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好伴读》

大明好伴读_分节阅读_第94节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4475 2021-05-02 12:55

  D- 朱厚照性格开朗,没什么高高在上,不愿与庶民百姓相交的心思,自然也就深得民心。

  弘治皇帝既然有了旨意,那谢至便可放开手脚,把云中卫再往更高一个台阶打造一下了。

  招兵之事,谢至并未选择军户。

  这些军户都有隶属的卫所,背景是否清白,很难搞清。

  所以,对兵丁的选择,谢至想到了流民。

  这些流民各行业的人都有,皆都是在乡因各种原因存活不下去,才沦落成了流民。

  军户虽不讨喜,但若是能许以好处的话,还是会有流民参与的。

  在与王守仁商量之后,直接由县衙贴出告示。

  凡是愿参加云中卫之人,每月饷银三十文,随行亲属皆由云中卫安排营生。

  第一条,不算什么。

  第二条,才算是真正吸引人的。

  只要能安定下来,即便是外乡,他们也心甘情愿了。

  一时之间,云中聚集起了大批的流民。

  这个时候,想要富裕,最关键的还是得靠人口才行。

  别看云中现有的耕地有将近三万亩了,但未开垦的荒地至少还有一半。

  毕竟这个时候所有的种植都是需要人力的,一汉子一年能种活十亩也是极限了。

  在云中落脚的适龄汉子都被放入了云中卫,剩余的则是安排他们在云中住了下来。

  云中的荒地虽说是不少,但也养活不了源源不断涌进来的乡民。

  唯一办法,还得是依靠经济的。

  所以说,再寻求一条致富之路还是很有必要了。

  “知县,云中卫招募兵丁已达四千了,可涌进来的流民却有一万有余了,现在已是秋收,我们的存粮很快便会被吃光了,如今还有流民涌来,该想想其他办法了。”

  王守仁所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谢至沉思了片刻,道“某吩咐徐经去买粮吧,若想长期发展,还得是找个机会,寻个其他能赚银子的营生,也好让这些流民在冬日之时也能有事可干,如此之多的人到了陌生之地,若是没可干的事情,开始很容易出状况,目前来讲,先只能是让这些流民去垦荒了,荒地开出来,明岁便可种下了。”

  道理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王守仁附和道“嗯,是该如此。”

  顿了一下,谢至接着道“徐经在城南发现了一片陶土,他已从景德镇找寻匠人了,若是适合制造瓷器,也将会是一大笔利润,也算是给这些流民找些活干了。”

  这些流民已经是来了,只有给这些流民找到长久谋生的营生,云中卫的那些兵丁才能安定下来。

  “守仁兄,你只管负责云中卫的训练,其余的事情某来操心便是,先前与鞑靼那一战,他们的俘虏不过才换回了我大明百姓百人而已,还有不少百姓,在其手中,将来这些百姓定要重回我大明故土,最关键的还是要保证往后我大明不失一寸土地,不失一个百姓才是,而想要达成这些便需要百姓强大的兵戈做支撑的。”

  王守仁点头,回道“嗯,在下明白。”

  云中卫现在的编制也就只有谢至和王守仁。

  弘治皇帝虽说,让谢至自行举荐其他人选,但谢至却是并未举荐。

  他宁愿繁忙一些,不愿给云中卫带来其他卫所锁固有的毛病。

  。

  第169章 丰收

  徐经的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不到一月时间,便从景德镇高价请来了一世代以烧制瓷器为生的匠人。

  那些技术性的东西大多都是世袭的,师徒传承制,多少是会有些保留,时间久了,一些关键性的技艺也就失传了。

  所以说,一般世袭的才能使得一项记忆发扬光大。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在历朝历代中,都有官窑和民窑的分别,官窑的瓷器精美绝伦,专供皇家使用,传世之后价值也要比民窑高那么几番。

  自然官窑的匠人也不可随便离开,能找到人之处也就只有民窑了。

  不过,民窑也不见得就没人能够烧出好瓷的。

  其实,若是民窑朕找不到那样的人,谢至便得与弘治皇帝请旨,请他帮忙指派一个来了。

  瓷器的烧制,最关键的还是用料配比,以及勾边上图。

  这些只要有能人能够专门负责,其余烧制的具体流程,云中有的是劳力来做。

  “知县吩咐之事,在下已办成了,孙家才在景德镇中小有名气,祖上不知何时便是瓷匠,有不外传的手艺。”

