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_分节阅读_第18节
D-就是市场供需不匹配导致的矛盾,商品价格又不敢一下子放开的必然结果。
谁也没辙。
要说起啤酒这东西啊,其实老京城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待见它的,对这玩意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
像建国后,除了少数家境优越的人,京城的普通市民对啤酒的味道是很抗拒的。
大多数人不仅品不出它的香味儿和杀口劲来,还讽称其为“汤药”、“马尿”。
后来到了六十年代初,因为散啤价钱便宜啊,比汽水冰棍都解渴。
才使得人们因为囊中羞涩勉强自己改变口味,从不接受到逐渐接受。
结果适应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从本质上说,散啤还是一种瘾品。
于是七十年代成了“散啤”消费增长的黄金时代。
就这样,京城的人们开始爱上了它,然后就变成了趋之若鹜的“追捧”。
只是虽然喝得人越来越多了,啤酒的产量却没能随之增长。
很快,人们就发现市面上“散啤”变得越来越不好买了。
价格也从两毛一升,两毛六一升,四毛一升,一直涨到了现在的五毛六。
到了今年的夏天,京城几乎所有老少爷们都已经把打一暖壶“散啤”,当成消夏必不可少的享受了。
偏偏此时的京城却还是只有两家设备陈旧的老啤酒厂。
一家是民族资本“双合盛”改的“五星啤酒厂”。
一家就是过去小鬼子“麦酒株式会社”改的“京城啤酒厂”。
这两家啤酒厂哪怕开足最大马力,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不到三千吨啤酒。
如果按照当时京城四百余万人口计算,每人每月还分不到一瓶。
可就是这么一点也不能全部投放到市场上去。
因为大部分生产出来的啤酒都卖给了协作单位,没有进入市场。
还有一部分是专门供应特殊商业系统、大宾馆和政府招待所的。
实际上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啤酒每月不足百吨。
这一百吨绝大部分还都是散装啤酒。
想想看吧,这口子有多大。
按三千吨算,每月一个人论不到一瓶。
一百吨就更甭说了,连一酒盅都到不了。
所以这一年也就成了京城有史以来,啤酒供应最紧张的一年。
那么本来就供应趋紧的夏季,当然是这一年供需矛盾爆发,到达极致的时候了。
这一年,京城啤酒稀缺到了什么程度呢?
尽管每天上午十点左右就有人持暖壶、塑料桶,望眼欲穿的企盼着送啤酒的汽车的到来。
可老百姓等了也是白等,在副食商店根本就看不到啤酒的踪影。
这年头拉散啤的是“130”罐儿车,简直不能开上街。
因为一上街,它就成了人民群众的狩猎目标。
汽车在前头开,后面能跟着一大长溜蹬着自行车的人在追。
当然,虽然有时能追到卸车的地儿,可太远就没戏了。
更倒霉的是往往追了半天也是空罐儿,根本没酒。
要说唯一能确定买到“散啤”的地方,也就只有饭馆了。
但饭馆也不是个个都有,得靠各自的领导的公关能力和门路。
即使弄来也不是为人民服务的,餐饮业的奖金要靠这玩意找齐儿,否则谁平白无故费这个力气啊。
所以京城各大小饭馆贴出不成文规定——“买半升啤酒搭卖一盘菜”。
瞧瞧,就是这么档子事儿,谁也无解。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饭馆,谁都觉得自己憋屈,谁都觉得自己占理。
那真吵起来,还有个完?
