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_分节阅读_第377节

  D-这种事情都门清。

  今天早上第一场报告的时间是八点开始。

  因此许秋和韩嘉莹没有待在酒店里晨练,早上七点五十多分两人便出了门,直接前往会场。

  他们也没有选择和吴菲菲同行,只是互相发了条消息,确认彼此都没有失联。

  听报告……

  听报告……

  听报告……

  三场报告过后,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

  这个过程被称作是“ffee break”,此时会场里是有免费的咖啡提供的,有些类似于小初高时候的课间活动。

  许秋和韩嘉莹前往附近的咖啡供给点,刚好遇到了冯盛东。

  不过,他们也只是互相打了声招呼,寒暄了一杯咖啡的时间,便各自离开了,因为会议安排还是比较紧的,只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接下来的会议便又要开始了。

  之前许秋以为参加大会听报告是个脑力活,现在看来,更像是个体力活。

  听报告……

  听报告……

  听报告……

  结束了上午的六场报告后,许秋和韩嘉莹与吴菲菲集合,讨论午餐吃什么这个重大问题。

  经过一番商讨,最终决定以披萨作为午餐。

  他们并没有选择连锁到国内的“Pizza Hut”(B胜客),而是选择了另外一家“Downtown Pizza Lounge”。

  来到店内,许秋发现里面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店也比较大,大约有30多张桌子,都已经坐满了,部分人一边端着披萨盒子,一边站着吃。

  看来披萨在漂亮国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当然也可能是比较受参会人员的欢迎。

  毕竟,现在处于MRS会议期间,会场周围的主要消费人群的结构,可能并不再是漂亮国凤凰城的本地人了。

  店里的披萨最小是6英寸的,单卖的话,最便宜的价格是699美刀,口味不同,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尺寸增大到9英寸,价格将增加3美刀,变为999美刀;

  进一步增大到12英寸,价格再次增加3美刀,变为1399美刀;

  15英寸的话,价格继续上涨到1699美刀,

  按照价格比例来看,一个12英寸披萨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两个6英寸披萨的价格,尽管前者的大小是后者的四倍。

  这大概是漂亮国的特色吧,买的越多,优惠力度会越大。

  就像可乐一样,漂亮国的家庭很少一次买一瓶可乐,通常都是一次买一打,因为这样可以有接近五折的优惠力度。

  除了披萨外,这边也有售卖咖啡、可乐等饮料。

  不过价格要比昨天那家甜甜圈店里贵一些,最便宜的也要199美刀,但搭配套餐的话,价格可以减少1美刀。

  最终,三人点了三个不同口味的9英寸披萨套餐,口味分别是Pepperoni(腊肠)、Mhroo(蘑菇)、Mozzarel(玛格丽特),另外加了两杯咖啡和一杯可乐,一共消费4177美刀。

  三种披萨的区别主要是上面的配料有所不同,通用的配料有奶酪、小番茄、番茄酱、罗勒叶,腊肠披萨有腊肠,蘑菇披萨有蘑菇,玛格丽特啥都没有,不过用的奶酪似乎和前两种不太一样。

  披萨的味道都非常不错,就是份量有些大,三个人吃三个披萨,最后吃到非常撑,还剩下了六个八分之一角没吃完。

  PS:求月票,现在790月票,只求破个千。

  (

  495 漂亮国之行 十(求订阅)

  饱餐一顿后,三人回酒店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前往MRS会场听报告。

  整个下午,许秋和韩嘉莹辗转在各个报告厅中。

  虽然见到了不少陌生种花家的学者,但彼此之间的交流却并不多。

  一来是因为种花家的科研工作者们通常比较害羞。

  二来在这种综合性的大会上遇到的陌生研究者,彼此之间的研究领域大概率是不同的,假如强行交流的话,就会出现类似于这样的场景:

  “你也来自种花家?”

  “是啊,你哪个学校的?”

  “我魔都综合大学的。”

  “噢,我魔都交大的,挺巧哈,都是魔都淫对了,你做什么领域的。”

  “我做有机光伏的,你呢?”

