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大清最后的格格:步云衢

大清最后的格格:步云衢 第16章

  “皇上宣布退位了!”阿玛说完后,整个人都虚脱瘫倒在了地上。

  我顿时觉得头晕晕的,阿玛刚刚说……

  “爷,您说什么?”我看到奶奶的嘴唇都在抖,身子也像是秋风里的落叶似的。

  “皇上退位了!”阿玛对着奶奶大吼了一声,那种声音是撕心裂肺的,是极其压抑地痛苦。

  “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奶奶嘴里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自我安慰,”那我们呢?我们怎么办?”她突然像是一头受伤的狮子一样,上前紧紧抓住阿玛衣服的前襟。

  第37章 日落紫禁(二)

  我吓坏了,躲在窗户外面,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奶奶的样子看起来和平常全然不同,反而阿玛倒没有了往日气势,像是打了霜的茄子一样,整个人都蔫了下去。

  “不知道……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抱着头跪坐在地上,阿玛的样子极为憔悴,他似乎也不太愿意相信这个消息,可是却不得不接受事实。

  后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自己的小院的,只是默默地听着消息:“宣统三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由隆裕太后偕同皇帝溥仪在干清宫颁布了退位诏书。”

  诏书一下,大清朝的天下,就仅限于紫禁城里了。

  最为无奈的,便是预备着去太庙的宣誓了。那天很早,天还没有亮,所有的满清遗贵们都聚集在了太庙前。

  从大家的脸上只能看出一个词来,那就是“气数已尽”。虽然不愿意承认这些,但是却不得不面对着大清国名存实亡的结局。原抱着幻想度日的人们,在现在彻底从旧梦中醒了过来。

  皇权,已经不再是过去几千年里至高无上的象征了。它仅仅只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已,一个可有可无的标志而已。

  宣统三年十月六日,监国摄政王载沣依照资政院拟定的宪法大纲十九条,率领诸王公大臣到太庙中焚香爇烛,叩头宣誓。

  誓文曰:

  维宣统三年十月六日,监国摄政王载沣,摄行祀事,谨告诸先帝之灵曰:惟我太祖高皇帝以来,列祖列宗,贻谋宏远,迄今将垂三百年矣。溥仪继承大统,用人行政,诸所未宜,以至上下睽违,民情难达,旬日之间,寰逼纷扰,深恐颠覆我累世相传之统绪。兹经资政院会议,广采列邦最良宪法,依亲贵不与政事之规制,先裁决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余紧急事项,一律记入宪法,迅速编纂。且速开国会,以确定立宪政体,敢誓于我列祖列宗之前。

  宪法大纲信条十九条如下:

  大清皇帝之皇统,万世不易。

  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之。

  宪政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上院议员,由国民于法定特别资格公选之。

  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官。

  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劾,非解散国会,即总理大臣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

  皇帝直接统帅海陆军,但对内使用时,须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

  不得以命令代法律。但除紧急命令外,以执行法律,及法律委任者为限。

  国际条约,非经过国会决议,不得缔结。但宣战构和,不在国会会期内,得由国会追认之。

  官制官规,定自宪法。

  每年出入预算,必经国会决议,不得自由处分。

  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概依国会议决。

  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国务员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

  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宣布之。

  第八条至第十六条,国会未开以前,资政院适用之。

  第38章 日落紫禁(三)

  此时的袁世凯,军、政、财三权在握,便进一步弄奸施诈,玩权弄术。他通过奕劻,借口要军费,迫使摄政王逼隆裕太后将手中的内帑数百万两交了出来。从此,他们便成了俎肉,大清也真正算得上是气数已尽了。

  皇上退位以后,袁世凯窃夺了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的宝座,他为了不树敌,多交友,对我们清室采取了怀柔政策,并没有为难我们什么。逢年节,他都遣人致贺送礼,以做拉拢。毕竟整个宗室在国民的心目中的地位,一时半刻是改不了的,对外,还是有一些个影响的。

  过了年,正月十四是溥仪的生日,袁世凯又派礼官入宫送了致贺。在外人看来,经过袁世凯这样不断地礼优常加,民国元年,一度消沉的王公大臣们,又穿戴起了蟒袍马褂、顶戴花翎,甚至于连顶马开路、从骑拥簇的仗列也恢复了起来。神武门前和紫禁城里,一时又变得熙熙攘攘了。

  最疼我的太太,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没撑过几天,便薨逝了。寿衣和棺木这些东西,早在一年钱就开始准备了,到了现在,也并没有那么慌乱。

  但毕竟治丧的银子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府里头也是做足了体面。

  妈妈要咽气的时候,府里管事处就早已妥帖安排各方面的执掌,同时恰办了杠房、冥衣铺以及和尚、道士和喇嘛念经等等事宜。

  这时,府中表面很宁静,实际上人人心里却特别紧张。只待人停止最后一次呼吸,府中就能有条不紊地忙起来。

  有两件事要办是刻不容缓的。一是“报丧”,首先要报宗人府,然后才向亲人报丧。二是由妈妈生前随身伺候的太监或仆妇们,为她洗脸、洗手、洗脚,然后为她穿上寿衣,谓之穿“依制殓服”。再拿了黄色“陀罗经被”掩盖在妈妈的全身上,上面用朱砂书写梵文“大悲咒”。

  吉祥板(灵床),上摆三条杏黄绸带(名之谓“三道紫金箍”),以备入殓之用。吉祥板上铺垫三层杏黄色寸蟒棉褥,棉枕的颜色与殓褥相同,一般不用莲花枕。妈妈的遗体放置吉祥板上也有规定,循例头向西,脚朝东,不许乱放。头前放一张茶几,上置一盏点燃了的“指明灯”,并燃四炷藏香,称之谓“倒头香”,一一办完这些常规习俗之后,便要在吉祥板前焚化纸钱,俗谓烧“倒头纸”。至此,府里所有的人及仆众都下跪举哀,上下一齐恸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