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_分节阅读_第38节

《三国的女人》 三国女人 6872 2021-11-29 11:08

  D-般是有的。

  孙权的子女,都生在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为什么但但孙亮生在河南?

  辉县市在河南的大北边,还要渡黄河,孙权在婚后不可能去河南,婚前的什么时候去的辉县?

  查他的居住地,就是他14岁被任命为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的时候,有可能。

  古时的宜兴,大小也是一个县,14岁,咱们现在看来,还未成年,人家就当县长了!

  网上说70后,当县级干部,好像是有猫腻似的,哪里想到人家孙权80后(孙权是182年出生)就当一县之长了?

  一县之长,使他有了很多宽松的时间和优渥的条件出游,还有人保护,骑着马,就溜溜达达到了河南,渡黄河,到了辉县市东五里固围村东二里的—— 一般是一个小山村。

  辉县市境西部紧邻太行山脉,主峰九峰山十字岭海拔1732米,其中山地面积1007平方公里,丘陵216平方公里,平原784平方公里。位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孙登她妈不是住在一个小山村,住在哪里?

  不然,孙权对孙登的生母怎么就那么不堪一提?

  那是他们一行几人骑着马,路过孙登母亲的家门,想讨一口水喝,孙权就看上了人家的姑娘,十四岁,荷尔蒙正在翻拱的季节,就通过什么法儿(威胁、给钱?)和人家姑娘成就鱼水之欢。

  估计在孙登的姥家住了几天,就存下了孙登。

  到孙权走的时候,孙权让她跟自己一起回到阳羡(今江苏宜兴),他供职的地方,或者是回到曲阿(江苏省丹阳市)他妈家,姑娘一扭身子,说,“俺(此地离山东较近,可能说山东方言,把“我”说成“俺”)不,俺不习惯你们那里。”或者是“俺还有爹娘要养呢。”

  孙权说,“你要是怀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姑娘说,“那俺就给你怀起来,生出来,长大了,给你送回去呗。”

  孙权看姑娘真不愿意跟自己走,也就放弃了,该办事,去办事,该游玩,去游玩,完了,就打马返回了江苏。

  这件事就这么撂下了。

  转过年,吴老太太,就给孙权找了对象,结了婚。

  结婚了,荷尔蒙有平衡的办法了,孙权就把河南的那个姑娘几乎忘记了。可是,过了一年,抑或是两年、三年,河南那个姑娘就抱着孩子找到了孙权。

  孙权的原配谢夫人,婚后未育,一看有人抱着个男孩来认爹,全家人无不欢欣,那孩子长得还那么的像孙权,一看就知道是孙权所为,孙权也把他去年(也许是前年、大前年)和谁谁到河南遇到孙登母亲的事,一一当吴老太太说了。

  吴老太太接过孩子,喜形于色,但是,一会儿就转而严肃了起来,对孙登他母亲说,“你在这儿,可以,但是,要名分,要延宕时日,容当以后解决。”

  姑娘说,“俺不要名分。也不在这,把孩子送到了,俺就回去,只是……”

  老太太一下子明白了姑娘的意图,连连说,“好说,好说,只要你不在这,一切都好说。”

  就给姑娘拿了足够的盘缠银两,打发姑娘回她河南老家。

   《三国的女人》正文 095 史无记载(三更)

  孙登他母亲真的就回去了?一般是回去了,但是,把孙权他妈吴老太太给的银两送回了家,以后又回没回来,就不好说了。

  一般是回来过。

  送孩子的时候,也许是娘家有了意外,或者因为金钱匮乏,生活无以为继,这才在战火纷飞的年月,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千里寻爹,目的就是向孙权要些银两,维持生活。

  孙登母要不不能说什么要回去,回去就为了送银两。

  银两送回去了,眼前的困难解决了,孙登母开始想孩子了——哪个母亲能不想自己的孩子?

  头一年、两年可以忍住了,再往后可就不好忍了,尤其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比方孙登母就剩孑然一身的时候,又想孩子,她不得不又踏上江苏之旅。

  这回,孙权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接了他哥哥的班,成为一方霸主了,她见到孙权,孙权给她一个富足的生活,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不可能给她名分什么的。

  这个时候,孙权他妈吴夫人还在世(202年去世),孙权20岁以前、他大儿子孙登6岁以前——要不是吴夫人还在世,她见不到孙权,连传达她来看孩子的信息,都没人替她传递。

  只有吴夫人在世,她才可能找到吴夫人,看到她日思夜想的孩子。

  看完了孩子,孙登母啼哭不止。吴夫人又想以银两劝其返豫,可是,这回孙登母不回去了,说,“家里什么人也没有了,我还回去干啥?”