好在不同于现场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宁卫民是知道这其中过节的。
而且念着街里街坊的关系,念着边大爷和边大妈平日的好处,他也没坐视不管的道理。
眼瞅着这局面就有要动手的趋势了。
他见机不妙,赶紧就挤了进去,帮着劝架。
对付边建功最好办,宁卫民直接就说边大妈马上这就过来了。
一听报出老太太的名号,边建功当时就哑巴了,气势全灭。
更妙的是,饭馆这主儿也认得边大妈。
平日里都点头不见抬头见的,虽然不怎么熟,也知道是段儿上的居委会主任。
自然觉得没必要把关系弄僵了。
于是口气也缓和了。
再加上宁卫民会来事,敬了一根烟,说了两句好话,这位也就顺势就坡下驴了。
轻而易举,一场发生在即的冲突化于无形。
只是尽管宁卫民自觉做了件好事,颇有些沾沾自喜。
可结果却远没有他预计的那么圆满。
围观的一帮好事之徒因为没了热闹可看,“嘘”声一片倒也罢了。
问题是边建功也有点不识好人心。
走出了大老远,得知真相。
不但不谢,反而还埋怨起宁卫民来了。
甚至看那脸红脖子粗,手握拳头,面容扭曲的意思,倒像是要把一腔子的火气出在他身上似的。
而就在宁卫民后悔多管闲事,觉得边建功忒不知好歹时候,更让人没想到的事儿发生了。
比他大上足足四岁的边建功。
一个在内蒙待了六年,号称能纵马套狼的汉子。
突然间,居然一屁股坐地上了。
跟着,就抱着脑袋哭了……
(注:撅尾巴管儿,八十年代的京城土语,指弓着腰,手握水龙头,对着嘴儿直接喝自来水的动作。)
正文 第三十九章 难处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恨未到伤心处啊。
这句话绝对没错。
这天宁卫民就亲眼目睹了一个又粗又壮的大老爷们。
是怎么在行人匆匆,过客不断的胡同里,当众扔掉自己的尊严,洒下憋屈的泪水的。
边建功绝对不想哭泣。
但问题是情难自抑啊!
也恰恰正因为他竭力想憋住不哭,脸孔扭得十分难看,才会让宁卫民一度误会他要发火。
就在边建功嘴唇急剧地颤抖间,没坚持多一会儿,心里的痛便已将他压垮。
一霎时,他便如一个孩子般的软弱了。
他蹲在地上,竭力把头藏起来。
他心里的泪就像被刀子放出的血,想收都收不住。
最终变成了一泻无余。
说实话,看到这一幕,宁卫民刚开始是错愕的,甚至觉得有点可笑。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甚至连他的眼睛也开始发红。
为什么?
他自己也说不清,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哭太具感染力了。
尽管边建功的哭声很低,可压抑着喉咙眼儿里透出颤动才是更触动人心的。
或许也是因为男人的某些情绪是共通。
边建功的眼泪,让宁卫民同样想起了自己走背字儿的时候。
想起了前世幼年时,他被一群孩子按在地上打,辱骂,吐唾沫……
想起了前世初入社会的自己找工作的处处碰壁,横遭白眼……
想起了前世摆小摊儿时,啃着冷馒头大风里站了一天,还被抓住罚了款……
想起了自己做的第一笔上十万的大生意,满以为手拿把攥绝对没跑了,结果却被信任的人骗惨了……
所以,当蹲在地上的边建功又引来了路人好奇的目光时。
宁卫民不但目露凶光显示出警告的意味,以防有好事者不识趣儿的再围过来,而且还主动凑过去宽慰边建功。
“边二哥,你这什么情况啊?要不,咱哥儿俩换个地儿好好聊聊?你瞧这人来人往,不好看……”
边建功摇摇头,没其他回应。
但哭声开始尽力收缩,渐渐变成了哽咽。
宁卫民再次发出邀请。
“走吧。相逢不如偶遇,正好饭点儿。咱哥儿俩找个地儿喝点去。”
“不不,”边建功用手揉着涸红的眼睛,推开了宁卫民来扶他的手臂,从地上站起来。
“卫民,我不是冲你,今儿让你见笑了。我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知你的情,心领了。其实我就是有点气闷,你就别管我了,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就好。没事,我哭哭痛快,哭哭痛快……”
说完,他就低着头要走。
可宁卫民哪儿能让他这么离开啊?
