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_分节阅读_第26节

《三国的女人》 三国女人 7850 2021-11-29 11:08

  D-,也别指望我能借钱、借米给你们!

  有一次,卞夫人的弟弟卞秉盖了新房子,请家里人一起吃顿饭,摆上桌的全是素菜,一份荤菜都没有!看看,卞夫人不但约束自己,还能以此要求亲人。

  对于曹操来说,这种女人才是持家有道的人啊!

  …… ……

  崔氏出身于地方世族大家,应该了解曹操的格调儿;曹植作为崔氏的丈夫,在父母的要求和表率之下,更应该率先垂范,怎么可以任妻而为呢?

  崔氏之死并非政治斗争缘故至此,如易中天把这故事解读成“打压清河崔氏,并涉及曹植曹丕继位之争”,这简直就是听风是雨了。

  易中天《品三国》里说:第三种可能就是安排后事,他杀崔琰是为了安排后事。

  我们知道曹操晚年的时候,接班人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曹丕、曹植兄弟两个为了争夺这个储位展开了明争暗斗。曹操如果真要打压崔氏,就去杀崔家的男人好了,他还有啥“磨不开的”?何至于杀一个女人?结果崔家也就崔琰因为失言得罪曹操,而被逼自杀。

  其他人如崔琰的从弟崔林,还是照样在曹魏**里做官,甚至还担任御史大夫这种重量级官员,他的仕途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啊!

  在经历曹丕、曹叡(

  ui)两朝,崔林一直都是担任**高官。在史书上记载,曹操真的有担心“曹丕、曹植在自己死后而争斗”过,对此,他做的防范措施是杀掉弘农杨修,仅此而已,崔氏不是政治牺牲品。

   正文 064 道教熏陶下的王妻

  曹植有两任妻子,崔氏是山东人,她被曹操赐死后,曹植又续了一房妻子,这个妻子姓谢,是河南人。

  她知道曹植的前妻是为什么死的,所以到了曹植家里,就一身朴素,从不华章。有人说,她的衣服都有补丁。

  曹操得知,说,“咱们老曹家也就是装装样子,不必那么寒酸。”

  谢氏不听,依然故我。

  明帝太和年间被封为“陈思王妃”,曹植后期软禁生活的伴侣。据史书记载,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八十余岁。

  看吧,哭穷者,长寿。

  曹植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其中三个早夭(这与曹植好酒有关),尤其两个女儿。

  曹植长女曹金瓠(hù),出生约190天就夭折,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金瓠哀辞》;曹植**曹行女,比金瓠晚两年出生,约7、8个月就夭折,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行女哀辞》。

  曹志,曹植次子,初封穆乡公,后迁封为济北王。

  入晋改封鄄城公,后出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国子博士,转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

  …… ……

  曹操的孩子里早薨(hō

  g),或者未成年早夭的,还有第五子,曹熊;第七子,曹冲;第十二子,曹玹(xuà

  );第十四子,曹矩;第十六子,曹上;第十八子,曹勤;第十九子,曹乘;第二十一子曹京;第二十三子,曹棘。

  八个!

  娶的媳妇不多,生的儿子就不多;生的不多,还真是不行。

  …… ……

  说到曹操第八子曹据。

  曹据,环夫人所生。建安十六年(211年)封范阳侯。二十二年(217年),徙封宛侯。黄初二年(221年),进爵为公。三年(222年),徙封为章陵王,同年又徙封义阳王。

  曹丕以南方潮湿,环夫人又是彭城人,徙封彭城王。

  又徙封济阴王。

  五年(224年),又把封地改封定陶县。

  太和六年(232年),又改封回彭城王。

  景初元年(237年),私遣人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

  三年(238年),复所削户邑。

  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六百户。

  按理说,他不关乎女人,可是,他生的三个儿子,都过继给别人了,这就关乎女人,关乎生了这三个儿子的母亲了。

  自己生的儿子,怎么都过继给别人了?

