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_分节阅读_第126节
D-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韩爌才沉声说道:“事情恐怕没有办法善了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把事情闹大,出了一个陈清就足够了。”
孙承宗等三人一起点了点头,他们也明白韩爌的意思。
如果这只是陈清一个人的事情,那么就好办很多,只要把他给摁下去就行了;但如果太多的人闹腾起来,事情就会更麻烦。
“要不要保陈清一命?”这个时候孙承宗在一边说道。
见到几个人全都看向自己,孙承宗这才说道:“事情到了今时今日这个地步,朝廷上闹腾不起来。无论是我们,还是东厂那边,没人会让他们闹腾起来。”
之所以会提起东厂,在场的人也都明白。原因就是东厂控制着朝堂上的一部分舆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把柄在魏忠贤的手里面。
这也是陛下同意的事情,否则魏忠贤不敢这么干。在这一次的事情里面,他们绝对不会有第二个立场。
魏忠贤不敢让他们有第二个立场,魏忠贤自己也不敢有第二个立场,所以东厂那边不用担心。
至于朝堂上的其他官员,六部官员之中,内阁非常有把握能够控制住大部分人。剩下的人就是小鱼小虾,根本闹腾不起来,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集中到了陈清的身上,关键问题就是要不要保住他的性命。
“陛下应该不会杀他吧?”韩爌有一些迟疑的问道。
韩爌的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在场却没有人回答他。
无论是孙承宗,还是徐光启,又或者是黄克缵,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都非常的统一,那就是陛下不会留陈清的命。
如果没人管的话,这个陈清很快就会死。
“陛下已经让锦衣卫去查了,你觉得他是海瑞吗?”黄克缵抬起头看着韩爌,面色凝重的问道,
几个人全都默然,都没说话。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当初海瑞之所以能够大杀四方,那是因为他是一个完人,根本挑不出来他的错处。
海瑞每天过着犹如自虐一般的生活,在官员之中简直就像一个不可理喻的人。
他不贪污,也不受贿,每天粗茶淡饭却甘之如饴。自己吃的不好,家里人也一样跟着受苦,房前屋后种地养鸡,可以说很失官员的体统。
可是这样的人他就是硬,就是拿他没办法。何况海瑞一心为公,一心一意的办事情,在民间的声望也特别的高。谁要是动过海瑞的话,谁动谁遗臭万年。
所以海瑞不但没有死,反而声望非常的高。一个举人的身份,最后做到了巡抚,在大明朝的历史上都堪称奇迹。
这个陈清呢?
他是海瑞吗?
在场的人都知道,他不是海瑞。那么当年世宗皇帝没有杀海瑞,当今陛下会不会也放过陈清呢?
答案是否定的,大明朝只有一个海瑞。
这个时候,徐光启缓缓的说道:“如果他是海瑞,陛下说不定会重用他。”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几个人全部默然。
《回到明朝做昏君》正文 第二三六章 等结果出来
徐光启的这一番话,让韩爌等人有了一丝迟疑。
倒不是他们觉得徐光启说的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而是觉得徐光启说的这句话是真的。
如果这个陈清真的像海瑞一样,或许陛下真的会重用他。
有一件事情很明朗,韩爌等人虽然和陛下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其实也不短了。对于他们来说,陛下什么脾气,他们心里面已经有一些数了。
比如陛下不喜欢妥协,更不会被人威胁。比如陛下做事情很多时候不考虑传统的东西,反而会从一些很奇怪的角度出发。
总之一句话,无论陛下会做出什么事情,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你说陛下喜怒无常吧,他也不是,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古怪。
你说陛下不是英明吧,他做的事情很多都让大家赞不绝口,但是很多时候却又让人无语,甚至觉得这就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陛下给人的感觉十分的矛盾,当然了,这只是在场四位内阁大学士的感觉。
如果要让外界评价的话,有的人会觉得陛下可能是个明君,但是这样的人恐怕没几个;
更多的人对陛下的评价都不高,甚至很多人都像陈清一样会暗地里喷陛下。
这也是韩爌等人为什么担心事情会闹大的原因。
“这与我们无关。”韩爌坐直了身子,缓缓的说道:“无论这个陈清怎么样,与我们的关系都不大。如果这个陈清本身有问题,比如贪腐,或者是渎职,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事情。”
孙承宗瞬间领悟了韩爌的意思。他们要维护的只是自己说话的权利,不让陛下因为说话而杀人。
如果这个陈清有别的错误,那么陛下杀了他也无可厚非,只要不是因为他说错了话而杀了他就行。
毕竟自己这些人需要的只是一块遮羞布,而不是真真正正的想保下他。
其他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当然也知道韩爌这句话的意思,同时也明白这句话代表着什么,但是也不能说透,否则的话显得他们太没有下限了。
同时韩爌这句话也提醒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没人能做海瑞。
当年海瑞之所以能够做到那个程度,那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就很优秀,至少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所以孙承宗三人谁都没说话。
韩爌见三人都不说话,直接说道:“现在就去找一找下面的人,让他们不要胡乱说话,不要跟着陈清他们瞎闹腾。”
“我们先看看事情的结果,看看这个陈清是不是有问题。锦衣卫那边不是在查他吗?等到结果出来再说。”
