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好伴读》

大明好伴读_分节阅读_第77节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4554 2021-05-02 12:55

  D-何三友是花了大力气的,一拳打的那人踉跄了几步才稳住了身子。

  “某让你留下看家,谁让你去送死的?”

  那人支吾不言,何三友道“还不快谢谢谢知县和牟指挥使。”

  那人听之之后,带着被锦衣卫送回来的十几人拱手致了谢。

  谢至摆摆手,道“索性此事没造成太严重后果,本县会直接与陛下上折为各位求情,陛下宽容,必不会过分为难尔等的。”

  何三友领头,道“多谢谢知县。”

  谢至也不再过分纠结此事,道“二当家老父刚刚过世,回去处理令尊后世吧,想必二当家也知此事后果,不会再做了吧?”

  那人点头,道“小人知道错了,老父去世,打伤老父的凶手并未偿命,只落一个充军之罪,小人心中实在难平,便带了兄弟们去报仇险些连累兄弟们命丧黄泉,也差点断送了两狼山的前程。”

  一时莽撞不可怕,怕的是撞了南墙都不知晓回头。

  他们能从锦衣卫手中侥幸活得一命,也多亏了牟斌在云中镇守,间接显现出云中了云中的重要。

  谢至没做多言,笑着道“可以理解二当家也乃至孝之人。”

  其实,充军之刑并不比斩立决要好多少。

  一旦被判充军,那子孙后代便世世代代都是军户,若在京中做个大头兵也还好,其他地方的军户,那很难再有出头之地的。

  尤其从北方一下被发配到南地,能活下来就已是极为不易了。

  解决过二当家之事,谢至随之道“何大当家,县衙告示已出,明日要由县衙归还百姓被马家占据之地,本来,本县是准备以各村,村正做保,已避免奸滑懒惰之徒,从中浑水摸鱼,现在有了两狼山兄弟皆来相助,倒也好办多了,请何大当家从两狼山挑选些年龄稍长之人,他们都是云中本地之人,对本村情况也当是了解的,有他们去往本村协助,也可避免毛领之事的发生。”

  何三友既已决定追随谢至,这点小事自是不会含糊,爽快吩咐道“李甲,你回上之后先按照谢知县吩咐派一些兄弟下山,其余之人等谢知县之后的吩咐。”

  李甲便是那个二当家。

  此事完成之后,牟斌便道“谢知县既已找到人手,那本指挥使便与陛下复命了,谢知县可有何须带与陛下的?”

  牟斌这般问,说白了,也就是让谢至对那个李甲的事亲自给弘治皇帝做个交代。

  谢至也不含糊,回道“本县给陛下写个折子,烦劳牟指挥使转交。”

  说着,谢至便抬脚进了书房。

  贺良特别有眼力劲,在谢至才进书房,便紧随谢至而来,抬手为谢至研起磨来。

  谢至深思片刻后,贺良的墨已研好。

  谢至抬笔写下那种千篇一律的敬语,随之便动笔写了有关于李甲之事。

  谢至也直接,直接以此事并未造成太大后果,请求弘治皇帝能特许对李甲等人网开一面。

  这个事情,当初调查之时把刑部都察院下派下来是为了平朝臣的幽幽之口,后来一些列处理措施皆委派了锦衣卫和东厂。

  虽说是不太合乎情理,但也少了几分聒噪,省下了不少的麻烦。

  碰到一些事情,弘治皇帝自己就做主了,无需再召集各部大臣进行商议。

  谢至在为李甲求情之后,紧接着便说了接下来要归还被马家所占土地之人原有土地之事。

  其实,一些事情根本就不用谢至介绍的太详细,牟斌说是来帮谢至的忙,但云中的一些情况,却都是会事无巨细的汇报到弘治皇帝耳中的。

  写好折子后,谢至直接递与牟斌。

  牟斌拿了谢至折子,连夜便赶回了京师。

  没什么大事,牟斌回了京师也并未急着进宫,等早朝之时开启宫门之后才随那些朝臣一道进了宫,在进宫之后也并未急着去见弘治皇帝,一直在暖阁中等到早朝结束,才见到了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见到牟斌回来,有些诧异,问道“云中之事皆以解决了?”

  牟斌率先拿出谢至的折子,道“还不算解决,谢知县收归了两狼山的杆子,当有三百余人,云中也无需臣帮忙了,臣便擅自做主回来了。”

  在牟斌说话的功夫,弘治皇帝也瞧了谢至的折子,问道“李甲之事怎么回事?”

