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结束了。
吕武、韩无忌和赵武在众多武士的保护下,坐在了这个部落首领的帐篷内。
老实说,里面的味道并不好闻,可是占领一个部落,进入他们首领的帐篷是一种习俗。
韩无忌看上去颇为心满意足,说道:“未尽力,已胜?”
赵武看上去很兴奋,一张小脸蛋有些红扑扑。
齐温说道:“韩孟指挥有度,胜之易也。”
吕武则是说道:“今夜在此留宿。”
这一场进攻真正的指挥是吕武,但他不是这一支队伍名份上的指挥官。
韩无忌只是挂了个指挥官的头衔,却能喜滋滋地接受齐温的恭维。
这个并不是什么窃取胜利果实。
其实,春秋讲的是在其位谋其职。
有点家底的贵族,谁没几个家臣?
贵族可以是个招牌,有能干的家臣就够了。
可是家臣只是代行权力,得失都算是贵族的。
知人善用也是作为领导者的一种能力。
所以了,谁当了头头,哪怕没干什么,胜利了就接受荣耀,失败了也要承担战败的责任。
越来越像个春秋人的吕武,他才不会因为齐温对韩无忌的恭维感到不忿,甚至情绪上都没什么波动。
韩无忌用亲热的眼神看向吕武,附和道:“武为‘尉’,尽听便是。”
这是一个有逼数的贵族子弟,自己不懂就没张嘴瞎哔哔。
他都有逼数到决定计算收获的时候,将自己的那份分出来给吕武。
好的名声我笑纳了。
实际的好处你来获得。
简直完美!
吕武需要干的事情挺多。
安排士兵和辅兵的驻扎和警戒任务。
听取关乎伤亡的汇报。
他们攻下了一个戎人部落,己方的伤亡可以忽略不计。
人一个没死,伤了近百。
对于这点,韩无忌可是私下里拍了吕武一大通的马屁。
连带齐温又是拿这次突袭对赵武进行了谆谆教导。
其实,它们这边参与战斗的都是武士。
一千多武士对一个有效战斗力不到三百的戎人部落发起突然袭击,对付的是一帮武器不行又惊慌失措的“原始人”,伤亡大了才是不正常。
有组织欺负没组织,胜利是必然的。
要是双方摆开阵势交战,自然不可能出现零死亡。
不过,以之前的例子,晋军出兵与胡人交战,双方战损也比较夸张就是了。
吕武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包括统计这一次行动获得了些什么东西。
他在归纳战果的时候,感到有些意外。
按照印象,胡人不都该是养马牧羊的吗?
这个戎人部落却是没多少马和羊,牛的数量最多。
他们俘虏了男女老少总计七百二十二,其中包括了部落首领一家子;马缴获了二百三十七匹,能立即拿来用的有七十七匹;羊的总数八百余只;牛却是多达两千多头。
其余像是各种皮革,装能装三十多车,其中以牛皮最多。
吕武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讶异地发现还有几个帐篷内堆得满满的羊毛。
话说,戎人已经搞出了对羊毛的利用了吗?
不然的话,专门囤积起来干什么?
这个戎人部落还有一批植物类的粮食,以糜子的数量最多。
而戎人的武器?
