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我在古代搞三支一扶

我在古代搞三支一扶 第122章

  “谢谢娘,我这就吃,正好我也饿了”赵相宜笑了笑,脸上带着非常明显的疲倦。

  “你这样天天晚睡,又早早去店里,身体哪能吃得消?”纪母皱眉。

  “娘,快忙完了,纺织厂的第一批羊毛制品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赵相宜倒也不是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只是眼看到了最后一步,她放松不下来。

  “唉,你可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要是累垮了,得安回来我怎么给他交代哦”纪母可是生怕赵相宜有个什么好歹的。

  “娘,你放心,我自己有分寸,不会让自己有事的,您要是还不放心,我喝完鸡汤就去睡,行不行?”赵相宜有些无奈,这些日子基本上每天晚上纪母就要给她热点滋补的肉汤或者垫肚子的饭菜,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

  “哎,好,好,吃完赶紧去睡,碗给我就行,明天吃完早饭用小锅里的热水统一刷,你就不用管了”纪母欣慰地笑起来。

  赵相宜无奈,又被纪母套路了。

  当下呼噜呼噜地喝起鸡汤,纪母炖的鸡汤肉质软烂,鸡肉已经与骨头分离,筷子一戳就掉落下来,吃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气,因此赵相宜很快就将碗里的鸡汤带肉全部搞定。

  纪母笑着接过只剩一点骨头的汤碗,满意离去,走之前还催促着赵相宜赶紧去睡觉。

  纪母走后,赵相宜揉了揉因为喝了热汤而格外暖和的肚子,一个人坐在书房笑起来。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可以过上这样的日子,婆母疼爱,孩子孝顺,夫君……,想到纪得安送回来的信件,赵相宜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思念纪得安了,或许是因为他的包容,或许是因为他对自己做生意的支持,赵相宜发现自己已经不自觉地想要信赖依靠他。

  吹灭书房的灯,赵相宜关上书房的门,前往一墙之隔的卧室,出门时的冷风吹醒了她,犯什么傻要去依靠男人?她在赵家见识到的还不够吗?这世上,最应该依靠的是自己!

  赵相宜将自己心里的惫懒打散了去。

  池县。

  天寒地冻的,师生们自完成盘炕的任务便整日窝在房间的炕上,无所事事。

  纪得安在众人歇了七天之后,将众人拉到寒风瑟瑟的院里。

  “院长,这是又有什么事?”陈道文扯着身上的棉服,发现陈母给他做的棉服太合身了,他想像其他人那样将手缩到袖子里都做不到,只能捧着手,用嘴哈着气。因此,也是几位夫子里最沉不住气的。

  纪得安笑笑,带着说不出来的不怀好意:“各位师生想来想念上课的感觉了吧?算算时间,我们可是很久都没上过理论课了,如今天冷,土地也僵,种不成什么东西,大家每个月领着补贴总不能闲着对不对?”

  其他人面面相觑,这是又要上课了?歇了几天还没歇够的有不少人,并不想接着忙碌,但是院长说的有道理,他们总不能白拿补贴啊?虽然因为分了圣上的赏赐,那点补贴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尤其是对于没什么银钱来源的学生们来说。

  “院长,我们接着上课吧,这次学什么?”有学生主动开口,纪得安看过去,发现是之前被他安排着看顾沙柳树的几个学生,领头的正是韩二东。

  纪得安点头,这几个学生是真的没糊弄他,即便是忙着下乡盘炕那段时间,也没忘了每天去看一下沙柳树。

  因此,纪得安温和回道:“既然如今我们来了西北,那我们就先学一下这里的人文地理情况”

  他让系统整理出来的扶贫攻坚范例资料已经整理出来了,纪得安打算将那些案例在他教学过程中引导或者提示师生们想出来,为这些学生的将来打下基础。

  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很快,众人就聚集在一起开启了新一轮学习的过程。

  “院长,既然我们是要扶贫的,让百姓们都有钱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让百姓们接受教育呢?”有学生不解,他们只要提高农作物产量或者学习赚钱的方法不就行了吗?村民们吃饱肚子,被教会了赚钱,难道还不行?

