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伙。
吕武在后续的宴会中发现了一个情况。
同样是出自荀氏,智氏和中行氏看着并不怎么亲近。
范氏和中行氏相反走得更近一些。
中行偃在应对士匄的同时,又或刻意地想拉上韩无忌。
也就是吕武特地留了心思,将注意力放在观察这些大家族子弟的社交上面,才能察觉出其中的区别。
“新一轮的拉帮结派开始了啊!”吕武一边应对韩起和魏颉,一边想道:“晋国走入到新一轮的甄选盟友,未来不是重新形成制衡,就是要爆发一场大乱。”
他还没有搞清楚一点,栾氏怎么没来一个人?
这种事情上,栾书不该自持身份才对。
他们宴会进行到一半,栾黡却是来了。
来之后,栾黡很是抱怨国君了一顿。
吕武静静地听下来才知道栾黡在宫城有职位,来晚了是因为在当值。
什么年代都有各自的交际圈子。
讲难听点,百亿富豪才不乐意搭理百万富翁。
栾黡一来就是身份差不多的人一通抱怨,无意间又透露了一个新的信息,没搭理身份不对等的人群。
晋国的“卿”全部在宫城,他们在跟国君商议怎么处理秦国割让的土地。
这就有点那什么了。
家族里的小朋友来这边排排站分果果,长辈却跟国君似模似样地进行商议。
“阴武?”栾黡坐在大堂的前排案几,看到靠近门边作为的吕武稍微愣了一下神,大声说道:“君上有意调你为阍人。事若成,我俩便是同僚。”
阍人是宫城守卫,自然还有各级的军职,也是国君的护卫队。
在晋国,很多阍人其实是公族家的子弟,一些贵族子弟也会进去镀镀金。
吕武可不想给出什么能造成误会的信号,说道:“我家事务繁多。不努力建设,五年之期一到,后果难料。”
“正是如此!”栾黡无比赞同,很不爽地说:“君上不信任国中众家,直言有人将弑君。”
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脑子里出现了数百只羊驼奔跑而过的画面。
那话是能随便乱讲的吗?
直白表达出对贵族阶层的不信任!
完全是在给晋国的所有贵族难堪啊!
栾黡的恼火比谁都有理由。
他爹是元帅、执政和中军将,因为职务的原因,天然上有保护国君的责任。
国君这么搞,第一个脸上挨一巴掌的人就是栾书。
幸亏晋国没有脱帽辞官那一套,否则仅因为国君的这一番言论,栾书就该告老归家了。
栾黡盯着吕武,说道:“君上因何信任于你?”
这一下,所有人都看向吕武,等待听到答案。
吕武做出哑然失笑的表情,说道:“武与君上见面不过四次,近身十步仅有一次。”
别特么搞笑了啊!
这是作为国君心腹该有的待遇吗?
另外,吕武的出身明明白白,就是个“吕”地的小贵族,要说是谁的心腹,也该是魏氏的。
士匄情不自禁看向魏氏家的几个小伙子,露出了一脸的若有所思。
魏绛和魏颉被看得莫名其妙,没有反应过来。
魏相大声说道:“君上深居简出,久于妇人之手。”
他们还不知道姬寿曼的成长过程吗?
如魏相所说的那样,晋景公将自己的储君保护得很好,一直避免姬寿曼受到外部的影响。
至于“妇人之手”啥的?
晋国国君的一家子,男性会早早被被送出国,女性则是会留在国内。
这些姬姓女人,只有孟姬(赵庄姬)嫁给了卿位赵氏,其余的出嫁的人家都不显赫,甚至有不少没嫁。
那些没有嫁出去的姬姓女人,她们是生活在宫城,能不能接触到姬寿曼就不清楚了。
吕武挺纳闷栾黡干么一来就针对自己,要是不够智商来处理,一下子就陷进去了。
“武有勇武之名。”智朔笑吟吟地说:“与秦会盟时,君上已有所言,需猛士护卫左右。”
吕武举起酒盏,远远地敬向智朔,脸上适当地露出感激的表情。
这特么!
有没有人愿意帮忙说话,还真的是一件相当关键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智朔一下就说到了“点子”上。
士匄笑了几声,说道:“武的勇猛响彻列国,为我晋国之幸。”
中行偃用没有波动的声音,接着话题,说道:“更为难得,武仅以四岁之期,使‘阴’重有人烟之相。”
吕武不是傻子,怎么听都觉得士匄和中行偃是在搬弄是非。
“武有才,为我晋国之幸。”韩无忌重复了士匄的观点,又说:“武履任下军之职,往新军代之。若有征召,将往何去?”
