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国潮1980_分节阅读_第38节

《国潮1980》 镶黄旗 7316 2021-11-29 11:05

  D-了。

  想到这里,宁卫民的眼睛越来越亮。

  就好像看到了装着五块钱的信件,如浪潮一样滚滚而来。

   《国潮1980》正文 第八十五章 第一人

  1980年10月7日,一篇不足百字的消息《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在京城晚报头版出现。

  记者描述了这家位于“翠花胡同”只有二十五平方米的空间,四张圆桌,十六把长凳的小饭馆。

  在9月30日开门营业第一天,等在门外的顾客就排到胡同口,一天接待了不下二百个客人的热闹情景。

  第二天,京城晚报在头版又刊登了一篇新闻特写——《“尝尝看”笑语满堂》。

  记者以亲历其中的真实感受,对悦宾饭馆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更为细致地描写。

  晚报同时配发言论《尝尝看,好!》。

  就这两篇连续报道,一下子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京城第一家私营饭馆开张的消息,就如同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一颗巨石,引发了中外记者和京城百姓的持续关注。

  外国人甚至把这件事定义为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

  这不但让悦宾饭馆从此声名大振,四方的顾客慕名而来。

  还有不少人从此受到启发和触动,不断加入到兴办私营饭馆的行列中。

  据京城工商部门的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1983年间,京城的饭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上万家。

  而悦宾饭馆的老板的郭培基、刘桂仙夫妇俩,不但从此彻底解决了家里两个儿子返城回来找不着工作的问题。

  也幸运地成为了被七十七个外国媒体轮流报道过,被市长接见过的改革典型。

  而且率先成为京城那少数先富起来的人。

  那么这家饭馆的买卖,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

  许多年之后,已然年迈的饭馆老板刘桂仙在上电视节目时,是这么回忆的。

  她说自己第一天亲眼目睹买了四只鸭子三十六块钱的本儿,是怎么变成了八十多块钱的。

  净赚四十多块啊,几乎让她一宿就没睡好。

  第二天,她就又去买了七只鸭子。

  此后,每日进货的数量只多不少。

  而且这外国人也好个新鲜劲儿。

  她的小饭馆经过外国记者采访,很快就有外国人来订餐,还要每人十块钱标准的桌席。

  可当年的物价是个什么样啊?。

  哪怕大虾、鳝鱼、王八,全挑好的上,也达不到一半的成本啊。

  特别是对于一家四口用自己的房子开的小饭馆来说,既没有人工成本也没有房租成本。

  那这利润是多是少,就请各位自己掂量吧。

  这就是先吃螃蟹的好处,这就是顶上了“第一”桂冠的红利啊。

  于此同理,宁卫民这小子除了脑子活、胆子大、敢想敢干以外,他还有充分的商业经验和超前的见识。

  在这样一个社会刚刚开始转型,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年代。

  他这些特质都是这个年代的人普遍缺少的。

  因此作为京城吃“信息业务”这碗饭的第一人,宁卫民的创富行为一样占尽了先机,自然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甚至由于干的是偏门,他所获取的利润,挣钱的方式,也远比当个饭馆老板更划算、更舒服。

  至于说到节后的具体情况,那还真跟他琢磨的差不多。

  正因为手里有了《现代青年》这本杂志当范例,他再去跑广告业务就容易多了。

  一些规模不算大的冷门刊物的杂志社,态度果然松动了。

  《散文》和《词刊》两本杂志,就答应为他刊登广告。

  这样等于十月份就有了三家杂志社,为他的业务在全国的大江南北做推广。

  只不过人家的要求是必须一连做三期才行。

  那么两家加一起是差不多得交八百块,也就意味着宁卫民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

  他大致算了算,自己从古四儿几个身上收回来二百六。

  再加上前后收到了六十多封信,敛在一起有三百二三的。

  而自己刚到手的一个月工资,还得用来保证日常开销。

  那么他手里其实能动的钱也就不到六百。

  可好就好在,家里这边还不断有信寄过来,这业务变现能力很强,变现速度很快。

  真把广告打出去,恐怕用不了几天就能填上这个窟窿,

  也就是说,他只把备着趟鬼市的钱拿出来暂且周转一下也就成了。

  于是这次他没犹豫,不但干净利落脆地把这钱掏了。

  而且还专门利用职务之便,以一个杜撰的人名“古岳”的身份。

  用每天六元的价格,包下了重文门旅馆的302房间,作为能够摆在明面上的收信地址。

  只是一个月就又多了一百八啊。

  这是个什么概念?