  纪得安摇头:“我记得之前在农产品营销课上跟你们说过,每个地方的特色产品都不一样对不对?有些地方因为地理环境或者人文历史的原因,根本没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甚至说就算有特色,特色也不够,怎么吸引别人购买呢?而且,百姓们学会赚钱的方法有什么用呢?他们没有本钱或者宁愿固步自封,甚至有些人,你即便将钱发给他,他也只会混吃等死,这样的,怎么办?”

  那名学生有些不服气:“我就不信有人不想自己赚钱,将钱发给他难道他还能将钱全花光而不是用这些钱作为本钱学着挣钱?”

  明显是觉得纪得安最后说的那种情况不成立。

  不等纪得安解释,就有另外的学生站出来:“马铭,我小叔叔就是院长说的那种人,我爷爷给了他好多次银钱让他当做本钱去赚钱,都被他拿去吃喝嫖赌了,后来我爷爷不给他了,他还经常来闹呢”

  说话的学生叫石春,或许是因为亲身经历过,说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气愤和对自己小叔的厌烦。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反驳,马铭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在看自己的笑话,脸上带着羞恼回:“你这只是个例”

  明显是不想认输。

  坐在位子上的其他同学也窃窃私语起来。

  “我们村里就有院长和石春叔叔那种人”

  “我们隔壁村也有,我娘说那些都是村里的懒汉懒婆娘”

  “我……”韩二东低下头,被燥红了脸。他爹爹也是院长说的那种人,手里有多少钱就全败光,完全不想着家里还有几个孩子,韩二东之所以会来三支学院上学主要就是看上了学院包吃住的条件,他大哥韩大东已经快到了娶亲的年纪,家里却因为韩父穷的叮当响,韩二东是想着自己离开家能让家里少一张嘴吃饭,早点攒够大哥娶亲的钱才在学院到村里招生的时候主动报名的。

  就连这次的赏赐,韩二东也没想着直接寄回家里,无他,大哥长期在外打零工,银钱寄回家就算到了韩母手里,只要被韩父知道,就必然留不住,韩二东不敢冒险。他分到的银钱足够给大哥娶一门好亲加上建房子了,绝不允许这些钱落到韩父手里。

  听到同学们嘴里的话,韩二东羞惭的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同学嘴里的“懒汉”仿佛是直接扇到他脸上的巴掌,即便没人知道自己父亲的情况,韩二东还是觉得难堪极了。

  第75章 独家首发!……

  纪得安面对着学生和坐在最后一起听课的几位夫子站在讲台上,对台下众人的情况自然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上课时听课认真的韩二东,此时头都快埋到桌子下面了。

  他拿起讲桌上那根从柴房挑的树枝敲了敲,示意众人安静。

  “今天这节课,我就跟大家讲一讲为什么扶贫的时候要强□□育的重要性,马铭和石春两位同学先坐下来吧”纪得安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大家讲讲为什么会有“扶贫先扶智”的说法。

  西北第一场雪到来的这一天,农科院的课程正式从“西北地区人文地理情况”转变为“脱贫攻坚系列课程第一课”。

  纪得安讲完“扶贫先扶智”,在接下来的日子,将他曾经知道的脱贫攻坚知识结合着系统整理的优秀范例以及系统理论倾囊相授。

  从扶贫对象的识别、致贫原因分析、扶贫的具体举措等方面①依次教学,即便知道自己这是填鸭式教学,纪得安也进行的毫不含糊。他不怕学生们记不住,因为主要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这些学生照搬照学,而是希望他们能有所启发,在心里留下印记,将来真的步入扶贫工作的时候面对不同的情况,学会分析和思考应对策略。

  因此,纪得安在课上,往往会给出不同情况的村庄和村户案例,让学生们大开脑洞,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应对之法。而在这个过程中,纪得安悄无声息的将异地搬迁、以工代赈、产业扶贫、教育扶贫、转移就业扶贫等举措②渗透进来,甚至还会鼓励学生们针对每一个举措,无论是他启发的,还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分析优缺点,有些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份“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的作业。

  这种授课方式,别说是学生们,就连坐在最后的几位夫子最后也投入进来,时润祥在一次偶然旁观过之后,更是兴致大起,日日顶着风雪在县衙和农科所之间来回。

  至于秦卫昇,纪得安则安排了一份特殊任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