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对奸臣未婚夫真香了 第58章
恭王阴着一张脸,“那依段卿看,孤王该当如何。”
段容时气定神闲地喝了口茶才道:“三司会审。”
恭王却怒目圆睁,断言道:“万万不可!”
此事涉及东宫,又牵扯朝廷大员,更事涉江南十州灾祸,实属大案中的要案。按大周律例,像此类重大案件,本就该由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三司会审。
但三司中派系众多,关系盘根错节,东宫和恭王的人马穿插其中,若真要三司会审,倒真不知道审下来是谁得利,因此朝堂上争论这些时日,却没一个人提出最该启用的三司会审。
段容时并不急,只是放下茶碗,静静地等他思考。
恭王在书房内走了两圈,不住地转着手上的扳指,他精于骑射,这玉扳指没几日便要换,现在这枚已经半旧了。
“不行。御史台我插不进手,刑部的施勇又是个老滑头,必不肯偏向孤王,若真要三司会审,只怕会让东宫有可乘之机!”
段容时却叹了一口气,“御史台和刑部不肯偏向殿下,自然也不会偏向东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查清事情,挽回一二。”
太仓丰年积粮,岁歉便失火,是个人都猜的到其中有猫腻,若要细查,只怕连恭王的手下也会牵扯进去。
但这话不好明说,他只能含糊道:“刑部同东宫的关系终究要更近一些,况且三司会审,必然牵扯更多,到时候就算大理寺想要主持公正,只怕也会多有掣肘。”
段容时轻笑着摇摇头,“只要主审之人忠心于殿下,就算不能扳倒东宫,也能折损五六。”
“你是说……”
“既然此事涉及朝局争斗阿昏,那陛下必须得要挑选一个身份够高,又能持身中正之人主审。如此,还望殿下能够美言一二,让段某来做这个主审之人。”
第35章 变局 只怕是要壮士断腕
太医诊断段容时的病情已经稳定, 皇帝大喜,派人送了好些名贵的补药上门,令他好好休养。
明面上说是休养, 但想想如今局势, 这道旨意其实是委婉地催他回朝, 段容时心领神会, 立刻写了谢罪折子请求复职,而皇帝自然也允准了。
苏浈早就意料到他要回统御司, 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她没什么能做的, 只能将段容时官服拿出来熨烫。
“娘子, 主君在书房会客,应当是不回院用饭了。”
这些天段容时总在书房会见客人, 听飞絮说, 那人无论昼夜,总是穿着一身黑斗篷上门,像是不愿引人注意。
苏浈手上不停, “主君午饭便没吃,天色也不早了, 他不饿,客人也要吃东西的。”她又嘱咐飞絮,“你去厨司分些小菜送进去。”
飞絮应了声是便去了, 苏浈继续低头,一寸一寸地熨过衣衫,直至绛紫色的朝服上不见一丝褶痕,她上下打量一番,点点头, 让流云同青叶将衣服晾到架子上,又将鱼袋和冠帽等物一一擦净,摆在旁边。
等一切做完了,天色已经擦黑,苏浈算算时间也该开席,飞絮也送饭回来了。
主仆二人从小一起长大,默契甚深,对了个眼神苏浈便知道飞絮有话要说。
她不动声色道:“青叶,你去看看厨司的饭菜摆好了没有,我要净手更衣之后再用饭。”
青叶是段府后头买来的下人,虽然也是得用,但究竟比飞絮流云还要远一层。青叶知道这是要支开自己,不过她一向老实不多话,也只按照吩咐做事。
流云从外头关上门,苏浈便拉着飞絮道:“究竟是什么事,值得这样神神秘秘的?”
“主君日日在书房里待着,娘子便不好奇么?”飞絮道,“也是巧,我前几回送饭都被胡楼挡在门前,这回偏巧正撞上主君送人出门。那人一身黑斗篷,天色暗,倒也看不出什么,只是他拱手行礼的时候露出个玉扳指。”
苏浈哪里不好奇,她简直要好奇死了。从段容时生病到病好,门房收到的帖子垒得像小山一样,除开那些询问病情的帖子,更多的便是请求上门探望的。
初时段容时昏迷不醒,苏浈无暇旁顾,只能将这些帖子全部压起来,后来等段容时病好了,苏浈拿着帖子去问,段容时却叫她全部都退回去。
这些日子,定南侯府同统御司一样都是大门紧闭,从不让客人上门,就连苏英偶尔到访也都是靠跳墙。
唯有这位黑斗篷的神秘客频繁前来,总从后门直接去书房,离去时也是悄无声息,从不惊动旁人。
飞絮常在外头打理铺子,也总说些江湖流传的趣事来,说是有些高门大户自诩门风清正,不许小辈狎妓,教坊司的官妓们便改换行装,悄悄入府,再悄悄离去。
这黑斗篷身形同段容时相当,不至于是那些杂七杂八的人,可这么久了,苏浈难免生出好奇。
“玉扳指?”苏浈毕竟没有亲眼看见,从这短短三个字里也联想不到什么,便追问道:“可看清了是什么玉,上头有没有花样?”
飞絮拧着眉仔细想了想,“我也只瞧到一眼,天色这样暗,那扳指还能也莹莹生光,应当是块好玉,至于有没有纹饰……我真记不清了。”
这人能被段容时奉为上宾,能用美玉做扳指,又用斗篷遮掩身份,生怕被人知道同段容时往来甚密……
苏浈摇摇头,决定不再去想,“不管他了,你方才去送食盒,他可说了什么?”
“没送到呢,我去的时候主君正好送人出门,食盒都没给出去,我直接送回后厨了。”
苏浈抿嘴露出一个笑,“他这么早谈完事,应当是能同我一起用饭,咱们快去吧。”
-
段容时复职,西川寺命案同太仓失火案要不要一同处理、该由谁来处理,朝堂之上更是争论不止。
一个御史在争辩时像是急了,说漏了嘴,直道:“若各位都觉得此事重大,不如三司会审得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在彼此攻讦之余又骂这个御史口出狂言。
皇帝高坐明堂,若有所思,待散朝后又另召吏部、礼部、刑部三位尚书于福宁殿议事,次日便下令启用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是前朝就有的旧例,大理寺折狱详刑,御史台复审,刑部评定,只处理重大狱案。新朝虽沿用前朝制度,但没用过几次三司会审。
一则是三司人员庞杂,几次改制后职权多有交错,共审一定会导致各司之间的拉扯争论,难以辨清;二则是动用三司会审,便相当于承认了有重大案情发生,不仅是底下官员有失职,对皇帝的名声也有损害。
尤其是当今皇帝有了统御司这把好刀。统御司监察百官诸事,就算是卢家祸及全族的大案,也只在司府内解决,奏报只上御案,不经大理寺和刑部的文书,如此便可在名声上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