几个人点了点头,算是在这件事情上达成的一致。如此,韩爌等人便不在值班房待着了,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地方,很快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西苑之中。
朱由校在看海瑞的资料。
翻看了一些之后,朱由校还真的发现了感兴趣的事情。
在没有穿越之前,自己听过很多关于海瑞的传说,更多的是关于他为官清廉的一面。
当然也有说海瑞断案的一面,比如说他偏向穷人、勒索富户。断案的时候就是让富户拿钱摆平穷人,所以才会得到穷人的拥戴。
还有什么因为名节的事情饿死女儿等等,可以说,关于海瑞的传说传得那叫一个神乎其神。
不过对于这两条,朱由校都不相信。
说海瑞读书看重名节,这一点朱由校是相信的;但要说海瑞因为这个饿死女儿,朱由校是不相信的,因为根本没有正式的史书记载,全都是谣传。
据明代姚叔祥的《见只编》提及:
海瑞家里清贫。一天,他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
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
海瑞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对于海瑞因看重名节饿死女儿此事,清人周亮工在其著作《书影》里也曾提及过。不过,此事于《明史》、《明实录》、《国榷》等正史中均没有记载。
如果真的有这个事情,朱由校才不相信那些史实中不记载呢,尤其是明史。
至于上面断案的那些记载,朱由校其实也不相信,只不过自己没有找到一些切实的证据。
但在今天翻资料的时候,朱由校还真的就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
“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
“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这个观点和策略是海瑞提出来的。这也的确是后世海瑞被抨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海瑞的这段话,在后世肯定是行不通的,也必然会被人抨击的。但是这段话在这个时代说出来,可是万民称颂的。
原因也很简单,这是依托于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思想,以及依此思想而建立的一整套乡规民约制度。
这在这个时代是主流思想,是政治正确。
不过这些都不是让朱由校感兴趣的地方,真正让自己感兴趣的是另一件事情。
海瑞就任应天巡抚之后,立即颁布《督抚宪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
考虑到朝廷大员或许仍须稍存体面,海瑞准许工作餐可以有鸡、鱼、猪肉各一样,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而且也不准超过伙食标准。
这个伙食标准是:物价高的地方纹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两钱。另外,连蜡烛、柴火等开支也在上述数目之内。
这个政策朱由校越看越眼熟,甚至看得有一些高兴,同时还有一些感慨。
能够拿出这样的政策出来,海瑞不被排挤才怪了。
伸手将海瑞的资料放在了桌子上,朱由校揉揉揉额头。
自己手下要是能有一个海瑞这样的官员就好了,至少他不怕死,可以成为自己手中一把锋利的刀。
只要能够把这样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他就能够为自己做很多的事情。
虽然这样的人会有很多的局限性,会有很多的地方做的不合适,也不是自己心中完美的官吏人选,但是朱由校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找到一个符合心中所想的完美官吏人选。
这在后世都不一定能找得出来,在大明就更不可能了。
朱由校想要的只是符合自己想法的官员,想要的只是能够为自己办事的官员。
倒是希望这个陈清像海瑞一样。如果真的是的话。这个人还真的要重用。
“皇爷,”这个时候陈洪走了过来,轻声地说道:“该用膳了。”
朱由校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色,发现已经是日落时分了。
这个时候听到陈洪这么说,朱由校终于感觉到有一些饿,揉了揉肚子站起身子说道:“那就去吃饭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在前面带路。
今天朱由校的心情有些不太好,就没有去张皇后那陪着她一起吃饭。
不然的话,宝珠看见自己心思重重的又该担心了,自己不想把这样的心情带给宝珠。
吃过晚饭之后,朱由校看着陈洪问道:“明天是不是到了皇家书院考试的日子了?”
“是的,皇爷。”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小心翼翼的看着朱由校,说道:“皇爷明日还出去吗?”
说着,陈洪有一些担心的看着自家皇爷。原因很简单,今天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皇爷是不是还有心情?
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笑着说道:“为什么不去?你以为这点事情就能让朕耽误其他的事情?”
“那个陈清固然可恶,可还没到为他放弃办正事的程度。你好好准备一下,明天咱们照常出去。”
“是,皇爷。奴婢已经都安排好了。”陈洪连忙点头说道。
事实上,陈洪早几天就准备好了这件事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了,毕竟皇爷之前就决定要去看看。
刚刚自己那么问,只是在询问皇爷是不是要取消。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走,陪朕出去溜达一圈。”
每天吃过晚饭之后,朱由校都会散步。
他可不想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正所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所以一直都坚持着这一习惯。
只不过刚出了门口,朱由校就看到了迎面走来的张皇后。
见到张皇后之后,朱由校笑着赢了上去,说道:“宝珠怎么过来了?”
