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言情美文 定风波

定风波 第92章

定风波 于欢 3181 2021-05-24 13:24

  李轻舟笑道:“长安王孙最为喜爱的菩萨蛮,你在长公主府上应该见过吧?”

  “叔父也知道这件事?”突然提起太平公主,王瑾晨脸色有些泛白。

  “传遍神都的事,老朽怎能不知。”

  王瑾晨低下头,“子玗有苦衷,并非传言那般。”

  “你放心吧,老朽并不在意这些传言,否则又怎会请你到家中来将三娘许配给你呢,你正值青春年少,是血气方刚之时,男子风流本没有什么错,只是日后成了家,还要将这心思收归于家才好。”

  “许配,成家?”绕了这么多,才绕到李轻舟今日真正的目的,“叔父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差人去越州,本该我亲自去的,只是政务缠身,只好写了婚书派媒人交予你父亲,他看了一定会...”

  “什么?”王瑾晨拍桌站起,“婚书?”

  作者有话要说:李轻舟是寒门出身,夫人是山东士族宰相嫡女。

  第54章 父母命

  李轻舟摸着银白的胡须,满目慈祥道:“除了婚事,老夫前段时间告知了越州本家的人张罗事宜并且正式向你父亲提亲。”

  【“叔父,侄儿听说三娘喜欢自小相识的司刑主簿王子玗,只是...”

  李轻舟长叹了一口气,“子玗确实也是老夫钟意之人,只不过王郎未必有情。”

  “侄儿与三娘交谈,三娘说宁愿青灯古佛也要非他不嫁。”

  李轻舟听后更加郁闷,“三娘的性子随她母亲。”李轻舟出身寒门,而妻子则是世家出身,凭着妻子的执着与自己当时高中的春风得意才促成了这门不对等的婚事。

  “感情之事谁能说得准,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夫妇成婚之前未见过面的也不少,”李元符凑近李轻舟,“叔父以三品尚书之身将女儿下嫁并无高官与仕宦的小门户,他们应当没有拒绝之理,就算子玗的父母听从子玗之意,若叔父您大张旗鼓去提亲,骑虎难下,我想王家都是读书人,不会不懂规矩的。”

  李轻舟侧头,皱眉道:“这不是强人所难,以权势相逼么?”

  李元符摇头道:“王家可以拒绝,又如何是逼迫?”见李轻舟好像不愿意,他又添道,“三娘已过适嫁之龄,难道叔父真的忍心三娘出家么,以三娘的性子,若嫁给别人恐要出事。”】

  “提亲?”王瑾晨拍桌站起后走到李轻舟桌前躬身道:“叔父,侄儿如今刚出仕,所以还没有考虑成婚一事...”

  “再过些时日你就满双十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父亲只有你一个儿子,你也该成家了,以后做官内宅总要有个管家娘子操持中馈。”

  “承蒙叔父看得起子玗,但是叔父的好意子玗不能接受。”王瑾晨作揖道。

  李轻舟的笑颜逐渐消失,“为什么?”

  “李尚书应该知道,子玗早已有认定的妻子,又怎么敢再辜负令爱。”

  “什么人你说与我听听。”王瑾晨与萧家七娘之事传遍长安,但父兄皆不同意这门婚事,李轻舟明知道王瑾晨为难,仍旧开口质问,便是想让她知难而退。

  王瑾晨有些难以启齿的轻挑起眉头,旋即直身正色道:“心上人。”

  没有料到年轻人会如此回答的李轻舟突然愣住,微微皱起银眉道:“根本不可能之事值得你这样吗?老夫现在即便没有穿官服,那也是朝廷的六部尚书,你就不怕?”

  “天下没有不可能之事,除非你不去做不去争取,下官不想得罪李尚书,可是下官也不敢辜负三娘,更不敢辜负她,下官自知亏欠李尚书人情,这个人情下官一定会还,但不是用这种方式。”

  王瑾晨一番言辞并没有让李轻舟取消念头,反而越发对这个女婿欢喜与肯定,人心惶惶的朝堂,百官最缺失的情与义都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儿女婚事向来都由父母做主,大唐以孝为先,难道你要忤逆双亲?”

