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行动理由,一旦发现异动,随之歼灭。”
若是一直这般不动的话,便永远不会知晓要在何时动。
给了他行动的理由,便能够随时予以歼灭了。
谢至的意见出言之后,周贤道:“要不派人进入宁夏卫,进入其中监视,也便收集罪证。”
这个方法倒也不是不能,谢至唯一担心的便是若真有反叛之心,不论派去何人,很快便会被叛军斩杀的。
谢至顿了一下回了自己的想法,道:“如此做危险实在太大,实在不值当冒这个险。”
就在谢至与周贤还在商量对策的时候,一书吏便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喊道:“安化王反了,安化王反了”
隔着老远,屋子里的三人便听到了这个声音。
站在门口的御史一把拉开房门,从那书吏拿来了急信,自己先瞧了意见,才递给到最近的周贤手中,叹道:“安化王斩杀了宁夏不从的一众官员,劫掠了官府,发布了清君侧讨奸臣的檄文,起兵了。”
急件上的内容与御史所言的也差不多,周贤接过简单瞧了一眼便拿给了谢至,说道:“这怕是郭御史前脚才离开宁夏,安化王后脚便起兵了,要不然也不能这么快便传来起兵的消息。”
周贤话音落下,谢至便也已经拿到了书吏送来的急件,简单瞧了一眼,扯起一道笑容,笑了笑道:“呦,这讨伐的还是某啊,某这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了,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看到这讨贼檄文上挂着自己的名字,谢至依旧带有些漫不经心开着玩笑。
那御史倒是有些不忿了,道:“安化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清君侧不过借口罢了,都御史,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尽早平息叛乱才是。”
第354章 本宫要亲征
不用说,现在的当务之急的确也是先平叛。
不过,最后到底如何做,那也得是征求一下各方意见的。
再者说来,弘治皇帝让朱厚照监国的初心也是有想要考验一下朝中大臣的忠心程度,接着安化王叛乱,到正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在这个事情之上,有多少人是本着真心为朝廷解决麻烦的,又有多少人是为了自己考虑的,这些都是可以显而易见看明白的。
谢至起身,应道:“某先进宫,看看陛下那里如何说吧。”
到了这个时候,着实也需要看看弘治皇帝要如何处理的。
也许弘治皇帝不放心朱厚照,也便亲自指挥平叛了。
不过,不愿是谁指挥平叛的,谢至作为辅政将军,又是被讨伐的重要对象,也都必须第一时间进宫面对这个问题的。
谢至匆匆忙忙的进宫,刚到暖阁门口便与谷大用迎上了。
谷大用瞧见谢至有些喜出望外,道:“云中侯,你来了,咱家都要去寻你了,快进去吧,殿下等着你呢。”
谢至都已经收到消息了,朱厚照那里定然也早就接到消息了。
所以对朱厚照寻他的事情,谢至丝毫的诧异都没有,但淡然抬腿进了门。
暖阁当中,朱厚照带着脸上带着怒气,坐于御座之前,瞧见谢至进来,气哼哼的道:“谢五你来了?安化王叛乱的消息你也已经收到了吧?”
谢至点头应道:“收到了,臣刚接到消息,便进宫了。”
之后,谢至便开始请罪,道:“殿下,臣着实该死,若非臣,安化王也便不会有此兴兵之举了。”
虽说明眼人都清楚,安化王的清君侧不过是叛乱的借口,但不管怎么说,安化王的这兴兵多少是与他有些关系的,一些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
朱厚照抬头看了一眼谢至,出声问道:“你是奸臣吗?”
这还用吗?谢至点头,带着诚恳应道:“忠奸是相对而言,但臣自认为臣对大明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谢至说的这么用心,没想到却是得来了朱厚照的一个白眼。
朱厚照白了一眼谢至,道:“那不就得了,乱臣贼子,不过是给自己寻找借口罢了。”
不管怎么说,只要朱厚照不把他当做晁盖一样舍弃了便是。
谢至紧接着,又道:“五军都察院驻于宁夏的御史才刚把安化王与宁夏卫所以及士绅有紧密联络,臣还没来得及把这个消息报于到殿下这里,便又接到了安化王便已经起兵的消息,看来,安化王起兵是早有预谋的。”
谋反可是简单一句话的事情,得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充分了才行,安化王即便脑袋不够用,没有当初朱棣起兵靖难准备的那么充分,却也必定是耗费了不少功夫的。
对于领兵打仗的事情,朱厚照一向都热衷的很,试探着问道:“谢五,你说本宫若是亲征的话,如何?”
