近两年之久,更不用整日里提心吊胆的跟李元吉一起合谋那些随时会掉脑袋的事。

  “你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又屡次三番的谏言,那你就去做吧。此事我不会出面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事成之后,功劳你来领,罪过我来背。”

  李孝恭感叹着说着。

  他没有说一句感谢李世勣的话,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不能对下位者说感谢的话,他只是准许了李世勣的建议。

  李世勣似乎就在等他这句话,在他说完话以后,笑容更灿烂了,“那臣就多谢郡王厚爱了……”

  李孝恭笑骂道:“去去去,少在我面前卖乖,你一个苍头,在我面前卖乖,你也不嫌恶心?”

  恶心?

  恶心是什么?

  有功劳捞,还不用担责,谁会在乎这些?!

  李世勣毫不在乎的笑着抱了抱拳,离开了雁门关城头。

  随后……随后李孝恭就发现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那就是他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他手底下的大军依旧能正常运转,不仅如此,一道又一道他听都没听说过的命令,以他的名义传遍了军中各处。

  他再一次的拎起了酒壶,遥望着那乌压压一片的敌人,陷入到了沉思。

  以前在荆州的时候,他跟李靖就是这么相处的,他只需要坐镇中军,喝喝酒、吃吃肉、欣赏欣赏歌舞,偶尔在大军面前露一下面就行。

  剩下的根本不用他多管,李靖会帮他处置的妥妥贴贴,身边将敌人的脑袋摘下来送到他面前,让他去表功。

  第六百四十二章 坚壁清野

  现在,李靖换成了李世勣,相处的模式似乎没有变,也没有任何变化。

  只不过,李世勣砍人的速度要比李靖快,才三天,就砍了三个重量级的脑袋,一个是李世勣自己麾下上府果毅都尉、游击将军的脑袋,两个是梁师都麾下将校的脑袋。

  李孝恭一直听人说,李世勣在大战之前有拿自己人祭旗的习惯,一开始他还不信,直到看到了那个曾经跟随在李世勣身边的果毅都尉的脑袋后,他信了。

  还别说,效果很显著。

  当天,出去完成李世勣交代的阻击任务的将士们就砍下了梁师都麾下的一个偏将和一个校尉的脑袋,阵斩三百二十一人,俘虏六百多人。

  在李孝恭熟练的给立功的将士写好奏表,加盖印玺,送往长安城的时候。

  刘弘基的奏表也送到了长安城。

  奏表里的内容看的李元吉长出了一口气,又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李神通、李纲、裴矩、萧瑀、陈叔达、秦琼等人齐齐坐在殿内,大气也不出,神色凝重的静等着李元吉开口。

  李元吉看完奏表以后,揉了揉眉心,并没急着开口。

  已经等不急了的李神通率先开口道:“刘弘基的奏报里怎么说?”

  殿内的群臣当中,也就只有他这个做叔父的敢主动开口询问,也只有他这个做叔父的有资格开口询问。

  李元吉深吸了一口气,放下奏表道:“我猜的果然没错,突厥人真冲长安城来了?”

  李神通、李纲等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此刻听到这话,脸色还是一变。

  李神通赶忙又追问道:“刘弘基在奏报里到底是怎么说的,突厥人来了多少兵马,由谁领兵,刘弘基守不守得住?”

  李元吉摇摇头道:“刘弘基在奏报里并没有提到突厥人来了多少兵马,也没有提到是谁领的兵,因为突厥人的大军还没出现,只是发现了前军斥候。

  通过我们的斥候查探得知,那是颉利金狼帐前的斥候。”

  李神通、李纲等人的脸色又是一变。

  颉利金狼帐前的斥候出现了,那就说明颉利也到了。

  颉利金狼帐前的斥候,可不是谁都能调动的,也不是谁都能驱使的。

  他们皆是颉利的亲信,也是颉利侍从军中的一部分,只有颉利一个人能调动。

  所以他们出现的地方,颉利必然在。

  而颉利所在的地方,必有大军随行。

  这几乎是所有草原上的可汗的通病,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大量的兵马,一来是为了守卫自己的安全,二来是为了避免麾下的部族脱离掌控,三来是为了随时随地打击那些不愿意依附的部族,以及四处劫掠。

  所以,在跟草原上的人作战的时候,想要知道他们的头人、首领、可汗在什么地方,看他们的大批人马囤聚在什么地方就知道了。

  像是李世民那种领着数百骑就敢去敌人眼皮子底下晃荡的事情,根本不会出现。

  什么白鱼龙服之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这么说颉利真的冲长安城来了?”

