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宋时雪》

宋时雪_分节阅读_第7节

《宋时雪》 雪山飞机 7850 2021-11-29 11:05

  D-险?”

  “哎,你不知道的。”高二叹道:“朝廷来人了,要取老爷的性命了。”

  “什么?不可能吧?”李三坚惊问道。

  李三坚知道自有宋以来,对待文人还是较为优厚的,对于获罪之人,最多贬黜到天涯海角,如岭南、琼台等地,并永不复用,如此取人性命还是较为少见的,除非犯了夷九族的大罪,如造反等罪。

  “朝廷官吏都快到了,哪里不可能啊?”高二焦急的说道。

  “恩师知道吗?”李三坚此时有些相信了,于是问道。

  “麻烦就是在此处。”高二答道:“老爷是知道的,可老爷未对任何人说起此事,就跟没事人一般,真是急死人了。”

  “如此,哥哥,不如这样好了,我们劝恩师逃走或者干脆将恩师藏匿起来,你看如何?”李三坚想了想说道。

  “哎,我说贤弟,老爷要跑早就跑了,老爷是稳如泰山啊,我估计劝是没用的,让老爷隐藏起来也是不可能的,如此,朝廷之人如何放过老爷的家人?”高二说道。

  “如此。。。”李三坚沉吟道:“不如将那些鸟人。。。”

  李三坚挥了挥手道。

  李三坚此言一出,顿时将高二吓了一跳,没想到李三坚表面之上看起来文弱弱的一人,可做起事来,倒是有些心狠手辣的。

  “贤弟,不可,后患无穷啊。。。”

  “哦,哥哥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如此如此。。。”

  于是哥俩走到一旁商量对策去了。

   正文 第十二章 东坡井

  苏轼目前所居住的屋子原本一处简陋的官舍,是由数个小木屋组成,后经过扩建,增加了一处较大的屋子,作为学堂。

  此时学堂之外来了十数官吏、士卒。

  “岭南瘴气弥漫,道路难行,没想到此处比岭南更甚。”一名统领带着手下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到苏轼的居所后埋怨道。

  “黄勾当,既然如此,为何我等还要前来此处?不如由其自生自灭罢了。”黄勾当一名手下看着恶劣的天气说道。

  “你以为我想来啊?我等奉命行事,如之奈何?”黄勾当苦笑道。

  不但是黄勾当手下不理解,就连黄勾当本人也不理解,苏轼都已到了如此地步,朝廷之人仍是不肯放过他,非要将其逐出此等勉强能够被成为官舍的居所,放逐于荒郊野外。

  不过因为上命,黄勾当不得不带人前来驱逐苏轼。

  黄勾当此一路之上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苏轼父子的居所,之间苏轼居所门前聚集了无数百姓,其中黎人占了大多数,数间木屋之中还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黄勾当等人虽心中是异常纳闷,不过还是走到木屋之前大声说道:“奉上命办差,命琼州别驾苏轼出来接命。”

  苏轼被一贬再贬,被贬为琼州别驾,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没有任何差遣。

  周围的黎人闻言均纷纷转头看着此一行人等。

  “恩师身体有恙,有什么事情就对我说吧。”苏轼父子尚未出来,屋中走出一名十余岁的俊俏少年说道。

  “你是何人?”黄勾当皱眉看着此名少年问道。

  “小生乃是东坡先生门下弟子李三坚,有什么事情快说吧,小生会禀报恩师的。”李三坚微笑道。

  “放肆”黄勾当闻言呵斥道:“乳臭未干的小儿,竟敢与朝廷使使臣如此说话?快滚回去,让苏轼出来接命。”

  “说了恩师贵体有恙,难道你是聋子吗?”黄勾当说话不客气,李三坚也犯不着与其客气,于是冷冷的说道。

  “哈哈哈哈”聚集在李三坚周围的黎人纷纷放声大笑,其中以李三坚的三舅父符鳞笑声最大。

  若在开封府,这些普通百姓也许不敢如此对待官差,可这是在琼台,如此荒蛮之地,什么皇威、官威就就没多大作用了,将黎人惹急了,根本不会搭理这些趾高气昂的什么官差,甚至杀几个官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当然将事情闹大了就另当别论了。

  “放肆,大胆,来人给我拿下此等狂妄小儿。”李三坚如此羞辱黄勾当,使得黄勾当恼羞成怒,于是吩咐手下准备拿人。

  “黄勾当,这。。。不太。。。妥当吧?”黄勾当的一名手下拉了拉正在发怒的黄勾当的衣袖,看着周围的黎人说道。

  黄勾当的手下心中真是郁闷,黄勾当简直太没眼力价了,难道他没看出到对方是有备而来的吗?没看出周围的黎人是与此名少年是一伙的吗?