他心里清楚,边建功能这么哭,明显不会只是一口散啤引发的血案,那肯定是遇着真的难处了。
那么无论是冲着街里街坊的关系,还是出于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他都不能把边建功这么扔下不管。
于是最终,他硬是把边建功连拉带拽地给弄到了一拐弯儿,廊坊二条的卤煮店里了。
开口要了一瓶二锅头,两碗卤煮火烧,和边建功边吃边聊。
说明白了啊,点这么点东西可不是宁卫民抠门儿。
因为这家店除了卤煮火烧,就不卖别的。
他们到这儿来呢,也是从实际出发,真没别的地儿可去了。
这儿可是市中心闹市,处处人满为患。
也就是吃这玩意已经不当季了,才能有个座儿。
不就为了说话方便嘛,离着近清净些就行了,其他也就无所谓了。
还别说,酒可真是好东西,对人的倾诉欲望很有促进效果。
边建功一两酒下了肚儿,也就不怕寒碜了,心里的委屈跟竹筒倒豆子似的倒了出来,摆在了宁卫民的面前。
具体谈到今天这事儿,其实边建功的一切烦恼,都得归结于他回城这件事上。
按理说,在外吃了好几年苦,好不容易能回来了,确实是件好事。
但回来归回来了,却不是重新上个户籍就能画个圆满句号的。
因为这不像过去了,只是过年过节人回来,人越多越热闹。
怎么凑合都行,热闹完了,人就走了。
边建功这次是彻底不走了,也就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更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别的不说,这年头的人,家里兄弟姐妹都多。
边建功也不例外,他上头既有姐姐,也有哥哥。
大姐边爱红已经嫁人搬出去了,而哥哥边建军有女朋友,却还没成家。
眼下正好处于就男女双方谈得差不多了,准备筹备婚事的阶段。
可这不但需要钱,也需要房啊。
边大妈没工作,边大爷退休了,老两口加起来一个月才不到五十块,平日攒下点钱来不容易。
操办边建军的婚事,除了用大儿子的工资,老两口的积蓄。
恐怕还得靠大闺女边爱红那边帮衬一把,才能对付下来。
房子上边家也是勉强应差。
老两口住一间,还剩下一间就得收拾出来给大儿子当婚房。
但二儿子这一回来可就不行了。
他一大小伙子没工作,比谁都能吃,穿得用得都少不了。
平白多出一份不菲的日常开销不说,婚房也得另外想辙了。
等于之前所有准备安排白费,原定今年大儿子国庆结婚的事儿只能搁置。
为此,边家一大家子人是喜忧参半。
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到滋味。
作为父母来讲,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两口肯定得一碗水端平。
绝不能为了大的,就亏了小的。
可老人辛苦一辈子盼个什么啊?
不就盼着孩子早点成家立业嘛。
关键还得个顶个来解决,大儿子结不了婚,那小儿子就更别提了。
怎么才能把两个儿子的事儿挨个协调好,成了老人心头沉甸甸的一块大石头。
边建军更是有口难言。
他的工作是澡堂子烧锅炉的,工资低、待遇差,说出去也不好听。
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才谈成了个女朋友
对方也是年龄大了,着急结婚,才不怎么挑了。
弟弟这一回来,这事儿就搁浅了。
女方那边肯定不乐意,这事儿弄不好就要吹灯拔蜡啊。
可对长期在外受苦的弟弟他也真心疼,兄弟如手足啊。
他也绝对干不出为了自己娶媳妇,把弟弟撵走的事儿来。
这就叫左右为难。
而这一切,作为矛盾核心的边建功本人,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日思夜想盼着回家。
好不容易回来了,反倒成了家里的迟累,给所有亲人都添了堵。
早知道这样,他还不如就在内蒙待着放马呢。
所以他在家里就特别的勤快,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可即使如此,仍然会感到自己是个家里的多余人,是个吃白饭的人。