  其实,没啥。

  比方,他的头一个儿子曹琮(có

  g),就过继给邓哀王曹冲,而曹冲已死,过继给曹冲,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孩子还在自家里养着,如果皇帝对曹冲有封邑或者封赏,继承的,还是这个继子曹琮。

  这么说,过继出孩子不是合适了?有什么关乎女人的?

  实际的、物质的利益,确实不关乎女人——母亲,但是,明明是自己生出的孩子,不管自己叫妈,却管自己叫大娘或者大婶,要搁你,心里是啥滋味儿?怎么能说不关乎女人,不关乎母亲呢?

  …… ……

  曹操第九子曹宇。

  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的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奂(曹魏末代皇帝)之父。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封都乡侯。二十二年(公元218年),改封鲁阳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进爵为公。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为下邳(pī)王。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单父县。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燕王。魏明帝曹叡年少时与曹宇亲近,到了即位后又宠幸曹宇赐与王位。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征曹宇入朝仕官。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曹宇回邺城。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夏,又被征诏而回京都。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冬十二月,曹叡患病严重,拜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政,嘱咐后事。

  曹宇、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国家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

  殿中有一只鸡飞上树,两人互相说,“这也太久了,看他们还能活几天! ”

  刘放、孙资怕有后患,私下想加以离间。

  曹宇性情恭顺温和,诚恳地坚决推辞,曹叡让刘放、孙资进入卧室问道,“燕王真是如此吗?”

  刘放、孙资答道,“燕王实际是自知不能承担重任,所以这样。”

  曹叡问,“谁可以承担?”

  当时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刘放、孙资顺势推荐曹爽,并且说,“应当召回司马懿参与。”

  曹叡问,“曹爽能承担这件大事吗?”

  曹爽汗流满面,紧张得不能回答。

  刘放暗中踩他的脚,耳语说,“快说以死奉社稷。”

  曹叡听从刘放、孙资建议,打算任用曹爽、司马懿,不久中途又改变,下令停止先前的任命。

  刘放、孙资再次参见游说曹叡,曹叡再度听从他们的意见。

  刘放说,“最好亲自写下诏书。”

  曹叡说,“我疲乏极了,不能写。”

  刘放随即上床,把着明帝的手勉强写下诏书,遂拿着出宫大声说,“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的官职,不得在宫中滞留。”

  曹宇等流泪而出。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夏,曹宇回到邺城。

  景初、正元、景元中,一直累积增加食邑,一共达五千五百户。其子常道乡公曹奂,在高贵乡公曹髦(máo)被弑后入继大宗,是为魏元帝。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曹宇被降封为燕公。咸宁四年(278年),曹宇去世。

  …… ……

  这还是曹操的儿子吗?怎么这么懦弱?他还有个儿子,就是末代皇帝曹奂,他和他爸何其相似呀?父子二人中间是不是有个人,使其然?

  对喽,真有这么一个人,她就是曹宇的妻子,曹奂的妈妈。

  张夫人很有来历,她是“五斗米教”张鲁大师的女儿,曹宇和曹奂就是在这种浓郁的道教氛围中做事的。

  “五斗米教”因入道者须交五斗米而得名。

  创教人张鲁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他教育道徒要互助互爱,“诚信不欺诈”。

  道徒有病,则“自首其过”,为此,设立“靖庐”,作病人思过修善之所。

  又设“祭酒”,主要为病人请祷。

  对犯法之人,不随便处罚,“三原然后乃行刑”,比孔子的“不二过”要宽容得多。

  他还命人在境内大路边建立“义舍”,教人们不要蓄积私财,多余的米肉交义舍,以供过往之人食用,不过,只能“量腹取足”,不可多吃多占,“若过多,鬼辄病之”。

  此外,他还实行禁酒等利民措施。因此,深受传教地各族人民的欢迎,使之成为传教地下层民众心中的一方乐土。

  估计,张夫人,是“五斗米教”的忠实信徒,也是她丈夫和儿子的虔诚地传播者,没有这么个人,能有那样的丈夫和儿子吗?

