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如豆,燃烧的灯油挥发着青烟。
老者就着昏暗的灯光,手握小刀,另一只手熟练地翻转着木片,手上的刀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刺入木片,刻出或方或圆的孔。
老人身前的旧桌案上也摆放着一堆处理好的木片,那上面布满了形状各异的孔洞。
承晔无声坐在他身旁,盯着桌上摊着的木片良久,这才问道:
“爷爷,这些木片能拼出什么?”
老人的神色有些意外,其实很少有人在看到这些奇怪的木片之后有这样的疑问,因为这至少证明他已经弄懂这些木片的功用了。
“小公子知道这些东西是用法?”
承晔一哂,“年幼之时见过和这些木片很相似的玩具。”
父亲有一套贴身软甲,他有一次偷偷穿在自己身上,却发觉那上面有一处破洞。想破了脑袋才发觉那软甲是由无数个铁片衔接拼合而成的。
他看到这些木头,脑中立时想起了那些被自己拆卸下的小铁甲片。
当然,这些实话不能随意说出来。
老人神情未变,好像真的信了他随口胡编的托词。
他放下手里摆弄的小刀和木片,在桌上的木片堆中拈起几块,在手里拼接、嵌合,那些原本看似随意的洞孔和不规则的边缘顿时找到了可以严丝拼合的另一个木片。
只是三两下的功夫,老人手里便出现了一只木片拼出的小马,因木片形状所限,那小马显得方头方脑,却别有一种特别的趣味。
他讲小马递给承晔,“想必小公子年幼时的玩具与这个类似。”
承晔点点头,接过小马放在手里,这才发现那木马并非是薄薄的一片,而是一头可以站立的小马,木片围拢出它的身体,下方有四支窄木片作为四只脚,支撑小马的身体。
承晔啧啧称奇,凝视眼前重又拿起刻刀摆弄木片的老人,忍不住问道:
“爷爷,你和芦笙原本不是这里的人吧?”
第152章 鹿山
老人不介意他看到自己的真手艺,证明对他是信任的。
听到承晔的问话,老人停下手里的活计,侧着头凝视他半晌。
“小公子真聪明啊!”
承晔面上有些发烫,讪讪道:
“爷爷别打趣我了,这么明显的事,谁都看得出来好不好。”
咿?
老人彻底来了兴致,将刻刀和木片丢在一旁看向承晔。
“你说说,都有哪些明显的事被你看出来了。”
这落马寨虽然从未有外人进来,但他们祖孙二人与其他人已经相处十几年了,他不相信还有什么很明显的区别能被外人一眼看破的。
承晔摊摊手,“太多细节了!”
“比方说,体型样貌,芦笙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们比起来,区别还是挺大的;另外芦笙有书,也喜欢读书,芦笙有专门的木床,这些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细节他没有说,这个寨子里的所有人,听到林景的名字都激动万分围拢在孝义叔身旁,这位老人并没有,甚至在见到他和小禀义进门之后也是淡淡的。
这让承晔十分确定,他们可能没有见过林景,很有可能是夏商他们外出之时带进来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承晔看定眼前的老者,“爷爷你听过鹿山帮吗?”
鹿山帮,是前朝的铁匠手艺人世家,主要为皇族造盔甲、武器和一些精密的御用之物。前朝覆灭后,鹿山帮也销声匿迹。
父亲的软甲便是鹿山帮所造的物件之一。
隐居避世,手艺不会消失,铁很难找,用木片聊作消遣是可能的。
老人眼中惊疑不定,半晌之后垂下眼睑,仿佛在自言自语:
“夏商他们人很好,能让他们敬重惦记这么多年,他的后人定然不是品德败坏之辈。”
承晔心头一颤,知道方才小禀义和芦笙赌气的话老人已经听到了,而且也猜到了自己可能的身份。
“我父亲藏着一副软甲,是鹿山帮所制,年幼时我偶然将那软甲拆下一点,才见识到这样高超的手艺。”
既然老人已经猜到他的身份,又没有否认自己方才关于他们是鹿山帮后人的猜测,承晔决定自己也要坦诚一些,将自己幼年见过软甲的事告知老人。
“当年那样的软甲没做出几件,一百多年了,小公子的父亲竟然还存着一件……小公子很聪明,也很坦诚。”
能大概猜出这少年人父辈的身份,但若葆有鹿山帮的软甲,当今一定是权盛至极的人。
“我们是鹿山帮后人,仅存的后人。”
老人笑得很凄惨,他拈起桌上的木片不住摩挲。
“但是,这手艺恐怕也要断了,毕竟,老祖宗们做的是铁匠”,他将手里的木片一丢,“不是木匠。”
“不是这样的爷爷,手艺不会消失,芦笙很聪明且很好学,这是其一。其二,有的时候,正因为手里的东西变成木片了,才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承晔将手心里的小马送到他眼前,鹿山帮的先祖们在钻研铠甲和武器之时,应该从未发现手里的东西可以变成这样方头方脑的孩童玩具吧。
老人神情仍然郁郁,口里发出一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