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春秋大领主》

春秋大领主_分节阅读_第62节

《春秋大领主》 3260 10632 2021-11-01 10:03

  事情,开口讲出来显摆自己的聪明吗?

  不!

  那不是聪明。

  反倒显得非常愚蠢。

  祁奚与几位公族对视了一眼,没露出什么无奈的表情,就是脑仁一阵阵的生疼。

  前方已经发生接触。

  作为全军的前驱,吕武所在的战车是在晋军的最前位置。

  迎着吕武所在战车而来的是两辆白翟战车。

  双方已经能够眼神对视。

  两辆白翟战车的配置与中原列国没区别,一样是有一名战车主将和御手、戎右。

  存在区别的是白翟的战车看上去要简单非常多,并且装备方面比较简陋。

  吕武与自己的戎右凌都是手持弓箭,一发一发地射出箭矢。

  同理,白翟战车除了御手需要驾驭战车之外,战车主将和戎右也是在射箭。

  吕武很清楚自己的箭法怎么样,瞄准的时候都不敢直接瞄准目标,做的就是真正的随缘,挽弓搭箭一直射就对了。

  别说,不瞄准目标,真的比瞄准再去射准,他四箭命中了两箭,射死了一匹拉车的马,射翻了一名白翟战车主将。

  倒是凌,他的箭法可比吕武准多了,两箭射死一匹马,导致翻了另一辆白翟战车,目前正在射击距离内的其余白翟战车。

  吕武当然是身穿自己那身金属套装。

  御手青和戎右凌也改了甲胄,胸前一块铁板,其余的配套则是用的犀牛皮,有很强的防御力。

  另外,吕武射杀拉车战马的次数多了,害怕别人也这么针对他们,给战马披上了马甲具装。

  马的前额是一块三角形的铁板,颈部是叠层的犀牛皮甲,身上则是套上了藤甲。

  这样的结果就是,除了吕武之外,御手青、戎右凌和拉车的两匹马,身上都有插着箭矢,却是一滴血都没有流,只是从外表看着中箭了。

  而吕武身上之所以没插着箭,无非就是狄人没射中皮革部分,骨头、石头或木质的箭镞射在金属片上,留下一点痕迹就被弹开了。

  他们这一两战车一路射翻了五辆白翟战车,随后冲进了敌人的步兵群里面,反复地冲撞着前行。

  其余友军的战车差不多也是一个样,只是从外表看上去更壮烈一些。

  壮烈的原因太过于朴实,只因为他们中箭就会插着,就是穿透力不够强的关系,只带来放血的效果。

  当吕武等几辆战车冲进白翟步兵群的时候,晋军本阵的战鼓声敲得更加急促了。

  同时,列阵待命的晋军将士,他们在上官的引领下,开始吟唱了起来。

  是那首《诗经.小雅.出车》。

  一时间战场上响彻了“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的吟唱声。

  这首《诗经》其实是列国与胡、蛮、戎、夷交战时的必备歌曲。

  创作背景是周天子召唤分封诸侯与异族交战的场景。

  唱着《诗经.小雅.出车》在春秋是一件十分有逼格的事情,唱得最多的就是一直召集众小弟与楚国交战的晋国。

  为什么不唱《诗经.国风.秦风.无衣》呢?

  跟秦国的盟友作战,却唱起了《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会很不对劲?

  没什么不对劲或尴尬的地方,只是一种感情的表达罢了。

  战国时期,与秦军作战的赵军,不一样会唱《诗经.国风.秦风.无衣》来表达作战决心?

  另外,吕武开始学习贵族礼仪后有读《诗经》,知道里面其实还有另外一首晋国版本的《无衣》。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就是“唐风”的“无衣”版本不是战歌。

  战场之上,已经进入作战状态的晋军士兵,他们听到了那首《诗经.小雅.出车》立刻狂化了。

  俺听从召唤出征了!

  俺要像祖先那般,为了保卫华夏而战!

  俺一定会获得胜利!

  为了证明俺的武勇,你们全去死罢!!!