  那就是相当于米晓冉或是宁卫民的仨月的工资呢。

  为此,米晓冉是大吃一惊啊,彻底刷新了对宁卫民的认知。

  因为自打她懂事儿以来,就没见过身边有一个人能干这样的傻事,愿意白白扔掉这么一大笔钱的。

  是,有了这个地址,她代宁卫民收信是免得为难了,几乎变成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事儿。

  可问题是这代价也太大了点。

  一百八啊,真有这个必要吗?

  这笔钱如果能留手里,买什么不行啊?

  所以她实心实意的劝过宁卫民。

  说自己可以小心些,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倒是很替宁卫民担心,怕他万一租了房间,要是来信的人没那么多又该怎么办?

  没想到宁卫民压根没含糊,对她说,“你就甭杞人忧天了,我心里有谱。你想啊,每天只要有一封信,旅馆钱就差不多出来了,我怕什么?我要的只是闷声发财,减少没必要的麻烦。当然,你要是想明白了,愿意从中分一份,我们倒是可以谈谈……”

  如此一来,米晓冉也就没法再劝了。

  不过随后发生的事实证明,宁卫民这一决定实在是非常明智。

  因为与家里那头收信日益减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十月中旬开始,新的广告一展现出效力,重文门旅店这块儿的来信,就堪称是爆发。

  第一天就高达七封。

  然后第二天就是十三封。

  第三天二十封。

  第四天三十封……

  直至四十分五封达到了峰值,随后才开始逐步回落。

  但也稳定在三十封左右,就不再降低了。

  这么高的收信量,那几乎是把旅馆日常收信翻了一倍,有时候还不止一倍。

  要没有这个房间打掩护,没有这个虚构的客人“古岳”当伪装。

  哪怕米晓冉有职务之便,也不好把这么多信都压在手里,等见到宁卫民再给他啊。

  是绝没可能天衣无缝地瞒过前台所有人的。

  所以就因为这事儿,这姑娘一度都有些糊涂了。

  她有点不明白了,这做事到底是勤俭好啊,还是大手大脚好。

  而且她怎么也想不到,宁卫民的钱会赚得这么容易,多少有点心里发毛。

  这意味着什么啊?

  意味着平均起来,宁卫民每天至少捞到一百五啊。

  其实还别说她了。

  这样的收入水平,连宁卫民自己来看,都得美得摇头晃脑。

  这都赶上当初他在东郊垃圾场倒腾紫铜,吃盲流子时候了。

  可付出却完全不一样啊。

  ps:最近外面消息乱飞,前程难料,弄得我心绪也很乱。不过再怎么样,也会尽力保证完本的。有始有终是我做事的追求和习惯。

  今天第一天上架,勉力更上两章,还请各位真粉订阅支持。

  你们给我高尚,我就给你们天良,呵呵,祝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劳动节快乐。

  感谢一直为我留票,给打赏的好朋友们。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我始终铭记在心。

   《国潮1980》正文 第八十六章 良心

  赚钱了,舒舒服服躺着就能挣大钱。

  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想改也改变不了。

  完全不同于开办悦宾饭馆的郭家四口,每日灶头火烤着,油烟味闻着,迎来送往各路神仙。

  还得焦虑货从哪儿去进,粮油能不能有保障,经营收支是否平衡,有没有亏本的风险。

  宁卫民登完广告之后,只需再油印一批他的教材,坐等着米晓冉把信给他,就能捞到大肉吃。

  而且他一个人就能顶四个,挣得真比开个饭馆还多呢。

  那还能不香吗?

