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成皇储

穿越成皇储 第111章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4942 2021-05-12 14:20

  在众人的惊愕的目光中,离地面五百多米时那架飞机上的炸弹终于脱落下来,飞机的机头开始抬起。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那枚炸弹精确无误的落在那门防空炮上,将其炸的粉碎。

   施瓦辛格一脸得意道。“那种轰炸机名为斯图卡,是全世界最精准的俯冲轰炸机。只要被它盯上,没什么可以躲过它的精准轰炸。就算司令阁下好运的躲过一个,两个,还能躲过几十架吗?”

   顺着施瓦辛格上尉所指的方向望去,众人惊恐的看到远处的天空中起码有几十架飞机浩浩荡荡的朝这里飞来。

   在施瓦辛格那充满笑意的目光与周围参谋军官们复杂难明的目光中,瑟奇亚克艰难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告诉你们的长官,如果你们能按照国际公约对待我们的话,那我们……”

   一时间,“投降”这个词卡在了瑟奇亚克的喉咙里来回滚动,半晌才无比艰难的吐了出来。“我们投降。”

  第一百五十七章 波兰战役(20)

   就在雅尼克感叹141特战队的好运,寻思该给他们发什么勋章合适时法国大使前来通报法国的最后通牒。他们的通牒内容跟英国的差不多,也是让德国立马停止进攻,并退回边境线。

   听着这位法国大使喋喋不休说个没完,雅尼克不耐烦的打断他。“回去告诉你们的达拉第总理,如果两国开战,贵国恐怕连八个星期都坚持不住。他最好谨言慎行,可别把法国带进绝地。”

   “!!”法国大使一副便秘一样的神情,嘴角控制住的抽搐着,可面对一帮虎视眈眈的军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冷哼一声,气呼呼的拂袖而去。雅尼克不屑的撇撇嘴。“哼,说八个星期是给你们面子,六个星期就能干掉你们!”

   这番话令他享受了一次万众瞩目的待遇,瞬间成为屋子里众人目光的焦点。伦德施泰特露出汗颜的神情。“殿下,您说六个星期有点太夸张了吧。我曾经和法国人战斗了四年,他们的战斗意志还是非常顽强的。当然,我们更顽强。”法国拥有300余万的精锐陆军,至于飞机坦克的数量上,与德国相比起来也是不相上下,甚至在整体的军事实力上更是要比德国还强,此时的法国可是整个欧洲大陆上,公认的陆军实力第一的强国。

   雅尼克微微一笑。“伦德施泰特将军阁下,您太抬举他们了。纵观历史,法国人只有在圣女贞德这种疯丫头片子或是拿破仑这样忘祖背宗的混蛋的率领下才能打胜仗。”

   对圣女贞德故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贞德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姑娘。如果说她仅仅是个文盲村姑或许稍有贬低,但她的父亲是村子里负责收税金的村官,夫妻俩都是经营农场的普通人。

   贞德自称遇见了大天使圣米迦勒、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三位在当时非常知名的传说人物),他们告诉贞德她要赶走英国人,并带领王储进行加冕典礼。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宗教思想非常盛行,贞德作为一个虔诚的宗教人士,对自己的说法坚信不疑。

   经过一些所谓“神迹”后,人们都相信她是上帝派来的,甚至当权者同意这个从未带兵打仗的乡村姑娘带领一支军队对抗侵略者。

   毫无疑问,作为贞德本人,以及处在她那个时代的普通民众是信仰上帝的,相信贞德会带来神迹打败侵略者,这无可厚非。但是从后世的唯物者、无神论者的角度看,贞德听见上帝神谕的说法如果不是自编自导的谎言、蒙骗群众的噱头就是哗众取宠、精神分裂的产物。