  “李尚书的提亲,阿耶是不会答应的。”王瑾晨肯定道。

  “阿郎,本家有消息传来。”话音刚落,邹福便带着家书匆匆入内,朝家主人行礼过后又朝王瑾晨躬身以示恭喜,“王公与大娘子崔氏已同意这门婚事。”

  消息来的及时,又或许是故意,邹福的话如晴天霹雳,除了来自未来泰山家中的压力,王瑾晨没有想到知情的父母也会将自己逼上绝路。

  “这不可能!”

  --------------------------------

  几日前。

  母亲大人在上,儿王瑾晨顿首,神都繁华尤胜长安,圣恩浩荡...望阿娘身体康泰,平安顺遂,儿一切安好,待安顿之后不日便将阿娘接入京城,勿念。

  杨氏拿着‘儿子’从神都寄来已被捏皱的家书反反复复看着,信中言及安好,可是杨氏的心一刻都不敢放下,“官场龙潭虎穴,叫阿娘如何放心的下。”

  还不到晌午,王宅门口便响起了吹锣打鼓的欢庆声,杨氏正惊疑时,婢女轻轻推开房门入内,福身道:“杨娘子,洛阳来人了。”

  “洛阳?”杨氏将思绪与担忧收起,连忙问道:“可是子玗又寄信来了?”

  婢女摇头,“是原先的越州刺史李轻舟李尚书派人来的。”

  “李尚书?”杨氏皱眉,又转念想到李轻舟原先极为青睐王瑾晨,如今在神都洛阳任高官,想来也会有所照应,突然派人造访,杨氏便担忧的问道:“李尚书派人来作何?莫不是四郎在京城出了事...”

  婢女连忙摇头,“李尚书是来提亲的,说要将他的三姑娘许给咱们郎君,阿郎与大娘子正在中堂与来使商议,大娘子应下了,只是阿郎好像有些不悦,说儿女婚事马虎不得,嫡母答应也要过问一下生母的意思才行,便差奴来唤娘子您过去。”

  “什么?”杨氏差点没有站稳脚跟。

  “好妹妹,”不等杨氏出去,王哲正妻崔氏便先行赶来劝导,“咱家四郎如今可是风头正盛,高官勋爵们争着抢着要呢。”

  杨氏摇头,“四郎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她虽与李家姑娘相识,可并无情愫,大娘子也知道,四郎是个倔性子,此次她入仕是为了什么,又怎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改变主意另娶她人。”

  崔氏见她明显是有拒绝之意便走上前提醒道:“李轻舟现在可是六部尚书,深受皇太后器重,现在那提亲队伍都已经排在门外等候了,邻里街坊的都在围观,若是妹妹你拒绝了,一个正三品的高官提亲被小门小户拒绝,您叫李尚书的脸往哪儿放呀,而且这样打脸的事焉能不记仇,四郎刚中进士为官不久,若是得罪了这样的高官,岂不说四郎今后的前程岂是否堪忧,就单论在官场上的日子他能有好过吗?”

  崔氏的话让杨氏心中充满了恐慌,以王瑾晨之身如何能接受女子的提亲,难道成亲不同房,久而久之总会惹人生疑,可是若拒绝,便真向崔氏所言,王瑾晨在司刑寺出任主簿,但李轻舟可是秋官之长,同为法司,不可能不牵连。

  杨氏捏着家书心中五味杂陈,而不明所以的崔氏则对丈夫及妾室的不愿意很是不解,“我可听说李尚书虽然谨慎,却十分记仇,虽是寒门出身,可是他的娘子却出身范阳卢氏,宰相之女,四郎娶她已是天降的福分,若事情能成,四郎于朝中便有了一份庇护,怎么算都是咱们家占尽了便宜的。”

  杨氏攥着双手,旋即后退着一把坐下,愁苦的喃喃自语道:“当初我就说不让她入仕,偏不听,这下可好,让我如何抉择,又如何是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