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春秋大领主》

春秋大领主_分节阅读_第38节

《春秋大领主》 3260 10754 2021-11-01 10:03

  D-家武力除了战车数量多之外,战兵还没十七个晋国贵族随随便便凑起来的多。

  而这,其实就是霸主国的一种实力体现。

  兵力构成方面,吕武的兵力不占优势,尤其是还来了韩氏与魏氏的嫡系血脉。

  吕武无所谓,他本来也没打算去当众贵族的首领,只要能发起这次活动也就足够了。

  他们在“箕”这个地方完成了集结。

  按照古老的习俗,走程序进行盟誓,选出了领导者。

  韩无忌虽然身患残疾,但他的老爹是卿,谦让出继承人身份的事,韩氏也没对外公布。

  所以,他没有任何疑问的当选了。

  比较尴尬的是韩无忌压根没学过军事,他选了魏绛和赵武作为自己的副手,又让吕武来担任“尉(协调官)”的角色。

  也就是说,吕武成了这支拼凑起来武装的第四号人物。

  在他上面的那些,韩无忌和赵武属于依靠血统优势,魏绛则是有真材实料但拼爹拼不过韩无忌。

  其余的贵族,他们选择参加这一次活动的原因,大多数还是想搞清楚自己的邻居们到底想要干什么,没想到韩氏与魏氏的嫡系血脉会参与,一个个都觉得赚到了。

  他们的想法很现实。

  在这个动不动就拼血统的年代,一切的机会都是依靠上位者的赐予。

  这一次要是能表现优秀被看上,以后稍微被照顾一下,不就迎来上升的渠道了吗?

  哪怕没被看上,混个脸熟也是好的。

  甚至说,有了这一次与韩氏、魏氏嫡系出征的经历,也是一种拿出去炫耀的正治资本。

  吕武统计了各贵族带来的兵力,多的就是韩无忌和魏绛,少的最少带来了八十名武士。

  其中的甲士……,也就是穿上金属甲胄的武士,不算老吕家的话,数量只有六十名。

  那么多家族的武士,甲士却只有六十,比例方面简直惨不忍睹,却是现如今的常态。

  吕武带了五百名武士,临时借出去的金属甲胄却达到了一百件,等于是超过了众贵族甲士的总合。

  当然了,其他家族的甲士都是现阶段主流的铜甲。

  老吕家的甲士却是使用铁甲,还是造型方面有别于华夏审美观的款式。

  一百件铁甲中,之前打造并累积起来的胸甲四十套,后面的新款式占了六十套。

  吕武一再试验和研究下来,搞来搞去为了增加比胸甲更多防御力,只能不选对的只选快的,进行了思路方面的转变。

  打造出了又宽又长的铁板,再弄成内凹的形状,一层叠着一层,搭配皮革和其余材料进行最终制作,搞成了一种环片甲的款式出来。

  吕武会选择环片甲的款式,还是打造起来比较简单,很清楚防御力比不上锁子甲与鳞片甲,穿起来也不比胸甲舒服到哪去。

  携带铁甲的武士还没有亮过相,众贵族自然也就不知道老吕家还有这实力。

  他们抵达“箕”之后有向交刚那边的驻军进行报备,没有进行多余的耽搁,会合后的第二天直接向北开拔。

  等他们离开后,新军将赵旃派来的人扑了个空,分出人手追向北边,也派人回去进行禀告。

  吕武有盘算,等待离开晋国的疆域,进入到狩猎区域之前,他先向韩无忌进行建议,队伍分散出击,每隔一段时间,或是遭遇戎人大军,再进行合拢。

  吕武的出发点很实际。

  他们这一次过来就是突袭,趁戎人没任何察觉,才有机会尽可能地取得更多的战果。

  狄人和戎人平时都是分开生活,只有受到召集,又或是遭遇攻击,才会聚拢起来。

  经过上一次魏氏的扫荡,不但白狄那边损失惨重,大戎也没好受到哪去。

  以千人左右的战兵为一个大队,又或是几个带兵多的单独一队,带兵少的组队,分散出击显然是最合适的。

  韩无忌真的不懂军事。

  魏绛听了觉得太有道理了。

  年纪小的赵武没发言权。

  吕武的意见在魏绛支持下,得到了通过。</div>

  ===第75章:宜疾忌缓===

  如果以区域来判定,晋国实际上是在现代的山西。

  他们这一支队伍在“箕”完成会合,地理位置就是在现代山西与陕西的交界处,往北则是会进入吕梁山区域。

  也就是说,靠近晋国的狄人和戎人,他们并不是全部生活在草原,分为山地部落和平原部落两种。

  山地的那一批自然就是盘踞在吕梁山。

  平原的那一批则是沿着大河(黄河)不断迁徙生存。

  吕武他们这一次的目标并不是山区的那些胡人。

  毕竟,吕梁山(现在不叫这名字)的占地面积非常大。

  只要是山区,地形就会非常复杂,面积再一大,进去会遭遇什么,谁都无法确定。

  毛病了才会去选山地部落,是吧?

