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北雄》

北雄_分节阅读_第70节

《北雄》 325 9932 2021-11-01 10:04

  闾人唠叨,但人家那也是分人的。

  黄友和陈三闷头喝酒,时不时交谈两句,从不去主动招惹严三郎。

  只元朗不停的跟严闾人碰杯,严闾人有一搭没一搭的抿一口,唠叨的话全冲着李春去了。

  “你呀,别老是想着大哥怎么怎么,专心练剑,过不了几年,你就能站在你大哥身边,其他人加一块都不是你的对手了”

  他这也算是因材施教,看出李春着紧这个哥哥,总是拿这话来激励于人。

  不过这话李春已经听的腻了,哼哼了两声,只是一心听着前堂的动静,很想到前面去看看,别让大哥喝多了。

  严闾人还在继续,“俺师傅,也就是你师爷,是从南边过来的,刀出北地,剑出江南,那是一点也没差,哪天得了功夫,师傅带你去江南走一遭,见识见识那里用剑的好汉。”

  元朗在旁边就问,“您去过江南?”

  严三郎明显被问的有些尴尬,接着就冷哼了一声,“哼,早晚要去的”

  于是,一桌人都憋了笑。

  李春也过神来,笑着就问,“师傅,你用剑就够厉害了,师爷岂非成了神仙?”

  徒弟接话,严三郎“老怀大慰”,“你师爷不如俺厉害。”

  啊?这个答有点出乎意料。

  严三郎得意非常,抿了口酒道:“你师爷说了,这叫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别灰心,你师爷你教出你师傅这样的弟子来,你师傅也能把你教出来。”

  “俺跟你大哥来,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了”

  “师傅,大哥说了,您是他捡来的,而且捡的时候,根本没想好有什么用。”

  李春这孩子,彻底被李破给带坏了。

  <!-- 代码开始 -->

  ===第157章 整军(大力求月票)===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昨天很给力,大家再接再厉啊。)

  年关一过,时间进入大业九年,大家都大了一岁。

  别人都没事,李破这里有点麻烦。

  他今年到底多大,自己也不太清楚,杜撰的年龄是十七岁,还是青葱少年。

  十七岁在大隋不算成年,因为大隋规定,男子二十成年,女子也要十八岁。

  当然了,这是当年文帝时定下来的,为的是颁行均田制,岁数定的太小,下的土地就多,怕农民口数不够,无力缴纳粮税而已。

  所以,这也造就了各地的移风易俗,男女成年的年龄参差不齐,除了官府,没谁按照这个来,你说我孩儿都有了,竟然还没成年?

  李破现在要还是马邑城里的马倌,也没人管他,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也是有老师的人了。

  李靖好像才想起这茬来,当然,这是女儿提醒,不然的话,他现在满脑门的官司,才不会去关心李破多大了呢。

  于是,捎了一封信到马场,给李破取了个表字。

  按照关西人的规矩,李破这就算是成年了,自此李破也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李定安。

  从取的这个表字上其实就能明明白白的看出李靖的用心,李家这一辈,都有个定字,这显然是要李破入赘的先兆。

  可惜,李破他自己不明白啊,觉着这名字取的有点俗,但还能凑合着用。

  至于李靖信上说的什么,破字锋芒太过,当定而安之,藏而励之云云,他是全当没看见,都略过去了。

  李碧还想给李破办个成年礼,可惜的是,父亲不能过来。?马场也没什么长辈在,这个成年礼也就办不成了。

  总不能李碧主持吧,那成什么了?

  李破成年,悲剧之处不一而足。简单的好像什么都没生似的。

  后来,李破看的渐渐多了,也明白了过来,成年之礼很重要,男人过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随便的娶妻纳妾了,在大门户里,你若不是长子,也能拿到一点家产,可以出去自己创业了。

  想起自己成年的时候,悄无声息的样子,李破一咬牙,重新办了一次成年礼,当然,这里面肯定少不了跟老丈人赌气的意思。你那会儿糊弄傻小子呢。

  这一年的正月,并不平静,大军渐渐又在向涿郡聚集,而山东人差不多已经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了。

  翟让的瓦岗军,也渐渐有了些气候。

  值得一提的是,灵武牧奴白瑜娑反了,听这个名字应该就能明白,这是个羌人后裔,党项羌还没后来那么嚣张,不过在西边也有不小的势力了。

  这是典型的边地奴隶起义。主要的原因也在于,突厥王庭渐渐强盛,触角延伸向西域所引起的必然的反应。

  不过这个时机选的挺好,隋帝杨广已经很长时间没长安了。西突厥又经了内乱。

  这个牧奴白瑜娑起义的时候,不过数十人,很快就壮大到了几千人,西边的各部西胡,纷纷加入了进来。

  后来人挺好笑的,给白瑜娑起义定的格调非常高。什么有力的支援了中原各支义军,为推翻隋朝的腐朽统治做出了极大贡献,巴拉巴拉。

  但实际上,白瑜娑麾下,大部分都是西胡,他们北连突厥,进掠州府,无恶不作,所过之处,烟尘滚滚,赤地千里。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了,通往西域的丝绸古道,再次狼烟滚滚,沦为了战场,中原和西域的交通,突然便断绝了下来。?

