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第759章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3102 2021-05-07 03:37

  南美洲在哪里?前段时间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

  那么远的地方,真得是太远了啊!

  一想到这,堵胤锡立刻回过神来,不由得马上好奇地问道:“国公,您怎么知道,哪里会有这种树的?莫非您到过哪里?”

  虽然是问出了这个问题,可他感觉还是有点不可思议。因为按道理来说,兴国公不像是去过那么远地方的人。

  对于这些问题,张明伟立刻当了甩手掌柜道:“我怎么知道的,陛下知道!”

  “……”崇祯皇帝一听无语,这回答的也太溜了吧?

  看到所有臣子都转头看向自己,他不由得咳嗽了一下,然后就当没看到他的臣子们那咨询的目光,只是看着张明伟,笑着说道:“那要组织商社什么的去美洲探路的事情,必须要抓紧了。别的且先不说,这个什么树皮必须要先弄回来才好!”

  军队去南方平乱,就容易得疟疾。这一点,崇祯皇帝很清楚。如果有了这个药,大明往南洋开疆拓土都会变得轻松不少。

  第577章.577 为大明设计的新体系

  听到崇祯皇帝这话,张明伟觉得也很有必要,便提建议道:“组织商社去美洲探路的事情,恐怕一时半会不可能。但这个树必须要尽快移植到大明来却是非常有必要的。或者可以让郑芝龙想想,派出个船队,以去南美洲经商为理由,去把这个树带回大明来!”

  郑芝龙是东南沿海的海盗王,对于海路当然是最熟悉了。让他选派人去,这是目前来说,官方层面最稳妥的了。

  至于组织商社的事情,就眼下来说,恐怕很难让民间掏钱去做这个事情。毕竟那些矿产的事情,要先有一个示范才好。

  而大明经略南北美洲的事情,其实是不急的。至少要等南洋先搞定再说吧!要不然,好高骛远,就如今大明的实力,怕是没法多点扩张。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觉得张明伟说得有道理,便立刻转头对王二彪吩咐道:“去传旨,让郑芝龙来见朕!”

  “奴婢遵旨!”王二彪一听,连忙答应一声,便立刻去了。

  到了殿门口时,刚好遇到了王承恩回来,便连忙叫了干爹把情况说下,显得很乖巧。

  王承恩自然不会说什么,皇帝让他去就去便是。

  等他进入大殿内后,发现兴国公又在侃侃而谈,崇祯皇帝只是看了他一眼,便又立刻转移目光到兴国公身上,他便没发出动静,回到自己的位置,也听着兴国公在说什么。

  “……我认为,就如今我们大明的医师现状,不足以应对大明人口的增长。”只听张明伟对崇祯皇帝说道,“而且要保证我大明人口的增长,需要有更多的医师,最为方便实现这种情况的,当是如同书院一样来培养医师!”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还没说什么,但是堵胤锡却是皱着眉头先说道:“国公,医技都是医师谋生之手段,如何能像书院这般传授医术?”

  “是啊,国公!”左都御史左懋第也开口说道,“而且医师要能出师,可以看病治病,非多年师傅带出来才可以的!”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点点头,感觉这一次张明伟想得过于简单了。

  虽然他是皇帝,但也不好做砸人饭碗的事情。

  不说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这样的话,只是每个人都可能生病,都可能需要医师看病,就不能随便把整个医师群体都给得罪的。

  然而,张明伟听了,却是淡淡一笑道:“坤兴公主手下的医护兵,不就是医师的一种么?”

  “……”一听这话,文华殿内的所有人都听得一愣。

  在他们的认知中,还以为张明伟说得那种医师是御医的那种,至少也是坐馆郎中的那种。如果说是坤兴公主手下的医护兵那种的话,却是没有问题的。

  本来那些医护兵,就是只懂得战场急救包扎之类的事,也是群体培养出来的,也没有花什么时间。不用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带个十几年时间,那样也没有精力去带太多。

  只听张明伟对他们继续说道:“虽然说有很多医师敝帚自珍,可是,也有很多医师著书立说,愿意把自己所学的医术公开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有这样的贤士,因此有好些书便传了下来,留名青史。

  堵胤锡也想明白了这点,感觉自己有点小人之心了,略微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他眼角看向其他人时,发现他们都在听兴国公说话,便也放下心,跟着继续听兴国公说话了。

  “……朝廷可以给这些愿意广收门徒的医师以荣誉。可以先从简单的来,对百姓影响最大的,比如说稳婆!”张明伟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就很认真了,“找经验丰富的稳婆,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把她们的经验综合起来,编写一套教材,以书院的形势教导出一批稳婆,授意官方的身份,为百姓接生,如此便能减少妇女生小孩的危险。”

  不等他们说话,张明伟又继续接着说道:“跌打刀伤等,这种在军中常见,医护兵就是学这种,也可以总结出一套教材,同样以书院的形式来教导,并授意官方的身份,向民间开放。诸如此类,只要能做的,都可以做起来。如此一来,大明的医师多了,大明所有人都会受益!”

  “先生此法,朕觉得可以!”崇祯皇帝听了,当即便点头道,“这是造福百姓的事情,你们以为如何?”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问司礼监和内阁这边的。

  堵胤锡刚才心中有愧,一听这话,便立刻回奏道:“微臣觉得此事乃是功在千秋之事,百姓必定称颂皇恩浩荡!”

  “微臣附议!”其他人听了,便也跟着一起奏道。

  这种做法,并没有断人财路,而是朝廷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此一来,也就不怕没有医师不愿意。至于个别人不愿意,对于朝廷来说,那就根本无足轻重的。

  崇祯皇帝看他们都同意了,便看向张明伟,正准备说话时,却听张明伟先对他说道:“还有,人口聚集多的城镇中,不如由朝廷来开一个医馆。如此一来,书院出师的医师便都能安排到这些医馆中,领朝廷俸禄,为百姓看病,解决他们的前途问题,就能吸引更多的良才成为医师。也能方便朝廷管理,总结医术,好处多多!”

  “那这个医馆岂不是很大?”崇祯皇帝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有点像太医院了!”

  张明伟听了一笑,当即摇头说道:“是有点类似,不过这个医馆是对民间的,让百姓有个看病的地方,诊金也可以由朝廷规定,可以惠民一些,还能培养更多的医师人才,造福百姓。”

  堵胤锡听了,当即点头,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此乃善政,百姓必为之称颂!”

  一般来说,兴国公的建议,崇祯皇帝都会听。此时听到内阁首辅都先赞同,那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崇祯皇帝笑着点点头,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有关这方面,你有什么想法,都一一说出来吧!”

  张明伟就是有想法的,就把他的构思,重新设立大明的医疗体系的想法给完全说了出来。

  总的来说,就是太医院类似医学研究院兼顾皇帝的御用医生。然后在城市当中设立后世一样的医院和医学院,有成就的可以升迁太医院。

  这样一套体系,就能保证大明百姓有个看病的地方,从而减少疾病带来的减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