  弘治皇帝问起,牟斌便一五一十介绍了谢至是如何收归两狼山土匪之事,何三友又是如何发誓誓死为谢至效忠的。

  两狼山之事,牟斌并未见过,在弘治皇帝面前一番滔滔不绝之言,就好像是他亲自所见一般。

  看得出来,牟斌对谢至颇为的欣赏。

  弘治皇帝听了牟斌的介绍之后,微微一笑,道“看来朕不曾看错那小子。”

  弘治皇帝把谢至的折子放到一边,又问道“谢至有无说解决了百姓土地之后如何行事?”

  牟斌摇头道“谢知县虽年轻,倒是看不透,行事看起来好像毫无章法,却好像事事都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谢知县并未提及,接下来要做何事,不过,臣倒是觉着,云中情况一切都在谢知县把握之中,就云中如此一个难题,谢知县都能解决,其他的应当更不会有问题。”

  牟斌为人憨厚,一般情况之下都是有一说一,绝不会多言的,像今日这般还真是少有的。

  弘治皇帝扯起一道微笑,道“看来牟指挥使,对谢至颇为看好嘛。”

  牟斌还未回答,门外一内伺喊道“陛下,太皇太后请陛下过去一趟。”

  听到喊声,弘治皇帝答道“朕知晓了。”

  应了那内伺之言,弘治皇帝也未再与牟斌多谈,起身道“牟爱卿去忙吧,李甲之事便依了谢至吧。”

  大是大非之上,弘治皇帝都对谢至放手不管了,更别说在此等可做原谅的小事之上了。

  弘治皇帝从暖阁出来,直接遣去了仁寿宫。

  周太后虽说年老,气势却是不减,弘治皇帝进门行礼之后,便道“皇帝,前朝之事哀家着实不该过问,只是哀家属实担忧皇帝会因宽仁葬送了我大明江山的。”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不知皇祖母何出此言?”

  周太后中气很足,道“谢至,谢至这几日又在云中做何事情了?听闻谢至一到云中便把那里搞得鸡飞狗跳,谢卿家也算是忠厚之人了,怎就生出那么一个混小子来,皇帝啊,不可因谢卿家之功,就纵容其子啊,年轻人把嘛,该敲打还是得敲打的。”

  听了周太后的一番言语,弘治皇帝也算是切身体会到谢至所言从上至下改变大明现有弊端的难处了。

  现在谢至不过就只是在云中做了些事情,触及的不过只是一个乡绅的权益,便有周太后在他面前说这种不温不火之言。

  若真由朝廷制定出一些措施的话,估计半数大臣会冒死反对的。

  很多时候朝廷所存在的那些弊端,皇帝不见得不知晓,但为了稳定,却也不得不假装不知晓。

  弘治皇帝淡淡一笑,道“正因谢至年轻,孙儿才打发他去了云中一个小县,让他也好生历练一下。”

  后宫不得干政,周太后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从仁寿宫出来,弘治皇帝便吩咐身旁内伺道“去查查这几日庆云侯家中之人可去仁寿宫。”

  这个事情不用想都是如此。

  若是没有周家兄弟从中挑拨,周太后岂会与谢至一个小娃娃过不去。

  果不其然,片刻之后,弘治皇帝得到庆云侯才从仁寿宫离开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弘治皇帝靠在椅背之上有些怅然

  他想巩固中兴,缔造盛世,最先为他出难题的却是他一直纵容的外戚,这让他多了几分的落寞。

  。

  第142章 薛庄吃请

  云中境内的田间地头皆有人在重新丈量田地。

  一些百姓脸上皆洋溢着笑脸,只要别碰到灾年,能有自己的田地,除了给朝廷交税之外,他们全家的口粮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谢至待在县衙之中坐镇后方,并未亲自参与此事。

  两狼山之人皆是云中之人,与他们协助,此事也不会出了差错。

  “张老伯,你家是十亩吧?”

  朱厚照负责为薛庄丈量,按照他在县衙所提诉状,出言问道。

  张六点头应道“是,是,是十亩”

  朱厚照并未马上应答,与一旁的一汉子问道“可属实?”

  那汉子憨憨一笑,道“属实,张老伯在村中一向老实,自是不会说谎的。”

  朱厚照了然一笑,挥手让人去重新丈量田地,他则是递了一份田契,又拿了印泥,道“先按了,田契会在盖上县中大印后还归的。”

  张六丝毫不含糊,也没做辩驳,直接在契约之上摁上了手印。

  朱厚照收了田契,道“这十亩良田便归你所属了,往后还需辛苦劳作,方才不辜负这良田。”

  张六点头称是,道“是,这是自然,朱主薄不知谢知县可忙?”