  众黎人听闻黄勾当下令拿人,均已露出了愤愤之色,

  “为何不太。。。”此时黄勾当也反应过来了,若真闹翻了,若真的与黎人冲突,他们这几个人也许一个都回不去了,就算今后朝廷以谋反罪将他们治罪,可倒霉的仍是黄勾当等人。

  “你到底是何人?”随后黄勾当悻悻的问道。

  “是我外甥。”符鳞瞪圆了眼睛答道。

  “哼。。。”黄勾当哼了声道:“奉董提举之命,命犯官苏轼父子迁出官舍,并迁往他处。”

  苏轼年龄已大,且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差,迁出官舍,风餐露宿的,再加上琼台气候恶劣、野兽出没,几乎就是要了苏轼的性命。

  “董提举之命?可有今上旨意?”李三坚问道。

  “苏别驾乃是董提举之属官,还需要什么旨意?难道敢抗命不遵吗?你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懂得什么?还不速速退下?”黄勾当喝道。

  “战国甘罗十二岁出使赵,诸侯皆闻之,孙叔敖十三岁斩杀异蛇,尔等岂可小瞧少年郎?”李三坚闻言笑问道:“我来问你,尔等让吾师迁往他处,可有当今圣上推恩之命?按宋律,未得今上推恩之命,流官不得迁往他处。”

  李三坚师从苏轼一年有余,对宋律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在这个世上,这种无期的流配,只有在遇到皇帝推恩念慈、矜宽降赦之时才可迁至他处,甚至可能得到赦免还京。

  若真是当今圣上赦免了苏轼父子,李三坚当然不会阻拦,且会替苏轼高兴的,可目前这种情况明显是苏轼的对头在使阴招,欲置苏轼于死地,李三坚于是就坚决不同意。

  “这。。。”黄勾当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一旁的高二不由得对李三坚竖起了大拇指。

  小小年龄,竟如此善辩,并且一说就说到了关键之处。

  李三坚说的没错,依宋律确实如此,可一般犯官流配,还不是被人来捏圆搓便的,谁敢口出半个不字?甚至犯官客死他乡,也没人会深究的。

  “董。。。董提举自会禀明今上,旨意随后就会到达的。”黄勾当想了想后狡辩道。

  “哈哈”李三坚闻言大笑道:“未得今上旨意,尔等竟敢行先斩后奏之举?违逆宋律、知法犯法,该当何罪?”

  “哈哈,说的对。”

  “原来他们才是大逆不道之徒啊。”

  “呸,狗官,简直是胆大妄为。”

  周围之人闻言顿时彩声雷动,纷纷为李三坚喝彩。

  黄勾当的手下顿时低头不语,心中暗暗埋怨黄勾当口不择言,让对方抓住了把柄,同时心中将黄勾当鄙视了一万遍,连一名十余数的小儿都争辩不过,不如找个树吊死算了。

  “你你你。。。。”黄勾当结结巴巴的说道:“快快退下,我等奉命办差,若违逆了上命,我看你长了几颗脑袋?况且如此大事,岂是你一个无知小儿就能阻拦了吗?今日苏轼父子迁也得迁,不迁也得迁。。。”

  “我是阻拦不了。”李三坚闻言,指着众黎人问道:“你问问他们同意吗?”

  “我们不同意!”众人异口同声的大声吼道。

  儋州的学风不盛,苏轼父子被贬至儋州之后,就开办学堂,以文会友。

  同时儋州的黎人不耕种土地,以海为生,荒地极多,收获甚少。遇到疾病不请医生而相信巫师,思想封闭、文化落后,苏轼到了儋州之后,极力劝说当地黎族百姓,以农业为生存的根本,指导大家耕作的方法,并写了《和陶劝农六首》。

  同时苏轼耐心地教化大家讲究清洁,指导当地人勘察水脉,掘土打井,此井在许久之后被称为“东坡井”。 从此百姓不再饮用沟渠浊水。

  对此,儋州百姓怎不对苏轼感激万分?在儋州百姓心中苏轼就如同万家生佛一般,此时有人对苏轼不利,儋州百姓岂能不愤怒异常?

