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拦了下来。
现在的谢至很多事情虽说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谢迁却是并不放心。
谢迁既然担心,该说的问题谢至说上几句也好。
好在谢迁并非那种顽固到油盐不进,对谢至所说的内容,大多说也还都是能够接受的,而且还是持有支持意见的。
第242章 为都察院选址
弘治皇帝还是颇为果决的,在第二日的时候便对张懋折子上的一些事情有了明确的旨意。
旨意内容很简单,戚景通代任云中卫指挥使,出兵倭国,王守仁返回云中任知县,徐经率宝船出海。
旨意完全是同意了谢至计划中的内容。
在弘治皇帝旨意下达的时候,谢至已开始着手组建五军都察院了。
弘治皇帝下旨之后不过是给了个能够证明身份的印信而已。
其他东西完全得谢至自己去去弄,包括填充五军都察院的人马,甚至是都察院府衙的地址。
宫城中那些用来办公的衙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便有空地儿,那也都在僻静之处。
五军都察院作为新组建的衙门,干的又是得罪人的事情,若是把府衙安排于那种偏僻之处,不仅底气不足,也会更显得寒酸。
所以这个府衙之处必当得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一些的。
若是不在宫城那些角落安排的话,东西南北四城估计也没什么能落址的地方。
当年姚广孝在为朱棣筹划迁都之事时,皇城,宫城,内城都是规划出来的。
皇城,宫城自是不用说,就连内城当中的街道,房舍都安排的错落有致。
想要为五军都察院找个地方也没什么可安排之处了。
既然城中不能安排,谢至便想到了城外。
他这个五军都察院,不像其他官衙门,写写画画的就成,需要与武将打交道,自是也得培养些能够舞刀弄枪的差役的,唯有这样才能够与那些武将抗衡。
城外可安排之处也并不多,除却三大营,以及京军各卫所驻扎之处,也就剩下军都山之处有地可用。
周寿和张鹤龄曾因军都山大打出手,最后周寿,现在周家被抄了,军都山自然就变成了皇家的。
也就是周家出事,张皇后怕张家步了后尘,一个劲儿的督促张鹤龄安分,不然,那军都山早就变成了张家的产业了。
确认下来后,谢至便直接找上了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既然把筹建五军都察院的事情交于了谢至,那谢至所选的军都山,弘治皇帝自是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提起军都山,弘治皇帝又想起了周太后。
弘治皇帝终究还是太过心慈手软了些,周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对周太后却依旧念着祖孙情义,念着周太后当年的抚养之恩。
抬起周太后,弘治皇帝有些落寞,叹了口气道:“朕终是有些对不起太后,自周家没落后,太后身子也是大不如以前了,这段时间更是差的很,朕已下了旨召回了崇王,也传了重庆公主进宫,有他二人陪着,太后也可好受些。”
崇王朱见泽,是周太后的亲儿子,是弘治皇帝的亲叔叔,乃英宗皇帝的第六子。
至于重庆公主便是周太后的亲女儿了,下嫁周景。
有亲生子女在身边,对现在的周太后来讲倒是也有些好处。
弘治皇帝孝顺,谢至自是也不能多说什么了,总不能不让人家母子见面吧?
谢至不说话,弘治皇帝摆手道:“好了,你去吧,抓着些,头一个事情先把火器配备到神机营。”
这个事情不用弘治皇帝叮嘱,谢至也在抓紧。
现在云中卫也已调离,云中没有卫所保护,把新式火器那么重要的东西放于云中也不甚安全。
即便是不考虑安全的情况,云中地界太小,往后还需添置更多的作坊,火器作坊放于那里也占地方。
回了弘治皇帝的话后,谢至紧接着马上又道:“陛下,臣想着再把云中的兵器所扩充一下,专门用来精进兵器,不仅把目光放于火器之上,还要放在原有的那些兵戈之上,通过与倭寇的一战充分说明,火器的先进对一场大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那个兵器所也不能只放在云中了,云中兵力不够,对那火器作坊保护力度不够,这个火器作坊得迁入京师。”
就云中那个火器作坊的重要性,估计是能够与天下卫所抗衡的。
谢至话音落下,弘治皇帝则是在一堆折子处,找出了一份给了谢至道:“你瞧瞧这个。”
弘治皇帝既然给他看,谢至也不客气,直接拿起来便读。
这折子又是马升的,马升一个兵部尚书,也不是御史,却是时长上折子。
就弘治皇帝拿给谢至看的,也不止五份了吧?