这样一来,他根本没法安心坐等分配工作,这心里每天就跟火烧火燎一样闹腾。
还别说正式工作了,只要有个临时工。
无论是掏大粪,还是扫大街去,他都愿意去啊。
不为别的,就为给家里交个饭钱就行。
这就是他心里的苦,眼下的难。
正文 第四十章 醉话
这顿酒喝到了后半场,纯粹就是边建功一个人的诉苦大会了。
那真是道尽人生凄凉,心酸落寞。
弄的宁卫民想劝都无从劝起,要插口都插不进去。
他看着被生活蹉跎的没了丁点志气的边建功,不但觉得分外可怜,更有一番滋味别样的滋味在心头啊。
因为他是实实在在的没想到。
自己看不上眼的铁饭碗,在这个年头,对其他人来说,会是那么重要。
而他同样没想到的是,自己身为孤儿的形单影只。
如果和某些特定的情况相比,居然也会成为一种幸运。
“兄弟。我是真羡慕你啊,一个人无牵无挂,一人吃饱了,一家子不饿,锁上了门,不怕饿死小板凳儿。富耐着,穷忍着,全是你自己的事儿,永远不用看着别人的脸色啊。”
“你看看我,有亲人怎么样?回来四处惹人嫌弃。我亲妈都看我不顺眼,总嫌我身上膻。我只有天天去我哥那澡堂子洗澡,可老太太居然还是能闻出羊膻味儿来,一见我就怂鼻子。”
“还有我们老爷子,说我一开口就是制造噪音,嗓门儿能稳赢叫驴。我给他沏杯茶,放茶叶稍微多点儿。哎呦,这通数落我,老爷子说我退化成了野人,连茶都不会沏了。”
“卫民啊,我真得谢谢你,谢谢你请我喝这顿酒。还让我随便吃卤煮火烧。这都第三碗了。不瞒你说,这是我这次回来最痛快的一顿饭。在家里,我都不敢吃饱了。因为我太能吃了。一顿饭得相当于我爹妈吃一天的。”
“这要是过去探亲假,保准儿没人说。可这天长日久的,我家里哪来的那么多粮票啊?我大哥结婚还得用钱呢。我明白,我爸妈和我哥,看着我这么吃,心都流血了。我自己只好将饭量自动减半。但饿就是饿啊。人不是铁打的。一顿忍了还行,两顿三顿,肚子受不了啊……”
“哎呀,我是真羡慕你啊。兄弟,还是你运气好啊。工作从天而降,一点不用愁。就你那俩工作,随便给我一个,我都得美死。只要我有了工作,我家里人肯定就不会嫌弃我了。我爸妈没说错,你的福气都是你爹妈给你攒出来的。这辈子你绝对错不了。……”
“不怕你笑话。我现在确实是有点没出息了。本来还想说以后等我有钱了也回请你的。可实话实说,现在连这个牛,我都不敢吹了。今儿你还没看见吗?凭我自己,就连碗散啤都喝不起了。甚至就连那几毛钱,还是我替家里买东西,一点点克扣下来的,”
“你说我一大老爷们,像个孩子似的干这没起子的事儿。我怎么就混成这德行了呢?今后还能干什么啊?用老蒙的话说,我是趴蛋的马,嚼子也嫌重。筋疲力尽的人,耳朵也嫌沉哪……”
这一天,边建功是喝得酩酊大醉被宁卫民扶进家门的。
刚一进门儿,边建功就吐了。
肚子里的猪下水那个味儿啊,熏得边大爷直皱眉头。
饶是宁卫民把事儿都揽在了自己头上,一个劲儿的道歉。
可表面上边大爷虽然不动声色。
但宁卫民一出屋,老爷子收拾着地面,可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教训起儿子来了。
“混账玩意,你怎么喝成这样?逮着不要钱的酒了是不是?你就给你爹妈到外头散德行吧!”
边建功酒壮怂人胆,居然满不在乎打了一个酒嗝。
“不喝痛快了,还叫喝酒……再说,我就……就喝了……一点儿。”
“还一点儿?舌头都捋不直了,要没一斤半,你是我爸爸!”
“爸,您不知道……卫民够意思的……现在谁不嫌弃我?连你们都不爱搭理我……可人家还请我……我感激啊……盛情难……难却……”
说着,边建功实在熬不住了。
身子一歪,就倒在了自己的小床上,鼾声如雷。
衣服也没脱,居然直接呼呼入睡了。
不用多言,就他这副烂醉如泥又没出息的样子,可是给边大爷气得不轻!
老爷子嘴里骂着,狠狠踢了儿子一脚,把扫帚一扔,再也不想管了……
屋外头,宁卫民听见了拉门的动静,赶紧快步离开。
他这人贼性,有个好听小话儿的毛病。
刚才出门就没走,里面的动静,全都听得真真儿的……
边家今儿这起子乱劲儿,直到边大妈从外头回来也没过去。
看见老伴儿,气得鼓鼓的边大爷,还给告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