  老吕家的士兵,他们早跟领主战车脱节。

  奔跑在最前排的士兵能够看到领主的战车在敌军那边横冲直撞,他们握紧了手里的兵器,脸色狰狞地看着离得越来越近的敌人。

  保持相对整齐的队形,第一排高喝一声“嚯!”,他们从小跑中加速,又在加速中腰下盘微微下沉,手里的武器向前挺出,呐喊“杀!”继续加速。

  晋军士兵,他们一排又一排进行相同的举动,再一排排地加速冲锋,每一次都能伴随着“嚯”和“杀”的齐声高喊,犹如大海泛起了波涛,一浪接着一浪向前滚滚而去。

  他们的头顶有尖锐的破空声传来,却没人抬头看上一眼。

  那是进入到射击距离的韩氏弓箭手,他们停下来整顿了阵型,也就是组成了箭阵,再由军官敲着梆子发出指令,向前方进行了箭雨覆盖战术。

  韩氏弓箭手的射箭平频率非常快,往往一波箭矢刚射出去不到两个呼吸,下一波箭雨又被射了出去。

  一个箭阵的弓箭手射上七八支箭矢,他们就会在军官的引领下向后退却,让出空间给予其他弓箭手。

  这个一点都不奇怪。

  射箭其实也是一种体力活,一般射上十来箭,哪怕肌肉和筋还能受得了,体力也有了很大的消耗,不想拉伤肌肉和筋就该先歇一小会。

  几波的箭雨覆盖下,冲在最前面的白翟士兵被清出了一大片。

  晋军的近战士兵,他们成为一种横列的一排又一排,先后冲进了满是尸体和伤患的战场,看到了敌军的伤兵看心情要不要补上一记。

  “哈哈哈!”国君看得很清楚,微微昂起了头,问道:“梧鼠之技,不过于五。”

  啥意思?

  姬寿曼很骄傲地在说,这帮白翟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

  ……………………

  亲们,票别停呀!</div>

  ===第116章:阴武兵法可还行?===

  到目前为止,吕武交过手的至于秦军、白狄、赤狄、大戎和野人。

  这些人之中肯定是以野人最好打,无一例外都是一个冲锋就击溃了。

  白狄、赤狄和戎人其实半斤八两,不像野人会一触即溃,却也没有多么难打

  胡人的个体战斗力其实还行,只是他们缺乏集体的配合,再来是几乎没有组织度。

  没有组织性算是什么集体?

  一支军队要是缺少了纪律,也就不存在组织度,从而也就不可能有什么配合。

  一样是华夏文化圈的秦国,他们拥有完整的军队建制,等于是有形成组织度,只是执行效率方面跟晋军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不独是秦军,其实现在东方的各国军队,九成九在组织度、纪律性和配合都不如晋军。

  同样是晋军,却也会存在档次差距。

  像是八卿的军队一般会比其余大夫的军队更强,一般是体现在装备方面。

  更多的时候不止是因为装备差距的因素,几个“卿”的家族极力研究属于适合自己的战法,有那个人力和财力去反复地验证,形成了家族特色的战术应用。

  光只是财力足无法在晋国爬上“卿”的位置,其实最大的依靠还是武力强大,懂得经营人设,争取更多的人脉关系。

  吕武不知道自家的士兵在晋国能排在什么档次。

  而现在,老吕家的士兵已经撞上了敌军。

  成排的士兵手持战戈,他们一头撞上身穿兽皮衣或羊皮袄的狄人,刹那间就是战戈不断勾挂和扎挑。

  步兵的战戈其实是一种短戈,木杆的长度约两米左右。

  战车的战戈则是一种杆为六米的长戈。

  还有一种中等长度……,也就是杆四米的战戈,是应用在破阵的步兵身上。

  现在,老吕家的士兵,他们大体上保持着一种横直线的队列,前排的士兵操作手里的战戈,不断给予敌军带去伤亡。

  狄人冲过来,他们很想直接发生肉体上的碰撞,形成一种混乱状态的近身搏杀,比较可惜的是第一波冲击失败后,想再完成目标只能拿命去堆。

  “狄人,越来越多了!”

  “如何?”

  “盾兵止步立盾墙,矛兵于墙后!”

  “诺!”

  卫睿没乘坐战车。

  吕武在前面酣战,无法指挥步兵,只能由卫睿来管一管。

  扛着大盾奔跑的士兵会有点慢,长矛兵又被严令跟紧大盾兵,他们等战戈兵与敌军厮杀了一小会才跟上来。

  他们顶着对面狄人不断射来的箭矢,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大盾兵得到命令,一个并着一个,一面又一面的盾牌完成相扣,组成了一面高约一米六的长形墙壁,再向前缓缓地推进。

  前面顶着不断冲击而来敌军的老吕家战戈兵,他们被呼喝从左右两翼退却。

  得到通知的韩氏弓箭手,他们其实看不到前方都是什么状况,重新组成了箭阵,依照该射向仰角几度射出了箭矢。

  狄人既然缠住了晋军,哪可能放弃呢?