   站在贞德自己没有撒谎的前提下,她所自称的在脑海里听见圣天使的神谕这种情况应该属于幻听或者幻觉。这些声音来自于她的大脑,说明贞德可能在大脑组织中患有类似癫痫等脑神经一类的疾病或异状。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贞德平时举止正常,社会功能也完好,并非疯子一类的病人。所以贞德即便确实有脑科疾病,也只能是轻度的。再加上她所处的时代宗教氛围浓厚,她又十分虔诚。所以强烈的宗教信念会给予贞德心理暗示,促使她在脑海中听到与宗教相关的内容,这和人类在睡眠状态下做梦都是日有所思之事很相似。

   现在没有贞德的遗体或遗骨来进行佐证,所以大脑神经异状导致的幻听使得贞德听到了她所理解的“神谕”基本是处在推理和推测阶段,但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愿意客观看待圣女贞德神迹的科学人士的认可。

   至于拿破仑,他的军事、政治才能无可厚非。

   电影《漫长的婚约》里有个经典的镜头,一名法军士兵举着白旗向德军阵地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别开枪,我不是法国人,我是科西嘉人!!!”结果德军都没开枪,倒是躲在战壕里的法军中士却气极败坏的一枪毙了这个小伙子。

   科西嘉岛是地中海上的一个大岛,位于法国的东南部,原来是个独立的国家(18世纪上半叶,科西嘉岛人因不满热那亚人的残暴统治,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热那亚人的动乱。岛上人民在自己的领袖保利的领导下,给了热那亚人沉重的打击。将热那亚人赶出了科西嘉岛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科西嘉独立政府,制定了体现科西嘉人意志的第一部宪法《科西嘉宪法》。),此后岛上的人民过起田园牧歌般的幸福生活。

   1768年5月15日,遭遇失败的热那亚人和法国签订了秘密协定,将科西嘉的所属“权力”出售给法国。

   这让科西嘉岛上的居民深感屈辱,他们就像一件物品般被统治者们随意转让,毫无自主权利。随后,科西嘉人又在保利的带领下,和法国侵略者展开了不屈的斗争,包括拿破仑的父亲夏尔波拿巴,也带着家人投入了这场科西嘉岛的保卫战之中。

   1769年5月8日,保利的队伍在战争中失利,包括拿破仑的父亲在内的岛上居民被迫向法国人屈服,而保利本人则在一个月之后离开了科西嘉岛,流亡英国。

   多年后,拿破仑在谈及此事时依然耿耿于怀:“我永远不能原谅我父亲,他当过保利的副官,竟然同意科西嘉并入法国,他应该与保利共命运,随同他倒下。”可见科西嘉岛人从骨子里是排斥和憎恶法国人的,他们认为将科西嘉岛并入法国违背了岛上居民的意愿。

   讽刺的是,那时的拿破仑,大概不会料到多年以后故事发展的剧情――他居然登上王位成为了“敌国”的皇帝!

   自从被法国武力占领之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科西嘉岛人民被迫改学法语,独立的文化遭到了破坏,受到了种种非人的对待,科西嘉人民要求独立的运动从遭受入侵起此起彼伏。可惜的是随着拿破仑背叛了自己的祖国-科西嘉,转而投入了法国侵略者的怀抱,独立运动就此陷入低潮。

   在科西嘉独立派人的眼中,这个法国人的皇帝实则背叛了自己的“祖国”,而拿破仑自己呢?在流放圣赫勒拿岛的最后岁月里,他在信中写下了自己的遗憾和悔恨:我应该为自己出生的小岛奉献更多。这位改变了整个欧洲版图的伟大帝王,在戎马一生之后,似乎在人生最后的黑暗尽头再次点亮了血液深处流淌的理想之光。

   “……”众人听完雅尼克这番“独特”的见解,不由的面面相觑。

   ………………………………

   最近有点忙不过来,章节有点水(平时也是水哈),希望疫情能快点过去,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 波兰战役(21)

   “现在统帅法兰西军队的既不是疯丫头片子,也不是忘祖背宗的混蛋,他们的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可以说最后一个真正的法兰西士兵已经在拿破仑时代阵亡了。”

   伦德施泰特听的是目瞪口呆,还没来得及彻底缓过神来,就听雅尼克问道。“伦德施泰特将军阁下,您刚才说到上一次大战,那您觉得上一次我们有没有获胜的可能?”