他看着那些木棍、木叉和骨棒,还有数量最多的各种弓,少不了有箭镞和没箭镞的矢。
有些木棍上就是绑着尖锐的石头或骨头,就成了一杆不是矛的矛了。
更多只是将木棍削尖。
棒则是一些钝器。
讲真话,对上了至少会穿木甲的晋国武士,木棒和骨棒的杀伤力会更强一些。
第一次行动近乎于完美,不但让参与行动的人喜笑颜开,也给吕武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只是,他很清楚一点,要是不占突然袭击的优势,并不会这么顺利。
现在需要思考的是,他们怎么把这种突然性延续下去。</div>
===第77章:这个时代的胡人===
在这个年代,即便是社会等级最为先进的中原,消息的传递速度都快不到哪去。
中原那边至少是定居在某处,想通知还知道应该去哪通知。
胡人则是以部落形式分开放牧,连部落本身都不确定自己某个时期会是在哪,想串门只有等待一个特定的时机。
那个时机就是约定贸易的时间,才会聚居向某个地点。
不然,他们平时想要找到对方,很大概率是需要靠运气。
吕武这一支队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连续突袭了几个部落,每一次都得手都是留下必要的人手,将战俘以及战利品送往寻找好的囤积点。
多次出击下来不可能再维持零伤亡。
只是,跟所取得的丰盛战果相比起来,战死七十四人,失踪了九人,轻重伤三百余人,对他们是很能接受的事情。
一个月也是三支队伍约定到某处会师的时间。
不再选定攻击目标,回到隐蔽的囤积点带上战利品后,他们开始向会师地点行军。
因为收获颇丰,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他们这一个月下来,光是俘虏就抓了七千多个,缴获马两千余匹、羊一万四千余只、牛五千多头。
胡人养牛并不是用来耕田,他们需要的是牛本身的价值。
只是不管黄牛还是水牛,到了农耕民族手里,肯定是会驯服成为耕牛的。
战利品当然属于贵族。
而贵族不过于吝啬会赏赐给武士和属民,哪怕是奴隶未来也会好过很多。
等于只是索求不一样,获得也不一样,但同样有好处,成了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吕武也终于知道一点,不是个胡人部落就只会养马牧羊,他们有属于只的特色,甚至有些胡人部落压根就不大举放牧。
这些不以放牧为主业的胡人部落,他们将采集当成了主业,只不过这样的部落人口一般都很少。
甚至还有开辟农田搞种植的部落。
吕武在杀进以耕作为主业的部落时,还以为己方突袭错了目标,等待看到里面的人穿着打扮,才确认没打错。
占领下来一问,原来是学习农耕的狄人。
其余地方不知道,吕武知道晋国北疆的胡人以戎人和狄人最多。
戎人以大戎为尊。
狄人则是以白狄为首。
没穿越前,吕武以为白狄就是一支白种人,亲自看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当然,并不是说东方就没有白人。
事实上,东方有白人,只是数量非常少,他们一般跟狄人混居,却不知道狄人是从哪里收留来。
或许狄人本来是白皮肤系,跟黄皮肤混居,通婚繁衍之后被染黄?
这一次抓了七千多个俘虏,吕武除了想要那些懂耕作的战俘外,对四百余个白种人很感兴趣,尤其是女的。
吕武自己在想事情。
前方战车上,韩无忌与自己的家臣聊得起劲。
他们这一支队伍是以韩无忌为首。
一个月内连续发生八次进攻,每次都是以突袭的方式杀入,一次次总是用很小的伤亡代价达成既定目标。
行军路线,包括突击方案,乃至于是战场指挥,压根不是韩无忌进行构思与部署。
可是韩无忌作为队伍身份最高的人,还被选为队伍的首领,一切的成就理所当然是属于他的。
他呢?很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突击大师的称号,并且有些自鸣得意。
队伍里面的任何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却不会去纠正韩无忌,默默地听着韩无忌自吹自擂,再听韩氏家臣比较委婉的劝谏,心里一阵阵的暗乐。
安排好外围警戒,开始一心盘算该怎么想要的东西弄到手的吕武,他偶尔将注意力放在韩无忌身上,考虑要不要提醒一下,免得韩无忌真将自己当成天才指挥官,稍微想想也就作罢了。
韩氏家臣没昏了头就行,他何必去当那个坏人。
一旦韩无忌想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韩厥必定会先问清楚。
等韩厥考较了韩无忌,又或是从家臣嘴里知道真实答案,他肯定不会让韩无忌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来到约定的会师地点。
吕武很稳地派出人手先行查看,又侦查了周边。
那边早有队伍先行回来在进行等待。
斥候汇报周边三十里内没发现胡人。
吕武这支队伍进入营地。
他却是再次派出斥候侦查更远的区域。
“武?”韩无忌有那么点春风得意地说:“何至于此?”
齐温则说:“当有之意,免受灾祸。”
韩无忌立刻觉得无趣了。
早早来到会师地点的是梁挈所在的那支队伍。
他们也有自己的收获,只是数量少远远比不上吕武所在的这一支队伍,伤亡方面则不大。
还是那一句话,他们参与作战的都是武士,打不过也能有序撤退,胡人一般也不敢追。
所以来胡人地盘搞活动,有区别的只是收获多或少而已。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晋国的贵族会时不时地进入胡人的地盘打秋风,胡人却不敢南下袭扰,跟后面的格局并不一样。
当然也不是所有区域都跟晋国的北疆相同。
比如快被中原诸侯国忘记的燕国,他们的状况就显得有些糟糕。
燕国被东胡一再袭扰不说,丢失了大片疆土,甚至东胡都将他们与中原列国的联系切断。
东胡是很多胡人部落的总称,并不是单一的一个民族,有些部落追述起来可到殷商时期。
吕武了解一下另外一支队伍的情况。
这一支队伍接受了吕武使用突袭的战术建议,只是武士素质有点不好说,有成功也有失败,破了六个胡人部落的营地,抢了不少人口以及物资。
吕武当然知道每一家的武士,素质方面都不一样。
晋国现在哪家的武士最猛?