  但宁卫民也知道,再好的事儿也不能独吞,否则就离砸锅不远了。

  因为在生意场上,大家都是因为生意才维持着利益关系。

  通常情况下,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会努力地维护着这个利益关系的稳定。

  不但愿意配合,也对一切交易机密保持“缄默“。

  只有某一方对利益的分配表示极其不满时,才有可能出现所谓的“脱线“行为,把关系网上的人全部拖下水去。

  如果发生有人故意“拆台“的事儿。

  把生意场上藏匿在台面下的灰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内幕,一下子全都揭发出去,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那将是致命性的摧毁。

  再好的生意舞台也会瞬间坍塌了,全部的生意也就灰飞烟灭了。

  所以完全可以说,所谓生意长存的诀窍,就是保持利益平衡,追求的就是共赢。

  是,米晓冉仍然坚持不要任何报酬。

  但这是为什么,他自己心里不能没个数啊。

  其实不外乎人家姑娘念着他当初让过工作的好处,想借此做个回报,还了他的人情债。

  京城姑娘嘛,普遍性格就是做起事儿追求独立、平等,外加干脆利落。

  往往有点蛮横,有点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但也透着点仗义。

  他当然也可以装傻充愣,就这么把好处全装自己兜儿里去。

  甚至还可以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自己安心。

  我给你了,是你不要嘛。

  但他绝对肯定,虽然米晓冉从不想占他的便宜,但也绝不会永远甘心白白承担风险与责任,去吃这个亏。

  他真这样不开面儿的话,对方帮他一俩月的忙也就到头了。

  到时候,人家姑娘绝对能找着让他说不出不是来的借口,把他的事儿给推了。

  还是那句话,谁比谁傻啊?没人不会替自己算计。

  老爱把别人当傻子的,自己就是傻子一个。

  所以该给的还得给,哪怕人家不要,也得上赶着去给。

  这不是“舔”,而是生意需要、利益使然。

  只有一个目标,为了今后合作愉快嘛。

  只是怎么给?怎么能让对方欣然接受?又成了个难题。

  因为这又牵扯到一个面子和台阶的问题。

  姑娘家嘛,既然已经扮演高尚了,声称是纯帮忙。

  就是变了主意,真眼馋了,也不好再改口提钱不是?

  说白了,这几乎是每一个做销售的人都会遇到的难题。

  不怕你要,就怕你不要,或是爱矫情,非要让我猜啊。

  尤其是对女人,比男人更难做,因为送礼的原则是要投其所好。

  男人嘛,酒色财气都是弱点,一样不行换一样,大不了就来一条龙招呼。

  全方位轰炸,不怕你不顺溜儿。

  而女人心却是海底针,真想要什么,往往是很难把握的。

  真就跟那首歌儿里唱的似的,“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说到这点,宁卫民就得由衷感谢这个年代的物资匮乏了。

  正因为这年头人们的见识还不多,有点好东西就容易满足。

  他才会轻而易举的找到让一份让米晓冉很难拒绝的礼物。

  某一天早上,趁着米晓冉来接班儿,还没其他人的时候。

  宁卫民随便编了个借口打发走了张士慧,让他一人先去食堂等自己。

  就把一个大纸袋放在了米晓冉的面前。

  “美丽的女士!迷人的小姐!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一份心意,敬请笑纳!”

  “你别闹!你这搞什么鬼啊?”

  米晓冉的脸立刻就红了。

  实话实说,不光是宁卫民的流气的腔调有点惹人误会。

  这大纸袋也实在有点扎眼,真让别人看见,那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

  “搞什么鬼?送你礼物啊?”

  “我不说我不要了吗?”

  “是,你已经证明了你的高尚。可我也得证明我的良心啊。”

  “不不,你还是拿回去吧。跟我可没必要,帮忙就是帮忙。”

  “别介啊,小姑奶奶,你是非让我丧良心怎么着?我还跟你说,这东西呀,也就只适合你用。你不要,我这一百多才真算是打水漂了呢。”

  “啊?这么贵呢?那我更不能要了,快拿走。”

  “你至少看一眼行不行?我没跟你开玩笑,这是你米大小姐的专属物资知道吗?你可别辜负我一番辛苦啊,好不容易才搞来的。”

  说着,宁卫民就不管不顾的扯开纸袋,然后轻轻一倒。

  一堆花花绿绿的美国化妆品,就撒在了米晓冉的面前,让人瞧着都觉得眼晕。

  宁卫民还拿起来一一给米晓冉介绍呢。

  “看,美国旁氏,这是护肤的,这是美白的,还有眼霜,口红。这是面膜儿,敷脸用的。”

  “我跟你说啊,别看你年轻,可姑娘也得注意保养,知道吗?”