马升的折子很简单是关于火器问题的,在折子中,马升详细说明,与倭寇一战当中,大明取胜的关键在于火器,普及火器是首当其冲之要务,保护火器不泄露也是首当其冲的大事。
折子中,马升还对这个事情的解决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第一个是保护参与打造火器匠人,要适当提高这些匠人的月俸,另外还要严密监视,以防火器外泄,其次要做的便是把火器作坊安排在京师,放在京军的保护之下,另外要做的便是把火器充实到各卫所当中,以壮大各卫所。
谢至从后世穿越而来,少了一些局限性,能够想明白这些问题倒也没什么,马升作为古代人,竟也能与他想到一个频道之上,谢至倒是有些奇怪了。
不过也是片刻的,须臾的功夫,谢至便合上了折子,笑嘻嘻的道:“马尚书老谋深算,臣能与之想到一起,是臣的荣幸,不过,那作坊实在重要,是当好生保护着,这样做不仅仅是防止外泄,更重要的还是促使那些匠人能够对火器得到进一步提升,实践出真知嘛!”
谢至所掌握的不过是书本上的内容,能做的不过就是提升一下火药的性能,把绳枪改造成最简单燧发枪而已,他也并非军工专业出身,再往上弄他可就不懂了。
改进之事只能是依靠那些匠人通过实践打造来改进了。
不过就是这个燧发枪也能领先于世界百年时间了,一百年的时间足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再往上做一部分改变了。
不知晓是谢至的意见说服了弘治皇帝,还是马升的,反正对这个事情,弘治皇帝很快便答应了下来,道:“这样吧,就在你那五军都察院所在的军都山设兵器所,你来任指挥使。”
谢至任个指挥使倒是没问题,匠人有了想法,他也能够凭借他所掌握的一些先驱的知识做一下改进。
但却是没那个精力事无巨细的操心这个事情的,所以安排一个做主的指挥佥事也是很有必要的。
谢至笑了笑,道:“臣任这个指挥使倒是没问题,只是臣要忙的事情比较多,对兵器所的事情很难做到亲力亲为,还很有必要安排个指挥佥事来协助的。”
这个请求,弘治皇帝自是更不会拒绝的,毕竟谢至也没有分身术,不能让人家既操心五军都察院的事情,又操心兵器所的事情。
顿了一下,弘治皇帝出言道:“这样吧,那个尹水如何,就让他出任指挥使。”
尹水是神机营出身,在研弄新式火铳的时候被炸伤。
不过,尹水有的只是经验而已,他那儿子对这方面倒是有几分天赋。
宝船上的那些火炮之类的东西也都是尹冰弄出来的。
兵器所所需要的也不是有经验的老手,有些天赋的反倒是更好些。
谢至推举道:“还是让尹冰出任吧?尹水经验太多,有经历了被炸伤之事,一些改进之事已不适合由他去做了。”
这个火器作坊是谢至从始至终操办的,对人选什么的也都熟悉,谢至既然强烈推举尹冰,弘治皇帝倒是也并未拒绝,直接道:“即使如此的话,那便让尹冰任这个指挥使吧!”
第243章 重庆公主
从暖阁出来行在东华门之处,一身着锦袍男子从后面而来,还未走至他身边的时候,便喊住了他,“云中侯请留步。”
对平倭京师表彰的旨意,昨日也才下达的,但谢至升侯爵的消息一早也早已传至于大街小巷当中了。
朝中的一些重臣也都极为清楚,平倭之所以能够取得大捷,有鞋盒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而,谢至的这个褒奖,也不会有人因为这个事情紧咬着不放的。
能出入宫中的一般都是有些身份的,但这人谢至却是并不认识。
谢至正在诧异间,那人开口道:“本王朱见泽。”
谢至这下恍然大悟了,朱见泽就是崇王,周太后的亲儿子。
谢至扳倒周家,周太后在儿子面前定是少不了说他的不是,他也不指望朱见泽对他有好感。
不过,朱见泽已经报了身份,谢至却也不得不客套表示一下,道:“见过殿下。”
谢至行礼,朱见泽却是眼睛巴巴的盯着他。
片刻的功夫,朱见泽终于面无表情的开口了,道:“恭喜云中伯高升。”
丢下这句话之后,朱见泽头也不回的便走。
把他喊住就是为说这句话的,谢至可不认为,他与朱见泽关系好到了这般程度。
目睹着朱见泽走远,谢至正要走,身后又起了一道柔弱的声音,喊了一声,“云中侯。”
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人人都找他?