  隋帝杨广,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平定吐谷浑,西巡张掖,慑服西域诸国,分化西突厥,等等等等的努力,在这一刻尽都付之流水。

  大业九年的白瑜娑起义,不出数月,军队很快就达到了数万人,顺便也揭开了关西战乱的序幕。

  关西乃大隋根本所在,但对于开始的白瑜娑,以及之后的各路义军,讨伐力度一直不是很大,这里面的意味是很耐人寻味的。

  当然,大业九年正月,隋帝杨广没忘了晓谕天下,他又要带兵出征高句丽了。

  消息传到马邑,没引起太大的波澜,只是这一年开头,马邑的百姓,感觉压力又大了很多,粮价居高不下,很是让人难受。

  当然,还没到承受的底线,毕竟,马邑的农民都还有着收成,不需要去买什么高价粮,日子还算过的下去。

  说实话,到了大业九年,还算安静的地方,也就剩下马邑等寥寥几处了。

  就在这快要开春,天下渐渐又要骚动一番,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李碧和李破终于率兵,进驻了恒安镇。

  元朗,也正式升任云内马场马令,可以说,马邑从现在开始,差不多就姓李了。

  想在马邑做什么,都要问问马邑郡丞李靖答不答应。

  李破现在也很忙碌,几千人的吃喝拉撒,都要他费心,好在,辽东那一圈没白走,对于军中之事,他是越来越熟了。

  他的短板,还在文字功夫上,虽说练了一段时间,但拿起毛笔来,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成,这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急不来。

  当然,恒安镇诸曹,文,都不缺,还用不着他出丑露乖。

  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清点辎重,粮草储备,往来账目等等,算是个准后勤,其他的,有李碧去做,毕竟,人家才是恒安镇镇将嘛。

  等到事情做的差不多了,也来到了二月间。

  看上去,除了恒安镇的军兵将领换了一茬,到也没太多的变化。

  但恒安镇的营房,需要扩建了,马邑以及云内城的工匠,在二月里6续赶到恒安镇,用大隋建造度,不到一个月间,就将恒安镇的营房扩建了一倍。

  当然,征伐民夫这种事情,李靖没去干,恒安镇官兵,也就都成了苦力,李破这个参军,也就成了监工。

  要不怎么说辽东之战,让李破受益匪浅呢。

  在辽东城下,建造四方城的时候,李破可也做过工头呢,从用料,到工期,再到人力分配,靡费几何,李破也算是小半个行家了。

  经过十几天的督造,李破大致心里就有了数,别人再想骗他,可就不太容易了。

  于是,李破也就真正开始了一手皮鞭,一手木棒的监工生涯,几个在年关酒宴上灌过他酒水的旅帅外加一个将军,终于晓得了李参军的手段。

  被李参军操练的是苦不堪言,你还别不乐意,和以前一样,让你难受,也让你知道,我很不满意,但你还就挑不出毛病来。

  工匠们表示,也很不舒服。

  恒安镇的李参军做事,那叫个认真,而且越来越不好糊弄。

  偷工减料,想要蒙混过关的,先是李参军跟管着工匠的小吏说笑般告诫了两句,开始的时候,谁也没当事儿。

  不过当他再次巡查的时候,却突然就翻了脸,两个小吏被他命人按在地上,就是一顿板子。

  想着尽早完事,家搂着婆娘过日子的几个,也倒了霉。

  李破用鞭子和棍棒,让这些人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这里是恒安镇,掉个脑袋不算什么的凶戾之地。

  要想全须全尾的离开,可要费上一番心思呢。

  整日里嘴角挂着笑,翻起脸来比翻还快的李参军,开始看着就让人有点冒凉气了。

  总的来说,不到一个月的工程,让李破渐渐熟悉了恒安镇上下的官兵,借此,也就自己的形象,深深扎入到了手下人等的心里。

  之后,很多人众说纷纭,有的说李参军做事认真,不好糊弄的,有的也说,李参军脾气不太好,心胸也窄了些的,也有人说,李参军还算照顾大家伙儿。

  毁誉参半,说坏话的,肯定是吃了亏了,说好话的也别当事儿,那是因为恒安镇的伙食很不错,都是李破掌管着呢。

  李破还真就去了云内县城一次,也真就把几个厨子给领到了恒安镇,谁都不会明白,这应该就是个地道的吃货来的。

  李破在这边忙活,李碧也没闲着,在那边开始操练人马了。

  练兵这活,人家是得了李靖的真传的,李破还真就比不过,他那些经验,小打小闹,还能用得上,但要是放在成规模的军队上,就有点不够看了。

  等到把工匠都送走了,大军安定下来,李破想了想,一边陪着李碧折腾,一边也在琢磨,应该让消息更灵通一些了。

  现在这支三千多人的军伍,好像什么都不缺,一旦出兵,也能武装到牙齿,在见过辽东诸多隋军精锐的模样之后,李破觉得,恒安镇军,已经可以与任何一支隋军相提并论而不逊色了。

