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死对头 第131章
“五哥,你之后打算如何?”裴云潇岔开话题,问起了韩少祯与宁静心的事:“你上次说要与韩氏断绝关系,我以为,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若是为了宁静心而叛出家族,不知道世人会如何品评宁静心。一个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的姑娘,该要承受多少苛责?
“我可以不做的太绝。”韩少祯表情沉重:“但我要让他们知道,谁也不能插手我的决定!”
“正好子宽、楚方他们各个散落天南地北,我便带着静心到他们的辖地去考察一番,给他们贡献些商税。去上个三年五载的,看谁还能管得住我!”
裴云潇哭笑不得,她怎么忘了,韩少祯总有办法把他爹气得七窍生烟,离家出走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五哥一走,我在京城,就更没有能交心的人了。”
想想,还真是孤独啊!
裴云潇就职吏部的那一天,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
她穿上绯色的五品官服,看了看镜中的自己――当真是个俊美非常的小郎君!
裴云潇在吏部的职位是考功司郎中,从五品,掌管朝中文武百官的政绩考核以及调任升迁。
这个职位,乃是裴家和皇帝不约而同为她选中的地方,足以可见对这个职位的看重。
裴云潇一到吏部,她的副手――现任考功司员外郎杨谏便带着司中属官前来拜见。
据说上一任考功司郎中是她爹裴淖的门生,被外放到上州作刺史,该是要提拔他了。
而这位杨谏杨大人,比裴云潇年长十岁,寒门出身,五年前科举入仕,就一直待在考功司做着普普通通的主事,直到年初官吏选授时才升做了从六品员外郎。
裴云潇想到她前几日与黄晗的密会谈话,黄晗对杨谏,似乎曾有半师之谊。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裴云潇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要把考功司历年的政务先弄个明白。
两个主事将以前的一些卷宗搬上裴云潇的桌案,裴云潇只留下了杨谏一人,询问他关于政务上的事情。
杨谏不愧是在考功司任职多年的老人,对裴云潇提出的问题各个对答如流。
听了整整一个上午,裴云潇脑袋都快炸了。
这考功司的政务,就一个字――乱!
本来,考功司的工作就很琐碎。
依大历朝的规定,官员政绩考核分两大项,京官和外官。这两项考核是两套各自独立的系统,换句话说,每年的考核都需要两拨人马分别对在京官员和外放官员进行品评。这是第一难!
此外,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准也十分复杂繁多。首先,尚书省各司每年都要把各个官员的政绩报送到考功司。朝廷也经常会派遣监察御史、巡察使到各地方州县明察暗访,他们察访的结果,也都会全部上报考功司。
这些囊括了农桑、赋税、民案、刑案、德行、民心等等的无数条目,都会是考功司最终品评一个官员政绩优劣,决定官员升迁的参考标准。这就是第二难了。
考评完还不算,考功司要将考评结果公示,若存在异议的,还需要复查。公示完成后,考功司综合所有结果拟定一份名单层层上报,经由吏部、尚书省,送达皇帝,皇帝审阅后再确定哪个官员升职,哪个官员降职,之后再由吏部去实施。
整个政绩考评流程分散琐碎,时间跨度近一年。考功司随时还要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哪个官员搞了个天大事情,皇帝要破格提拔,或是直接撸去官身。再比如哪个官员突然死了,还要拟定名谥、碑文……都需要考功司做好后备的工作。
裴云潇看着桌案上铺张的乱七八糟的资料,仿佛她的脑子和她的头发一样,全都锈成了一团
她太难了!
“额……杨大人中午能在官署用饭吗?”裴云潇摸了摸饿瘪的肚子。
杨谏一愣。这是闹哪样?新官上任第一天,就要加班?
“是。”想了想,杨谏还是屈服在了裴云潇的“淫威”之下。
打工人,只能低头。
裴云潇满意地点点头,道:“杨大人莫怪,本官只是觉得考功司的政务尤为繁琐,一时需要好好梳理。等梳理清楚了,就不会占用大人的闲暇时间了。”
杨谏一听,赶忙说道:“大人如此勤勉政务,下官惭愧。日后下官定以大人为榜样,鞠躬尽瘁。”
“……”裴云潇呵呵一笑:“那倒也不必。若是就考功司这么点事儿,就能把我们累出个好歹,到底是本官无能,还是咱们考功司的官员无能啊?”
杨谏一愣,他还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
突然之间,他对这位新上任的顶头上司,多了些好奇。
作者有话要说: 之后剧情会以男女主事业线双线并行的视角展开,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同时进展感情线,继续谢谢小天使们的支持,又是期待你们评论的一天哦么么~
抽奖今天23点开奖呀,66章留2分评即可(本章为67章)
另注:官员考核相关内容综合了历朝历代的情况,且参考唐、宋较多,同时存在一定虚构,请勿考据。
第68章 强者恒强
“杨大人, 司中事务说重不重,可说轻也不轻。在你看来,考功司的僚属最应该具备何种能力, 才能更好的办好这些事情?”
勤勉?认真细心?懂人情世故?知晓朝中派别关系?杨谏直觉,这些旁的长官注重的, 绝不是眼前这位裴大人想要的答案。
“下官愚钝,请大人指教。”杨谏实话实说。
裴云潇摇头轻笑:“杨大人是知道的, 只是不愿明说罢了。”
“不过既然本官接掌了考功司事务, 那我的标准, 就只有一个――条理!”
“有条理才能有效率,有效率才会有质量。司内事务繁多琐碎, 不能总是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疲于应付。这些事我们年年都在做,就应该梳理出一套足以应对经常性事务的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加上对突发性事务的处理方法。
杨大人觉得,我的这个提议,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