  他们追着正在撤退的晋军,杀是真的杀不了几个,就是想要一直粘着,形成一种混战态势。

  前面在厮杀,后方一样有狄人弓箭手在射箭,只不过他们射箭的区域是发生交战的后方。

  无法即时沟通。

  老吕家这边在改变战术时的动作有些缓慢,甚至发生了脱节状况。

  狄人这边,前面的人能看到,后方的人不知道前面正在发生什么情况。

  导致的是前面的狄人还是追着想退却的老吕家士兵,然后他们被无差别的箭雨覆盖。

  一支又一支的箭矢落下。

  拥有青铜打造箭镞的箭矢,它们要是命中狄人,大部分能够破开兽皮或羊皮袄,钻进皮肤又蹿进血肉中,带起一声惨叫或是闷哼,射中脑袋就是盛开一朵由鲜血构成花骨朵的画面。

  老吕家的部分士兵,他们一样在箭雨的覆盖之下,箭矢落下来时,射中皮甲肯定是“咬”住了,要是射中没甲胄防御的位置必然带来一声惨叫。

  他们都有头盔,算是目前的独一份,被射中脑袋要看穿透力,大多不会立即毙命。

  这个年代当然有头盔这种防具,被称呼为“兜”,可是大批量装备真的是老吕家的独一份。

  无差别覆盖的命令是由卫睿去下达,韩氏弓箭手并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事。

  而进行无差别箭雨覆盖之下,成片的狄人被射中倒下,自然也会有老吕家的士兵丧命,只是大多数老吕家的士兵则是身上插着很多箭,却完成了转移。

  后面冲上来的狄人,他们看到晋军竟然连自己人都射,着实是被吓了一跳。

  等他们反应过来,看到的是前方突然出现一堵“墙”,并且在缓慢地向前推进之中。

  战场上还能突然有“墙”这种东西?

  狄人不是笨,他们只是见识少,懵逼了一下又被人呼喝着继续冲锋。

  韩氏弓箭手真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情况。

  他们被通知一直朝前方约三十步距离之外进行箭雨覆盖,很忙地一再挽弓射箭。

  重新冲锋的狄人,约有两三百人倒在箭雨之下,后面的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继续冲了。

  卫睿从盾牌的空隙看到狄人畏缩不前,大喊:“迫进!”

  老吕家的大盾兵合力抬起组成盾墙的盾牌,喊着“哟嘿——呦嘿——哟嘿——”的号子声,一喊一迈步地向前推进。

  战场的后方。

  国君和众卿已经改成站在巢车之上。

  他们所看到的交战态势有点小复杂。

  正面战场上己方的战车部队正在敌军人群中横冲直撞,步兵则是已经形成了阵列线对峙态势。

  左翼的战场,己方前导的千多名步兵跟大约两千多狄人混在一块,看上去场面非常乱,不断有尸体从高坡上翻滚着下来,但己方步兵一时半会恐怕很难占领高坡。

  右侧那边看上去更乱,山脚下杀成了一片,山口拐角打得非常激烈,后方的己方步兵却是要被半山腰的敌人用箭矢不断射;韩氏弓箭手压上去了几次,只是他们在低处,狄人弓箭手在高处,被占了射程的便宜,损失有点大又退了下来。

  “范卿,快快说于寡人听。”国君真看不懂战场态势,急切地问:“三面战场皆为胶着,可是受挫了?”

  范卿当然是士燮,他跟国君在同一辆巢车上,挽着胡须说道:“正面敌军已不足为虑,只待我军缓缓压上便可;左翼敌军占地势之利,我由下往上攻颇为艰难,取胜却不难;右侧为吸引敌军,不为攻占。”

  国君觉得自己听了个半懂不懂,愣愣地说:“中路必胜,左右未可知也?”

  士燮纠正道:“此战我军必胜。”

  国君就纳闷了,早直接给答案不就行了吗?说那么多,讲得那么绕。

  士燮却清楚一点,跟白翟打那是一定会赢,只是不清楚会付出多少伤亡为代价罢了。

  另外一辆巢车上。

  智罃很是不满意地说:“战车既已杀入,步兵为何迟迟不前。”

  韩厥没说话,他也在纳闷程滑到底是怎么指挥,都达成突破了,又让敌军大股人马完成推进举动,导致己方步兵被堵住。

  “咦?”智罃看到了什么,诧异地说:“盾兵如此之多?”

  韩厥早就发现,只是没将心里的疑惑讲出来罢了。

  其实,白翟摆在正面的部队数量最多,并且也投入了所有的战车。

  程滑这个“师”的七千五百士兵,撞上的是超过自己三倍的敌军,他采取了吕武的建议,先用战车进去绞一阵,步兵则是结阵往前缓缓推进。

  而目前,包括吕武所在的这一辆战车,只要是还能动弹都开始在往两翼移动,是直接撤退到出发点,还是继续横冲直撞,看战场的即时态势。

  正在推进的士兵,他们又重新布好了阵型。

  前方就是盾墙,而盾墙里面伸出了一杆杆锋利的长矛;后方则是有韩氏弓箭手,分成了几个梯次在不断进行射箭。

  “阴氏此法甚妙,我等只需射箭即可。”

  “正是如此。”

  “箭矢有缺,快快命人补来。”

  “诺!”

  总得来说,韩氏的弓箭手觉得这一次出战很舒心,只需要安安稳稳地射箭,完全不用担心有敌人会冲过来。

  事实上,打着打着之后,包括老吕家在内的部队,他们相续组成了盾墙,又将“输出”交给了韩氏弓箭手,渐渐战场上也就出现了不少的“冖”字阵型。

  有盾墙,还有厚厚的近战步兵阵列,哪怕有敌人冲到“冖”字附近,他们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