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要做执刀人 第229章
高空云团上原本百无聊赖的邋遢男子,举着酒葫芦,连酒水倾倒在胸襟麻衣上都没有察觉,像见鬼一般跳起,叫道:“奇了个怪哉,这怎么回事?没见施展法术,它们……飞起来了,老子莫非还没睡醒?”
先前常思过讲的比喻原理他都听到,哪往心里去,左耳进右耳出。
有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经过聪明人利用演化之后,就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畴,即使亲眼见证,也是一脑门子的雾水。
高高在上的山上人,在聪明人眼里也只是普通人。
天空中飘荡的两道诡异灯火,很快引起城内附近巡哨注意,一阵阵紧急尖哨声响彻在街头巷尾,脚步声,低喝命令声,往灯火方向汇集。
数道身影纵跃在屋顶上,惊疑不定。
现在正是北戎人南下前夕,有点风吹草动都让人不安。
柳致柔赶紧道:“常兄,快把灯笼射下来。”眼中有掩饰不住的兴奋激动,他的设想终于能够实现,他恨不得长啸高歌。
扈卫闪身进到房间,拿出一副普通弓箭又奔出来。
常思过接了弓箭在手中,刷刷连射两箭,升空近三十丈的两点光亮陡然暴成两团火球,缓缓从上往下方坠落,引得四处一片惊呼。
柳致柔一个眼神,其中一名扈卫直接纵过院墙,往灯笼坠毁的方向追去。
即使烧得只剩灰灰,也不能让其他修者捡走。
这是柳家的宝贝。
两道身影循着箭响的方位几个纵跃,越过高墙,落到监造署后院,暗处几张举起的强弓又缩了回去,来人是四荒城两位至高无上的将军大人,潜藏据守监造署的暗哨自是认得。
见得是柳致柔和常思过两人在场,莫策和方进同时松了口气。
天上的幺蛾子,想必是两个年轻人弄出来的。
见礼之后,柳致柔把两位将军请进房间,扈卫奉茶,几人落座。
乌沫缩在常思过椅子后,悄咪咪打量两位看着和气实则位高权重的将军大人,在心中,与她那神仙般的年轻师父做比较,到底,还是觉得她师父帅气可亲一些。
柳致柔把刚才的实验讲一遍,特别突出常思过的点拨。
烛光下,某人一扫颓气,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两位将军也颇为意外,他们早就知道柳白衣的那个高空纵火设想,没成想又是常思过帮着解决难题,难怪柳白衣放弃单门独院不住,非得凑到常思过住着的小院去扎堆。
果然不愧是许云楼看中的人选。
了不得啊!
常思过得了两位将军的不吝赞赏,谦逊几句,便知趣地提出告辞。
柳白衣与将军肯定有机密商谈,他和乌沫再呆着不合适。
灯笼升空后还有诸多细节需要实验,比如多大的灯笼才能带着半斤,甚至一斤重的火瓶升空?如何准确到达十里八里外引燃火瓶坠落?
相信凭着柳白衣的聪明,不需要他再多提点,只注意开战前,做好技术保密。
乌沫到底还是摸了几样木匠工具,锯子刨子锉凿,一柄小手斧,还有一堆零碎材料,装进一个篓子,在两位将军诧异注视下,堂而皇之就这样拖着出门。
柳致柔捂脸,小丫头太不讲究,当着两位将军大人面挖墙角。
云层上的时雨饶再听一遍柳致柔讲解,终于弄懂灯笼升空原理,他一头栽倒在云团上,打了个哈欠:
“真他么聪明人,两个……不,三个聪明家伙,小师妹也算一个,唔,那个小白脸和小黑脸,得想办法弄进咱们清阳门,等小师叔游历回来,给他说一声。上次听那小白脸自语,要上山去寻仙缘,听口气还没师父,机会正好……”
鼾声大作,邋遢男子浑身裹着云雾,就这样高高在上睡去。
浮云悠悠,清月无边。
第171章 炽焰似水
花大半晚上打坐练功,把身体从白天药物浸泡、棍棒捶打造成的刺痛和疲劳中彻底恢复,常思过安心地睡了一觉,将军大人借他的那本残破典籍,因前段时间淬炼身体顾不上看,还压在枕头底下,后面几天不用去演武殿,他终于有闲暇时间翻阅。
吃完早膳,乌沫丢下碗筷,与常思过道一声她去监造署玩,便跟着一脸嫌弃她的柳致柔,两人斗嘴出门。
一个说过河拆桥是不要脸的行为要不得。
一个说骗小孩不叫骗人不亏心。
各说各的理。
常思过背着双手,悠闲地蹩回自己住的西厢房。
净手之后,搬一把椅子坐屋檐走廊下,翻开那本叫《云霞煮水谈》的古怪名字手写书册,下方署名残心,估计是假借笔名之类,字迹很正板,一笔一划一丝不苟。
就着东方映来的朝霞,一页页慢慢翻看,书页已经泛黄,其中有不少残页、残字。
是一本练气士在路上游历的见闻游记。
常思过第一次知道,四国之外,山巅之上还有其它广袤而危险的地域。
叫残心的练气士穿过充满危险又四季如春的迎月峡谷,潜深潭、遇花瘴,记载了许多神奇历险过程,以及寥寥几语的应对心得,探过复杂无比洞窟无数的落魄坑,时间最长一次是踏足云霞山误入铜镜岭,足足摸索了十年才脱困。
这本册子,便是残心脱困之后,在云霞北麓的煮水山庄修养时候整理完成。
难怪叫这么个奇怪书名。
花了一个多时辰,日上三竿,常思过把整本书册浏览一遍,合上册子,闭目回味一阵,非常佩服残心一路作死的精彩,与这工整字迹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