来自虞氏、郇氏、黎氏、原氏、巩氏……等等的十来家,他们看吕武的眼神完全变了。
吕武一点都不希望成为全场焦点。
一直默不吭声的郤伯宛,首次开口讲话,说道:“叔父有言,若武常在新军,必栽培之。”
他的叔父应该是郤至?
几个人先后出声,有看似在针对吕武,也有选择为吕武说话,一下子好像分成了两派。
吕武知道韩氏对自己的善意,跟魏氏也会是天然盟友。
同样为吕武说话的智氏,他们虽然帮吕武说话,却不一定会庇护。
除了栾黡不知道为什么看吕武不顺眼之外,另外一些看似针对吕武的人,不一定就是真的不怀好意。
来自郤氏小宗的郤伯宛好像是个阴阳人?看着是在帮吕武说话,言语中实际上是在搬弄是非。
之前排排站分果果表现得那么精诚团结。
下一刻,几家以吕武为“靶子”,开始了各自的表演。
吕武有些担忧,慌却是一点都不慌的。
没有实际上的利益冲突为前提。
几个小辈的态度或许带上了自家长辈的看法,却能让吕武初步分清楚,自己以后在面对哪个家族该怎么做。
“这些家伙……”吕武看栾黡和士匄开始争执起来,想道:“是将我纳入同代人的竞争对象里面去了?”
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是好事啊!</div>
===第171章:我特么招谁惹谁了===
老牌利益既得者对新入场的人抱有警惕之心,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他们一方面认为,摆上餐桌的食物就那么多,增加一个人来分享,自家能吃进肚子的部分就会减少。
另一方面,他们担忧新入场的人会搅乱原有秩序,使得大家都没得吃。
通常情况下,老牌利益既得者被称呼为保守派,又存在一批顽固保守派。
吕武在猜想,哪一家对老吕家的崛起产生敌意,又是为什么会产生敌意。
老吕家的发展速度是挺快,仅是在贩卖陶器上面跟范氏有过连摩擦不都是的小纠葛,其余好像也没什么吧?
要说冶金方面,该警惕和排斥的是魏氏。
一直以来,魏氏并没有什么表示,打压那更是没有的。
其实也能理解,吕武研究冶炼的侧重与魏氏不一样,再则老吕家没涉及武器和铠甲贩售。
这一次,魏相代表自己的老爹,提出跟吕武置换封地的建议,看着依然贯彻扶持老吕家的策略。
可能产生利益纠纷的魏氏都没有对付老吕家,其余家族要是针对吕武,只可能是不想看到韩氏和魏氏走得太近,甚至还要算上智氏。
至于赵氏?早被忘在不知道哪个角落了。
吕武跟赵武时有书信往来。
他根据赵武的说法,得知这孩子已经成了死宅,忙着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一顿吃吃喝喝过后,二代们纷纷盛赞吕武对吃喝方面的讲究,在护卫的紧随下离去。
吕武看着一片狼藉的大堂,独自坐了有一小会。
这些二代有什么态度,基于他们的长辈是什么想法。
晋国的贵族之间历来就不存在什么呵呵乐乐,哪怕某一段时间走得近,也是家族之间的利益需要。
等待各自的利益述求获得,又或是没有获取,蜜月期就将结束。
极少有像韩氏这般,记得哪个家族对自己的恩惠,不顾自家利益也要进行报答。
吕武察觉到了栾黡对自己的警惕,认为双方从未有过深交,家族各产业也不存在冲突,有些想不通是个什么情况。
他在后来很特地地了解一下栾氏的发达史。
也幸亏几个卿位家族在晋国足够出名,一些相关情报并不难打听。
太过于隐秘的事情不好探知。
完全模糊则不至于。
栾书能够崛起,先是因为得到赵朔(时任下军将)的扶持,后来又得到了郤缺(时任元帅、执政、中军将)的欣赏。
他在与赵朔亲近时,赵氏奉行赵盾执政时的家族路线,亲于先氏、郤氏;压制荀氏、士氏、排挤栾氏、胥氏。
期间,赵朔因为很多正治主张跟赵同、赵括不一样,以至于郁郁而终。
栾书觉得对自己有恩的赵朔是遭到了赵氏同宗的迫害,才会英年早逝。
另外,赵同和赵括虽然职位上比赵朔低,可是两人在赵氏主宗的话语权更大,多次阻扰了栾书的晋升之路,甚至差点没让栾氏在晋国除名。
这也是后来栾书为什么在赵氏有难时,非但一点都不帮助赵氏,相反进行落井下石的原因。
关于郤氏?