“什么?”谢至惊呼,哪有监国太子亲征的?
朱厚照现在若非还在监国当中,亲征倒也还算可行,可朱厚照现在还在监国当中,朝中的事情还没搞明白了,他便去亲征,朝中上下恐是没一人支持的。
再者说来,京师距安化王反叛之地宁夏十万八千里之遥,完全没必要御驾从这里出发去亲征的。,
谢至与朱厚照的关系非同一般,对于一些不同意的地方,谢至也敢直言相劝,直接便否认道:“不怎样。”
本来还有些期待,听谢至这么回复之后,朱厚照耷拉着脑袋,带有些不开心的,道:“接到这个消息后,本宫便与父皇说了,却是没想到得来的父皇的臭骂,父皇旨意要让本宫尽早调度兵马平叛,本宫从未指挥过这么多兵马,还真有些底气不足,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本宫直接与叛军厮杀呢。”
怪不得弘治皇帝干脆让朱厚照监国,好历练一些他呢。
本有能在帅帐决胜千里之外的机会,却非要厮杀于敌前,这除了傻子恐没有人会这样选择的。
谢至无奈,道:“殿下是储君,天下兵马属于陛下,也是属于殿下的,殿下应当习惯如何指挥,如何布局才是,其实这些歌事情也都简单,殿下只需怀有对每一个兵丁的敬畏便可打好每一仗。”
正说着话的功夫,门外守着的谷大用便出言,道:“殿下,内阁三位大学士求见。”
如何出兵,怎么克敌,朱厚照心中即便再没有底气,那都得面对的。
沉默了一下,朱厚照才终于应道:“让他们进来。”
当了几日的监国太子,朱厚照再见到刘健等这些老臣的时候,倒也越发有天子派头了,不像是原来那般,完全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三人进入先与朱厚照见了礼。
朱厚照面容带着几分严肃,沉声道:“三位师傅先坐吧,本宫马上召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主官协商处置此事。”
既然是地方藩王叛乱,关乎到用兵的事情,无论是剿还是招,那都得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以及新兴建的五军都察院一块协商处置的。
谢迁等内阁大学士已没急着多言,依言坐了下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些能接触到庙堂的高官自是很快便接到了安化王叛乱的消息。
朱厚照派出召并不和五军都察院主官进宫奏事的人才刚出去,在奉天门外便聚集了不少文臣。
这些人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各自的意见,都吵着要见朱厚照。
无论最后选择如何平叛,朱厚照都并未准备召见那些文臣的。
不过那些文臣既然都聚集过来了,朱厚照再不愿与那些文臣商谈此事,却也必须得见。
没办法,朱厚照便只好派人打开了奉天殿,临时召开了晚朝。
在开奉天殿之前,朱厚照还派人去请示了弘治皇帝。
可惜,弘治皇帝对此事好像还是丝毫不上心的样子,直言现朱厚照监国,如何处置便都由朱厚照说了算。
以前,朱厚照希望自己能说了算。
现在突然之间让他开始发号施令了,朱厚照还真就有些不自在了,在得了弘治皇帝的这个命令之后,在满是心慌的情景之下,终于是与谢至以及等候在暖阁的三个内阁大学士赶往了奉天殿。
暖阁就在奉天殿的旁边,没几步路程便能到。
谢至抓紧腰间的天子剑,在朱厚照耳边,小声言道:“殿下,臣这手里的天子剑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若有人为难殿下,臣便让他好看。”
当初弘治皇帝赐予谢至天子剑的时候,便与下打臣,上打君的意思。
若有臣子跟刁难朱厚照,谢至可随手名正言顺的教训,若是朱厚照有胡作非为的时候,谢至也可用任何办法予以斧正,都算不得大逆不道。
听了谢至所言,朱厚照的眼神落在了他手中的天子剑之上,终于有了些信心。
这个事情关系的也是谢至,谢至可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若真有人敢在这个事情之上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的时候,谢至还真就敢抽出天子剑,手起刀落的。
“若不是你说,本宫都忘了,有他在,你也别客气,谁若是说话不中听,你便出手解决便是。”
朱厚照说的好听,谢至对那些人顶多就是胖揍一顿,他可做不到直接斩杀的。
若真在奉天殿斩杀了大臣的话,那些史官的笔杆子可有的聊了。
谢至心中如何想是一回事,当着朱厚照的面却也还是应了下来,道:“放心吧,殿下,肯定没问题。”
第355章 是否出兵
在朱厚照到了奉天殿之时,大臣们差不多也都到了。
朱厚照进了大殿,这些人才见了礼,便有一人跳了出来,急吼吼的道:“殿下,都这个时候了,陛下还不出来管吗?陛下到底怎么了?”
