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_分节阅读_第20节

《三国的女人》 三国女人 7765 2021-11-29 11:08

  D-

  …… ……

  后来郭女王的姐姐郭昱去世,其子孟武打算厚葬,修建祠堂,郭女王制止说,“自从天下大乱以来,坟墓没有不被挖开的,都是因为厚葬的缘故。文帝的首阳陵应该作为效法的榜样。”

  青龙三年(235年)春,郭女王在许昌去世,按照文帝关于葬制的文告营建陵墓,三月庚寅,合葬在曹丕首阳陵西侧。

  魏明帝作哀策悼之。

  又传曹叡逼杀嫡母郭女王替生母甄氏报仇,并无大殓,且使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当初甄氏死状。

  然此为稗官之言,不为诸正史所取。

   正文 049 比皇帝大三岁的皇后(二)

  甄氏和郭女王暗中角力,由来已久。

  当年,曹丕把元配任氏遣黜,当时甄氏痛哭着为其求情。

  就连曹丕的生母卞夫人也对甄氏非常喜欢,经常夸讲她为孝顺媳妇。

  甄氏的聪明,更多的表现在家庭内部,而郭女王却拥有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

  …… ……

  《三国志》记载,“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

  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为丈夫出谋划策,所以史书中才将曹丕的登位加上了一句“后有谋”。

  毕竟,皇位争夺中有太多不能对外人言的阴谋诡计,所以仅一句,“后有谋”就代表了许多,可见郭女王在政治上的才智真是颇为了不起。

  郭女王的谋略,为曹丕的最后胜出乃至最终称帝铺开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这才有曹**后,曹丕继承父亲得魏王王位和丞相职务。

  郭女王才被被晋封为“夫人”。

  曹丕将甄洛留在邺(yè)城,只带着能够给自己出谋划策的郭女王出征,并一直把郭女王带到了洛阳,和郭女王一起同心协力地策划汉献帝禅位事宜。

  同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称帝,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

  …… ……

  这时的甄氏39岁,郭女王37岁,两个女人都基本上失去了自己可以引以为傲的相貌条件。这是女人(什么女人也好)的转折点,过了这个弯道,你就接近胜利了。

  曹丕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帝,不用说,郭女王在他心目中更是旺夫之极。

  因此,在随后的册立皇后问题上,曹丕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他事实上已经偏向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郭女王。

  不久,退位的汉献帝刘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也送进了曹丕的后宫。

  这两位刘贵人按照辈份,应该算是曹丕的外甥女,更何况是逊帝之女,曹丕即使不宠爱,情面上也决计不会过于冷淡。

  而对年纪已将四旬的甄氏来说,更糟的还不仅仅是同样已不年轻的郭女王。

  自打曹丕称帝,他身边的美女便层出不穷。希望巩固权位的将相大臣们都上赶着把自己家的美女尖儿们往魏宫里塞。进来,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很快,在这群年少的美女中,又有李贵人、阴贵人成为曹丕的新宠。

  远在邺城连丈夫的面都见不着的甄氏,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甄氏既是曹丕正室,又是曹丕长子长女的生母,还得婆婆卞太后的欢心,顺理成章,甄洛应该成为曹魏后宫的皇后。

  可是事实却让很多人惊讶不已。曹丕仅封甄氏为“夫人”,却同时也封郭女王为“贵嫔”。

  在曹魏初年有夫人、昭仪五个等级,后增为十二等,以贵嫔、夫人为最高,以下依次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贵嫔是曹丕设立的新的等级,地位仅次于皇后。也就意味着此时郭贵嫔的地位已经超过了甄夫人。

  甄氏是正室,还生了长子长女,这在封建社会中应该说是为妻最有利的条件,她全部都具备了,却仅仅得到比一个没有生育任何子女的妾相同或稍低一等的封号,可见,这时的甄氏的处境已经比较危险了。

  更糟糕的是,整整两年都没有见过自己丈夫一面了。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她连丈夫的面都见不到,而且丈夫在封后的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也给后宫诸人太多的可操作空间了。