要说最猛有点不好判定,每一家的武士则有自己的训练特色,擅长的战术也都不一样。
武士最多的却是郤氏,再来便是中行氏。
郤氏(三家)的家族武士能凑两个军。
中行氏(三家)则能拉出一个军。
剩下的那些卿,真无法单独依靠家族实力拉出一个完整的军。
吕武这一支队伍到会师地点的十三天,魏绛指挥的队伍也回来了。
他们的状况看去并不怎么好。
武士的伤亡不太严重,辅兵丢了大半,抢的战利品也剩下不到两成。
魏绛先介绍了自己队伍的情况。
他们一开始其实收获颇丰,只是前面的顺利获取的成功在后面丢了。
魏绛脸色难明地说:“武,戎人联合狄人出大兵,距此不足八十里。”</div>
===第78章:不是吧!被吓到了?===
总得来说,魏绛有点浪了!
他们一开始还只是对小部落下手,以碾压的形式取得了一次次的收获。
后面可能觉得小部落的收获太少,盯上了一个人口约有五六千的部落。
魏绛并不觉得自己浪。
上一次魏氏大军出击,横扫了白狄联军,又深入胡人地盘肆虐了一阵。
这就给魏绛带去了一种膨胀心理,认为哪怕只是带着千多名武士,打一个五六千人口的胡人部落也会跟玩一样。
那个部落正在迁徙途中。
这也是魏绛认为很适合攻击的因素之一。
比较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他们发起了攻击,一开始其实没遭遇到多强的反抗,后面却有一支胡人的大队人马突然出现。
当时魏绛的部队已经与胡人交缠到了一块。
留在后面的辅兵率先遭到突然出现的胡人大队攻击,只是一刻钟不到,辅兵队伍被冲散。
感觉到不对的魏绛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断发出指令让分散的部队集结,避免纠缠时再被包夹。
吕武在听魏绛阴着脸述说交战过程。
魏绛犯的错误很少,甚至可以说应对的选择至少都不错,否则他们也回不来了。
只是看魏绛只带回了七百多武士和三百多辅兵,车辆仅是剩下不到二十辆,无疑是败了。
吕武听完了魏绛的阐述,问道:“绛子以为如何?”
魏绛咬了咬压根,看了看韩无忌和赵武,将视线重新转到了吕武身上,抑郁地说:“此仇不报,何有颜面归乡!”
这个答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贵族讲颜面,列国交战输了都觉得丢人,再被胡人打得那么惨,不报复回去的话,以后还怎么做人?
“彼有两万之众?”韩无忌很小心地不打击魏绛,说道:“此则不足三千五,亦有收获随队。”
齐温代表赵武出声,比较沉闷地说:“三千五之数,士不齐,心亦不静,如何赴战?”
他们是拼凑起来的临时武装,好些贵族家的武士素质堪忧。
重要的是,有了那么大的收获,大多数人想的是赶紧回家分果果,肯定心无战意。
吕武看到魏绛整个脸色都变得铁青,又见所有人都盯着自己看,一点都不觉得荣幸。
“如敌而至,物不再归于我等,如何?”吕武没等魏绛脸色阴转晴,又说:“如敌断我归路,又如何?”
韩无忌当即蹦起来,大呼:“如此,速归!”
魏绛则是依然死死盯着吕武,压根不甘心就这么狼狈逃回去。
一直代表赵武的齐温则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归之然也。”吕武手在有节奏地轻拍着自己的大腿,说道:“敌必料我等如此。”
胡人可能愚昧了一些,或许大多数也比较蠢,但总不至于所有人都蠢。
他们知道来地盘上肆虐的是谁。
以常理判断,晋国的这一批贵族知道胡人集结大部队了,为安全考虑肯定也是想着赶紧溜回国境。
吕武不清楚胡人怎么会集结那么快速,思考是碰巧了,还是沿着吕梁山行军被发现。
不过,齐温有一点说得很对。
这支队伍连续打了一个月,疲劳度肯定不低,再来是战利品那么多也影响到了战斗**。
摆在他们眼前的其实有三条选择。
吕武平静地一一讲述。
第一个就是赶紧收拾一下,用最快的速度向晋国地界开拔。
这样却很大的概率撞上那只胡人大部队,变成一种被拦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