  他们先沿着吕梁山的外围走。

  会选择这样的路线当然是为了避开交刚,免得被拉去加入驻防。

  他们不知道的是,新军将赵旃得知“箕”集结了一批贵族武装后,真的派人来找,有拉过去增强“交刚”驻防力量的盘算。

  作为新军将的赵旃,的确是有这个权利的。

  赵旃是吕武的老丈人之一,就是只见过一面。

  “此处往东,便为大戎。”梁挈在为吕武介绍地形,又说:“往西则为‘蒲’。”

  这个“蒲”当然不是晋景公约吴国会盟的地方。

  实际上,春秋时期有相当多的地名重复,叫一样的名字,却一个在北方,另一个在遥远的南方。

  梁挈说的“蒲”就是一块大平原的遗弃城池名字。

  春秋的列国疆域边境线没有太明确的界线,筑城才能明示主权。

  等于说,在某个地方筑座城池,哪怕城池很小,城的前方多少里,分个界线再划拉往后,能说地盘都是属于某国拥有了。

  晋国近些年集中力量跟楚国交战,其余的方向有些顾不上,其中就包括遗弃了不少与秦国、胡人交界处的驻兵点。

  这也是秦国想找存在感,选上了晋国的原因之一。

  打其他小国,秦国打赢了是必然,一旦打输,丢脸可就丢大了。

  晋国即便失去了霸主地位,曾经也是一个霸主,再来是实力还被列国所肯定。

  秦国一旦能击败晋国,国际地位肯定是要得到提升。

  输了?秦国输给曾经的霸主,没什么好丢脸的。

  吕武知道“蒲”这个地方。

  他派出的武士最远抵达到大河南岸,清楚“蒲”再往北约百里,便是多支狄人、戎人舔伤口的地方。

  因为目标明确,再加上事先已经进行侦查,不会浪费多余的时间。

  他们离开“箕”之后,花了七天的时间,来到了吕梁山西侧林区。

  也就是一个距离西面大河约四十多里,离南面“蒲”约六十多里的树林。

  在这里,吕武提议分队的建议得到实施。

  他与赵武、韩无忌成了一队。

  魏绛则是拉了七个中小贵族,自成一队。

  另外的八个贵族,以梁挈为向导,组成了一队。

  其中吕武这一队的兵力最多,战车二十辆、一千七百名战兵,辅兵(属民和奴隶)则有三千七百多,包括了携带物资的一百七十八辆牛车和马车。

  魏绛这边,战车十七辆、战兵一千四百多,辅兵接近四千,牛车和马车一百八十多辆。

  梁挈这一队数量最少,战车只有十一辆,战兵将近一千,辅兵一千四,六十来辆牛车和马车装载物资。

  在正式分开出击前,吕武请韩无忌召集所有贵族。

  他再一次向众贵族重申这一次围猎的主要目标,确定了每一段时间的会合地点。

  魏绛压低声音对韩无忌说道:“武之谨慎,尤甚军将。”

  韩无忌对吕武过于谨慎只有开心,没有感到任何的不耐烦。

  另一边,吕武还在向众贵族进行交代。

  大体上告诉他们会遭遇到什么,一旦发生了意外,无法前往预定的会合地点,应该直接往“箕”的方向撤退。

  魏绛听了又对韩无忌说道:“此举诡也。”

  韩无忌不懂军事,脑子却不笨,也听出吕武的安排有什么用意。

  “箕”前面还有“交刚”,败退的贵族撤向“箕”,胡人肯定知道“交刚”有晋国新军驻扎,实力不够不敢追,敢追的则会被新军拦下。

  该交代的,吕武尽可能详细地交代清楚。

  结果,一块来参加活动的贵族,他们发现自己压根就不用多动脑子了,发生什么事需要做出哪种应对都有方案,没出现意外就是杀和抢。

  队伍变成了三支,分别出发。

  吕武要动手的目标早已经选好,袭击的第一个目标,是一个人口约千来人的戎人部落。

  这支队伍的韩无忌身份最高,他却知道自己不懂军事。

  赵武则是年纪太小。

  吕武没占什么名份,却成了队伍的实际指挥。

  其实,他也不怎么懂军事,可是懂管理。

  只要将管理做好,更细化的东西有随军家臣,更有经验丰富的各级军官,没有瞎指挥为前提,造不成什么乱子。

  吕武管的只是“战略”决定,“战术”当然是让家臣和军官发挥。

  他们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来到一块平原的盆地,出了这块盆地就是那个戎人的生活区了。

  韩无忌已经从斥候那里知道目标是哪个,以询问的语气问吕武,部队连续赶了那么久的路,要不要休息一晚再发起进攻。

  “恐被察觉。”吕武提议道:“速击之!”