  这时人人都能看到甄氏的处境,也都知道曹丕对她的感情基本上已经没有保留多少了。想来后宫中的诸位美人对甄氏这位正室的攻击不可能少了。

  无法肯定地说郭贵嫔没有参加这一波次的攻击,但从她的为人来看,她绝不是攻击的最起劲的那一个(也许,她轻轻的几句话,亚赛重磅**)。

  毕竟攻击一个人会伤害到人家,可是也会给曹丕留下一下心胸狭窄的印象。

  政治斗争中走过来的郭贵嫔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不管是出自于什么目的,她都不可能是这场毁誉活动中的中坚份子。

  …… ……

  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失意的甄氏便“有怨言”,曹丕得知后愤然大怒,由洛阳遣使者前往甄氏独居的邺城旧宫,赐死甄氏,令将其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曹丕对甄氏起杀机,历来都被认为是有人在曹丕的面前对甄洛进行诋毁,这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郭女王。

  从史载的郭后为人来看,她不会是坑害甄氏最起劲的第一人,不过她代替了甄氏应得的地位,所以,别人(包括当朝之人,历代史官,以及现在的人。就是你我,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把矛头便指向了她而已。

  而后宫的女人说争宠对手坏话很正常。

  妃嫔们说甄氏的坏话是肯定有的,但是她们绝不会整日在曹丕面前诋毁甄氏。

  毕竟后妃们能和皇帝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她们更可能尽力地抓住皇帝的心,不会有多少真正的空闲去说人家的坏话。

  甄氏最终被赐死,主要原因还是曹丕对其已不剩多少感情了。

  历代文人爱美人,甄氏恰好是一位绝色美女,而那些文人又向来喜欢把这种罪责归于后宫争宠,一定要找个女人来背罪责。

  因此,郭女王才会被编排成在曹丕面前进谗言进而杀害甄氏的首犯。

  黄初三年,曹丕正式提出册立郭女王为皇后。

  中郎栈潜上疏劝谏,曹丕不听,于黄初三年九月庚子日,立郭氏为皇后。

  郭女王自此成为曹魏王朝第一位在任皇后。

  自此,甄氏和郭女王的角力,画上了句号:以甄氏的被赐死和郭女王被举为皇后,告一段落。

  郭女王——不,郭皇后,从此就可以松了一口气了吗?

  非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说不上身边的这只虎什么时候兽性大发,侧过头来,吭哧一口,就咬断你的小脖颈啊——对于这一点,咱们的郭皇后心里十分清楚。

   正文 050 比皇帝大三岁的皇后(三)

  郭女王原来就住在东宫,被立为皇后以后,虽然备受曹丕宠爱,但却更加谦恭。

  对婆母卞皇后关怀得无微不至,孝名远扬。常仰慕汉明德马皇后的为人,并且遏制自己家族在朝政的势力,不让其滋长蔓延。

  曹丕的后宫各位嫔妃贵人有时有了过失,郭皇后常常弥补,掩饰她们的过失,她总是向曹丕讲事情的始末详情,曹丕倘若有所迁怒,她首先为那个嫔妃磕头请罪,因此六宫没有怨言。

  郭皇后生性节俭,不事享乐,而且严格约束娘家人。

  她的亲兄弟都在战乱中丧生,她便将自己的从兄郭表改立为父亲的继子,郭表被起用为为奉车都尉。

  郭皇后外家的姻亲刘斐要与别国人定婚(别国,或指封国之外,或者吴、蜀),郭后听说这件事,就敕令亲戚们说,“嫁娶之事,应该安守本分,只要门户匹配的乡里好人家就可以,不能趋炎附势,与高官贵族攀龙附凤。”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关系,郭皇后对家族中男人们三妻四妾的行为很反感。

  她的外甥孟武想纳妾,郭皇后坚决制止,说,“如今适龄的女子少而男人多,应该让她们嫁给为国征战的将士。你们本已有妻,就应该与妻子和睦,不可以倚仗权势假借因由将她们娶来作妾。如果族人中有谁违反这规矩,我一定要给予重罚。”

  同时还经常敕戒郭表、孟武等人,“汉室那些外戚,极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都是由于骄奢糜费,对此不能不谨慎啊!”