“妾身来陪陛下散步。”张皇后笑语嫣然地说道,同时走到朱由校的身边,主动伸手挽住了他。
这个动作让朱由校微微一愣。
这可不像张皇后的作风,平日里她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动作的。
陪自己散步,看来也是谎话了。
这是知道自己心情不好,过来陪自己散心的。
朱由校心里边突然感觉微微有些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张皇后的手,笑着说道:“那就陪朕走走吧。”
《回到明朝做昏君》正文 第二三七章 武举人卢象升
天色微亮,日出东方。火红的阳光洒在大地上。
沉睡了一夜的京城,仿佛刚刚苏醒过来一样。无数的人从家门里走出来,有的推着车,有的挑担走路,开始了一天新的生活。
一条一条的大街上,不时就会出现三五成群的读书人。同时还有不少勋贵的马车笃笃的驶过。
这些人成群结伴,他们不时的还会爆发出几声大笑,有的还会争吵,但是他们所有的方向都是一个地方。
在人群之中,偶尔还能看到武人的身影。他们拿着刀、背着剑,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不少人都是满怀希望,心中带着对未来的感怀,脚步非常的坚定。
在一条马路上,一辆看似有些不同凡响的马车正在缓缓的前行。
马车的周围围着一群全副武装的黑衣护卫,他们穿着统一的制式皮甲,全都带着各种刀枪,甚至还有人背着弩箭。
一看就知道这一行人的不凡。
马车的车帘被轻轻挑起,朱由校看着向前而去的人群,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看了一眼与自己同坐一车而去的老者,朱由校笑着说道:“爱卿不用如此紧张,朕不过就是出来看看,想看看我大明的繁华盛景。爱卿陪着朕去就好。”
“陛下,这京师本就杂乱,今日又是皇家书院考试的日子,人流复杂,这要是有什么事情,臣怎么担待得起?”徐光启哭丧着脸说道。
自己怎么就遇到这么一位陛下?
朱由校则是笑了笑,宽慰着说道:“是朕要出宫,怎么会怪爱卿?再说了,这京师乃是大明的京师,天子脚下,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呢?”
说着,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今日让爱卿陪着朕来,其实也是想让爱卿帮朕看一看。毕竟这皇家书院也是第一次考试,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如果搞得不好,以后怕是又有麻烦了。”
听到自家陛下这么说,徐光启的表情顿时严肃了起来。
皇家书院可是他们的根基。虽然现在被韩爌插了一脚,安插了一个冯从吾进来当祭酒。可事实上,皇家书院还是归礼部管的,而礼部尚书沈庭筠是自己人。
也就是说,冯从吾到皇家书院来。最多算是陛下掺的沙子。所以皇家书院还是他们的。
现在听到陛下这么说,由不得徐光启不紧张。
毕竟皇家书院是他们的根基,他们甚至都制定好了发展策略。
在他们的设想中,将京师的书院做大做强,然后把皇家书院开遍大明的十三省。
每开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其他书院全部封停。你要是想进书院读书,那就只能够进礼部的皇家书院。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自己一方的人员。另外也可以掐断传统的师徒关系。
现在官场上的师徒关系已经到了一种非常变态的地步。通过师徒关系编制出来的关系网,已经成了结党营私最大的助力。
皇家书院就不一样了,皇家书院的老师永远都会留在书院里面。
从皇家书院里面走出来的官员,某种程度上也会形成类似于同年的党派,但是他们的威力可就小很多了。
何况还有更多的皇家书院分院,没那么容易划分派别。
当然了,可能也会因为地域抱团,但是那种局限性就强很多。
其他的先不论,对于徐光启来说,单单是有利于他培养后辈,这一点就是他不能放弃皇家书院的重要原因。
现在陛下这么说,徐光启自己就有责任了。他必须要肩负起责任,让陛下知道皇家书院有多大的好处,自己这些人为皇家书院付出了多大的心力。
于是徐光启说道:“陛下,你看街上的读书人,他们一个一个满怀希望,全都向着皇家书院而去,可见皇家书院是很得人心的。这就证明陛下所做英明无比。”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对于他拍马屁的言论不为所动。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朕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咱那似乎低估了皇家书院对武人的吸引力。你看看这街上好多都是武人。”
这一点朱由校是真的没想到,他原本是想过成立军校,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没想到这一次办了一个皇家书院,无数的武人蜂拥而至,这就让朱由校有一些欣喜了。
如果毕业生里面有更多的武人,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件好事情。
徐光启小心翼翼的打量着自家陛下,连一点点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不敢放过。他想看看陛下是对武人赶考这一点满意还是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