  “你自己说,你是想五十岁长得跟老树皮似的,还是五十岁还跟小姑娘似的?”

  听到最后一句,本来都看迷了的米晓冉这个气呀,立刻呸了一口。

  “去你的,你才老树皮呢……”

  没想到宁卫民反倒坏笑起来。

  “这不结了。你要想永远当小姑娘,那你就得用。”

  米晓冉一下恍然,不由负气地嗔怪。

  “好啊,你这儿等我呢。我不要,你还是给你的女朋友用吧。”

  但宁卫民这次可一反常态,不在乎她的语气了。

  “哎,别这么说啊。第一我没女朋友,我和蓝岚只是普通关系。二是人家准备高考上大学呢,我们以后多半也不会再联系了。反正跟你这么说吧,我心意尽到了。如果你嫌弃的话,那这些东西就真成废物了,你自己扔垃圾桶去得了……”

  嘿,不得不说,他的高明之处,还就在这儿了!

  他知道米晓冉肯定不会接受,所以他送的就是让米晓冉不得不接受的东西。

  根本无需去考虑化妆品的吸引力,重点在于当米晓冉有心要拒绝时,已经来不及了!

  那不是一百块钱、一只笔、一只收音机,那些谁可以用的东西。

  化妆品就是女人专用,米晓冉不要,他能给谁用啊?

  果不其然,米晓冉眯眯一笑,终于把东西收下了。

  “那好吧,谢谢你了……”

  而且也是巧了,正这时候,另一个女同事也来上班了。

  正看到宁卫民趴在柜台上跟米晓冉说话。

  这位完全是出于天性来取笑。

  “哟,你们俩这儿聊什么呢?小宁怎么连班儿都不下了?见着晓冉就不困了是不是?”

  米晓冉一惊,立刻慌慌张张地加紧划拉,收拾,生怕让同事看见东西。

  而宁卫民却镇定自若一笑,伸手拿起了柜台上还没来得及收的一只口红,去吸引大姐注意力。

  “大姐,我是看着晓冉这化妆品新鲜,怎么口红还有这色的啊?您看看新鲜不新鲜?”

  嘿,别说,这大姐一下就被口红吸引过去了。

  看了一眼就惊喜无限的叫了起来。

  “哎,晓冉,你新买的呀?哪儿买的呀?这颜色真好看,怎么全是外国字儿?”

  这也是宁卫民送礼的高明之处,这算一箭双雕。

  因为他知道人都要面子。

  送的礼物再实用,如果不把面子做足,只怕收到的会是反效果。

  但假如反过来,收礼的人也能获得额外的满足。

  没的说,米晓冉虽然用眼神剜了他一下,好像怪他多事。

  可面容却不乏喜悦和得意。

  她装着没事儿人似的,强按着兴奋,就跟大姐聊上了。

  “嗨,亲戚送的,我也不知道哪儿买的。这不,还没用过呢。也不知道好不好看?”

  那大姐也真捧场,还夸呢。

  “好看,一定好看。来,我这儿带着镜子呢,你现在画上给我看看。”

  “哎哟,瞧着颜色,多润啊。跟你说,我见过一个类似的,听人说是友谊商店买的。得七块外汇券呢。”

  “晓冉,你是不是有海外关系啊?能不能跟你亲戚说,也给我带一只啊?”

  宁卫民冷眼旁观,心里带着大功告成的轻松,暗笑着离开了。

  不过,他却恰恰忽视了一点——男女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人际交往中最复杂的难题。

  有些细节如果搞错了,那结果就会变得很有趣。

   《国潮1980》正文 第八十七章 小日子

  11月4日,京城政府发出一则通知。

  正式批转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允许个体户从事饮食小吃和小商品经营的请示》报告。

  由于只具有政策性指导意义,相当缺乏阅读趣味性。

  尽管这则消息作为与“悦宾饭馆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