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在两狼山,再弄个书院”
谢至简简单单的也就只能介绍到这里了。
至于,所走的商路还是暂时不要提了,免得不仅要费力解释大半天,最关键的还是要被谢迁吹胡子瞪眼的呵斥半天。
谢至简单介绍了一下,谢迁也没再细问,又问道“何时回云中?”
谢至这才想起这个问题,道“呀陛下没说,儿子是陛下特旨召进来的,没旨意是不能随便离开的哦?”
当时在弘治皇帝那里暂时过关,太激动了,竟忘记问这茬了。
谢迁也没多说,道“陛下刚才没说,明日会有旨意的,你娘吩咐厨房准备了酒菜,准备开饭吧。”
谢至起身应道“好!”
谢至穿越之后,待在谢家的时间虽说不多,但对之却也是有感情的。
能与谢家一家人一块吃顿饭,还是很开心的。
谢至正要离开之际,谢迁又问道“太子如何了?”
朱厚照跟着谢至出去,谢至自是要承担些责任的,谢迁问这个问题,是对朱厚照的关心,也是对谢至的。
这个问题,谢至并没说假话,直言道“还不错,殿下较普通人聪明,学东西非常快,也能亲自操作做成事情,唯一缺憾还是因殿下无兄弟,不存在竞争,自然也就养成了顽劣的性子,出去历练上时日,想必会有些改观的。”
谢至带着朱厚照出去,不仅要在弘治皇帝面前捞这个功劳,还要与朱厚照搞好关系。
谢至在家中吃了晚饭,与谢家兄弟唠了会儿嗑便去睡了。
第二日一直等到中午也没见弘治皇帝的旨意到达。
难不成这是把他给忘了?亦或者是,让他回去,便是让他回云中去。
谢至迷茫了,他总不能直接去问弘治皇帝吧?
没办法,只能是等着了。
一直等了两日,弘治皇帝才终于把他招进了宫。
走进暖阁,谢至行礼后。
弘治皇帝开口道“朕已下旨,命刘瑾去孝陵守陵了。”
一般被发配去守陵的之人,基本上没什么出头的机会了。
谢至也没想把刘瑾这么快就搞死的啊?
再说了,此事总归是他利用了人家刘瑾。
谢至反应过来,正准备给刘瑾求情的时候,弘治皇帝又道“可还记得那次公主险些被拍花子拐走之事?”
谢至点头,弘治皇帝又道“那次也是刘瑾所为。”
什么?
这是想把朱秀荣拐走,然后给他嫁祸个罪名。
这狗东西,太狠了,幸好没给他求情。
只是,弘治皇帝太宽容了些吧?
面对差点拐跑自己爱女之人,只是发配去做冷板凳?
要谢至说,把他咔嚓了,那都是轻的。
谢至思绪转圜之际,弘治皇帝问道“太子身边可还需要个人手?”
这个问题既然问了谢至,谢至决定还是要给谷大用求个情。
谷大用虽不是好东西,但有些事情还得真得这样的人去办的。
谢至随即,道“再放上一人吧,也能多照顾着殿下,臣见那谷大用不错,不如就让他去吧。”
弘治皇帝也知晓,谢至曾托谷大用传过消息,却也没反驳,直接道“嗯,那便就让谷大用前去。”
。
第153章 刘瑾栽了
说完了刘瑾的事情,弘治皇帝直接把桌上的一道折子递给了谢至,道“顾朴的折子到了,你瞧瞧吧。”
弘治皇帝既让看,谢至也不客气,直接接了折子。
开启折子,快速扫了上面的内容。
果不其然,这个事情的过错方,还真就在大明这边,辽东总兵李杲,巡抚张玉,镇守太监何良三人为捞功,故意制造出来的这个事端。
弘治皇帝脸色微沉,问道“此事具体如何解决?你可有好的建议?”