   要是从上帝角度纵观整个历史,就会发现一战时的德国还是有获胜的可能的。

   19世纪60-70年代,普鲁士王国“剑挑”群雄,丹麦、奥利、法国纷纷落马,长期分裂的德意志获得一统,普鲁士王国也“升级”成了德意志帝国。德国统一政治上的头号功臣乃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而军事上的头号功臣非“持剑者”毛奇元帅。俩人也因此被誉为“帝国双壁”。

   随着1888年德皇威廉一世的故去,老毛奇很快宣布退役,并于1891年去世。

   不过他早早就预见到德国可能在未来不得不在东西两条战线上作战。

   为此老毛奇执意在《法兰克福条约》(结束普法战争的媾和条约)中要求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拥有了这两块战略要地之后,德军在德法边界占据了有利地形,两地首府与德国本土的两处要塞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四边形要塞区域,同时还有陡峭的阿登山区存在,德军只需少量兵力防守即可抵御住法国可能的攻势。

   与法国相比,沙俄的军事动员能力和武器装备要落后的多,故而老毛奇做出了西守东攻的作战计划,即在西边狭窄险要的法德边界防守,同时率军凭借德国的战争动员、武器技术等优势,俯冲东欧平原,率先击败俄军,以获得战场有利形势,再以此作为外交谈判的筹码,提出对俄国的宽大媾和条件,促其退出战争,结束两线作战窘境。在老毛奇看来,军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配合外交政策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场上的胜利是为了外交上能够打开更为良好、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局面。

   结果到了施里芬时期,德意志军界的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施里芬并不认为军事服务于外交。恰恰相反,他认为军事上的问题如果遗留给外交领域去解决,那就是失职。

   不同于老毛奇拥有广阔的兴趣爱好和深入的研究精神(老毛奇曾悉心研究过铁路,并在铁路公司上市之初购买过相关股票,这对他日后对铁路在战争中的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施里芬是一个纯军事领域的军人,他专注于战场作战的相关研究和推演,对军事以外的事务兴趣不大。

   这就导致当他开始制定作战方案时,往往只考虑战争成本、行军路线等单一层面的程序化要素。老毛奇曾认为,一旦未来德国发生两线作战(即法俄结成反德同盟),德国是难以像普奥、普法战争那样迅速获胜的。但施里芬却认为德国必须追求速胜,否则未来几百万人的战争,德国是消耗不起的。基于此,施里芬计划几乎都是围绕如何迅速取得胜利而展开的。

   在原先老毛奇的计划里,德军在西线对法作战中处于防御状态,以少量兵力拖住对方即可。但这被施里芬认为是将进攻的主动权拱手让人,失去了对战争节奏的把控。所以,他的计划与老毛奇截然不同,施里芬认为德国应当率先攻打法国,并将其迅速击溃。因为在他看来,法国的战争动员速度远胜于沙俄,但动员的兵力却比俄国少,所以德国是有可能对法均形成一次决定性速胜的。

   从1891年到1897年,施里芬针对未来陆地作战计划的规划,进行了不断的演化和调整。

   为了对法国形成有效打击,他选择从法军前沿阵地北部绕道进攻、迂回夹击。这是因为当时法德边界的法军防御工事非常严密牢靠,正面攻击必定损失巨大。不过沿着法军阵地北侧迂回面临道路狭窄、空间太小的问题,这就使得德军大部队难以快速通过,于是施里芬又想到取道比利时对德法边界的法军进行一次外围迂回和背刺行动。至此,施里芬计划的基本轮廓就已经形成了。

   从1898年到1904年,施里芬继续对自己的作战规划进行细节调整。为了达成战争初期全歼法军的目的,施里芬显然没有顾忌比利时的中立国地位,也没有考虑国际法规则等因素,因为在西线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是施里芬计划的核心。要想完成德军的迂回行动,施里芬计划在西线的右翼部署了大量兵力,并进行了武器推演、参谋作业等大量构想,到1905年末,施里芬计划已经颇为完整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