  朱厚照脱口而出,正准备说谢至在县中享逍遥之际,却也是及时收了回去,道“自是忙的很,县中还有不少事需知县去做,有何事某可代为转达!”

  张六憨厚一笑,回道“小老儿想请谢知县去家中吃顿薄酒,不知谢知县可方便?”

  朱厚照立马回道“方便,方便,没有不便,何时?今日晚上吗?某与谢知县一道去,张老伯,某也去不知可方便?”

  朱厚照这厮眼界太窄些吧?这是缺他吃还是缺他喝了。

  朱厚照他都已这般说了,正常情况之下的一般人都是不会拒绝的。

  张六爽快应道“方便,方便,方便的很,那小老儿便等着谢知县和朱主薄了。”

  谢至在衙中待了一日,却是并未闲着,把云中县志翻看了一遍。

  县中的底库账目皆有水分,无法真的确信,也唯有着县志是不曾掺假的东西,翻看一下县志,也可以大致把握一下接下来该做之事。

  解决了马家这种占据大半财富的绊脚石,也是该就富一县之事做一番布置了。

  想要让云中富起来,那便得按云中特有地理环境进行着手。

  不过,就云中县志目前看来,唯一一优点也就只有盐碱地较少,产粮还算不错。

  谢至翻看县志之后正为云中往后发展有些焦头烂额之时,朱厚照那厮一进门兴奋的喊道“谢五,薛庄的张老伯请某吃酒,某带你一块”

  张六请朱厚照吃酒,谢至怎这么不信呢?

  谢至用一种极其不信任的神情盯着他,半晌,朱厚照噗嗤一笑,拉着谢至就走,喊道“是请你,请你本宫替你应下了,这个时辰,张老伯那里肯定准备了,我们若不去,岂不是浪费,快走,快走”

  谢至即便是不给朱厚照面子,那也得给张六面子不是。

  毕竟想在云中做些事情,率先还得是得百姓支持才是。

  谢至和朱厚照两人从县衙牵了两匹马,便直奔薛庄而去。

  一到薛庄,张六孙子虎子窜到谢至的马前,喊道“知县老爷,我家大父让我在此候着,知县老爷一到,就让小人带知县老爷去家中。”

  虎子话音才落,谢至还未开口,远处呼啦啦又闯出几人,站在谢至马前,先后邀请谢至去他们家中。

  “谢知县,小人家中也准备,去小人家中。”

  “谢知县,去小人家中吧,就他家那婆娘准备的茶饭,还能吃吗?”

  “说什么呢?你家才不不能吃。”

  在一群人吵吵闹闹之中,张石不知从哪冒了出来,道“谢知县是我家请来的,凭啥去你们家中,谢知县哪都不去,就去我家了,你等想请,再选日子吧。”

  谢至真就没想到,他竟能积累了这么高的人气。

  谢至朝朱厚照得意洋洋瞟了一个眼神过去,凑过去道“殿下,学着点吧。”

  谢至也不理会朱厚照的态度,从马上翻身下去,走至一群人身边,道“各位日子都拮据,准备酒菜恐是不易,不如这样,本县看着天儿不错,繁星满天的,村里有打谷场吧?各位谁家准备酒菜了,皆都拿到打谷场上,全村之人凑在一块吃顿便饭,岂不乐哉。”

  谢至虽是张家请去的,若去了张家,浮了其他人的热情相邀,终归是有些不太妥当的。

  谢至这个办法已算是目前最为合适的,都是同村之人,凑在一起吃顿饭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有了第一人应答后,其他人也纷纷应了下来。

  张石虽有些不情愿,但也并未拒绝。

  百姓这些年生活困苦,也没能聚在一块吃酒的桌子,也就只能一群人席地而坐。

  妇人带着稍大一些的孩子端着锅碗瓢盆的放在打谷场上围坐的男人身边。

  谢至是主场之人,自是所有的饭菜皆往他身边放的。

  张家父子作为首告之人,功劳不小,谢至也是他们家请来的,坐在谢至身边的除了村正,便是张家父子了。

  谢至笑着道“田中皆已种下了,种子是由马家出的,给朝廷交了税,其他的便可留于你们了,留下来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