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根据施里芬计划,将九分之八的兵力部署在西线,尤其是西线右翼(即德国和比利时边界),在东线只部署了九分之一兵力。
可是,接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却被施里芬的大胆给吓坏了,楞是从右翼挖走26个师,加强左翼和中翼,强化对法军正面和俄国边境的防御,从而大大削弱了右翼的攻击力度。
因为少了26个师,德军的兵力变得捉襟见肘,随着德军深入法国纵深,负责进攻巴黎的德国第1集团军与负责战术配合的第2集团军之间的空隙越来越大,达到了数十千米,第1集团军统帅克鲁格担心自己的侧翼会遭到法军突袭。
便和第2集团军统帅比洛商量压缩两军展现,这已决定很快得到总参谋长小毛奇的批准。毕竟当时小毛奇也正在为战线上出现的几处缺口感到不安,却因兵力不足无力填补,所以他认为克鲁格的建议是合情合理的。
第1集团随即改变进军方向,舍弃原计划从巴黎西面和西南实施大迂回的作战方案,转而向巴黎东南方向进军,丧失了攻占巴黎的最佳机会,也给后来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埋下了祸根。
而马恩河会战的失败使法国避免了军事上的全面崩溃,重新组织起了一条新的防线,使西线战场形成胶着态势。德国就此丧失了快速击败法国,再回身来对付俄国的机会,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糟糕困境,为德国战败埋下伏笔。
德国参谋军官鲍尔上校曾记下这样一幕:“绝望的总参谋长(小毛奇)面色苍白地向皇帝(威廉二世)表示,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第一百五十九章 波兰战役(22)
“真是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啊。”雅尼克忍不住唏嘘一番。
施里芬1891年上任,到1906年退休,整整琢磨了十五年,呕心沥血的写了十五页备忘录。如何打败高卢鸡的方案写了9页,总共18个应对方案和反制措施,连法国人如果不主动进攻(或者主动进攻),之后丢掉巴黎往南跑路咱们该怎么继续打写好了。
甚至连英国的参战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当然,他们是准备入侵中立国比利时,英国肯定会参战)“英军在第18天-20天应该会有一个两到三个师的兵力部署在那慕尔至布鲁塞尔之间威胁第一集团军的右翼,第一集团军当在保持警惕的同时继续执行包抄至法军后方的计划,在第24天之前切断当面法第一集团军(施里芬认为法军会从北往南按番号部署部队)的补给线,同时击败当面英国步兵师。”按照史实发展第一集团军干以上的活没太大压力,基本在老施的预判内。
就这样多达十五页的备忘录和数十个开战方案中,小毛奇在1914年的战争中只使用了两个,而他前任近十页的评估,预判和反制方法,都待在档案室里吃灰。
话说小毛奇的能力比起他的叔叔老毛奇相差甚远,威廉二世为什么还要用他作总指挥?是朝中无人了吗?
那是因为从普鲁士开始,德国的军官团就是几乎是家族世袭的。这些人和容克领主紧密结合彼此盘根错节。
老毛奇作为最大的军头,门生故吏遍布军内朝野。所以,小毛奇就算自己不想出头,周围也有的是人要往上抬他。
一般志大才疏的独裁者都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天才,没有自己搞不定的。威廉二世亦不例外,他还想自己指挥军队呢。
所以,威廉二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总参谋长,或者说是一个高级副官。而小毛奇也符合这个标准。
“该死的容克贵族,愚蠢的容克军官团。”听着雅尼克忿忿的咒骂着已经“不存在”的容克贵族,伦德施泰特有点尴尬的默不作声。毕竟他之前也是容克贵族,只是现在已经“弃暗投明”,变成新帝国贵族罢了。而且霍亨索伦家族不就是最核心的容克贵族嘛,听起来好像是殿下自己骂自己的祖宗,他也不好插嘴。
咒骂了几句后雅尼克叹了口气。“算了,都过去这些年了,希望这一次不会再出现这种愚蠢的家伙。”当然,将来会碍事的家伙早已被他清除干净,剩下的都是有能力有忠心的。
就像眼前这位伦德施泰特,他就是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军人典范,极佳的集团军指挥官。
由于他的名望和资历,让他在二战开始时就担当集团军司令的职位,德军主要名将如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都在他手下领兵。这也带来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伦德施泰特在波兰、法国、苏联都取得过重大胜利,但人们总将胜利归结为他优异的部下,并且伦德施泰特很少干涉下属行动,更让人觉得他的成功不过是运气。
事实上,一个将军尤其是如他这样的集团军司令的职责是让自己的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术才能。战场上的形式瞬息万变,几百公里外的集团军指挥部又如何能够准确判断呢?像小胡子那样强行干涉前线,只会造成敦刻尔克式奇迹。
就像当年兴登堡在东线与鲁登道夫、霍夫曼合作一样。坦能堡会战的计划和指挥的功劳大部分都在后面两位身上,兴登堡“仅仅”是拉住鲁登道夫这只野马的缰绳,保证他与霍夫曼合作愉快。
但是从后来的发展我们知道,兴登堡这样的领导和调节剂是多么重要,若没有他,鲁登道夫和霍夫曼根本没办法相互合作。这也是伦德施泰特的功能,尽量让下属有发挥的空间,保护自己的下属,偶尔拉一把,减个速。作为军人,他极少参与政治,一直秉承着剑为德国而挥的态度。
