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风逝变得小一些,吕武吩咐拉开大门和打开窗户。
眼睛没问题就能看到前方的一片空旷,眼见细雨的笼罩下,一大片平原上处处田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庄园或村落,看得很是赏心悦目。
一时间,谁都在看外面的风景,以至于大厅内没有交谈。
那些白种女仆发现四周静下来,小心翼翼不发生动静地摆弄一些工具,做好之中屈膝跪坐到案几的边上。
她们留下来就是还有工作。
比如,照看正在用小炉子温的酒,还有同样在煮的汤。
除此之外,她们还需要帮客人酌酒,递上客人需要的餐具。
这些技能当然不是吕武去教,是赵?让带来的陪嫁主事,也就是出自宫廷的一些人去教导。
一些木头的磕碰声尽管轻微,只是大厅内过于安静,就显得有些明显了。
吕武转头看去,看到的是师旷放在案几上的双手在打节拍。
众人的目光也从外面收回来,一致集中在师旷身上。
不少人还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师旷看不见嘛,他不知道为什么都不讲话了,却能猜测是什么风景吸引了众人。
生下来看什么都是雾蒙蒙的一片,年纪越大视线就越模糊,直至完全被黑暗笼罩。
这一类的人其实会在脑海中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会想象不属于黑暗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大多数身有疾病的人都会比较敏感,导致易怒易暴躁,还难以沟通。
师旷显然不是那样的人?
他猜测众人在看什么,知道已经上了山,以自己的想象用音乐表达出来。
大厅之内响着有节奏的拍子。
吕武偷偷观察了一下,发现不少人露出了如痴如醉的表情。
他很努力地听着,倒是能听出在打节拍,关键是完全搞不懂什么情况,无法融入进去,考虑是装着听懂了跟着露出欣赏的表情,还是只保持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比较真实的一个情况。
吕武生长在什么环境,自己认为的音乐是那么回事,跟春秋时期有着天与地的区别,无法代入一点都不值得奇怪。
而春秋的人,不到一定的身份地位,一生中连音乐都没有听过。
因为当时文化的关系,再来是真需要一定身份地位才能有听音乐这种享受,以至于有了孔子在齐国听过了《韶》,三个月光顾着研究,连肉味是什么,都忘记的故事。
孔子太清楚能听到音乐,尤其是交响乐团级别来演奏的音乐,是多么的荣幸了。
那可是国君才有的待遇!
甚至可以说,不是每一个国君都能有那待遇,需要爵位足够的同时,有财力置办乐器,并养得起一支乐团。
师旷在脑海中想象从山上眺望是什么样的风景,用自己的音乐给表达了出来。
知道他名声的众人,觉得这一趟来得实在是太对了。
吕武发现韩起的一脸懵逼,又扫了几眼众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里定性的关系,他总觉得有那么几个人的表演有些假。
每一个案几上都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用餐工具,却不是现在就开始上食物。
吕武示意仆人带着来客下去梳洗。
来了客人会待很久,梳洗并给予更换衣物,是贵族招待的必然流程。
韩起很刻意地留了下来,说道:“武,父亲之意为……”
简而言之就是,韩厥能看出吕武根本不懂贵族礼仪,大家其实也都知道,只是清楚老吕家以前是怎么样,没有计较罢了。
现在,吕武怎么都是一名下大夫,又因为会盟期间的表现,未来肯定会有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有些该学的不能不学。
那些人呢,韩氏是帮忙了老吕家,能不能将他们留下来教导吕武,看吕武自己的表现。
另外,师旷并不是要来当老师,他只是听说了吕武在会盟时的表现,来老吕家的半路上遇上韩起的队伍被收纳。
这样一来,吕武接下来会有什么生活也就比较明显,肯定是跟几位老师好好地学习了。</div>
===第107章:秦国背盟!===
学习使吕武感到快乐。
其实,要是能够穿越回小时候,多数人在面对学习方面,必然会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一切只因为等长大成人之后,才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并不是一句空话。
学习礼仪对吕武来讲是重中之重。
随着地位的提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礼仪规范。
不懂礼仪在现代的代价不是那么大。
春秋时期要是不懂礼仪,什么时候被拉出去砍头了,还满肚子的疑问和委屈,压根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因为礼仪缺失,明明能够更进一步却没了,于春秋并不是个段子,会是一件无比真实的事情。
教吕武礼仪的叫师宾,他来自周王室治下,就是专门依靠教导贵族礼仪吃饭的人。
周王室已经没落,有着大批的公卿,他们没办法再玩征战这种高端的游戏,只能寻找一些有能力去玩的项目。
征战的确是一种极为高端的游戏。
首先要有足够的国力和人口,来支撑组建一支数量足够的军队。
再来就是耗费一定的资源,武装并训练这一支军队,使他们上了战场不至于一触即溃。
以当前的时局来看,周王室那么多的公卿,他们连维持三军部队都困难,还是周制下五百辆战车和一万两千五百名士兵的军团,不是晋国五百辆战车和三万七千五百士兵的军团。
这个“三军”指的是上、中、下,不是海、陆、空。
古时候的将军总会来上一句“三军将士听令”,其实就是周王室的三军,后面成了一句习惯用词。
周王室还是那个周王室,就是直属的贵族和属民基本上都成了和平爱好者,导致三军已经是空架子,拉到战场连装样子都办不到。
吕武除了学习礼仪,需要跟着师兵学习武技。
师是职业,兵是名,就是那位老师的称呼。
以前肯定不叫兵,应该是为了表达专业性,后面才改的。
他来自智氏,只会教导吕武直至来年春暖花开的季节。
其余的老师,专业方面也会有针对性,比如教画画、教字、教驾驭战车等等,甚至还有教房中术这种老师。
是不是缺了什么?
