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要做执刀人 第228章
乌沫听到请赏,这些日子吃得好、过得舒坦有点婴儿肥的小脸上,露出财迷般的微笑,眼睛闪闪发亮,赶紧点头:“好哇好哇,可以把功劳算到黑哥哥身上,我得丁点银子就行,还有,柳……先生,能不能送我一些木工器具和材料?”
“行,行,都可以,看上什么你尽管拿就是了。”
柳致柔心情大爽,统统答应,挥手让小丫头自己挑,他把外面守着的扈卫叫进来一个,提笔快速写一张单子,让扈卫赶紧找老金,让老金马上准备清单上的物品。
他特意乱写数样,混淆视听,再怎么泄密,也得等他打完这一仗。
搓着手,在房间内绕了两圈,东西不可能一时就备好送来。
柳致柔又停下,指着桌上几只成品木鸢,有老鹰,有蝴蝶,一个个做得活灵活现,道:“常兄,我的设想是用木鸢把火瓶弄到天上去,飞出一定距离,然后木鸢坠落在北戎大营上,烧毁北戎人的帐篷,最好是一把火,烧掉北戎人带得不多的粮草,让北戎这次的叩关报复,无功而返。”
常思过微微点头,这家伙的思想很超前啊,连空中打击都想到了,笑道:“是不是木鸢飞在空中容易失控,或者飞得无影无踪,或者飞出北戎人大营范围?还有关键的点火,无法完成?”
柳致柔苦恼点头。
这些日子,他亲自动手,造了好些式样的木鸢。
经过不停尝试,他发现造得再好,木鸢仍然不能脱离绳索控制。
北戎大营到时扎在离城墙十里八里外,他不可能做出长达数里的结实绳索,也不现实,但他不想放弃这个来自空中偷袭的思路。
若是能够实现,他后续的计划可以更加大胆,对北戎军队将是毁灭性打击。
什么围城,什么叩关,统统将不复存在。
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第170章 灯笼凭空飞起来
常思过没有多卖关子,笑道:“我倒有个不同想法,或许能让火瓶升空,并且能大致精准地让火瓶燃烧坠落!”
“哦,什么法子?常兄快快说来听听!”柳致柔惊喜叫道。
常思过从桌上木盒里挑出一支削尖炭条。
柳致柔忙把案桌清理出一片空地,铺上宣纸。
摆弄工具的乌沫听得黑哥哥能把柳娘娘比下去,丢了工具,也想一睹为快,见识下黑哥哥的奇思妙想,她还是第一次听说黑哥哥有这方面的本事。
常思过用炭条在纸上勾勒,尽量用平实语言,解释他从前世抄袭来的创意:
“比较早的时候,我观察到烧着的黄纸、草木灰,能够随着火焰热气翻腾升空,而且下方的热气越大,纸片便飞得越高,便有个想法,若是做一个像灯笼一样的不怎么透气薄薄皮罩子,或者油纸罩子,下方点燃灯火,会不会借助热气,使得罩子升空呢?我推测,多半是能够升空,还可以通过灯火大小,灯笼罩子空间大小,调节罩子升空的高低远近……”
以柳致柔的聪明才智,只听到一个点子,便能豁然打开思路。
他眼眸晶亮,拍掌叫好:“妙啊!这法子好,简单实用!我这就试试,我这边有现成的竹片和皮纸,很快就可以做出一个方形灯笼。”
有了想法,常思过勾勒的不甚好看的草图,便不在柳致柔的参考范围。
他收捡需要的材料,双手灵巧用刀子破开竹片,扎灯笼骨架。
乌沫也兴趣十足动手用竹片木条制作灯笼,她也听明白黑哥哥表达的想法,她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判断黑哥哥的法子成与不成。
她唯有尽自己的能力,做出最密封的灯笼罩子,略尽绵薄之力。
她希望看到黑哥哥的新奇想法压过柳娘娘一头!
扈卫背着一篓子物品回来时候,柳致柔以最快速度,做好了一个四方形下方中空的灯笼,上面糊着淡黄色皮纸,他只要知道原理,凭经验做得极像常思过前世见过的“孔明灯”。
常思过叹为观止,切不可小觑“古人”的聪明才智。
乌沫速度略慢,她做出一个漂亮的六面形灯笼外壳,使得柳致柔刮目相看。
“不错不错,小丫头做得只比我的差点点,哈哈,可以当我徒弟了。”
柳致柔心情颇好调侃一句,手上不停,用细铁钎在木支架横杆上固定三根蜡烛。
“嘁,瞧你那个灯笼做得真是难看,密封得也不严实,还不知能不能飞……”
乌沫忙着收尾,她手巧灵活,十指翻舞,习惯性地挑刺怼柳娘娘,突然醒起这样的说法不妥,是拆黑哥哥的台,她赶紧住口,瞥一眼脸上挂着淡笑的黑哥哥。
柳致柔吩咐扈卫拿着烛火,他提着灯笼往后院中间的空地跑,不计较小家伙的童言无忌,小心地把灯笼放在平地上,蹲下给三支蜡烛点火,不顾长袍拖地,然后紧张地看着散发橘黄色温暖光芒的灯笼,在心中默默祈祷:
飞起来,一定要飞起来啊!
常思过却没甚紧张的,两个灯笼做得都没问题,都能升空,只有高低之别。
乌沫欢呼一声:“飞起来了,我的先飞起来啰!”
常思过投以赞赏鼓励微笑,两个灯笼几乎同时点火,小丫头做的六面灯笼确实密封性要好,已经摇摇晃晃从地面飞了起来,接着柳致柔做的四面灯笼也缓缓飞离地面。
一大一小的两人摒弃前嫌,击掌欢庆。
快乐得像两个没心没肺的孩子。
两名黑衣扈卫像是看到了神迹,把眼睛擦了又擦,盯着越飞越高的两个灯笼,他们想破脑袋也整不明白,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灯笼,它为啥能飞啊?
其中一名扈卫,还帮着打下手递工具调桃胶,看着灯笼做成的。
在心中感叹自家公子太厉害了!
今夜上是东南微风,两只灯笼飞得非常平稳,缓缓越过院墙高度,再越过房屋高度,朝着西北方位扶摇升空。
明亮得如同两颗小月亮,相互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