谢至驻足,扯起一道微笑,转身,他可清楚的确定眼前这雍容华贵的妇人,他并不认识。
不等谢至说话,那妇人身边的婢女开口道:“这是重庆公主。”
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才见了朱见泽,这又碰到了重庆公主。
不过,这重庆公主并未有朱见泽那般的面无表情,苍白的脸上带着淡淡笑意,道:“云中侯这是也回去?”
重庆公主心中到底如何想不得而知,既然他能够面容微笑,谢至自是也要笑脸相迎的,笑着回道:“是,回去,殿下这是来看太皇太后的?”
重庆公主依旧温婉的笑着点头应答,回道:“是啊,母亲身子不太好,这些日子本宫得守着了。”
周太后年岁是不小了,但一下病倒的深层次原因还是与周家的倒台有关,而周家倒台又与谢至有关,这好像是个循环的关系。
不过,谢至所做的都问心无愧,若周家正派,安守本分,谢至即便是诚心陷害都找不到由头的。
重庆公主这般说,谢至依旧存有底气,回道:“殿下照顾太后的同时也当当心自己身子才是,臣瞧殿下身子也不太好。”
重庆公主脸色苍白,看起来着实不太好。
重庆公主也没做回应,道:“本宫也要出宫,一道走走吧。”
不论弘治皇帝对谢至有何看法,就凭周太后是她母亲,他们就很难走在一条船上的,但周太后既然这般开口,谢至也不得不应答,道:“是。”
从宫中的御道之上一路出了宫,重庆公主既不提周家的事情,也不提有关朝政的事情,问及的都是谢至的私人问题,像何时迎朱慧过门之类的。
在重庆公主面前,谢至只要表现的得体一些便是,也没必要没见事情都讲真话的。
出了宫城,重庆公主的凤撵已在等着了。
“云忠侯,再会吧,空了便来家中坐坐。”
这真是在客套了,怎么说来,谢至都不可能去重庆公主府上做客的。
谢至抬手告别的话还未出口,重庆公主却是直接倒在了凤撵旁。
“公主,公主”旁边的婢女完全没想到重庆公主会突然倒下。
谢至更没想到,他也就是与之说了两句话,这她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话,自己岂不是有口莫辩了。
谢至急忙跑去,喊道:“殿下,殿下”
喊了几声没得回应,只好询问一旁婢女,道:“公主可是有旧疾?”
婢女有些惊吓过度,哭哭啼啼的道:“公主是病着,一直也都在喝着汤药,却也从未晕倒过。”
既是病着,即便第一次昏倒,与他好像也没多大关系了。
这般看来的话,重庆公主也不是以他的昏倒来陷害自己了。
谢至呼了几声不见回应,道:“还愣着作甚,快送公主回去,再去找个郎中来。”
作为外嫁公主,也请不动太医院的太医,能让太医去瞧病的,除非是皇帝的特别恩旨。
谢至也来不及考虑礼仪,抱起重庆公主,把之送上了凤撵。
人命关天,即便重庆公主所做一切都是再给他下套,他也认了。
在把重庆公主送上凤撵之后,谢至又随着去了公主府。
进了公主府,也有内伺在,自是不用谢至再插手抱重庆公主下来了。
重庆公主被内伺抬着放在了卧房的床榻之上。
片刻的功夫,请的郎中便到了。
能给公主瞧病的,虽说不是太医,却也算作是京师当中的名医了。
其实说来,能在京师排上的名医是远比太医院的那些太医强的