  吴夫人暗暗吃惊,心里想:这老婆莫非要赖在这里不成?自己当年可是许诺她,等一等再给她安排名分,她莫不是要我承兑诺言来了?

  不行,这绝对不行。她的样子长得好孬不说,我儿子在那样的穷山僻壤里和这么个女人生了长孙,那也太掉价了,还有什么皇帝的尊严了?

  吴夫人想到这里,对孙登母说,“我儿子现在是大王了,后宫嫔妃如云,正在争风吃醋,打成一团,你何必来趟这趟浑水呢?”

  孙登母说,“我不要什么名分,您就把我当成一个侍妾,送到我儿子的身边,让我能看到我儿子幸福地成长,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太太半天没吱声,停了很久,她才说,“你真的不希求名分?”

  “不希求。”

  老太太毕竟是女人,体恤女人的心意,她想了想,说,“那好吧,我把你送进宫里,就当成我大孙子的侍从,你不可暴露你的身份,一旦暴露,杀无赦。”

  孙登母磕头谢恩。

  ——纯虚构吧?你不说,你得有点儿须子才可以虚构吗?有吗?

  有。

  正史记载,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本原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

  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

  孙登回答说:“在吴郡。”

  孙权听了,沉默不语。

  大家注意这段对话,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不觉得他胆战心惊的吗?

  他为什么害怕?他以为儿子知道自己的母亲就在宫里,孙登母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而孙登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他说“在吴郡。”

  这话外人听上去,好像在说他的养母徐氏,而孙权知道,他是在说他的亲生母亲。一般是吴夫人在临终的时候,把他亲生母亲在宫里的事情,告诉了孙子——就是不告诉,他妈能忍得住?他能感受不到?

  母子之间有明显的第六感。

  …… ……

  历史上一向认为孙登是个好孩子。

  魏国在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推辞侯爵,没有接受。

  这一年,孙权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置师傅,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人被选入东官,他们陪着孙登研读诗书,骑马射猎都紧跟在左右。

  这里边是否暗含着他的亲生母亲,就不知道了,我们以上的虚构要是成立,那么,他妈妈会想方设法,始终跟着他,不离他左右的。

  …… ……

  孙登接待他的官属,只是简单地使用平民的礼节,和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人有时同车而乘,有时共床而卧。

  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任命诸葛恪为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这就是所谓的四友。

  谢景、范慎、刁玄等人都是太子的宾客,因此东宫号称人才济济。

  …… ……

  孙登有时外出打猎,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止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

  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

  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他身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

  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手下的人想揍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一下,不一样,就把那人放了。

  还有一次,孙登丢失了盛水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备数落一通,打发他永远回家,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

  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黜,住在吴郡,而步夫人最受宠。

  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受而已。

  而徐夫人派人来,凡赐给他的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后才穿上。

  他做的这些,有没有他亲妈的教诲?

  …… ……

  孙登立为太子总共21年,他33岁去世。

  临终前,他上书说:

  “我私下听说下面部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百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萌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

  “我听说治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细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适当地取消一些劳役,以顺应百姓的愿望。

  “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

  “诸葛瑾、步骘(zhi)为国尽忠,通晓治国的体制。可以让他们献出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办法,除掉苛刻烦琐的政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藉百姓。

  “五年以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归顺,近处的人尽力。不用打仗,一统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确定。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我即使死了,也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在他咽气以后,奏章才呈报上去,孙权越发悲伤和感慨,说起来就流眼泪。

  …… ……

  还有的书说孙登孑然一身,没有家属,独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性情温良,从来不发脾气,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发怒的形态,可是孙登从水中爬起来,却哈哈大笑,毫不介意。

  这些,都是扯淡的话。孙登结婚了,公元225年(黄武四年),孙权为王太子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

  说他“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更是扯,你说他一个皇太子,就是他想那样,他爸也不让啊,那成啥了?

  更有人说他死于杨骏之手。

  说杨骏曾经把孙登请去,但问他什么他都不回答。

  杨骏赠给孙登一件布袍子,孙登要了,但一出门就向人借了把刀,把袍子割成两半,扔到杨骏的门前,又把袍子用刀剁碎了。

  杨骏一怒之下把孙登抓了起来,孙登就突然病死。

  杨骏给了一口棺木,把孙登埋在振桥。几天后,人们却在董马坡看见了孙登。

  …… ……

  孙登的死给予孙权造成了沉重打击。自此之后,孙权再无半分精明可言,最后给整个东吴集团埋下了深重隐患,这也是拉开东吴乱象的***。

  孙登死后,孙权很快便将孙和立为太子。

  至于册立原因,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孙和之前与孙登关系亲厚,孙权曾在孙和身上看到了孙登的影子。