  “我是做金属间化合物和异质结构中的拓扑和量子现象的。”

  “”

  “”

  话题直接冷场了。

  这种就属于无效社交,聊了半天,啥收获都没有,有这闲聊的时间,还不如多去听一场报告呢。

  况且,说实话,学生之间跨领域、跨学校建立的“人脉”,也没太大的实际用处,就算加个微信好友,多半也属于在好友列表内常年积灰的那种。

  科研圈的有效人脉,通常都是要主动去寻找那些能和自己课题组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对象。

  比如,魏兴思的几个主要合作者,冯盛东、Ronad那边可以提供器件机理上的支持,进行包括TAS、TRPL、CELIV、TOF在内的各项表征手段;

  龚远江在国内有机光伏领域内耕耘多年,与之合作,可以增加魏兴思在国内有有机光伏领域小圈子里的话语权,申请基金项目的时候会更加容易通过一些。

  当然,这些只是从功利的角度上来讲的,不排除会有一些人以广交朋友为乐。

  不过,许秋和韩嘉莹都是性格偏向内敛的人,如果是熟人的话,还能放的开,陌生人的话,通常不太会主动接触。

  听完下午的报告,许秋和韩嘉莹找吴菲菲集合。

  之后,他们没有出去觅食,而是回酒店休息了一会儿,再次返回会场。

  因为晚上七点开始,会展中心将开办海报会展、供应商展览会和招聘会。

  届时,吴菲菲的海报将会参展,需要有人在海报旁边,为其他感兴趣的研究者进行讲解。

  最为关键的是,晚上的展会上会提供免费的自助晚餐。

  漂亮国的餐饮费用还是比较贵的,除了吃甜甜圈外,其余的饭店,随便一顿饭人均起步就是10美刀,相当于在国内天天出去下馆子,荷包还是有些吃不消的。

  现在有自助餐可以蹭,没有道理不去蹭。

  当他们三人来到会展大厅的时候,许秋发现足球场大小的展厅里,已经人山人海,实时到场的人数估计有大几百人。

  许秋都被这人数吓了一跳,他估摸着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单纯过来参展的,肯定有不少人也是抱着蹭饭的想法。