栾书一直感念郤缺对自己的欣赏以及照顾,另有郤克也多次帮他讲话,才能保住下军佐的职衔,不至于让栾氏从卿位上被踹下去。
荀氏的荀林父成为晋国执政时期,是栾书最为艰难的时刻。
后来发生了晋国与楚国的“邲之战”,以晋国惨败,以屈辱、难堪的方式交出中原霸权为结束。
这也是楚国最风光的时期了。
他们饮马黄河,觉得这一代人能光耀万世。
晋国这边,荀林父在“邲之战”后下台,荀氏除了智罃被俘之外,损失也是几个卿位家族中最为惨重的一家。
栾书在那个时候选择了忍辱负重,给予了荀氏雪中送炭,深深地感动了荀氏的中行庚。
另一方面,栾书看到了郤氏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尽心尽力地辅佐郤氏的郤克,为日后栾氏的横空崛起创造了基础。
在栾书以为自己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一步又一步地往上爬时,天上掉馅饼了!
晋景公刚刚改制晋国为十二卿的第三个年头,时任元帅、执政和中军将的郤克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郤克考虑到郤氏家族的未来,临终前实在不放心荀氏叔侄。
在他死后,本该由中军佐荀首晋升为正卿(元帅、执政),荀首之后则由其侄荀庚接任。
想到这里,郤克认为荀首、荀庚都是政敌,很有可能对国君与郤氏不利。
这些年,只有栾书是一如既往的拥护郤克,也只有栾书才能够担当起晋国正卿。
郤克向晋景公及朝中诸卿请示,栾书昔日做人八面玲珑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除开赵同、赵括之外,其余的“卿”都不反对栾书为正卿。
那个时期赵氏已经嚣张跋扈到谁都忍受不了,以至于其余的“卿”迅速达成了共识:一起干赵氏啊!
于是,在郤克的力主下,栾书以下军将的身份,一步登天,将中军,继而统帅三军,并身兼执政大夫,至此拉开了栾书执政的序幕。
“原来之前魏氏是受到智氏的控制?”吕武还真不知道魏氏是臣服了荀氏才有机会发达起来,想道:“荀氏三家(含中行氏、智氏)独成一系;范氏的彘氏、刘氏与士氏大宗又是一系;栾氏、郤氏以及另外一些家族,在互生共利驱使下促成政治联合体?”
那么多的家族,可能前缀不一样,却是出自同一家。
也就是吕武对历史不了解,要不该知道士匄是刘邦族谱上的祖先来着。
另外,魏氏的发迹史是建立在先臣服智氏,并不是个例。
诸夏列国的政治生态,决定大家伙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奇了怪了!”吕武比较纳闷,想道:“栾氏因为荀氏遭受重大打击得以崛起。魏氏也是趁那个时候摆脱智氏的控制,靠拢向韩氏的咯?”
正儿八经的贵族,除非是家族太弱,不然到一定的程度,每一家都缺不了一项教育。
那就是在嫡系成员还小的时候,会被科普几个大贵族的历史。
从而知道哪些家族是个什么关系,与他们进行相处时,应该避讳掉什么。
“栾氏和郤氏的正治同盟很明显已经破裂?”吕武只是听说,郤锜一再冒犯栾书,荀庚则是被栾书调jiào成了忠实马仔。他思考道:“荀氏三家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团结?荀庚的身子骨已经不行了。他一死,荀氏和中行氏还会不会紧跟栾氏的脚步?”
这个对吕武来说很重要!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不存在莫名其妙的恨。
栾黡对吕武的敌意,必然跟智氏的某些选项有关。
吕武思来想去,只有智罃选择跟韩厥结盟,才会让栾书觉得产生威胁。
这样一来,作为桥梁……或者说借口也行,反正吕武起到了一些作用,被敌视也就变得情有可原。
他在新田的时候,一直避免出门。
魏相和韩起有时候会过来。
韩起纯粹就是过来吃喝玩乐,顺便再跟吕武探讨一下比如突击打法之类的话题。
魏相来找吕武时,聊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而其余家族的人,他们从那次排排站分果果之后,仅有智朔又来了一次,其余的家族子弟再也没有来过。
在吕武抵达新田又待了一个月后,关于怎么分配秦国割让土地,有了最终的决议。
不管国君在过程中怎么个捣乱法,所有卿位家族以及国内有实力的中等贵族私下有协议,决定了他们这么一股力量之下,事先的分配利益不会出现变动。
会产生不确定性的只有剩下的十分之三土地。
国君闹来闹去,咬下了十分之一。
最后剩下的十分之二被其余家族瓜分干净。
吕武得知祁氏拿了一块大的新土地时,一点都没有感觉到意外。
公族出身的祁奚,他一直在充当公族与各家族的调和人物角色。
注定各个贵族哪怕不想公族重新强大,还是该给祁奚一点肉吃的。
在确定利益瓜分之后,吕武无法再继续宅下去了。
他需要主动前往魏氏在新田的主宅。
秋天时分的新田,与其它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国家没有出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