  齐温代表赵武发声,说道:“善。”

  韩无忌近一段时间已经看到了吕武的才能,又见老成的齐温也赞同,自己没主意,那就执行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决定罢。

  其实,吕武是有想过要休息一下,等待天黑才发起袭击。

  很关键的是他清楚一点,因为饮食的关系,人们到了夜晚哪怕是有举起火把,还是跟睁眼瞎没区别。

  所以了,打夜战这种事情,时代不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只能在演绎作品上看到。

  真的有将领打夜战,一百次能有一次成功,真的就该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以至于给后人一种打夜战很容易的错觉。

  殊不知物以稀为贵,要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还有大书特书的必要吗?

  吕武没有事无巨细地进行的操作和分工,清楚过于复杂只会把己方的人绕傻了。

  他直接让战车朝着还没发现危险的戎人部落狂奔,步兵则是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到了直接加入战斗便是。

  戎人被突然袭击,惊慌失措是必然。

  出其不意打的就是一个攻其不备,己方因为赶路体能消耗严重,对方没有准备不成组织,还是己方占了突然性的便宜。

  辅兵的话,他倒是进行了一些操作,命令各级管事控制他们拉开队型,缓慢从左右两侧靠近,给戎人造成一种自己被包围了的视觉感官。

  “阴武子大才!”齐温对赵武说道:“主,勿眨眼,所视所闻,需牢记于心。”

  赵武在看前方战车上的吕武,小眼睛里充满了崇拜。

  ===第76章:果然好欺负===

  这边并不是草原,是一片地形相对少山的区域。

  戎人部落驻扎在一条溪水边上,散散落落地扎了帐篷,又留出了集中牲畜的区域。

  目前是夏季,地上长满了各种植物,尤其是杂草最多。

  植物野蛮生长之下,茂密的程度超乎想象,一些草的高度足足超过了两米。

  拉车的战马践踏着各种植物,再由车架辗出一条条的直线。

  快跑起来的时候,草成了一种利器,能够割伤皮肤。

  马一再被草割伤,身上的汗水混了血,一匹匹的马在这一刻成了“汗血宝马”一般。

  它们在低沉嘶鸣着,越跑越快。

  前面是战车在奔驰,后面则是徒步的士兵迈腿跟随,造成了极大的动静。

  戎人部落里面,他们听到了动静,四目张望声音来自哪里。

  因为这边地势不是绝对的平坦,再来是分布有树林,植物的高度也遮挡了视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什么情况。

  他们却是不傻。

  能造成那么大的动静,肯定是大股人马来犯。

  部落很快就响彻了各种喊叫声,互相招呼逃跑,又或是准备保卫营地。

  他们这群人,一个个身穿动物皮或毛做成的遮羞物。

  每个人都是披头散发,手里的家伙少见金属,不是木棍、木叉,就是骨棒,多数持弓握箭(箭镞为骨),看去像是很有原始人的风采。

  吕武所在的第一辆战车在己方攻击队列的最前方,觉得拉车的马跑得有些躁动。

  战车跑得很快,站在车上颇为颠簸,需要拉着车沿才能站稳。

  他有问过御手。

  青给的解释是,草割伤了马匹,已经在尽力地减速。

  由于距离拉得足够近,他们已经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戎人营地的布局。

  这个戎人部落清除了外围的植物,弄了一个大约三四十米的真空区,又扎了一条篱笆墙。

  其实,扎篱笆墙是现在人们的基本操作,为的是防止动物和野兽不受阻碍地进入生活区。

  营地并没有栏栅,更看不到拒马,等于不存在什么防御障碍布置。

  戎人已经看到来的是谁。

  他们看到了战车,也看到了紧跟在战车后面的士兵,原本打算守卫营地的人炸窝之后四散逃离。

  要是同为戎人或是狄人,其余什么胡人来犯,他们不会这样。

  遇上了社会体系和科技等级领先他们太多的中原人,以往的教训给他们留下了足够多的例子,清楚打那是绝对打不过的。

  吕武率先杀了进去,发现只有零散的箭矢射来,根本没有遇到成规模的反抗。

  当前破营,他手持长戈,却是只有很少的机会能遇上个人,想发威都没有太多的机会。

  一辆又一辆破营而入的战车在营地内肆虐,等待后面的步兵进来,轻而易举地就占领了整个营地。

  通讯全靠吼和下令跑断腿的年代,吕武很尽力地根据即时情况下达新的命令。

  战车开始追逐逃跑的戎人,主要是驱赶他们向着己方的步兵。

  得到新命令的步兵,他们则是尽可能地散开,催促或迫使遭遇到的戎人投降。

  在更后面,速度比较慢的辅兵队伍,他们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是杀死或俘获逃窜出来的戎人,便是逼得这些戎人又朝营地方向跑。

  整个行动过程耗费了将近一个半时辰,天际的东方变得浑浊透红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