  曹宇(200——278)享年78岁,这在曹家寿数,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他当皇帝的儿子也享年56岁,少见。

   正文 065 张夫人的影响力

  曹操的第十个儿子曹林生于200年,卒于256年,享寿56载(也不小)。

  太和六年(232)封为沛王。

  关于他没有搜到什么,只说他的孙女长乐亭主嫁给了“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为妻。别的,再就没有了。

  …… ……

  曹操第十一个儿子曹衮(gǔ

  ),魏文帝曹丕异母弟,母杜夫人。

  曹衮少年时喜好学习,十几岁时能写文章。每次读书,文学官和左右侍从常常恐怕他因为精力损害得病,屡次劝他停一下,但他性情喜欢读书,不能中止。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衮受封平乡侯。

  就藩后崇尚节俭,敦促妻妾纺线织补,形成习惯,成为家属日常的事务。

  少见。

  作为一个藩王,督促妻妾“纺线织补”,这还是头一次听到过。同时,也说明他和他妻妾之间的关系。

  曹衮著有文章共两万多字,虽才华不如其兄陈思王曹植,但对此的爱好与他相同。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改封为东乡侯,同年又改封为赞侯。

  黄初二年(221年),进封爵位为赞公,官员属下都向他祝贺,曹衮说,“我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收种庄稼的艰难,有很多骄奢逸乐的过失。各位贤者已经庆贺了我的喜庆事,也应该辅助我弥补缺陷。”

  坦诚、谦逊,这孩子有发展!

  曹衮的兄弟们每次游玩娱乐时,他却独自深思经典。

  文学官和防辅(三国时魏国官名,设于诸王的封国之中,以监察诸王的行动)们互相商议说,“我们接受诏令考察赞公的举止,有了过失应当奏报,有了好事也应当奏报,不能隐瞒他的美好!”

  于是一同上表称赞陈述曹衮的美好。

  曹衮知道后,极为惊惧,他责备文学官说,“自己提高修养,坚守贞操,不过是普通人的行为罢了,但各位却报告给上面知道,这恰恰是为我增加负担和拖累。并且,如果有善言善行,何必担心别人不知道,却急忙一起这样做,这对我可没有好处。”

  曹衮的警戒、慎重一向如此。

  黄初三年(222年)三月初一日,曹衮被封为北海王。黄初四年(223年),改封为赞王。黄初七年(226年),又改封为濮阳王。太和二年(228年),曹衮到封地就国。太和五年(231年)冬天,曹衮回京朝见魏明帝曹叡。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中山王。

  曹衮前来朝见魏明帝时,违犯了京都的禁令。

  主管官员上奏批评曹衮。

  魏明帝下诏说,“中山王素来恭敬谨慎,偶然来到这里,还是用评议帝王亲属的规则来评判这事吧。”

  主管官员固执己见,魏明帝曹叡只得下诏削减曹衮两个县、七百五十户的封邑。

  曹衮忧虑害怕,告诫命令属下官员要更加谨慎。魏明帝赞赏曹衮的心意,在青龙二年(234年),恢复他之前所削减的两个县的封地。

  青龙三年(235年)秋天,曹衮患病,魏明帝下诏派遣太医为他看病,殿中、虎贲带着手书的诏令和赏赐的珍贵膳食相跟随,又派遣太妃、沛王曹林一起去探视病情。

  曹衮病得很厉害,他对属下官员说:

  “我缺少德行,愧受天子的恩宠,现在我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

  “我喜欢俭朴,但朝廷有临终报告的制度,作为全国遵行的法典,你们必须执行。

  “我气断的时候,从停放灵柩到下葬,务必遵奉诏书的命令。

  “过去卫国大夫蘧瑗(qúyuà

  )埋葬在濮阳,我看到他的坟墓,常常想到他遗留的风范,希望依托于贤人的灵魂长眠地下,营造我的坟墓的界址,一定要到那里去选在它的近旁。

  “《礼》规定:男子不死在妇人手里。赶快按时建成东堂。”