  儋州黎人朴实无华,谁对他们有一点好处,他们都会一辈子记在心里的。

  “你们。。。想造反吗?”黄勾当随后指着李三坚喝道:“狂妄小儿,竟敢阻拦官差办差?竟敢煽动百姓生事?此处你说了算吗?”

  此时黄勾当数名护卫拔出了腰刀,逼向了众人。

  “他说了不算。”正在此时一个豪迈的声音说道:“此处老子说了算。”

  黄勾当闻言向发声之处看去,只见一名三十余岁,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越众而出。

  此人正是毛道峒的峒主王坤瑞。

  “小的们拜见峒主。”众黎人见峒主到了,纷纷拜道。

  他来干什么?李三坚见状心中暗暗吃惊,此前李三坚与王坤瑞有些过节,因此此时王坤瑞前来,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王坤瑞摆摆手对黄勾当说道:“我认识你,你不就是董必手下,叫。。。什么来着?”

  “峒主,他姓黄。”王坤瑞一名认识黄勾当的家丁说道。

  “哦,黄那个啥,这里我说了算,你有什么事情对我说吧。”王坤瑞说道。

  “原来是王知寨。”黄勾当闻言拱手道:“王知寨,下官奉命行事,请王知寨通融一二。”

  王坤瑞是此处的土皇帝,对此黄勾当心中是明白的,黄勾当可不敢得罪王坤瑞。

  “你欲行何事?”王坤瑞问道。

  “奉命将苏轼父子迁往他处。”黄勾当答道。

  “不许。”王坤瑞干脆利落的答道。

  “为何?”黄勾当愕然问道。

  “不许就不许,哪有那么多废话?再说,我女儿还想跟着东坡先生读书习字呢。”王坤瑞笑道。

  “你就不怕违背了董相公之命?”黄勾当问道。

  “什么象公,牛公,老子说不许就不许。”王坤瑞摇头道。

  “你。。。”黄勾当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双方也因此僵持在了一起。

  李三坚愕然的看着王坤瑞,李三坚万万没料到王坤瑞此次前来是来帮自己的,或者是来帮助苏轼的。

  躲在王坤瑞身后,未被李三坚发现的王雯怯怯的看着李三坚。

  正在此时,苏轼在苏过的搀扶之下走出了木屋。

  苏轼拱手对众人说道:“老夫多谢诸位父老乡亲,多谢王知寨了,不过,既然上官有命,老夫搬出官舍就是。”

  “师父,你。。。”李三坚闻言急道。

  “坚儿,你很好,你的孝顺之心为师心中明白,不过这个世上有许多事情是不能强求的。”苏轼微笑着对李三坚说道。

   正文 第十三章 桄榔庵

  儋州中和镇南郊一处名为桄榔林的地方。

  此处是荒郊野外,一片荒芜,蚊蚁滋生、环境恶劣,并且是没有任何房屋,当然也无人居住。

  不过目前此处却是人声鼎沸,无数黎家百姓担土背石,正在对三座刚刚修建起的三座房屋做最后的整饬。

  苏轼父子被逐出官舍之后就来到了桄榔林,儋州百姓不忍苏轼父子风餐露宿,就自发的为苏轼修建了三座简陋的房屋,让苏轼父子有一处栖身之所,李三坚及其族人也在其中。

  令人惊奇的是建屋人群之中还有一些兵丁,这些兵丁当然不是宋军之中最精锐的禁军,而是些半农半兵的厢兵、乡兵。

  “如此之多的蚊蝇,该如何是好啊?”李三坚看着一群又一群的蚊子,苦恼的道。

  此处靠近一处水塘,蚊蚁滋生,几乎是伸手就能握住一大把蚊虫,使得李三坚苦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坚哥儿,只有多种些香茅、罗勒、猫薄荷等草木了,待来年也许就会好多了。”一旁帮忙的高二说道。

  李三坚闻言点头道:“哥哥知道的真多。”

  高二闻言得意的笑道:“你哥哥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卜占卦等等,是无所不精、无所不晓啊,当年在京师之时,人称高半仙呢。”