所以等波兰战役结束后雅尼克准备提升伦德施泰特为元帅,其实也这算是不公开的秘密,因为到现在德军也没有一个元帅,要晋升元帅,伦德施泰特当然是第一人选。
不管怎么说,德军是不会停止进攻的步伐的。
到了下午五点,英国和法国同时向德国宣战,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泊尔、纽芬兰、汤加、南非、加拿大、伊拉克也相继向德国宣战(后面几个国家倒不是跟德国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他们绝大多数是英国保护国,还未独立)。
而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瑞典、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则宣布中立。
“帝国喷子”戈培尔随即发表了一篇“邪恶永远不能战胜正义,野蛮永远不能战胜文明”的演说,将英法政府骂了个狗血喷头,称其为邪恶的轴心联盟、为自己肮脏的政治利益把无数人卷入战火中的战争狂徒。
“他们的心中没有正义感、公理、是非观,只有彻头彻尾的私利。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他们不惜挑起新的战争,让欧洲燃起新的战火。”
“大英帝国、法兰西的人民们,那些肥头大耳的战争贩子们把你们的儿子、丈夫赶上这场不义的战场,让他们无谓的付出宝贵的生命,而你们得到的只是一份死亡通知。他们却躲在安全的后方夜夜笙歌,你们亲人的死亡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面对这蛮横无理的战争恫吓,德意志绝不会退缩,因为我们退一步,敌人就会进一步!等到我们退无可退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灭亡之日!到时候欧洲将会陷入真正的黑暗时期,成为这些卑鄙政客们的囊中玩物,正义得不到伸张,公平得不到维护,安全得不到维护。”
“我们当然不能任其发生,就像我们守护自己的亲人和家园一样,欧洲的正义将由我们来守护!”
“邪恶再强大终归会灭亡;正义虽弱小,但是个永不息灭的火种,总有一天会燎原势不可当!”
第一百六十章 波兰战役(23)
因为“奥莱斯村屠杀事件”,不少人都认为德国是受害者,他们教训一下波兰也是无可厚非。
可现在英法居然带着小弟向德国宣战,这就有点不像是人干的事了。其结果就是戈培尔的演讲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连英法国内多个城市都出现了反战游行。
甚至有不少从中立国偷偷跑过来的“热血青年”要求加入德军,誓要捍卫欧洲的正义。
“殿下真是舆论天才。”面对戈培尔的钦叹,雅尼克不以为然的笑笑道。“只是一点皮毛罢了。”
要知道华夏老祖宗打仗最讲究的便是“出师有名”。
毕竟战争不是打架,战争双方的实力很大程度上与统治能力有关。
即使你再有钱再有势,如果你带着一帮心怀鬼胎、离心离德的人打仗,你也不见得打得过比较弱的对手。尤其在古代,没有高科技通信装备,战斗单位随时会陷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如果你不能让下面的人相信你取胜的机会比较大,那么投降和逃跑甚至为了一点小利就反水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要知道打仗是真刀真枪的玩命,意志不坚定,是玩不下去的。
如何让下面的人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相信取胜的机会比较大?当然是以理服人,你打得有理,士兵会比较容易相信自己会取胜。因为人的思想意识是可以受到群体意识感染的,比如你打仗的理由是保家卫国、报仇血恨,只要让中层将士吼几嗓子,很快大家都会感受到保家卫国、报仇血恨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之下,每一个个体都会觉得别人都有取胜之心,然后自己也会深受鼓舞,莫名其妙就觉得自己应该胜利。
如此一来在战争过程中,这种信念也会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而这种约束力会在很多关键时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抉择,这些抉择可能会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在古代,一颗钉子毁灭一个王国并不是寓言,而是一些血淋淋的事实。
当然,你的理由也可以是赤果果的去抢钱抢粮抢女人,这种理由其实也挺有效,但前提是你确实实力强大,干坏事有较多成功案例。不然你莫名其妙去抢别人,别人不会拼死反抗吗?
干坏事,士兵还是会心虚害怕的。除非你把钱实实在在发到每个人手里,否则谁能真的high起来呢?
即使有一时血气之勇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在变化莫测、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军心稳定。有时候即使一方取得暂时性的优势,也可能因为部分将领举城投降敌方而失败。因为人不是游戏nc,也会从根本上判断形势,也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还会为自身利益考虑,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道理一种信念,你保不齐他做出什么决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