  …… ……

  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亲征东吴,郭皇后留在许昌永始台。

  当时大雨接连百余日,楼台城墙多数被洪水淹没冲垮。

  大臣们奏请郭皇后离开皇宫,换个地方住。

  郭皇后却说,“从前楚昭王出游,妻子贞姜留住渐台,江水暴涨,昭王就派人去接她,可匆忙中却忘了带令符,贞姜便坚决不肯离开,直到被大水淹没。如今皇帝身在远方,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那样的危险,为什么要换地方呢?”

  大臣们听后,谁也不敢再劝了。

  黄初六年,曹丕又东征孙吴,到达了广陵郡,郭皇后则被留在了曹氏故里谯(qiáo)县的行宫。当时,郭表留在行宫当警卫,便想动用公家的建材筑坝拦水捉鱼。

  郭皇后知道后便劝阻他说,“河流首要的应当保证运输军粮的船只畅通,况且现下又缺少木料,家中负责经办这些事的奴客不在,而你却又要私取官府的竹木建造拦水的堤坝。如此说来,你这个奉车校尉不就是‘捕鱼校尉'了吗?”

  这一切的行为都为郭皇后赢得了皇宫内外的尊敬。

  郭皇后虽然在封后前帮助曹丕出谋划策,但是做了皇后之后,她非常小心的不让自己陷入到政局之中。

  这从曹洪的遭遇可以看出一二。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曹丕少时曾对其有所求借而不获,因此非常恨曹洪。

  黄初七年,曹洪舍客犯法,曹丕便下令把曹洪本人下狱处死。

  大臣们都束手无策,连卞太后都没有办法。

  所以,卞太后找到郭皇后,对她说,“如果曹洪今日身死,我明日便敕帝废后了。”

  在被太后以废后威胁之下郭皇后才不得已,出面为曹洪说情。

  她多次痛哭于曹丕面前,请求皇帝开恩,最终曹洪仅被免官削爵,保全了性命。

  曹丕曾经专门颁发过“禁母后预政诏”:“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这个旨意看起来是曹丕在针对母亲卞太后而设。

  可见曹丕对后宫干政是多么深恶痛绝,可是在郭皇后求情的时候他又放了水。

  这个例子看上去,卞太后都不可以改变儿子的决定,郭后做到了。

  甄洛是长子和公主的生母,说出一些怨言就被杀了,而郭皇后在曹丕下达禁令后都明显干涉国政,曹丕仍然不以为意。可见郭女王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不低。

  …… ……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四十岁的曹丕崩于洛阳嘉福殿,临终时,他将后宫中自淑媛、昭仪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归娘家另嫁,并且最终决定册立甄洛的儿子曹叡(

  uì)为继承人。

  早在郭女王成为皇后之前半年的黄初三月乙丑日,曹叡已被封为平原王。

  由于郭女王当时年满四十,已不再是生育的黄金年龄,无子几成定局,所以郭女王便收养了曹叡。

  郭皇后待曹叡究竟如何?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小说无一不是记载“甚爱之”,可见郭皇后对这位养子倾注了许多慈爱之心。

  同样,曹叡对养母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孝顺之意,并且早晚问候起居。

  由于甄洛之死事出非常,虽然已成为郭皇后的儿子,曹丕仍然不愿意立曹叡立储君,而属意于其它姬妾所生的儿子。

  曹丕有九个儿子,除了曹叡,还有曹协、曹蕤(

  uí)、曹鉴、曹霖、曹礼、曹邕(yō

  g)、曹贡、曹俨。然而儿子们多数早死,最终,曹丕在临终之时还是选定了曹叡继位。

  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郭女王对曹叡自问无愧,在甄洛之死的问题上,郭女王并没有怎样的过错,否则她大可在曹叡继位问题上捣鬼。