这个事情之上,谢至也有所参与,回答这个问题也是理所应当的。
沉思片刻,谢至回道“李杲等人身为辽东总兵,督北方军务,承蒙陛下信任,却妄杀,欺君贪功,着实是该杀,过错方虽在我方,可李杲好歹也是辽东总兵,因此事便为兀良哈人陪葬,我大明脸面何在,臣之见。
可选个微末小人物,一力承担了此事,但也只能作为对外的一个说法,不过,即便是这个微末不足的小人物也不可交于兀良哈处置,于我大明无论所犯何罪,皆是我大明子民,只能由我大明律法处置,绝不能交于外族。”
谢至一番话后,弘治皇帝终于有些些许的笑意,笑呵呵道“继续说下去。”
紧接着,谢至又道“兀良哈虽弱却也不傻,各种内幕必然清楚,对外选个微末小人物顶包,自也是不会就此骗过兀良哈的,最紧要的还是让兀良哈拿到些好处,有了好处,既是对他那无辜枉死三百余人一个交代,也是给他们个面子,没有好处,兀良哈恐不会就此了结的。”
没用弘治皇帝发问,谢至随之道“兀良哈最欠缺的是粮食,可许诺些粮食给他们,云中今年收成应当不错,除养活全县百姓,交于朝廷赋税后,应该还有些结余,这个粮食,云中倒是可以出了。”
停顿一下,谢至大义凛然道“此事,即便是过错方在与我方,如此解决已是于我方最有利之法了,恐都会有人为之反对的,臣愿替陛下分忧,与兀良哈交涉此事,所有指责臣愿一力承担。”
谢至做成此事的目的,就是看中了兀良哈的战马。
他若不去交涉此事,兀良哈即便能带来好处,那不都成朝廷的了?
谢至一句分忧,弘治皇帝脸色笑意更浓了,问道“你打算许诺兀良哈多少粮?”
想了一下,谢至伸出一根手指,道“至多一千石,这已是最多了,不可给的多了,不然的话,会加充兀良哈的力量,一旦兀良哈有了力量,会转而与鞑靼联合,妄图从犯我大明之事上分一杯羹。”
弘治皇帝点头,道“嗯,以何人承担这个责任?”
谢至又拿起顾朴的折子,瞧了一眼,道“李杲之辈所代表的是我大明的骨气,何良承担此事是最为妥当之法。”
片刻功夫,弘治皇帝道“那便照此办吧,朕会宣旨李杲免职,所参与的都指挥各降一级,至于何良就算是给兀良哈交代了,朕授你督辽东钦差,接下来便由你去办吧。”
弘治皇帝如此安排,这个事情也算是就此答应了。
这也意味着,谢至虽有可能能从兀良哈出获得些战马,却也是承担了此事所有的负面影响。
不过,负面影响什么的阿,谢至倒也不怕,他只需以最快的速度把云中卫训练出来。
只有自己实力足够强大,才不会惧一切风吹雨打。
谢至拱手回道“臣遵旨,臣即刻就赶回云中着手处理此事。”
从宫中出来的时候,谷大用已在拱门之处等着了。
一见到谢至过来,立马迎了上去,拱手道“谢知县,咱已接到旨意了,谢知县,定是你与陛下为咱求的情吧?”
这厮既然知晓那便好,还省的谢至自个儿说了。
谢至无所谓摆摆手,道“你自己知晓便好。”
谷大用二话不说,立即跪下行礼,道“多谢谢知县。”
傻子都知晓,朱厚照身为现任皇帝的独子,被委派出去那是去历练了,绝没什么做冷板凳的说法。
这个时候,若能随行左右,那往后一旦登基,便是元老内伺。
即便不能进入朝堂中枢,做个领头内伺,也将不会再是难事。
谢至任由谷大用拜谢,拜过之后才道“本县也不需谷公公报答,只望谷公公莫要像刘瑾那般时刻想着害本县便是。”
谷大用立刻手指天发誓,道“绝不会,咱家感谢谢知县还来及呢,定对谢知县马首是瞻。”
别说谷大用这保证谢至不能信,即便是能信,在宫门之前说这样的保证总归是不太合适的吧?
谢至搬起脸,正色道“谷公公,慎言,你需要的是对殿下马首是瞻,而不是本县。”
谷大用恍然大悟,给了自己一巴掌,道“是是是,瞧咱家这嘴。”
谢至也不再与他纠结,道“走吧,本县与家人告个别,随后便出发往云中去。”
谢至回谢家与谢夫人说了一声后,随后便往云中的方向赶去。
一路没做歇息,几个时辰便到了云中地界。
才刚回县衙,王守仁和朱厚照便到了。
朱厚照风风火火的,一进门便道“你再不回来,本宫便回京与父皇要人去了,父皇不曾为难于你吧?”
