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航母
原时空中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制定了雄心勃勃的“z计划”。其中包括10艘战列舰、3艘战列巡洋舰、4艘航空母舰、8艘装甲舰或者重巡、44艘轻巡洋舰、68艘驱逐舰、90艘鱼雷艇、249艘潜艇。(根据战局变化,数据常有变动)
结果好大喜功的小胡子真批准了这份计划。39年7月,排水量高达625万吨的“h”级巨型战列舰开始铺设龙骨,可到了9月份德国闪击波兰,英国并没像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时那样继续保持沉默,而是马上对德国宣战,并向欧洲大陆派出远征军。小胡子不得不下令z计划暂停,甚至连计划内在建的大型舰艇也被全部取消。
战争到了42年,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早就所剩无几,以雷德尔为首的一部分德国海军高层已经对战局感到悲观失望,z计划的雄心壮志逐渐泯灭。
这年年底的巴伦支海战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吕佐夫”号被小胡子指责为怯战,他彻底失去了对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信心,甚至威胁要将所有水面舰艇拆掉回炉造坦克,并解除了雷德尔的职务。
德国海军的灵魂人物就这样黯然离开了他的舞台,德国海军的战斗全面转向水下,但是邓尼兹的潜艇战也无法挽救德国。随着战败投降,日耳曼海军的重建之路再次戛然而止。
而现在随着德军彻底占领冰岛并在岛上建立军事基地,如今的英国呈三面被包围之势,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舰队成了缩头乌龟,只能缩在港口当存在舰队,可谓是相当的窝囊。
反观德国,不但自家造船厂里的战舰源源不断的下水,还逐渐整合欧洲大陆各国的造船工业,德国海军部门更是提出了总数量多达数百艘的新舰建造计划。
雅尼克特地干涉了一下,将航母建设放在了首位。
如今德国造船厂里有三艘航母即将完工,而法国投降时接收的四艘半成品航母也已经进入试航阶段。
其实法国有现成的几艘航母,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贝亚恩”号航母了。
这是艘从一战时的“诺曼底”级战列舰改造成的大家伙,其满载排水量达28900吨,已经接近二战时期美国大量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不过,在它身上也残留着不少早期航母的特征。例如“贝亚恩”号的舰体四周总共安装了八门155毫米舰炮,两舷装备有6门75毫米和8门37毫米高平两用火炮,舰艏还保留了四具鱼雷发射器。如此众多的火炮鱼雷足能武装一艘轻巡洋舰。可见,法国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巨舰大炮时代,对于新海战模式的认识并不充分。“贝亚恩”号与其说是航空母舰,倒更像是一艘载机巡洋舰。
可就算雅尼克不嫌弃这种不伦不类的家伙,也不可能将其收编。
因为在法国执行“鱼”计划的时候“贝亚恩”号就是转运这些黄金的舰船之一。
由于法国向德国投降,运送完黄金的“贝亚恩”号已经无家可归,舰长宣布效忠戴高乐,着实让雅尼克恶心了一把。
此外法国还有一艘“特斯特长官”号航母,不过是个水上飞机航母,只能搭载26架水上飞机。虽然这艘航母的生平相当有趣(为了防止被德国人捕获,42年11月,特斯特长官号被凿沉于土伦港,然而43年5月又被意大利人打捞了上来,并于43年9月移交德国,特斯特长官最终没能逃脱被德国人捕获的命运。44年8月,特斯特长官被盟军空袭中投下的炸弹炸沉,45年2月再次被打捞上来。最终,特斯特长官号于1950年5月15日被拆解出售,结束了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不过雅尼克也没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对这样的弱鸡般的航母也没什么兴趣,便把它留给了法国。
加上雅尼克没打算移交给苏联的两艘航母,不久的将来德国海军将拥有10艘主力航母。
苏联大使倒是来催过好几次,可每次都被里宾特洛甫各种借口打发走了,雅尼克心思等里宾特洛甫的借口穷尽的时候双方也该翻脸了。
后世想要建造一艘现代化航母,那可是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美国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用了七年时间,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用了9年,法国戴高乐号用了11年。
而且航母整体建造完了也不是立马就能投入战斗的,它还需要进行一两年的试航。
而相比后世的现代航母,二战时期的航母建造速度那可谓是神速,比如倭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建造出了25艘航母。而美国最快的一次是只用10天时间,就将一艘航母搭建起来;只花了四年时间就建造了150艘航母。
其中主要原因是二战时期的航母科技含量是相当低的,恐怕连后世现代航母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建造速度自然也就非常快了。
二战时期的航母简便到甚至能在货船上就能搭建改造,加上舰载机也非常“简陋”,相对于后世的四代,五代先进战斗机,二战时的螺旋桨战机差不多就是将活塞发动机塞到飞机壳里,再加上机械传动机构和几个简单的仪表就能上天的东西。