  会议举办方也是机智,提前考虑到了这个情况,选择了一个很大场地用来做会展大厅,不然还真不一定能放得下这么多人。

  会场内部,布置着一列列公告板样式的展板,上面有对应的编号,还依次有序的张贴着一张张的海报,用来展示。

  许秋他们顺着MRS会议手册上给出的编号,找到了吴菲菲的海报。

  不过,此时进入会场的人们,兴趣大多不在会展上,而是在会议方提供的自助餐上。

  许秋他们也是一样,到吴菲菲的海报前踩好点后,就直奔中央的自助餐区。

  这里菜品种类并不是很丰富,一共有三种餐食,包括烤面包片、烤肉排,以及一个外观上很像炒河粉的东西。

  这些菜,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汤汁,可以一边吃晚餐,一边参加展会。

  另外,还有三种饮料提供,分别是红茶、咖啡和葡萄酒。

  虽然种类不够丰富,但味道都还是不错的,而且管饱。

  用过晚餐后,吴菲菲留守在自己的海报前,许秋和韩嘉莹则出去看其他人参展的海报。

  逛了半小时,许秋发现其他人海报的内容,大体上都是对应课题组近一年来已经发表的代表工作。

  也就是说,如果是正常的、会定期阅读献的同行,基本上都是看过这些工作的。

  因此,这些海报对于同行的帮助可能并不大,更多的是能够吸引跨领域其他研究者的关注,说不定就可以合作一下,搞一搞交叉学科,合力弄个大新闻出来。

  有的时候,确实是当局者迷,陷在之前的思维定势中难以出来。

  而学科之间交叉、碰撞一下,很有可能就可以另辟蹊径,一举解决当下的困局。

  当然,如果之前在阅读同行章的时候,产生了什么疑惑,现在刚好在会场上碰到了,也是可以直接找到章作者进行交流的。

  比如,探讨一下怎么才能“用意念将熟鸡蛋反生,然后还能孵出小鸡”的。

  另外,每张海报上都有对应学校的LOGO,有一些国外名校的,也有很多国内的名校。

  许秋在海报里面基本上集齐了国内各大TOP高校的LOGO,包括清北大学、魔都综合大学、魔都交通大学、浙大等等

  最后,许秋注意到,会场内海报的总数量还是蛮多的。

  而且,这才是第一天的海报展,之后两天晚上也有海报展,三天加起来的话,海报的数量估计有上千张。

  据魏兴思说,MRS会议如果投稿主会场口头汇报的话,就算拿不到1510分钟的口头汇报机会,大概率还是会给一个海报展出机会的。

  换言之,只要经过认真准备投稿了MRS,几乎保底能拿到一个海报展出机会。

  这也很容易理解,对于会议方来说,肯定是倾向于参会的人数越多越好。

  因为人越多,一方面可以拿到更多的注册报名费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拉动一波对应城市的旅游业。

  其实,各种国际会议的举办就和奥运会举办的逻辑是类似的。

  虽然建设奥运会场馆、奥运村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但各国仍然是为了一个奥运会的名额而抢破头。

  霓虹国甚至把奥运会当做是他们摆脱“失去三十年”的诅咒,重振经济的救命稻草。

  当然,有没有用那就另说了。

  逛完了海报展,许秋和韩嘉莹继续前往下一个展区供应商展览会。

  这边就是和正常的科技展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卖仪器的,比如超快3D打印机等等,主要侧重于科研圈和工业圈之间的合作。

  像是蓝河公司开发出来的仪器,有一些就会放到国内一些的科技展上,寻找合作。

  MRS的话,只是规格相对比较高的一个展会,仪器供应商找到合作的机会更大一些。

  不过,这些与许秋和韩嘉莹的关系不大,因此他们只是略微逛了逛,就转战到最后一站“招聘会”。

  “招聘会”听起来很高大上,可当许秋他们来到现场的时候,发现其实就是几个和海报展一样的展板,上面挂着各种广告。

  比如,Soar RRL期刊招收编辑;多伦多大学招收助理教授;中科院化学所招收博士后等等

  许秋着实有些没有想到,中科院居然还会在这里打广告。

  但仔细想想,好像也不奇怪。

  国内只要是和科研相关点的地方,不论是小树虫、贴吧还是BBS,甚至研究生导师吐槽网站,上面都会有各种招博后的小广告。

  对于博士后这种已经被培养出来的熟练工,非常受各大课题组老板的欢迎。

  同时,这也说明国内博后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需求比较多,而供给却不足。

  按照许秋观察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情况,拥有博士后的课题组数量不超过二成,可能也就在一成左右,大多数课题组都是招不到博后的。

  究其原因,许秋认为首先是从博士转化为博士后的比例并不高。

  大多数博士生在读研期间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非常NB的科研能力,他们在博士毕业后,就会倾向于转行,比如往工业界发展,进入相关领域的企业搞搞研发之类的。

  到博士毕业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了,不像本科毕业还可以选择读硕士,硕士毕业可以选择读博士,来“逃避选择”。

  博士毕业后,如果不选择立刻转行就业,而是先上了博后的岗位,再去转行的话,沉没成本就太高了。

  因为既错过了校招,又浪费两年时间,此时他们的年龄往往在30多岁,接近35岁了

  在现今的社会,一个人的年龄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除了医生、律师、体制内等少数行业外,大多数行业其实都是在吃青春饭。

  就算看起来比较“前沿”的IT行业,也是在吃青春饭,程序猿在35岁的时候如果不能升入管理层,大概率就会被优化掉,或者薪资严重降级。

  因为不论是IT,还是其他大多数的行业,实质上都是比拼体力和学习能力的行业。

  到了35岁这个年龄,身体机能衰退,不论是体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不可能拼得过20出头的年轻人。

  而企业的中高层坑位又有限,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才”,自然就要有很大比例的老员工被优化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