  名声如何不重要,谢至需要的是真才实学。

  对这个其貌不扬的不惑之年男子,谢至打量一眼,笑呵呵的道“孙匠一路辛苦了,现在衙中住下,明日去有陶土之地瞧瞧,若是此土真能够产瓷器的话,即刻开干。”

  孙家才并不应答,问道“只要能应了答应小人之事,其余的都好说。”

  要应答什么事,那也是徐经答应的,谢至哪里知晓。

  谢至抬头转向徐经。

  徐经有些不太自信的,道“知县,在下承诺孙匠每月三十两月银”

  三十两?这比他一个正三品武将的俸禄都高了!

  谢至有些诧异,那孙家才即刻起身,道“不答应就算了,小人就当白来了。”

  这脾气倒是还挺大的嘛。

  谢至喊了一声,道“等等”

  还未说话,孙家才扭头便道“还想扣下小人不成?”

  他那样说了吗?

  对孙家才的反问,谢至也不计较,笑了笑,道“你所产瓷器若能让本县满意,三十两便三十两,本县应了”

  若是真能产出高质量的瓷器来,所赚取利润那远在三十两之上。

  谢至才承诺,徐经又道“知县,在下还承诺了孙匠一事”

  徐经经商好歹也这么长时间了,就不知晓讨价还价一下?

  这怎么能够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啊。

  当着孙家才的面,谢至尽量表现的不计较一些,问道“还有何事?”

  徐经缓缓道“孙匠若是留在云中,他还得把妻儿高堂都接过来,县里为他妻儿高堂准备落脚之处,要每日供他一人伙食”

  只供他一人伙食,只要不是供他全家的便好说许多了。

  至于把妻儿高堂的都接来,这也是谢至乐见其成的。

  如此一来,也算是让孙家才在云中安定下来了,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是绝不会突然离开云中的。

  谢至点头,爽快应道“这个自是没问题,孙匠先去瞧那陶土能否产瓷,若是可以,本县派人去接人,若是不能的话,本县承担孙匠的来往路费。”

  徐经在去找孙家才的时候,就带了陶土的。

  对一个熟悉这方面的匠人来说,只需一眼也就能够知晓是否可成的。

  谢至再让孙家才看上一眼,也是为了确定而已。

  在遣贺良带着孙家才确认了那里的陶土着实可烧制出精美瓷器之后,便遣了一部分的流民开始动工了。

  早日动工,也才能早日有白花花的银子进门。

  随着陶器作坊的开动,也算是终于为流民找到了可干之事。

  在陶器作坊开动之后,谢至又兴办起了油坊。

  今岁收成不错,谢至想着把那些花生榨油之后再做售卖。

  产品的再加工售卖往往要比本身的原材料高出不知几个档次来。

  谢至吩咐之后,贺良一手操办之下,半月时间油坊便兴起了。

  别说,这油坊还真就有模有样的。

  短短几日时间,便榨出了第一桶油来。

  榨油技术虽早就已经存在,但真正能吃得起的还得是那些达官显贵,普通百姓能填饱肚子就已经不错了。

  瞧着这金灿灿的油,谢至感觉自己已经饿了。

  “吩咐下去,宰上一头羊,好生庆祝一下,对了,某自到云中以来,云中郡王对某帮助甚大,还未曾好生感谢过他们,借此机会,把他也一并喊来吧。”

  吩咐过贺良之后,谢至便喊来了朱成钯遣来的那庖厨。

  当初,谢至想着等到县衙步入正轨,便把朱成钯的人还回去的,却是没想到,自己已是越发习惯那庖厨手艺了,也没张罗着换人。

  当然,谢至也是看朱成钯并非有什么野心之人,才把他派来的庖厨留下的。

  自从马家的事情解决之后,朱成钯可是一直为主动联系过谢至的。

  就连朱厚照就在云中的消息传开之后,他都不成来拜访过朱厚照。

  那庖厨见到谢至行礼后,问道“知县找小人有何吩咐?”

  谢至指了指桌上的花生油,道“如何?”

  那庖厨晃荡着陶罐,又闻了闻,道“甚纯。”

  这庖厨常年在郡王府效力,总是用过这类型油的,他既然说不错,那应该就差不了。

  “用这油炸黍子吃,可有做过?”