  找到《礼》这本书,太长,不知它哪里写了这么一句话。“男子不死在妇人手里”?神马意思?这在现在可是狗屁了,因为护士一般都是女性。

  这也说明曹衮心里的男女地位,以及形成这种观念的由来。

  …… ……

  东堂建成后,曹衮把它命名为“遂志之堂”,坐着车子急忙前往那里居住。

  又对继承自己王位的儿子曹孚说,“你还太小,没有接受过家教,这么早就成为王爷,只知道乐,不知道苦,必将会有骄傲奢侈的过失。

  “接待大臣,务必按照礼仪。即使不是大臣,对老人也应该答谢礼拜。侍奉哥哥要恭敬,体恤弟弟要慈爱;兄弟有不好的行为,应当跪下劝谏他们,劝谏不听从,就流着泪讲道理给他们;讲道理还不改,那就禀告他们的母亲。

  “要是仍然不改,应当上奏给天子知道,一起辞掉封地。

  “与其依守恩宠而遭到灾祸,不如贫贱生活以保全自身。

  “这也不过说的是大的罪恶,至于微细的过错,就应当为他们遮掩。

  “你这个小孩子,谨慎地修养你自己,用忠诚坚贞来侍奉圣朝,用孝顺来侍奉太妃。在家里听奉太妃的命令;在外面接受沛王的教训。不要懈怠你的心思,以此来安慰我的灵魂。”

  ——这小子是真要死了。

  从他的话语里,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张夫人的气息?能不能感受到“五斗米教”的说教?史记里没有一丝半点儿说明曹衮和他嫂子张氏有来往,可是,他的这番话,明明有张氏的传教的语气。

  这也是我把曹衮单提出一章的理由——他是受他嫂子的严重影响啊!

  一个女人有这么大的魅力,这在三国里是少有的!

  …… ……

  青龙三年(235年)十月初三日,曹衮病逝,谥号恭王。

  魏明帝下诏让沛王曹林留在那里完成葬礼,让大宏胪(lú)持节符执掌护理丧事,宗正前去吊唁祭祀,赠送的丧葬礼品十分丰厚。曹衮死后,其子曹孚继承中山王的爵位。

  …… ……

  曹衮还有一则趣闻轶事,录制在下:黄初三年(222年),一条黄龙出现在邺县西边的漳水中,曹衮上书就此事表示赞颂。

  曹衮的哥哥魏文帝曹丕下诏赏赐给他黄金十斤,诏书说,“过去唐叔虞把一株奇异的谷子送给周公,东汉东平王刘苍向光武帝刘秀献上颂文,都是对骨肉之亲的赞美,以表彰美好的亲人。

  “北海王曹衮对三坟五典有精深的研究,深切地玩味道行的真义,文雅的气质光彩焕发,我很是赞美他。

  “北海王应该能够慎重地表现出自己的德行,以完成你美好的名声。”

   《三国的女人》正文 066 曹彪的女眷

  曹操的儿子太多了,挖来挖去的,累死人!

  再说,排序也是个问题,往往不知谁是哥谁是弟,竟然有弟弟叫哥哥为爸爸的,乱套了;

  还有,往下的也没有什么事迹了,往往连妻子是谁都没个标识,不好找“三国的女人”了。

  索性就不写了吧?有几个有意思的,录在下边,算是打牙祭了。

  …… ……

  曹操之子曹干,一说名为曹良,是曹操的小儿子,出生于建安二十一年,曹干出生的当年就被封为高平亭侯,多少将军流血挣来的亭侯爵位就这么轻飘飘地封给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婴儿,可见老来得子的曹操对这个孩子十分爱护。

  曹干的亲生母亲陈氏在曹干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曹操就让当时得宠的王昭仪抚养曹干。

  不过,虽然曹操对这个孩子十分宠爱,但自己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曹干五岁时,曹操病重,将当时的太子曹丕叫到身边嘱咐他说,“曹干这个孩子三岁就失去了母亲,现在五岁又要失去父亲,以后就靠你了。”

  和那些早早被赶去藩国的兄弟们不同,因为曹干年纪太小,对曹丕完全没有威胁,因此,魏文帝曹丕对待这个弟弟十分疼爱,像是寻常人家的兄长一样。

  史书有一段非常动人的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也就是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