而现代航母就完全不同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战机起降平台,而是一个作战指挥中心,完全可以把其当成是一座海上堡垒,是大量先进科技的集合体,和二战时期的航母相比,完全不是同一类物体。当然,其建造难度也十分高,先不说航电系统、推进系统、通讯系统、自卫系统等复杂的,单单是一个甲板,就足以让现很多国家望而却步。航母甲板除了要面临海上恶劣的气象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应对舰载机的冲击力、超高温尾焰的灼烧、战时可能的炮火攻击等,因此需要用专门的甲板钢进行打造,而甲板钢放眼全球,只有寥寥几大军事强国有能力制造。
因此可以简单理解为,航母的建造难度和战斗力是成正比的,如果二战时期的航母和现代航母对上的话,来多少都不够看。
第三百七十七章 饥饿行动(1)
之前德国就宣布将对英国本土海域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不少中立国都宣布将停运与英国来往的航班。
而英国殖民地当然对此置之不理,尤其是加拿大。
加拿大是英国传统的殖民地,和英国人关系非常密切,和英国的海外省差不多。当地的居民除了魁北克外,几乎全是英国人,而且是铁杆的亲英派,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的保皇派大部分都跑到了加拿大,所以加拿大对英国具有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加拿大是英国的一部分。
原时空的二战由于英国本土遭到轰炸,大量的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本、工厂以及技术人员纷纷转移到了加拿大,以及来自英国和美国等地的订单,让加拿大的工业和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增长。到二战结束时,加拿大已经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世界第四大工业强国。正是由于加拿大的崛起,所以加拿大才成为了英联邦的“军火库”,将各种武器和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等地,成为英国人稳固的大后方。
为了支援英国,加拿大不仅向英国提供了海量的物资,而且向英国派遣了上百万军队和英国人并肩作战。加拿大军队训练有素、作战勇猛,是英军的中坚力量。在北非、诺曼底等战役中,加拿大军队一直冲锋在前,表现非常出色,是能和德军硬碰硬的狠角色。
这天晚上,德国版的“饥饿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从冰岛,挪威,法国布雷斯特出动的大批飞机,布雷船,潜艇开始在英国海域布置水雷。
从冰岛起飞的飞行编队里,一架蚊式轰炸机驾驶员费里克斯望着漆黑的窗外,微微皱了皱眉。平时他们没少进行夜航训练,但这一次行动还是让他有了全新的体验。平时夜航训练,地面都有灯光,可现在机体下面是漆黑一片的大海,天空中反而星光点点。
这种奇怪的反差令费里克斯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正在倒着飞,很想晃动操纵杆把机体翻转一百八十度。
其实这种错觉很正常,这是典型的平衡失觉现象。
就像一个人在原地快速旋转上几十圈,停下来后肯定头晕目眩,不分东南西北。虽然这算不上错觉,但失觉本身带来的不适感,足以让人难受一阵。
飞行员在执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类似现象,这便是飞行员谈之色变的飞行错觉。
飞行员所感知到的飞行状态与实际飞机状态不一致。说简单点就是飞行员觉得飞机在爬升,实际上在平飞;觉得飞机在倒转飞行,实际上飞机是正向的。可怕的不是产生这些错觉,而是错觉导致的飞行员身心煎熬。人体自带“条件反射”,当错觉产生就会启动与错觉相对应的应对机制。当产生倾斜错觉时,身体会不自觉向反方向倾斜以保持机体的平衡。
好在飞行员在观测仪表之后,是完全可以得知自己已经处于错觉状态当中了,这时候只要按照原定计划飞行便不会有问题。难就难在过心理关。在感觉与现实的较量当中,往往会控制不住第一反应,从而发生飞机直插入海这样的惨剧。
1999年,某国飞机在一次昼夜复杂气象飞行中,飞行员产生了典型的倒飞错觉现象。当飞行员从高空下降至1100米左右飞出云层时,一个平常的转头,飞行员看到了地面星罗棋布的灯光。霎时他以为自己头脚颠倒了,据飞行员自己的描述,当时情绪极度紧张,出冷汗,度秒如年。
好在他及时向塔台报告,后听从指挥转入仪表飞行,最后人机无恙安全返航。从错觉产生到结束,历时六分钟,飞行员说:“回想起来仍十分后怕”。每个经历过飞行错觉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飞行本来就是一件摆脱引力逃离大自然规律的事情,产生错觉的飞行员们必将经历异于常态的痛苦和斗争,要有坚强的意志来克服慌乱的情绪和身体的不适。
在众多的飞行错觉案例中,错觉时间段的几分钟,长的也有几十分钟的。还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坠机事件,在各项硬件指标检查无问题过后,专家们也无法得知是否是由于飞行员产生了倒飞错觉从而使得悲剧发生。
憋了好一会儿,费里克斯终于忍不住扭头望向旁边的副驾驶。“嘿埃里克,你觉得我们的飞行状态正常么?”
“你是不是出现飞行错觉了?”副驾驶埃里克敲了敲仪表盘上一个小仪器,这是一个红色玻璃管和蓝色玻璃管连在一起的小装置,里面有液体,当飞机正常飞行的时候液体会留在蓝色玻璃管,而当飞机倒飞时液体就会流入红色玻璃管内。
此时里面的液体依旧在蓝色玻璃管内晃悠着。“我们的飞行状态很正常,要不换我来开?”
“呃,没事,我还行。”费里克斯看了眼那小仪器,摇摇头。在飞行学院受训时教官们就经常强调说当你在天空感觉不对劲,怀疑自己产生错觉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相信仪表;因为仪表很少会出现故障,尤其是像这种结构简单的小装置出现问题的几率远远小于一个人脑子糊涂的几率。
见费里克斯没有太大的异常,埃里克也没坚持,望着窗外嘀咕道。“下面黑乎乎一大块,简直就像大地消失了一样,看着真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