没错,就是少了一个教音乐的老师。
很符合当前时代的特性。
音乐就不是谁能随便听,懂得鼓捣音律的就更少。
贵族可以特别去找音乐老师,但音乐老师过于枪手,很难找到。
师旷就是来老吕家做客,不是来当老师的。
他一点教吕武音乐的想法都没有,认为这样会耽误了吕武的本质。
所谓的“本质”,就是好好带兵,好好去杀人,就别学这么“雅”的技能了。
等吕武的爵位到了上大夫再去专门学音乐还来得及,在此之前就不用刻意追求了。
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的吕武,一段时间后讶异地发现,家臣向自己禀告的频率在减少。
他特地查了一下。
有计划表这种东西,什么时间做什么,完成了一个项目之后该干什么,跟着计划表去做就行了。
再来是,家臣认为学习更加重要,不是发生意料外的事情,不敢过多打扰。
吕武对此很不满意。
身为一家之主,总是需要拥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别拿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当事,养成不汇报的习惯可咋整?
要纠正家臣时,他发现了更值得纳闷的事情。
那些家臣也许觉得不禀告不好,他们却是跑去向吕阳……,也就是吕武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儿子禀告。
知道这么一个情况后,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一群羊驼奔跑而过的画面。
我还活着,怎么看都无比健康。
有事不来禀告我,跑去向我那个还不会说话的儿子汇报,是上演哪出戏?
吕武花了点精力和时间,就想搞清楚是个什么情况。
结果,他后面知道家臣这样做是春秋时代的一种习俗,不是要架空他,更不是家臣变得跋扈了。
现在是嫡长子继承一切的规则,吕武的一切要是没发生意外,以后都会是吕阳的。
尽管吕阳还没有学会讲话,却是老吕家理所当然的二代目。
家主因为一些事情不能打扰,家臣去跟二代目汇报属于正常流程。
也就是春秋时代了,换作以后的时代,哪个臣子敢这么干肯定是包藏祸心,想看一场父杀子或子杀父的大戏。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迎来了秋收的季节。
在这一段时间里,韩妏如愿以偿了,肚子一点点地鼓了起来。
而小透明赵辛的怀孕比韩妏还要早上一段时间。
吕武对两位从夫人先后怀孕感到很满意,自己给自己取个了“播种机”的外号,但绝对不会话出于口就是了。
其实最满意的是老祖母,她酝酿了一段时间,派人召唤吕武过去。
“武啊,家祠当从修。”老祖母其实并没多老,实际年龄也就四十来岁。可能是近期日子过得舒心,她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非常严肃且认真地说:“寻来神巫进山,觅一处宝地,可否?”
发达了之后重修祖坟这种事情,现代人都还十分热衷。
春秋搞的不是重修祖坟,找个地方特地修建一座家祠?
吕武比较不明白的是,家祠不该是在住宅的吗?怎么会需要特地找个山修一座。
另外一个,找神巫这种事情要花钱,是花非常大一笔的钱,还不一定能请来。
吕武能说啥?他认真地答道:“当修!”
老祖母又说:“闻智氏需武,何时前往?”