  “哈哈”李三坚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

  李三坚心中明白高二是厚着脸皮自我吹嘘,李三坚已经知道了高二是浮浪破落户出身,原为东京开封府一名泼皮无赖,后因得罪了官宦人家,就投在了苏轼门下做了苏轼的贴身仆从。

  高二颇有一些诗词歌赋的功底,写的一手好字,并且还会使枪弄棒,要不然苏轼也不会收留高二的。

  虽然高二出身卑贱,但李三坚心中没有半点瞧不起高二的意思。

  高二千里迢迢跟随主人来到如此荒蛮之地,此使得李三坚对高二是打心眼里敬佩。

  高二出身卑贱,李三坚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是出身微贱,于是哥俩是同病相怜,并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兄弟。

  。。。。。。。

  “道之,此子如何?”苏轼捻着胡须,落下了一枚棋子后问道。

  苏轼因年龄老迈,无法帮忙建屋,于是坐在远处与一名老友对弈。

  “东坡先生,你是说此枚棋子还是那个人?”张中笑问道。

  张中字道之,年四十余岁,东京开封府人氏,原为习武之人,后读书习字,并于熙宁三年科举及第。

  张中为人忠直敢言,因此得罪了朝中权贵,被贬黜到了儋州,任知昌化军事一职。

  张中景仰苏东坡的品格和才华,同情他的遭遇,苏轼在儋州之时,张中一直对苏轼照顾有加,此时听闻苏轼被逐出了官舍,于是就不顾得罪上官的风险,派兵前来协助李三坚等人修建苏轼的居所。

  “棋又如何?人又如何?”苏轼问道。

  “棋是好棋啊,我百思不得破解之法。”张中看着棋盘笑着答道:“人也是挺不错的,小小年纪就敢与朝廷官吏据理力争,并将他们说得哑口无言的,我听闻后是倒是感到有些惊奇啊,真是有点意思呢!”

  “呵呵,确实有点意思。”苏轼微笑道。

  “后生可畏也!”张中接着说道:“最关键的是此子对百姓是胸怀仁慈之心,对自己师长也是极为恭顺,仅凭此两处,我就认为此子将来也许有出息啊。”

  “道之谬赞了。”苏轼说道:“小小年龄,就如此锋芒毕露,未必就是好事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知收敛之人,如何能够成就大事?”

  “大事?东坡先生所说大事乃为何事?”张中疑惑的问道。

  苏轼摇了摇头,微笑不答。

  张中不明白苏轼之意,不过将苏轼不想说,于是也不便刨根问底了。

  “道之,你行举就不怕受到牵连吗?”片刻之后,苏轼开口问道。

  张中动用兵丁,帮助苏轼修建居所,若此事被上峰知晓,必然会受到牵连,对此,两人都是再明白不过的。

  “大不了罢官免职,回乡种田,又有何妨?”张中笑道:“况且此地已是天涯海角,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苏轼闻言顿时与张中相视而笑。

  “师父,师父,房屋已初建成,可以入住了。”正在此时,李三坚兴冲冲地的跑过来说道。

  “放肆。”苏轼见状呵斥道:“又忘了礼节了?”

  李三坚张大了嘴巴,楞了半响后,敛衣施礼道:“门生拜见师父,拜见张太尉。”

  “何事?”苏轼问道。

  “门生请师父入住新居。”李三坚低声说道。

  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李三坚心中暗暗嘀咕,又不是我没有住的地方。

  李三坚完全不明白这个世上为何如此注重礼节,宁可饿死、穷死、累死,也不会忘了礼节。。。

  礼节能当饭吃吗?

  “辛苦你了。”苏轼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师父说哪里话?此为门生应当应分的。”李三坚说道。

  苏轼闻言点头道:“坚儿今后有何打算?”

  打算?苏轼忽然开口问到此事,李三坚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李三坚的打算就是应试科举,摆脱家中贫困的境地,甚至有可能的话,摆脱贱民的身份,不过一时之间,李三坚不知道该如何向苏轼表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此生此世,愿侍奉在恩师左右。”李三坚想了想后说道。

  李三坚知道苏轼一直忧自己不够稳重,跳脱脱的,于是李三坚此时就言不由衷了。。。

  “说真话。”苏轼说道。

  苏轼说罢,忍不住微笑了起来,不过因李三坚在低头答话,并未看见苏轼露出的笑容。

  “这。。门生想离开此地。。。”李三坚随后支支吾吾的答道。

  “如何离开?”苏轼接着问道。

  苏轼与李三坚师徒时间也不短了,如何不明白李三坚的心意?李三坚勤奋读书,无非就是为了今后有机会金榜题名。

  李三坚闻言抬头看着苏轼答道:“门生手无缚鸡之力,只有。。。只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