朱厚照说这话,倒也不像是假的。
谢至摆手道“不曾,臣待在京师几日也是再等辽东的消息。”
王守仁紧接着问道“这么说来,辽东是有消息了?”
谢至也没含糊,直接讲了对辽东之事的解决。
王守仁脸色颇为凝重,道“名义上以镇守太监何良冒功妄杀,实则却许诺了兀良哈粮食,这个粮食还由云中出,不明情况之人,必会以为是你私自授予的兀良哈”
谢至无所谓一笑,道“此种情况,某已考虑到了,不与兀良哈些许好处,他又岂能善罢甘休,这个好处由朝廷出面,被骂的便是陛下,思来想去,此事是由某发起的,还是某承担了吧。”
王守仁想多言,谢至并未给他这个机会,只要弘治皇帝信他,其他人误会算作什么,唾面也能自干。
紧接着,谢至又道“兀良哈需要依附我朝,给些好处,算是给了个台阶,应当不会有问题的,不过,兀良哈最终是否同意,还需亲自与之协商才是,这个事情,伯安你恐得与本县走上一趟了。”
王守仁还未回答,朱厚照便道“本宫也去。”
让朱厚照去,谢至很是为难。
这个事情本就有危险,若协商不好,一旦被扣押,那谢至便是罪人了。
当然,若是此时能够办成,也是再给朱厚照贴金。
关键的是,若有谩骂之声,朱厚照也可为此分担些。
谢至瞧了王守仁一眼,没想到王守仁却是极为爽快的道“殿下既然愿去,不如就一道吧,殿下知晓兀良哈语言,有些说不明白之处,殿下也能帮些忙。”
谢至本来在犹豫,王守仁既然拍板了,谢至也没做反驳,道“好吧,那殿下便一道吧。”
经谢至最终同意后,朱厚照才扯起一道笑容,拍在谢至身上,道“放心,本宫不会拖累你的。”
谢至没在多言,朱厚照倒是着急了,问道“何时前往。”
此事是该及早解决了,云中卫还等着战马呢。
另外,徐经那边也是需要与兀良哈交好,而打开商路的。
谢至回道“明日一早便出发。”
敲定了此事之后,朱厚照又道“刘瑾那狗东西被发去孝陵之事,你可知晓?”
谢至一脸苦闷的道“知道,陛下与臣说了,臣还以为是辽东之事,本想为他求个情,哪成想他竟联合拍花子差点拐走了公主,这哪能绕过他呢?也就是陛下仁慈,才只是把他发到了孝陵。”
朱厚照也是附和道“对,幸好发现的早,不然本宫还不知道怎么被他诓骗呢,那狗东西,竟敢拐本宫妹子。”
。
第154章 三寸不烂之舌
第二日一早,谢至,王守仁和朱厚照三人便一道往兀良哈部的方向而去。
陪同谢至三人的,则是由何三友和李甲两人而已。
谢至此番前往兀良哈也不是找人家打架的,人带多了,反而累赘。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五个,反倒是显得有底气。
兀良哈部只要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部,而朵颜最大。
不仅汉人称之时以朵颜三卫相称,就连蒙人都称朵颜为兀良哈。
所以,谢至此去便是直接去朵颜的。
云中距云中,是与距京师的两倍,一早出发,也就是中途歇了一次脚,进入到朵颜地界天已是黑了。
到了地方后,几人便直接往朵颜都指挥使司而去。
到了门前站定后,何三友叩开大门,自报了家门,道“云中知县前来拜访你们都指挥使。”
朵颜是需要依附于朝廷,但谢至不过才一个小小的县令,是不到拜访人家的地步。
那门子冷言道“何云中知县?我家大汗是谁都能来拜访的吗?”
那人话音才落,从门房传来一道声音,问道“云中知县?”
那门子回答之后。
门房里跑出了一年老的人影,背有些弯曲,跑出来,道“我家大汗吩咐,若有云中知县前来,便带去见他。”
一旁的朱厚照发问道“你家大汗不在此住?”
那年老门子回道“不在,我家大汉不喜汉人居所,喜欢住在草原深处。”
明廷给人家建了这个都指挥使,是为证明其对自己的归属。
可不好规定人家摒弃自己的生活习惯,非得住在自己建的都指挥使司中。
谢至也没多言,笑着道“请吧!”
那门子虽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