  在后世的时候,谢至倒是听说过,北方人会把黍子做熟,再炸上做主食吃,也是北方婚丧嫁娶之时的必备产物。

  谢至倒是从网上购买过,可感觉其口感应当是不如新鲜做出来好吃的。

  毕竟,他是没吃出来所介绍那般有层脆皮的。

  那庖厨没有任何深思,回道“知县所说是油糕吧?”

  后世之中,好像也是叫这么名。

  谢至拼命点头,回道“是,应当是,你会做?”

  那庖厨淡淡回应,道“会。”

  谢至兴奋了,道“那便做这个,本县已吩咐宰羊了,其他怎样做,你自己来考虑便是。”

  朱成钯遣来的这庖厨厨艺着实很是高超,一桌饭菜完全达到了该有效果。

  王守仁几人完全已经习惯了朱厚照的身份,即便有朱厚照在,他们也没什么别扭的。

  倒是朱成钯,一直小心翼翼,不敢有太大动作。

  他虽然也留着皇家血脉,但与朱厚照这种储君相比,完全就差远了。

  朱厚照也不理会朱成钯的不自在,他自己吃的倒是挺香的。

  吃了饭后,朱成钯并没多做停留,便匆匆告辞了。

  “谢五,本宫那香膏配置完毕了,已遣了谷大用送去京师了,本宫下午便去云中卫了。”

  朱厚照这么长时间能够留在县衙配置香膏,完全是因为有银子作为驱使。

  不然的还话,他怎能放弃云中卫的训练,做那些枯燥之事。

  不过,只要朱厚照不做出格之事,爱干啥就干啥去。

  谢至摆手道“殿下自己决定便好。”

  看在,他才从那厮手中分到一万两银子的份上,还是有必要提醒他一句的,道“殿下千金之躯,在云中卫也当心着些才是,现在殿下身份已曝光,得注意着形象才是。”

  朱厚照那厮就像是快逃离开牢笼的麻雀,哪有听下去的耐心,摆手道“本宫知道,本宫走了”

  朱厚照前脚要走,谢至只得在后边吩咐张永了。

  “殿下的事儿就劳张公公多上心了。”

  不用谢至吩咐,张永他都得上心。

  抱紧朱厚照的大腿固然好,可若是现在朱厚照出个什么差错,他作为贴身内伺,肯定是要第一个倒霉的。

  张永颔首点头,回道“是,咱家明白。”

  。

  第170章 微服私访

  天气已是逐渐转冷了,暖阁之中已是烧起了地龙。

  整个暖阁被烧的暖洋洋的,弘治皇帝手中捧着茶杯,随手翻看着桌上的折子。

  许久,抬头朝一旁的萧敬道“往年这个时候,时有鞑靼部劫掠的消息传来,今年倒是还未曾有。”

  萧敬有时候也会嫉妒谢至荣得圣眷,但却是也不会昧着良心否认谢至的功绩。

  云中卫与鞑靼一战,虽说不曾对鞑靼伤筋动骨,但却也是证明了云中卫实力。

  鞑靼部也并非只有一股势力,没有哪股势力愿与云中卫消耗掉自己的实力。

  若是真有哪股不怕死的势力这般做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的部落便彻底消失在鞑靼的版图之上。

  对弘治皇帝的问题,萧敬憨厚一笑,回道“云中卫百人便打出了大明的国威,如今云中卫已是扩建到了五千余人,按先前那场大战算来,鞑靼部得有五万余人才可讨到便宜,本来,鞑靼部就不敢与我大明正面交锋,多年来不过也就是如土匪般抢些东西而已,何敢有五万骑兵入关。”

  萧敬这话无疑是说在了弘治皇帝的心坎之上。

  弘治皇帝喝了口茶,笑意吟吟的道“听说云中卫组建是太子与王守仁一道负责,训练也是他二人一块负责?”

  大明强大,弘治皇帝是会高兴,但若是这个强大,有自家儿子的一份功劳,弘治皇帝肯定是会更高兴的。

  弘治皇帝的心思萧敬也是知晓,如实回道“是,自云中卫组建之后,殿下便一直都在云中卫营地待着,殿下与兵丁吃住都在一起,自殿下身份曝出后,云中卫士气也是高涨了不少。”

  萧敬固有迎合弘治皇帝的心思,但理着实就是那么个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