  勇猛的将领,彪悍的士卒,整齐的装备,高昂的士气,良好的后勤补给,放在哪里,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让李破感到唯一欠缺的,就是耳目,在恒安镇,这支隋军的假想敌不言而喻,一定是突厥,他们需要知道突厥人的动向,而不是等突厥人都到了长城边儿上了,才做出反应。

  <!-- 代码开始 -->

  ===第158章 熟人(大力求月票)===

  (求月票,求月票,大力求月票,今天要想昨天那样,阿草还是四更啊。+)

  大业九年三月。

  山东风起云涌,豪杰遍地。

  山东济阴人孟海公,山东齐郡人孟让,山东北海人郭方预,山东平原人郝晓德,山东厌次人格谦,山东渤海人孙宣雅,纷纷聚众起事。

  这些人和之前那些人就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中间多了很多参加过辽东战事的家伙,这些人比之前的前辈们也更有野心,更有组织,也就更不好对付了。

  这个时候,隋军大军已是聚集于河北涿郡,若是不去北上征伐高句丽,而是转向山东的话,应该能很快扑灭山东战火,相比数十万隋军,这些人都是菜。

  但四月间,隋帝杨广还是置山东烽火于不顾,带着大军北上了。

  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随后,在隋军大军于辽东城下散遍热血的时候,战火终于从山东蔓延开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晋地在这个春天,也开始显出了些纷乱之像。

  本地流民渐多不说,从河北,山东,甚至是河南涌过来的流民,也是络绎不绝。

  这个时候,官府只要不开仓放粮,那么其实就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流民作乱,晋地山林中,匪患渐多,就算如今举起义旗光明正大起事的还没一个,但这么下去,谁都知道,肯定有那胆儿大的会跳出来的。

  马邑其实也差不多,但马邑有李靖。

  这是别的地方不能比的,因为这里就李靖一个人说的算。

  这次,李靖的做法跟之前就很不一样了。

  从河北山东过来的流民,李靖都给予了妥善的安置。重新上籍,分发田地,开仓放粮。

  可以说,他将违禁的事情差不多都做了一遍。

  要是搁在大业六年,也就是两年多之前,任拿出一件来。都能让李靖吃不了兜着走。

  但现在嘛,却无人问津了,就连和李靖素有间隙的雁门郡,也无闻不问,好像根本没看见一般,因为雁门匪患不是一般的多,已是自顾不暇,哪里还会去管别人家的事情?

  甚至于,晋阳令刘文静。还来信跟雁门太守王确,和马邑郡丞李靖商量,想让两处匀出点兵马,去保卫晋阳宫。

  因为就在前些时,晋阳宫人作乱,让晋阳令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这两个在后来鼎鼎大名的家伙,都是焦头烂额。

  若非现在隋帝杨广正在信誓旦旦,想要一雪前耻。顾不上他们这些添乱的混账东西,不然的话。只这一件事,两个人脑袋怕就不保了。

  他们这也是病急乱投医,雁门,楼烦,马邑三郡,谁也没理那茬。

  就在这三月春雨绵绵。天下骚然的时节,李破却终于清闲了下来,三千多恒安镇军安顿完毕,除了按照李靖授意,加紧操练兵马之外。所有衣食住行,就都不用李破太费心了。

  虽说,李碧总想把李破拴在恒安镇,不想让他出去乱转。

  因为不论是恒安镇,还是云内城中,最多的就是青楼妓馆,男人出去闲晃,除了喝酒找女人之外,能有什么去处?

  李破知道她那点小心眼儿,不过他能忍到三月,已经是很给面子了,之前商量好了的事儿还没做呢,这会儿后悔怎么成?

  这一天,趁着李碧忙于军务,他叫上严闾人几个人,打算到云内县城转转。

  不想,出了恒安镇没多远,就碰上了一行人马。

  领头的和李破是熟人,当初守城门的陈税官和尉迟是也。

  见了这两位,李破心里立马吐槽,没看出来,当年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现在还真就成双成对了。

  实际上,他心里也清楚,尉迟是靠上了陈税官,看来是不用再去守城门了。

  而且这个家伙很聪明,你看连他李破都被拉去辽东转了一圈,程知节和罗三两个,更是上赶着过来找罪受。

  人家尉迟却是安安稳稳的呆在了马邑,看上去还春风得意的,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呢。

  至于陈税官,别看架子拿的挺足,成日价的故作高深,但这种小白脸儿,在乱世来临之际,生命力绝对不如他们这些人强。

  本想跟尉迟多说两句,这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