  据《吴书》记载,“弟和有宠於权,登亲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让之心。”

  不可否认的是,孙登的死确实给孙权带了沉重打击。在他人生最后的十多年中,孙权变得不问朝政也不管民生,一心只想着把江东士族彻底打压下去。也就是说,孙登之死间接拉开了东吴乱象的序幕。

  在此之后,孙权在暗中一手主导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并以此为借口沉重打击了江东士族。

  孙权死后,朝中大权被孙氏宗亲掌控,从而直接导致了东吴集团的没落。

  孙登和他生身之母的年龄,也就差十多岁,那么,孙登33岁去世,他妈妈也就不到50岁,他爸因为他的死,悲痛得失常,他妈呢?

  史无记载。

   《三国的女人》正文 097 孙虑之妻

  孙权的第二个儿子,叫孙虑。

  孙虑(213年-232年),字子智,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深得孙权器重喜爱。

  黄武七年(228年),年仅十六岁的孙虑被孙权封为建昌侯,封地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迁都建业,留下孙登、孙虑等皇子及其他宗室公子在武昌,征召陆逊至武昌管理宫室事宜,把皇子委托给他。

  当时孙虑喜好斗鸭,在正厅门口作斗鸭栏。

  陆逊严厉地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孙虑听从建议,当即就拆毁了斗鸭栏。

  其实,这本没什么,他老子孙权喜欢箭射野鸡,他看鸭子打架,也就是一个玩儿,娱乐而已,陆逊有点儿小题大做了。

  可是,孙虑还是听从了陆逊的话,上升到君侯的高度,从此再不玩儿鸭子了。

  黄龙二年(230年),丞相顾雍等上奏说孙虑天性聪慧明体达用,才识日日增新,比照近代汉朝之例,应该进封为王爵,但孙权没有同意。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尚书仆射上疏说:

  “帝王兴业,无不褒扬推崇骨肉至亲,以此增添诸后妃的光彩,所以鲁国、卫国在周朝所受恩宠超过所有诸侯,汉高祖刘邦以五子为王,封地列于汉朝本土,就是以此作为中央朝廷的屏障,镇守护卫整个国家。

  “建昌侯孙虑秉性聪敏,又文武全才,根据古代典章制度,应当正其名号。

  “陛下谦让,不肯按照旧制办事,群臣大小,都取用于各自的封邑。

  “如今奸寇猖獗横行,战鼓未息,文臣武将,只有亲属及贤士。

  “我私下与丞相顾雍等商议,都认为孙虑应当为镇军大将军,授任担负一方面的职责,以光耀国家事业。”

  孙权于是同意,任命十八岁的孙虑为镇军大将军,授予假节,单独开置府署,治所设在半州(今江西九江西)。

  现在的九江安义县城东郊4公里的凤凰山上徐自然村北,有座孙虑城遗址。面积50亩,城高两丈,宽一丈余,为土筑而成,置东西南北四门,其东门有大石阁,西门有白马殿,南门有石井、北门有池塘。

  北门城外有一土墩,名“木鱼墩”,传说为守城军士的岗哨。

  南门有石井,冬夏不涸。后来将其重新清理,用红石砌成八角形、曰八角红石井。

  1937年,修筑公路时,当地群众在木鱼墩和八角井中挖出许多古代兵器,其中有十二三斤重的大砍刀,七八斤重的锏、长矛、弓、剑等。

  今孙虑城古址犹存。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早在孙虑被封为封为建昌侯的时候,孙权就为他的二儿子孙虑选择了一个王妃,这个人是他的久经考验的大臣潘浚的女儿。

  那时候给儿子选媳妇,特别重视父母,尤其帝王之家,更是讲究“外戚”的人品,忠奸。

  潘浚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

  他二十一岁时师事于大儒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ca

  )赏识,因而知名。

  不到三十岁就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他是反腐先锋,当时沙羡县长贪污腐败,被潘浚审查处死,使得全郡震惊恐惧。

  后来担任湘乡县令,治理湘乡颇有名声。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浚为治中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浚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将领官员全都归附,而潘浚却称疾不见。

  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潘浚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观丁父、彭仲爽等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安慰潘浚,又派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浚才下地拜谢,并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

  当时,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浚,潘浚认为派五千人前往就够了,孙权问为何轻视他,潘浚回答,“樊胄颇能卖弄唇舌,实际上却没有辩论之才,先前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这就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

  孙权大笑,派遣潘浚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平定樊胄。

  潘浚后升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黄武六年(226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