这件事情已经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了。
智罃还派家臣来过,给的说法是既然韩厥邀请了那么多老师过来教导吕武,可以等吕武认为合适的时间再过去。
而吕武其实很想维持与智氏的交情,怎么都要抽出时间去智氏封地一趟。
要过去干什么事情,他已经知道了。
智罃需要的是吕武过去智氏封地,帮忙总览一下灌溉系统的优化。
可以的话,智氏其实更想吕武能走一遍自家的封地,规划出一个全面的方案出来。
吕武知道后很郁闷。
他又不是很闲,自家的封地都还没建设完毕,智罃怎么能开得了那口。
没看见韩氏和魏氏也知道吕武有那个能力,却是没开口么!
在这个时代,掌握了什么技术,没有义务为了国家的实力增涨贡献出去。
贵族只要履行好纳赋的义务就行,其余都不是义务的一部分。
这叫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吕武还在等待智氏能付出一点什么。
要是智氏没有拿出等价的回报,他尽管还是会去,却会先去韩氏与魏氏,可能也会去赵氏,将智氏排在自己出行表的最后顺位。
吕武还在和老祖母聊着,却有家臣不顾场合过来求见。
“武啊。”老祖母倒是很通情达理,说道:“正事为要,去罢。”
吕武就喜欢这样的老祖母,行礼之后离开房间。
来到室外,他发现来的家臣有点多。
“主!”宋彬脸色非常复杂地说:“国君征召!”
吕武听得一个愣神。
今年的“赋”已经纳了,等于完成了年份内该履行的义务。
“秦背盟?”吕武知道不是必要,国君才不会下达征召令,说道:“且往议事处细细道来。”
正事的话,哪能是随便站个地方就谈,肯定要有合适的场合,不然会显得很不春秋。
没会盟之前,晋国的卿相续表达不看好这一次会盟,只是他们没能阻止国君。
事情也正如几位卿预料的那样,秦国刚回去就频繁派出使者前往列国,邀请他们一起攻打晋国。
这一次还是没有列国响应秦国的邀请。
华夏文明圈的列国,他们当然知道晋国实力大不如前,但还是不敢正面硬刚晋国。
有些列国,前一脚秦使到来说明来意,他们就立刻派出使者到晋国,很直接地将秦国卖了个干干净净。
所以,晋国高层很早就知道秦国背盟并且要起兵进犯,只是消息没有通报全国贵族。
连吕武这个韩氏、魏氏和赵氏的姻亲都是得到国君的征召,才知道秦国已经起兵,并且就在来进犯晋国的路上。
他就不免需要思考一点,自己在韩氏和魏氏那边是什么份量。
只是,他真的想多了。
姻亲是姻亲,亲戚却没那个必要什么都说。
就好像韩氏长期跟周王室勾勾搭搭;赵氏一直没跟秦国断了联系;范氏也不会将卫国的事情公诸于众;中行氏和智氏一直跟楚国眉来眼去;很多的很多,各个家族真没将自己的消息渠道共享的意思。
因为消息闭塞,吕武只知道国君发出了征召令,却不知道这一次是晋国的下军、上军和中军都会出动,新军被安排了个看顾南方的任务。
等于说,国君一下子就动用了所有军团。
这也就能够想象的出来,那位刚继位不久的国君,对秦国的背盟是多么的恼羞成怒和痛恨。
“这一次出征什么花费都是算在国君头上?”吕武越来越像个春秋贵族,捏着下巴想道:“那这一次该带多少战车和武士出去?”
不算在正常的纳赋范围,肯定是要国君或国家来买单。
吕武先是杀了秦大夫史颗,上一次的亮相也太过于惊艳,秦军会不会特别针对?
他需要为自己的小命多做几道保险,避免给英年早逝了。</div>
===第108章:三军齐上阵===
吕武从未放弃过对参加战争的准备。
这种准备不是时刻调集部队进入最高状态,其实就是研究更好的装备,再挑出其中合适的那一些装备类型进行生产,储存着以备不时之需。
老吕家有煤矿也有铁矿。
只是受于很多方面的因素,铁的产量一直上不去。
另外,哪怕掌握了冶铁技术,甚至都将初级钢给研究出来,真不是会了就等于稳了,废品率还是有那么点居高不下。
吕武前一段时间研究“拉丝”,废了很大的精力,还是没有将金属“拉丝”技术研究出来。
他倒是借鉴了秦国的技术……,不是现在这个秦国,是始皇帝一统天下时期的秦国,搞了流水线生产规范,同时也将模具铸造法进行了复制。
这个时候,模具被称呼为“范”,很早就被思考并发明创造出来。
当然,模具都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