  但有人认为魏文帝多年不立太子,是郭女王从中阻挠。

  然而实际上,曹丕尚未称帝时就不喜欢曹叡。

  首先,曹叡的品性怪异扭曲,这从史书记载他登基后的种种行为就可看出。

  史书有载,“汉世,冕用白玉珠为旒。魏明帝好妇人饰,改以珊瑚珠。晋初仍旧,后乃改。”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男子“好妇人饰”,是非常为世人所轻鄙的。可想而知,曹丕绝不会乐意将皇位传给一个爱扮女人的儿子。

  若不是曹丕其他儿子多早夭或太年幼,为了魏国来日昌盛实在没有办法,曹叡怕是难以登上帝位的。

  或者可以说,郭皇后为此是出了力的,不然,不能到最后一刻,才选定曹叡。

   正文 051 比皇帝大三岁的皇后(四)

  曹叡(

  uì)即为魏明帝。

  即位的当月丁巳日,他尊养母郭皇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

  十几天后,追封生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并立寝庙祭祀。毕竟是自己亲生母亲,追封和立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没准,立庙的事,他都和皇太后商量过,历史证明,曹叡这小子挺会做事。

  他能做出这样的事。

  曹叡即位之后,对养母颇有孝心,对郭家屡加封赏。

  太和四年,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又进爵乡侯,增邑并前五百户,迁中垒将军,郭表的长子郭详当上了骑都尉。

  同年,追谥郭太后死去的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再晋封郭表为照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的地位,郭表的次子郭训也当上了骑都尉。

  再没人了,有人,还封,一封到底,决不罢休!

  …… ……

  成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节俭,仍然对外戚严加管束。

  她的姐姐去世后,当年欲娶美妾而不得的外甥孟武又想厚葬母亲,立祠堂祭祀,同样也被姨母制止了。

  郭太后说,“自从中原丧乱以来,坟墓无不惨遭发掘,都是由于坟墓过于厚葬。关于葬礼,先帝(魏文帝)的首阳陵就可效法。”

  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阳陵甚简俭。你不向文帝学习?再说,人都死了,你薄葬、厚葬又有什么用?你还等着让人去掘墓啊?

  …… ……

  青龙三年(235年)春,即曹叡即位八年之后,郭太后在许昌驾崩,时年51岁。

  ——岁数不大呀,应该说,她的营养、医疗都是一等一的,她那么小的岁数就去世了,那是操心啊!

  想想看吧,两任皇帝上位,她都使出洪荒之力,不是累着了吗?

  陵墓规模遵其遗嘱所建,三月十一日,按郭后的遗嘱,将她安葬在了首阳陵(即曹丕之陵)西侧。

  曹叡为郭女王服孝举殡,按养母生平功过,追封其为德皇后。因曹丕谥号文皇帝,故称郭女王为文德皇后。

  …… ……

  之后,曹叡再次晋封郭表为观津千户侯,郭详为驸马都尉。

  追封郭女王的父母为观津敬侯、堂阳君,亡兄郭浮维梁里亭戴侯、郭都武城亭敬侯、郭成新长亭定侯。

  都以太牢之礼祭祀。

  后来郭表去世了,曹叡便让郭详继承其父的侯爵,而郭表的另一个儿子郭述也得到侯爵之封。

  《魏略》记载曹叡颁布的哀策,“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睿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啕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mǐ

  )予小子,茕(qió

  g)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

  郭女王的死,世间还有另一种说法。

  即曹叡对生母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屡屡哭着向郭后询问甄氏是怎么死的,郭后说,“你的母亲,是被先皇帝所杀的,你身为人子怎么好追究亡父的过失?难道你因为生母冤死,就要让后母也冤死才甘心吗?”

  曹叡大怒,杀心即定,之后,郭后因曹叡所逼,自杀身亡,随后曹叡下令将郭后也照甄氏死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样殓葬。

  这样,太可怕了!

  但此说法可信度并不很高。

  原因一,这段材料是陈寿所撰正史《三国志》所没有的,裴松之在《三国志》注本中也没有提及此事,只有《魏略》和《汉晋春秋》提到她的死与曹叡有关。

  并且,后来的赵翼在《三国会要》中辩此非实,“盖明帝虽恨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