弘治皇帝自个儿就在宫中,却是把朝中的大事交给朱厚照,让朱厚照监国,这本身就已经够不正常了。
现在外面的藩王都起兵叛乱了,弘治皇帝还是充当甩手掌柜,无论从哪方面来想,都让人有些疑惑。
再仔细想几种原因,可不是弘治皇帝怎么了?
对于这个问题,朱厚照自身都满是疑惑,自从他父皇突然让他监国之后,他便再也没见过他父皇了,他父皇到底如何了,他还满肚子疑惑呢。
若非谢五隔三差五的去见他父皇一趟,他还真就怀疑,他父皇是被那些个狗东西给害了呢。
不过,他心中即便再有疑虑,当着这些人的面却也不能表现出半分来。
对朝臣提出的这个质疑,朱厚照二话不说便厉声呵斥,道:“大胆,你这是盼着父皇出些什么事情不成,此乃大逆不道,来人,给本宫拉出去仗责,让他好生长长记性。”
谢至穿来,虽因蝴蝶效应改变了一部分事情,但朱厚照这喜欢仗责大臣的秉性却是没怎么变。
对这个事情,谢至没拦着,也不准备拦。
一些人专门欺负朱厚照年轻好为自己成名,若是不采用一下霹雳手段的话,这些人便就要蹬鼻子上脸了。
那人被拉出去之后,有较好的同僚开始出头了,道:“殿下,王侍郎何错之有?为何要仗责与他?”
朱厚照现在毕竟是在见过当中,在他后面还有弘治皇帝,在某些事情之上不敢做的太过分,自然便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对朱厚照,谢至还是颇为了解的。
在朱厚照底气不足的时候,他这个辅政将军便需要补上了。
朱厚照还未出言,谢至便道:“他质疑陛下,此难道不是大不敬吗?如此不忠之人难道还不该仗责吗?”
现在完全也不是为了这些个事情辩论的时候,在鞋盒子质问之后,朱厚照便适时的出言,道:“乱臣安化王已起兵屠杀了我朝廷命官,举起了叛旗,尔等拿着朝廷俸禄,不思为君分忧,却用这些些许小事占用时间,尔等还配站在这里吗?谁若再为这些小事占用时间,别怪本公不客气,把那什么王侍郎送回家去,本宫看他对平叛也没什么好的意见。”
朱厚照虽动怒,却也还有人开口,道:“倒也不是臣怀疑殿下的能力,只是殿下终究还是太过年轻,如此大事还得是陛下出面解决才是,已到了这个时候,陛下也该出来处理了。”
这话中肯,倒也是实情。
说起这个事情,朱厚照还满腹委屈呢,道:“本宫也去求见父皇了,父皇不应,你们谁有本事,尽可去求父皇出山,你们若是能请得动父皇,本宫给你们立功。”
朱厚照这么一说,这些人有些怂了。
他们自弘治皇帝开始让朱厚照监国之后,也不是没去求见过,无论他们去几次,总是不得见弘治皇帝。
他们也有自知之明,非常清楚既然先前的时候,他们不得见弘治皇帝,现在即便他们再去求见,也总是不能见到的。
朱厚照虽早就言明,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商量平叛的对策,那些朝臣却依旧对弘治皇帝迟迟不出现的原因存疑。
很快便有人朝着谢迁这些经常出现在弘治皇帝身边的内阁大学士发问了。
“刘公,我等已有些时日没见过陛下了,陛下到底如何,你们可见过?”
这问题询问的虽说隐晦了些,但关键是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