  李神通声音沉重的道。

  李元吉点了点头。

  李神通赶忙又道:“可刺探到颉利率领的多少兵马?”

  李元吉缓缓摇头,“没有,不过以颉利的性子,应该不会少于十万。”

  这也是所有草原可汗的通病,那就是不管打谁,不管怎么打,都会动用大量的兵马。

  这在草原上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中原却很少有。

  这是因为草原人和中原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草原人以游牧为主,以牛羊为食,他们可以驱赶着牛羊去任何水草丰美的地方,也可以带着牛羊赶往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所以他们只要带上了牛羊,就不用担心粮草问题,甚至不用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运送粮草。

  这也就使得草原人在作战的时候可以轻易的聚拢起一大堆人一拥而上。

  中原人就不同,中原人以种田为生,以五谷为食,离开了田地,就只能依靠着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运送粮食为食。

  一旦有了战事,就必须准备好大量的粮草,大量的民夫,将粮食运运送到指定的地点,才能填饱肚子,才能聚集在一起跟敌人作战。

  所以,草原人作战,考虑的是人数够不够多,能不能以多欺少,将士够不够英勇,能不能以一敌二;中原人作战,考虑的是后勤,能不能供应的上,充不充足。

  所以颉利动不动就率十万,甚至更多兵马南下,而大唐必须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阻止出兵马去招架。

  所以颉利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完全把大唐当成了自家的自留地,而大唐在没积攒到足够的粮草的情况下,没办法主动出击,兵进草原,只能被迫防御。

  历史上,李世民足足耗费了四年半的时间,才将大唐内部的各种动荡处理完,才积攒够了北征突厥的粮草。

  然后命李靖率军出击,一举功成。

  言归正传,在听到李元吉说颉利所率的兵马不少于十万的时候,李神通、李纲等人没有一个人反驳,只是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萧瑀忧心忡忡的道:“以刘弘基手里的兵力,恐怕难以招架,我们要不要想办法从其他各处调集一些兵马,去驰援刘弘基?”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

  驰援肯定是要驰援的,只是十二卫的兵马如今各有用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也被柴绍带走了一半,如今能动用的就只剩下了关中各地的府兵,以及剩下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

  而关中各地的府兵,其实有些中看不中用。

  因为关中有大唐所有的精兵强将坐镇,府兵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再加上各卫经常从关中各地的府兵中抽调精兵强将补充各自的空缺,所以关中各地的都督府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残,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指望他们去驰援刘弘基,抵御突厥人,不如指望他们去押送粮草,或者修个桥补个路什么的。

  至于剩下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虽然战斗力果断,但是不好用。

  因为剩下的秦王八大统军府的兵马中,有不少不愿意被招抚的死硬分子,让他们去萧关去驰援刘弘基,他们很有可能会伺机夺了萧关,然后挟裹着刘弘基打开萧关,放突厥人进来,然后再伺机救李世民出去。

  关中百姓的死活,他们根本不会在意。

  他们只在意李世民能不能出来,能不能继续带领着他们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所以,调集兵马去驰援刘弘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关中境内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兵马调过去了。

  “调拿支兵马去呢?”

  李元吉问计群贤。

  群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说不出一支合适的兵马。

  “不如调蜀中的兵马进京如何?”

  蔡允恭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有人开口,就开始抛砖引玉了。

  秦琼皱着眉头道:“蜀道之难你不会不知道,等蜀中的兵马赶到此处的时候,恐怕突厥人已经兵临城下了。”

  蔡允恭赶忙追问道:“既然蜀中的兵马不合适,那你说哪支兵马合适?”

  秦琼皱着眉头没说话。

  被特地招来参加此次重要会议的于志宁迟疑了一下道:“可以调梁州兵马赶往萧关驰援!”

  梁州乃是武德初废汉川郡所置,治下有南郑、城固、褒中、西县、白云各县,分别占着后世的汉中一部分、川蜀一部分,在关中和川属的交界处。

  调梁州的兵马赶往萧关驰援的话,勉强能赶上随后的大战。

  蔡允恭听到这话,赶忙把目光放在了于志宁身上,“照你这么说,那洋、兴、集三州的兵马也可以调去萧关?”

  三州具在川北,跟梁州都是邻居,梁州府兵能承担的军事任务,他们也能承担。

  于志宁又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反正萧关正缺兵马,调一个也是调,调四个也是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